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请稍候

00-00 00:00:00
--.--
0.00 (0.000%)
昨收盘:0.000今开盘:0.000最高价:0.000最低价:0.000
成交额:0成交量:0买入价:0.000卖出价:0.000
市盈率:0.000收益率:0.00052周最高:0.00052周最低:0.000
雪迪龙:2023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 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4-03-28

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2023年度,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董事会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和要求,本着对公司和股东负责的态度,切实履行股东大会赋予的职责,认真贯彻落实股东大会的各项决议,积极维护股东及公司利益。全体董事恪尽职守、勤勉尽责,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切实推动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现将公司董事会2023年度的工作报告如下:

一、2023年公司经营管理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整体外部环境仍然复杂,国内处于经济恢复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各行各业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公司在董事会的坚强领导下,全体员工积极行动、攻坚克难,各项年度经营任务基本完成,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一)总体经营情况

2023年度,整体市场需求偏弱且竞争加剧,公司坚持以利润为中心,紧紧围绕公司经营的“五大任务”,贯彻落实经营管理“两条主线”,各业务板块通过“产品+客户+模式”的思路持续完善解决方案,深耕客户价值,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公司继续深化落实公司“12项重点工作”,加快项目执行,保证服务质量,全力节约各项成本,积极快速处理有风险、不合适、不经济事项,经营活动现金流明显改善,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企业排放监测业务领域,公司产品坚持中高端定位,通过框架入围,与多个大型电力集团、石化集团、水泥集团、钢铁集团等集团型客户达成长期稳定合作,为企业业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公司在石化、电力等典型行业中标多个大型项目,同时积极拓展新行业、新客户,在重金属监测等细分领域取得新进展,重点推广的新产品也得到客户广泛认可。公司积极开展实训基地培训活动、参与行业内标准规范研讨制定等,不断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通过深耕重点客户需求,确保公司在污染源监测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

环境质量监测业务领域,发挥公司运维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和国家地表

水监测站的示范效应及技术优势,建立良好口碑,积极拓展高质量项目。公司中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部分城市点位仪器设备更新项目及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部分仪器设备更新项目,公司首个交通污染溯源在线监测系统、首个大气复合监测站项目以及国内首个新型大气光化学立体走航监测车项目成功签约,搭载质子转移飞行时间质谱的走航监测车为亚运会、大运会等重大活动的环境质量保驾护航。另外,中标智慧黄河精细化管理监测等具有代表性的水环境监测项目,也成功参与多项园区平台标准规范编制。环境业务更加注重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优先考虑项目质量而非项目规模。

碳排放及温室气体监测业务领域,公司加快智能碳排放计量监测系统、碳账户管理系统等主打产品的推广,将计量技术、数字技术与公司产品和解决方案深度融合,并积极拓展新的应用场景。与火电行业多家电力集团形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碳排放计量监测的实施与应用,中标火电、水泥等行业的多个碳监测试点项目,参与构建电力行业碳排放(核算与监测)计量技术体系,探索“能源计量、碳计量、碳核算”工作三位一体协同发展路径。公司船舶碳排放计量监测系统是国内首套基于直测法和数据可信认证技术的高精度碳排放计量系统,其成功实施为客户碳计量数据的国际互认提供支撑。公司参与多项碳监测相关行业/地方标准编制,在排放端甲烷在线监测、环境温室气体监测、碳账户管理系统赋能工业园区绿色金融应用等方面也取得一定进展,为公司拓展双碳业务奠定良好基础。

工业过程分析业务领域稳步提升,公司与石化、建材等集团客户达成深度战略合作,中标石化、水泥等行业多个大项目并成功交付验收,在天然气提氦装置气体分析、核电高温气冷系统杂质分析、制氢过程纯度分析等新能源行业项目取得进展,公司品牌首次入围国内半导体行业头部企业合格供应商,未来与Orthodyne品牌齐头并进拓展半导体电子气体分析市场。该领域国产化关键仪器仪表日渐成熟,部分新产品已实现试用和销售,未来可进一步提升工业过程分析业务盈利能力。公司也在积极拓展东南亚、中亚等地区的国际业务,寻求出海机会。

2023年度,公司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3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荣誉称号及奖项,入选“2023北京制造业企业百强”、“2023北京高

精尖企业百强”、“北京市第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企业”等名单。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0亿元,较上年同期15.05亿元增长0.37%;期末总资产为31.56亿元,较上年同期34.57亿元下降8.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6.64亿元,较上年同期26.57亿元增长0.26%。

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3亿元,较上年同期2.84亿元下降28.51%。2023年度,公司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实现销售收入12.08亿元,较上年同期

12.79亿元下降5.53%;工业过程分析系统实现销售收入2.44亿元,较上年同期

1.72亿元增长42.16%;其他业务实现销售收入0.58亿元,较上年同期0.54亿元增长6.95%。

(二)主要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2023年度,公司2.0版基础管理体系基本建立,明确目的目标、践行企业文化、清晰组织结构、执行制度流程、应用工具方法。贯彻落实经营管理的两条主线,经营围绕“客户+产品+模式”,管理围绕“任务+要求+责任人”,在全公司推广使用“4个工具”和“3个模型”,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经营管理成效评估更加清晰。通过设立“干部履职”、“客户满意度”、“现金流”、“劳动纪律”、“合理化建议”五个专项工作组狠抓公司执行力,通过问题牵引与流程梳理,持续优化公司组织结构,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3年度,继续完善人才选育用评体系和优化组织建设,设置六大序列双通道发展以满足各类人才的职业发展需求,基于“人才价值评估模型”,从业绩、能力和态度三个方面实施人才的晋升与淘汰,加强干部队伍考核及有效过程管理,注重后备干部储备,完善人才梯队搭建与培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使公司整体人均效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公司继续完善数字化协同运营平台,充分发挥该数字化协同管理赋能工具,以提升效率和效益为起点,以客户价值需求和创造为中心,以全员开放心态和学习能力为基础,不断提升质量、成本、交付、服务水平,重视基础数据的准确性,推进制度流程可视化,基于数据分析发现价值、解决问题,持续优化与业务发展

相匹配的流程与组织架构,通过数据驱动公司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促进公司长远发展。

(三)新产品研发情况

2023年度,公司研发投入资金1.0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29%。企业排放监测业务领域,继续提升监测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实现污染源智能监控平台及智慧运维平台的升级迭代,完成异常数据精准识别大数据模型,开发火电、钢铁、水泥等多个行业应用,以满足数据质量提升的市场需求;成功推出自主研发的烟气在线监测系统(稀释法)和高温原位烟气在线监测系统,后者被认定为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为超低排放需求的客户提供绿色、智能、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环境质量监测业务领域,完成首台国产质子转移飞行时间质谱仪,推出基于飞行时间质谱仪的多路轮巡安环预警监测系统;在已有技术平台基础上开发适用于环境空气的NH

分析仪、H

S分析仪,可提高园区异味监测识别与报警的精度;完成开发水汽一体VOCs和重金属同时监测设备,并形成面向环境质量改善的精准智慧自动监测解决方案,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建立水质三电极测量技术平台,可监测水中氟、铅、镉;推出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解决方案。

碳排放及温室气体监测业务领域,开发碳计量数据可信认证终端等产品;在电力、水泥、航运等行业开展基于碳直测与核算的新型计量试点;启动研发高精度大气温室气体分析仪,通过自主创新加快向高端分析仪器迈进。工业过程分析业务领域,公司自主研发并推出MODEL 6000Ex防爆工业气相色谱仪和MODEL 4030Ex防爆激光气体分析仪、MODEL 1080Ex防爆气体分析仪等全新产品,标志着公司在工业气体分析领域迈上一个新台阶。

2023年,公司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氦放电离子化检测器(PDHID)的研制与应用”,该项目针对气相色谱仪及痕量气体分析仪等对高灵敏高精度检测的应用需求,致力于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氦放电离子化检测器,实现在气相色谱仪、痕量气体分析仪等仪器的应用及产业化推广。

(四)第五届董事会换届相关情况

2023年1月9日,公司召开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选举敖小强先生、

缑冬青女士、白英女士、谢涛先生为公司第五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选举潘嵩先生、王辉先生、田贺忠先生为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独立董事,组成公司第五届董事会。同日,公司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董事长及各专门委员会委员,聘任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新一届公司董事、高管按照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切实履行职责,为公司规范运作、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五)可转债转股情况

“迪龙转债”自2018年7月3日起进入转股,于2023年12月27日到期。截止到期日共有2,672,349张已转换为公司股票,累计转股数为30,880,604股。本次到期未转股的剩余“迪龙转债”张数为2,527,651张,到期兑付金额为267,931,006.00元(含最后一期年度利息,含税),已于2023年12月28日兑付完毕,并完成摘牌事宜。

(六)对外投资情况

2023年,公司设立二级全资子公司北京雪迪龙数智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七)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公司坚持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2023年度,公司党组织以学习党中央思想为出发点,以引领、助力公司发展为学习的落脚点,深入开展党建工作。党组织围绕公司“五大任务”和“12项重点工作”,开展党课学习、主题党日活动、献爱心等各项党建活动,推进党风建设,提升党员效能,赋能公司发展。公司党总支直属3个党支部完成换届选举,并向上级党委备案。成效突出的部分工作包括,党组织带领党员对ESG理论进行学习和推广宣传,并将党员确定为企业环境监督检查的绿色管家;党组织在党内开展以技术创新、开源节流、防止跑冒滴漏现象的主题活动,助力公司降本增效;党组织还将公司党建工作的影响力推广到社会活动中,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党组织和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党组织共同开展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大讨论和党建创新交流活动。

二、公司董事会日常工作情况

(一)2023年董事会召开情况

2023年,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的规定召集、召开董事会会议,全年共召开董事会会

议7次,共计审议通过议案34项,所有议案均获得出席会议董事的全票表决通过。

(二)董事会对股东大会决议的执行情况

2023年,公司董事会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要求,共召集召开3次股东大会,股东大会均采用了现场与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并就影响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重大事项对中小投资者的表决单独计票,为广大投资者参加股东大会表决提供便利,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及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的相关规定,认真执行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严格按照股东大会的决议及授权,认真落实执行股东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

(三)公司独立董事工作情况

2023年度,独立董事严格按照《公司章程》、《独立董事工作细则》等规定,认真、勤勉、谨慎履行职责,积极出席相关会议,严格审核公司提交董事会的相关事项,对依法应出具独立意见的事项,均在独立、公正的立场上出具独立意见,监督公司规范运作,切实保障股东和公司的利益。同时注重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关注并参与研究公司发展,积极到公司现场工作,为公司的审计工作及内控、经营管理、战略规划、资本运作等工作进行监督,并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专门委员会运行情况

公司设有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依据公司章程和各专门委员会议事规则行使职权,促进公司规范运作和科学管理。

2023年度,公司共组织召开9次审计委员会会议,每季度均通过内审部门对公司现金管理、关联交易、对外担保、对外投资、大额资金往来等事项进行检查审计,并对内审部门每季度的报告与总结进行审议批准,监督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规范有效运行。

2023年度,公司共组织召开1次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会议,审查上一年非独立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履职情况,对其上年度绩效进行考评,并研究制定董事及高管人员2023年度薪酬考核方案,督促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勤勉尽责,维护公司及股东利益。公司共组织召开战略委员会1次,审议公司购买股权事项。公司共组织召开提名委员会1次,对拟任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任职资格及履职能力审查,保证其任职资格符合相关规定。

以上专门委员会的召集、召开均按法定程序执行,为公司董事会决策相关事项奠定了基础。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市场发展展望

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加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数字中国建设,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仪器仪表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随着美丽中国建设的全面推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的重要指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加快建立,为各类仪器仪表产品使用和品质提升提供更多应用场景,生态环境监测行业也将进一步扩容。公司作为分析仪器市场的先入者、生态环境监测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具备丰富的产品储备和市场积淀,已形成光谱学、色谱学、质谱学、能谱学和传感器学五大核心技术平台,以及数据采集子站和仪器物联网两个基础软件平台,不断开展技术研发与科技创新,快速推动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上市,持续巩固核心竞争力,公司整体面临良好的发展空间。

1、政策支持与环保投入持续驱动市场扩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民心,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势在必行,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2023年以来,《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等大批环保政策文件频频出台。

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十四五”深入攻坚,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五五”巩固拓展,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六五”整体提升,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线,大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快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推进建成排污口监测监管体系。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严防新增污染,逐步解决长期

积累的土壤和地下水严重污染问题。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推进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推动实现城乡“无废”、环境健康。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各级政府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需求不断提高,促使生态环境监测行业持续发展。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将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以更高标准保证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为目标,以科学客观权威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宗旨,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加速监测技术数智化转型,筑牢高质量监测数据根基,强化高效能监测管理,实现高水平业务支撑,更好发挥生态环境监测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支撑、引领和服务作用,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监测力量。

为支撑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需加强重点区域空气质量与颗粒物组分、挥发性有机物组分协同监测和质控,持续推进噪声监测自动化,稳步开展振动、光、氨气、恶臭污染物等监测;深化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监测试点,建立完善汛期污染强度和入河入海排污口监测评估体系,组织开展重点湖库水生态监测,健全分级分类的地下水环境监测评价体系;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环境监测和农业面源监测,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工业园区、交通污染、秸秆焚烧、重金属、典型城镇污水处理厂、黑臭水体等专项监测。

随着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两化三高”的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发挥的作用也更加明显,未来将巩固环境质量监测、强化污染源监测、拓展生态质量监测,加强温室气体、地下水、新污染物、噪声、海洋、辐射、农村环境等监测能力建设,推动降碳、减污、扩绿协同监测全覆盖,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跨越,生态环境监测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碳排放监测及温室气体监测市场有望提速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核算体系。制定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加强二氧化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建设,提升信息化实测水平。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也提出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进碳排

放实测技术发展,加快遥感测量、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碳排放实测技术领域的应用。

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完善温室气体排放计量监测体系,加强碳排放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健全碳计量标准装置,为温室气体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提供计量支撑。2022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印发《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指出,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用能设施及系统碳排放计量测试方法研究和碳排放连续在线监测计量技术研究,提升碳排放和碳监测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探索推动具备条件的行业领域由宏观“碳核算”向精准“碳计量”转变。

生态环境部于2021年印发《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启动开展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聚焦重点行业、城市和区域三个层面,目前已全面完成了第一阶段试点任务。未来将深化碳监测评估试点,推动逐步纳入常规监测体系统筹实施。拓展重点行业企业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监测试点范围,深入开展监测与核算数据分析、比对、评估,加强实测手段与结果在企业碳排放量核算和数据质量监管中的应用。

2024年,伴随着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开启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法治新局面,碳交易需求与活力有望加速释放,驱动加快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碳排放监测及温室气体监测市场有望提速。

3、工业过程分析行业国产化水平不断提升

2021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指出,提升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快生产制造全过程数字化改造,通过全面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和精准执行,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资源消耗。面向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能源等行业,推进生产过程数字化监控及管理,加速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和工业数据集成共享,实现生产管控一体化。

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指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针对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环节的短板弱项,加强用产学研联合创新,突破一批“卡脖子”基础零部件和装置,包括研

发微纳位移传感器、柔性触觉传感器、高分辨率视觉传感器、成分在线检测仪器等。随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推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必然趋势,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近期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指出,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电力、机械、航空、船舶、轻纺、电子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工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是推动经济提质增效的主战场。我国工业行业正处于由大变强、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工业企业以安全、稳定、均衡、长周期、高负荷、高质量、高收率、低物耗、低能耗、低污染等多个维度为运行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稳定可靠的工业过程分析系统。随着工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推进,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安全可控等要求持续提高,安全、降耗、提质、增效等核心诉求凸显,为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新增需求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工业过程分析技术壁垒较高,国产工业过程分析仪器在国内的应用水平仍然较低,在国家产业链自主可控的战略背景下,国内分析仪器设备的头部企业,有望通过技术研发、收购并购等途径进一步提升关键零部件及分析仪器整机的国产化水平,逐步向高端分析仪器市场转型。

4、打好科学仪器设备国产化攻坚战

近年来,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但整体水平仍处于中低端,基础研究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匮乏,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不足,高端仪器仪表和核心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严重制约我国高质量发展。2020年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发布《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端通用科学仪器的设计研发,聚焦高端通用和专业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工程化和产业化研究,推动高端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快速发展。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鼓励科研机构、

高校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提升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争取早日实现用我国自主的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2023年8月,《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强基础研究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再次指出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

2023年10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计量促进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面向科技前沿、国防安全、先进制造、生命科学、新兴产业等重大应用场景,支持有基础、有条件的仪器仪表龙头企业承担重大攻关项目,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以产业链联合项目带动中小微企业共同解决仪器仪表产业的关键部件、功能材料、共性技术、基础工艺、软件开发等技术瓶颈,推进仪器仪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国产化替代。

随着我国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大及科研经费投入提升,科研机构、高校、职业院校等对国产化先进教学及科研技术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科学仪器行业有望茁壮发展,国产化率将进一步提升。

5、新兴数字技术迭代持续推动行业发展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加快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2023年12月,国家数据局等十七部门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在“数据要素×绿色低碳”部分指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精细化水平,推进气象、水利、交通、电力等数据融合应用,支撑气象和水文耦合预报、受灾分析、河湖岸线监测、突发水事件应急处置、重污染天气应对、城市水环境精细化管理等。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支持打通关键产品全生产周期的物料、辅料、能源等碳排放数据以及行业碳足迹数据,开展产品碳足迹测算与评价,引导企业节能降碳。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数字加密等多种新兴数字技术手段

飞速发展,多学科多场景交叉显著推动了监测技术的进步。“十四五”期间,随着新兴数字技术与监测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充分挖掘各类数据价值,将推动生态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分析等向高精度、动态化和智能化发展,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定向精准的调控资源技术成为重要发展方向,数字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应对气候变化、智慧城市、智慧工业等诸多领域得到更广泛应用。

(二)公司的经营管理计划

2024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公司将坚定落实“深耕客户价值,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经营战略。深耕客户价值,集中优势资源,精炼业务和团队;扎实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人才领先、产品领先、服务领先、增速领先的“四个领先”。坚持以利润为中心,深入贯彻落实经营管理“两条主线”,紧紧围绕公司经营的“五大任务”和“12项重点工作”,聚焦客户切实需求打造“五好产品”和“五好服务”,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提质增效,平衡兼顾增速与人均效能,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2024年研发工作的重点是聚焦核心产品、提升产品质量、加速数智升级,以光谱学、色谱学、质谱学、能谱学和传感器学五大核心技术平台为基础,结合数据采集子站和仪器物联网两个基础软件平台,加快5G、人工智能、数据加密认证等数字技术与监测技术的深度融合,优先推进核心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围绕“端+云+数据应用”的模式切入各行业应用场景,持续提升监测数据质量并挖掘数据价值,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数据应用解决方案。

坚持以污染源排放监测、环境质量监测及环境大数据等环境监测业务为公司核心业务,保持其作为公司基本盘不动摇。聚焦钢铁、焦化、水泥等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与存量市场更新的机会,抓住新建火电项目及灵活性改造带来的业务机会,加强与大型电力、能源、石化等集团客户的深入合作,加大新产品推广力度;重点拓展国家和省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设备更新项目,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VOCs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推广大气复合污染走航监测车及走航服务,积极拓展机场、港口、铁路货场、公路等交通污染监测项目,助力实现区域污染排放有效管控,改善当地环境空气质量;推进智慧水站建设及入河入海排污口监控,实现对水质情况的快速、精准、智慧监测,积极推广污染源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产品,提升市场份额。加快拓展碳排放/温室气体监测和工业过程分析等成长业务,抓住深化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带来的市场机会,重点在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推广智能碳排放计量监测系统,继续开拓船舶碳排放计量监测系统、碳账户管理系统等产品的重点客户,围绕碳计量支撑交易的业务应用,联合有关单位推进碳计量数据可信认证相关的制度设计与技术示范;抓住制造业转型升级等带来的设备更新机会,加强与大型企业客户、设计院等深度合作,重点推广防爆工业气相色谱仪、防爆激光气体分析仪等全线自产产品,加大Orthodyne品牌产品在国内半导体等行业的推广,持续完善工业过程分析解决方案,为客户不断创造价值。培育科学仪器、计量仪器及关键核心零部件等种子业务,通过质子转移飞行时间质谱仪、工业色谱仪等国产化项目的实施,推动公司向更高端的分析仪器领域迈进,并加速实现对上游光学器件、检测器等核心零部件的覆盖,综合利用公司五大技术研发平台和强大的产业化能力,采用投资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相关手段,统筹推进种子业务相关产业链联通发展。公司将继续健全基础管理体系,注重过程管理,强化检查工作,熟练应用已推广的工具方法,完善数字化协同运营平台,加快实现业务全流程数据可视化,进而不断优化流程与组织结构,使数字化深度赋能组织管理,实现公司管理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2024年,公司全员继续发挥“勇于担当、团队协作、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企业精神。全力做好现有业务,深耕客户价值,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新

的增长极,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新动能。公司将落实ESG发展理念,积极践行社会责任,通过科技创新,助力双碳目标,共建美丽中国。

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 事 会二〇二四年三月二十八日


  附件:公告原文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