健帆生物:人工肝市场潜力不亚于肾病,未来快速放量可期
近期我们调研了国内某三甲医院人工肝治疗中心,了解血液灌流在肝病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情况;认为,血液灌流在肝病领域的渗透率极低,市场空间巨大,公司产品与进口相比具有较大性价比优势,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国内非生物型人工肝渗透率不足2%,市场空间超120亿元。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暂时替代肝脏部分功能的体外支持系统 ,其治疗机制是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通过体外的机械、理化和生物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作为肝移植前的桥接,可分为非生物型、生物型和混合型三种。目前非生物型人工肝在临床广泛使用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体外肝脏支持方法,主要适应症为晚期肝衰竭和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等。根据我们的调研信息,国内每年晚期肝衰竭病人30-50万人,病死率高达60%以上,使用人工肝治疗方案一般持续2-4周,平均一周做两次治疗,理论市场容量超120万例,按国产产品每次治疗费用1万元计算,对应终端市场规模达120亿元。目前国内人工肝治疗每年仅1-2万例,渗透率不足2%。另外,早中期肝衰竭病人每年超百万,由于病死率仍然较高(早期20%,中期35%),临床上有向早中期病人推广人工肝治疗的趋势。
公司产品性价比高,未来有望进一步扩大使用范围。
目前,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技术主要有以下3种:血浆置换(PE)、血浆灌流(PP)、血液滤过(HF)等。其中,PE 技术难度较小,价格较低(7000-8000元/次),但每次需要使用3000ml血浆,由于医院血浆供应紧张其临床使用受限;HF 对血液内环境影响较小,但对毒素的清除范围和清除率均不及血液灌流,一般与其他技术联合使用,且对设备要求较高(需要滤过机);
PP 是利用血浆分离技术滤出血浆,再经灌流器进行吸附,由于血液有形成分不与吸附介质接触,从而避免了HP 对血细胞的不良反应,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MARS 目前主要在欧美国家使用,国内也有少量开展,由于需要使用白蛋白包被的滤过器和一个进口吸附柱(主要厂家有瑞典金宝、日本旭化成),价格昂贵(平均每次2万多元),不利于临床大范围推广。DPMAS 是健帆首创的治疗技术,通过联合使用特异性的BS330与广谱的HA330-II两个吸附柱,不仅能够吸附胆红素(清除效果与进口接近),还能清除炎症介质,且不耗费血浆,单次治疗费用1万多元,仅为MARS 的1/2,性价比优势突显。未来随着医保控费和医院耗占比的实施,国产产品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