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请稍候

00-00 00:00:00
--.--
0.00 (0.000%)
昨收盘:0.000今开盘:0.000最高价:0.000最低价:0.000
成交额:0成交量:0买入价:0.000卖出价:0.000
市盈率:0.000收益率:0.00052周最高:0.00052周最低:0.000
亚普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 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4-03-29

公司代码:603013 公司简称:亚普股份

亚普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经第五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如下:

1、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2,010,805,645.09元(母公司),其中2023年度实现可供分配利润额为330,715,265.82元。公司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分配利润,具体登记日在后期权益分派实施公告中确认;

2、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4元(含税)。截至2024年3月11日,公司总股本512,599,264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205,039,705.60元(含税),占母公司2023年实现可供分配利润额的比例为62.00%,占2023年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为43.99%;

3、本次不进行公积金转增;

4、本预案披露之日起至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期间,因可转债转股/回购股份/股权激励授予股份回购注销/重大资产重组股份回购注销等致使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公司拟维持每股分配比例不变,相应调整每股分配总额,并将在相关公告中披露。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亚普股份603013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朱磊杨琳
办公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扬子江南路508号江苏省扬州市扬子江南路508号
电话0514-877771810514-87777181
电子信箱stock@yapp.comstock@yapp.com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公司作为汽车储能领域的龙头企业以及热管理领域的新进入者,公司的发展与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公司具体产品主要涉及汽车燃油系统、汽车热管理系统、电池包壳体和燃料电池储氢系统领域。

(一)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主要从事储能系统产品、热管理系统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其中,储能系统产品包括燃油系统(含混动汽车高压燃油系统)、电池包壳体、储能电池包箱体、燃料电池储氢系统等,产品主要作用是为汽车和其他储能领域提供各种能量介质(如油、气、电等)的存储载体。热管理系统现有主要产品包括极寒加温系统和风道等,其中极寒加温系统是为纯电动汽车电池在极寒地区提供辅助加热功能,风道产品用于空调风量的输送。热管理集成模块主要对电池包、乘员舱、电驱等进行温度管理,使之处于最佳工作温度区间。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大众、奥迪、通用、奔驰、日产、丰田等国际汽车厂和比亚迪、一汽、长城、长安、上汽、奇瑞、吉利等国内汽车厂以及蔚来、零跑、赛力斯、合众等创新汽车新势力。

(二)公司经营模式

公司专注于储能系统、热管理系统,拥有覆盖全产业链的研发、采购、制造和销售体系,实施全球化运营。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

1.销售模式

公司客户为全球知名汽车厂,公司产品直销给客户。公司经过严苛的评审进入客户的合格供应商体系,并成长为其战略合作供应商。公司的产品均为非标准化产品,公司根据客户的产品需求设计开发。针对国际客户,公司需要参与全球同步研发。在通过客户的定点并取得销售订单后,公司依据订单组织采购和生产,并完成产品的交付。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物料主要包括高密度聚乙稀等原材料和燃油泵等配套件。公司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方式,根据客户订单及生产经营计划,与供应商签订年度采购合同,按实际供应需求下采购订单。公司与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原材料和配件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针对不同客户的产品需求,采用多品种、小批量或单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按照标准化的要求组织生产,并保证及时供货。

4.研发模式

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依托海内外工程中心的协同布局,实现与全球整车厂的同步设计开发。公司坚持正向研发的发展战略,研究型项目和应用型产品研发项目两个流程相互衔接,覆盖了新技术、新产品从无到有的整个研发过程。公司具备吹塑、模压成型、注塑、缠绕四大工艺,可以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三)公司产品市场地位

公司是国内较早聚焦于储能系统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在汽车燃油系统领域,公司位居国内市场第一,全球市场第三。

(四)公司业绩驱动因素

1.外部驱动因素

(1)宏观经济稳定增长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供给需求稳步改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超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在此背景下,汽车全行业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业绩,推动汽车行业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产业政策持续推动汽车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汽车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关键领域。2023年中央叠加地方推出的多项汽车促消费政策,有力地提振了汽车消费信心,为2023年车市高增长提供了强大助力,促进了汽车市场稳定发展。

2.内部驱动因素

(1)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以混动汽车高压燃油系统为代表的新技术产品已进入市场成熟增长阶段,不断获得新项目定点,经济效益逐步显现。在纯电动汽车业务领域,公司开发的轻量化动力电池包壳体产品日渐获得市场认可,部分项目已进入量产阶段。同时,燃料电池储氢系统不断投放市场,前景广阔。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热管理集成模块业务零突破,成功获得某项目定点并小批量供货。

(2)新市场开拓和新产品开发成效显著

公司一方面抓好新产品在国内外生产基地的调试工作,确保新产品按计划投产;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新市场,争取新项目。

(3)精细化管理全面实施

本着“寻突破、强能力、控成本”的思路,公司在集团范围内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以智能制造和数字化为抓手,持续开展精益生产和降本增效,持续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水平。

(五)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汽车整车发展情况-

根据中汽协数据统计,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12.4万辆和260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和10.6%。我国乘用车市场连续九年超过2000万辆。在转型调整期过程中,自2020年以来,乘用车销量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23年,乘用车市场竞争加剧,同时伴随市场日趋回暖,购车需求进一步释放,我国乘用车市场形势逐渐好转,回归正常节奏,有效拉动了汽车增长。

根据 LMC Automotive数据统计,2023年全球汽车销量为9400万辆,较2022年增长 11%。中国市场汽车仍位列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美国位列第二,2023年销量约1556万辆,销量同比增长12.9%。金砖国家中印度2023年销量508万辆,销量同比增长6.7%,全球销量排名第三;巴西销量231万辆,同比增长10%,俄罗斯销量约94万辆,同比增长36.2%。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近1993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23.5%,增长趋势明显。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仍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上年同期5.9个百分点,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2023年产销分别完成287.7万辆和28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1.2%和84.7%,增速高于纯电动车型。

根据中汽协统计与预测,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同比增长3%左右。其中,乘用车销量2680万辆,同比增长2.8%;商用车销量420万辆,同比增长4%。新能源汽车销量1150万辆,出口550万辆。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稳步上升阶段。

汽车行业具有周期性特点,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正处于存量车报废带来的替换大周期之中。2009-2010年中国销量高峰年份的汽车已经迎来批量淘汰,目前乘用车市场正迎来存量车的替换高峰。

2.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对所处行业的重大影响

2023年,一大批汽车行业新规出台,涉及市场、车企及消费者,对汽车消费产生较大影响。伴随政策组合拳效应逐步显现,我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积极因素累积增多。

国家政策在巩固和扩大汽车发展优势方面继续加码,重磅政策密集出台。5月9日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汽车国六排放标准有关事宜的公告》,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将于2023年7月1日全面实施,并对部分车型给予半年销售过渡期。6月20日,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将减免政策再次延长四年至2027年。上述政策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优化市场环境,有利于企业判断政策的支持方向,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2023年,促消费政策继续多点开花。7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了系列优化汽车限购管理政策等。9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采取系列措施,从政策、市场、技术等多个角度全面推进汽车产业的稳定增长。12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明确了2024年后新能源汽车减免车辆购置税政策适用的技术指标和过渡期等政策,调整力度较大,有利于行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5月23日,《车用压缩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国家标准、《车用高压储氢气组合阀门》国家标准同日发布,并将于2024年6月1日正式实施,此次标准的发布将会对相关产品的设计制造单位和相关检验机构提供标准规范的技术指导。2023年8月8日,国家标准委等五

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这是国家层面首个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十四五”以来,我国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相关政策体系随之建立健全。上述指南对促进科技进步、拓展应用领域、保障安全运营、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公司应对举措

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发展,加快混合动力高压燃油系统、电池包壳体和燃料电池储氢系统的推广应用,推进热管理系统产品研发,推动公司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导入市场,获得顾客青睐。同时,公司努力寻求并购新业务方面的突破。

(1)混合动力高压燃油系统

公司采用Y-EMTS 技术的混动汽车高压燃油系统在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车上已得到商业化应用和推广,得益于混动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报告期内项目拓展持续突破,获得多个新项目定点。同时,通过对产品设计方案的优化和对生产过程的持续改进,实现了混合动力高压燃油系统的降本增效,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2)热管理系统

公司进一步细化热管理系统产品规划,引进关键人才,不断完善团队建设。报告期内,公司与某主机厂合作的电池包热管理系统预研项目通过客户验收。公司积极与多家主流汽车厂商展开深度交流,获得某主机厂热管理集成模块产品项目定点,预计于2024年批量供货。

报告期内,根据公司新能源发展战略,为加大对储能市场的开拓,2023年11月公司参股的储能热管理合资公司江西恩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报告期内,公司储能热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已与行业标杆企业顺利达成合作。

(3)电池包壳体

公司自主研发的复合材料动力电池包上盖,电池包底护板及多材料融合电池包下托盘产品具有轻质高强的优势,可有效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有利于提高电动车续航里程。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拓展新客户,获得电池包上盖若干新项目定点并批量供货。此外,公司同步进行热塑性模压上盖预研,已完成样件试制。电池包底护板产品研发进展顺利,即将完成产品试制和验证工作,产品综合优势明显。多材料融合下托盘项目有序开展,在轻量化和保温功能上有显著优势,公司正在与行业内专业机构及主流客户紧密对接中。公司与储能行业国内某知名头部企业合作开发出具有亚普知识产权的塑料储能电池包上盖,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4)燃料电池储氢系统

公司目前推出的数款储氢系统产品均已通过型式认证,并投入示范运行,市场推广工作正在持续开展中。目前,公司与国内主流的商用车企业一汽解放、奇瑞万达、亚星客车、潍柴动力等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搭载公司氢系统的燃料电池车辆先后在成都、开封、北京、芜湖和扬州等地上线运营。报告期内取得的氢系统订单主要应用于客车、物流车、重卡和城市公交等商用车型,并首次搭载乘用车示范运营。35MPa瓶阀已取得国家强制型式试验证书,70MPa瓶阀认证正在进行中。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攻关IV型70MPa储氢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储氢质量比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并首次搭载整车进行了系统验证。

(5)并购新业务方面,公司积极寻求符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且与公司技术、客户、业务等协同性好的优质标的企业,努力推动公司的业务转型发展。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会计数据2023年2022年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2021年
调整后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前
总资产6,426,242,838.796,052,003,933.876,039,314,169.766.185,937,642,869.285,926,868,341.5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014,524,602.463,777,230,507.373,777,182,655.496.283,511,858,859.013,511,789,205.61
营业收入8,583,393,412.668,443,428,850.478,443,428,850.471.668,057,483,694.838,057,483,694.8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6,122,249.00500,960,912.40500,982,713.92-6.95498,549,426.59498,479,773.1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33,665,422.96505,897,466.81505,919,268.335.49417,065,794.50416,996,141.1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11,094,946.24772,189,472.04772,189,472.0417.99680,422,737.05680,422,737.05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1613.7313.73减少1.57个百分点14.4014.39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910.970.97-6.190.970.97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910.970.97-6.190.970.97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1-3月份)第二季度 (4-6月份)第三季度 (7-9月份)第四季度 (10-12月份)
营业收入1,917,425,366.032,032,815,249.572,261,524,074.502,371,628,722.5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5,898,007.51126,722,558.74155,401,461.7058,100,221.0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21,116,358.85124,799,668.14152,037,537.62137,111,858.35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7,518,925.38331,701,158.27269,084,929.08102,789,933.51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

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24,105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22,193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不适用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不适用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
股东名称 (全称)报告期内增减期末持股数量比例(%)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股东 性质
股份 状态数量
国投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0252,450,00049.2500国有法人
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0152,550,00029.7600国有法人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未知3,041,9940.5900境外法人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发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未知1,231,9000.2400其他
MORGAN STANLEY & CO. INTERNATIONAL PLC.未知1,199,9460.2300境外法人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汇添富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未知1,087,5670.2100其他
赵一豪未知1,013,3000.2000境内自然人
侯福妹未知1,000,0000.2000境内自然人
陈雪平未知793,7000.1500境内自然人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泰柏瑞中证中央企业红利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未知719,4000.1400其他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公司未知前十名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人的情况。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不适用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报告期内,公司运营正常,实现营业收入858,339.34万元,较上期增长1.6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612.22万元,较上期减少6.95%。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642,624.28万元,较上期期末增长6.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01,452.46万元,较上期期末增长6.28%。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附件:公告原文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