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请稍候

00-00 00:00:00
--.--
0.00 (0.000%)
昨收盘:0.000今开盘:0.000最高价:0.000最低价:0.000
成交额:0成交量:0买入价:0.000卖出价:0.000
市盈率:0.000收益率:0.00052周最高:0.00052周最低:0.000
正和生态: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5-04-30

公司代码:605069公司简称:正和生态

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重要提示

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https://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北京德皓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2024年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负,公司2024年度不具备实施利润分配的条件。公司基于行业发展状况、2024年度实际经营结果和整体资金安排等综合判断,公司2024年度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第二节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上交所正和生态605069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雷霄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一号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B座21层
电话86-10-59847911
传真86-10-82601974
电子信箱IR@zeho.com.cn

2、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近年来,生态环境治理行业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行业发展仍面临挑战,主要表现在:受宏观经济波动、地方财政承压等因

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素影响,传统生态环境治理领域仍处于周期性调整和被动性投入阶段,行业内企业经营均面临多重困难和挑战。

在此背景下,行业变革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国家正大力推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修复工程的投入,为生态环境治理与水利工程融合创造了新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在促进消费的政策导向下,文旅产业受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市场空间迅速扩大,从而作为文旅消费重要载体的滨水空间的生态价值转化需求日益凸显,催生“生态+文旅”的创新业务场景。与此同时,AI技术革命正积极推动行业数智化升级,为传统业务模式注入科技驱动力。

上述政策导向、市场需求迭代与技术创新的叠加效应,为生态环境治理行业创造了结构转型、创新发展业态的新机遇,正和生态在挑战中积极寻求转型突破。报告期内,公司立足生态环境业务优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拓展到国计民生更加关注的生态型水利设施领域,同时通过IP打造提升滨水客厅及文旅业务内涵,并主动拥抱AI技术革命,以AI技术赋能生态修复及滨水空间运维,从而获得优质的客户和项目。

1、河湖与海洋生态修复趋势

在“十四五”向“十五五”过渡的关键时期,国家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为河湖与海洋生态修复提供政策指引。

国家战略层面,美丽河湖与美丽海湾建设已被纳入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核心战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将“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作为“美丽系列”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要求到2027年,全国地表水水质、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分别达到90%、83%左右,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5年,“人水和谐”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基本建成。

资金支持方面,2025年中央财政下达水污染防治资金160亿元用于支持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相关工作,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114亿元用于相关工程项目,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显著增强。

在治理目标维度,河湖长制体系全面深化,推动“一河一策”精准施策,计划2027年确定的2573个水体中约40%基本建成“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海洋生态修复领域则依托《“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加速推进海湾综合治理,目标2035年80%以上大中型海湾建成“水清滩净、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

2、矿山修复趋势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的持续开发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矿山生态修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

2023年中国整体矿山生态修复市场规模约为83.4亿元,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和市场需求释放,2024年保持了增长态势。同时,中央财政持续加大投入力度,2025年下达32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及矿山生态治理。政策推动层面,《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要求全面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及财政部、自然资源部支持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明确修复目标和任务,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技术应用上,行业从传统物理复垦向生物修复、土壤改良、生态功能重建等综合技术转型,生物炭、生态混凝土等新材料及智能化监测技术加速落地,显著提升修复效率与长效性。市场方面,华北、华东地区由于历史开采强度高,修复需求占据全国60%以上,区域市场向资源富集区倾斜。

3、生态型水利基础设施趋势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加剧,我国水旱灾害频发,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易受流域性洪水、强台风等冲击,中西部地区易受强降雨、山洪灾害等威胁,西部区域大多干旱缺水、生态脆弱。

政策指引层面,2025年是《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发展目标重要节点,将锚定“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水网体系建设目标,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推动省市县级水网协同融合发展,建设数字孪生水网。

投资力度方面,国家层面近年来持续加大水利投资,创新融资模式。2023年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达1.2万亿元,2024年投资达1.35万亿,创历史新高,实施水利项目4.7万个。2025年将通过水利投融资改革,继续保持水利建设规模,发挥超长期特别国债、现有中央水利投资渠道等资金的带动作用,利用金融支持水利政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信托基金等渠道和方式,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筹集好水利建设资金,推动工程顺利建设。

此外,数字孪生水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被纳入国家水网建设核心框架,推动水利工程管理从“传统基建”向“智慧水利”和“生态水利”跨越升级,为行业创新提供了新动能。

4、城市滨水客厅及文旅景区运营趋势

政策导向上,2024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激发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改善型消费活力”,为文旅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快实施滨水空间提升项目,拓展休闲消费新空间,进一步释放服务消费潜力。同时,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回暖,2024年出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创历史新高,节假日期间文旅活动旺盛,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科技赋能方面,AI及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滨水空间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方式,如虚拟导游、

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沉浸式演出等,丰富了日夜游产品的内涵和形式。文旅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改变了传统的旅游体验界面和信息展示方式,可为游客打造极具创新性的旅游场景。此外,生态型水利设施与科技创意、国际视野、在地文化的融合,将为城市滨水空间注入全新活力,不仅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增强城市吸引力,更将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文化IP打造正成为景区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文旅景区通过挖掘地域文化内核,打造具有故事化、符号化特征的文化IP,将抽象文化转化为具象体验。文旅景区正从“资源驱动”转向“文化驱动”,通过IP化表达与活态传承,让文化遗产成为可感知、可消费、可传播的新质生产力。

5、人工智能趋势

自2022年11月ChatGPT问世以来,基于大模型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掀起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引发全球高度关注,我国政府亦高度重视,积极布局相关战略。2024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并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被强调。“人工智能+”行动作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核心抓手,深度赋能实体经济,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形成新业态、新动能。

近年来,国家出台系列政策鼓励人工智能技术与生态环境、文旅运营协同发展,打破数据壁垒,推动跨领域融合创新。《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提出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生态环保、文旅等产业深度融合;工信部、文旅部等通过《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重点支持智慧旅游、数字文化等场景创新,支持AI应用场景落地。生态环境和文旅领域技术赋能层面,人工智能将持续向行业纵深渗透,以“数据+AI”双轮驱动模式赋能产业升级。在生态环境领域,AI大模型通过融合生态学、GIS、遥感等多学科数据,可实现生态修复精准诊断与动态预测;在文旅运营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将重塑内容生产与交互体验,为文化IP与人文活动开启更多想象空间,持续释放文旅融合的内生动力。

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集成体现,也是未来产业的重要赛道之一。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具身智能纳入未来产业,推动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专项扶持、税收优惠等措施,助力机器人行业规范发展。作为具身智能的重要落地场景,陪伴机器人行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技术层面,人工智能技术支持机器人从单一任务执行向具身智能发展,通过多模态感知(视觉、触觉、听觉等)与环境深度学习,实现精准交互决策、自主学习及动态适应能力;ChatGPT、Deepseek等大模型的融入,能够显著提升人机交互的自然性与情感

识别精准度。市场层面,随着老龄化加速,催生了养老陪护领域的陪伴机器人应用场景需求,并持续拓展到儿童教育、心理健康等领域,陪伴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未来,陪伴机器人将有望深度融入家庭与社会服务网络,成为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科技力量。

2024年,公司进行战略业务升级,依托既有生态环境治理业务积淀,重点布局生态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流域综合治理能力:开拓城市滨水客厅及文旅景区运营,为客户盘活存量资产,实现生态资源向城市公共服务与文旅消费场景的转化;同时,积极投资以AI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业务,为客户提供“科技+设计+建设+运营+商业”系统性解决方案,致力于以智慧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环境治理业务

公司生态环境治理业务聚焦从河湖到海洋的安全、生态、科技系统性治理,业务包括:河湖湿地业务、海洋生态业务及矿山修复业务。

1、河湖湿地业务

公司的河湖湿地业务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为指导,从可持续发展角度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数值溯源模型为抓手,数据化、动态化精准剖析环境污染的来源,解决江河湖海口湿地水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生物群落生存危机等问题,实现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产品包括:河湖缓冲带修复、湿地生态修复、河流生态修复。公司承接的河湖湿地业务典型案例包括:大理市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项目、雄安白洋淀唐河入淀口湿地生态保护项目、三垟湿地建设项目、江苏省徐州市南四湖流域丰沛运河生态修复提升项目。

大理市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项目

雄安白洋淀唐河入淀口湿地生态保护项目

江苏省徐州市南四湖流域丰沛运河生态修复提升项目

2、海洋生态业务海洋生态业务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理念下,以海岸带系统性整体性的保护为出发点,整合海洋学、生态学、水文学、城市规划、生态景观等多专业学科,解决海岸带陆海空间生境破碎、系统割裂等生态问题,构建安全韧性、健康活力的海岸带生态系统,产品包括:滨海活力景观长廊、岸滩整治与生态修复、海洋监测与智慧数据平台。

区别于传统海事和海洋保护业务,自主研发课题“典型海岸侵蚀防护与活力海岸构建关键技术”在厦门应用示范;珊瑚礁修复技术,在海南省东方市实施;预装配模块海堤生态化改造技术,在东莞滨海湾新区应用;红树林生态系统构建技术,在海南三亚山水项目应用。公司承接的海洋生态业务典型案例包括:莆田·蓝色海湾综合整治项目、广州南沙灵山岛尖外江生态提升EPC项

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目、东莞滨海湾新区硬质海堤生态提升项目。

莆田·蓝色海湾综合整治项目

广州南沙灵山岛尖外江生态提升EPC项目

3、矿山修复业务矿山修复业务以“让工业伤疤重现绿水青山”为目标,通过系统化生态修复技术实现棕地/矿山的可持续再生。公司构建了“地质治理-生态重构-价值转化”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依托基于自然的生态工法,通过边坡稳定性治理、土壤生物活化、植被群落重建等关键技术,形成覆盖矿山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修复能力,系统性解决矿山区域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及生态退化问题,同步实现生态安全屏障构筑与绿色产业空间再造,推动修复区域从单一环境治理向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升级,助力“绿水青山”持续释放经济与社会效益。公司承接的矿山修复业务典型案例包括:

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唐山东湖生态修复项目、河北省第五届(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

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

唐山东湖生态修复项目

(二)生态型水利基础设施业务生态型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在保障水利安全的基础上,关注水利基础设施的生态性和人文特质的保护及构建,提升水利设施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满足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的要求,实现人、水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产品包括:生态型水利护岸、蓄滞区的生态构建和治理与修复、行洪河道治理与修复等。

公司承接的生态型水利基础设施典型案例包括:海淀区西玉河蓄滞洪区建设项目,有效调蓄永丰组团15.2平方公里雨洪量,有效缓解北京中心城区洪涝压力;山西孝义胜溪湖城市湿地公园,运用自然生态护岸形式的泄洪渠解决了雨季水安全问题,构建了由沉砂池、泄洪渠、胜溪湖水库形成防洪调控系统;迁西滦水湾公园项目,运用多种生态工法措施对杂、乱、脏、差河道进行系

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统整治,丰富水生植物群落,增加水土保持属性,成为“睡堤复醒”河道生态治理经典案例;徐州丰沛运河生态提升项目,通过生态工法技术构建河岸护岸及缓冲带,实现运河行洪安全、水土保持、雨洪缓冲、水体净化等综合目标。

海淀区西玉河蓄滞洪区建设项目

(三)城市滨水客厅及文旅景区运营业务该业务以可持续运营为导向,专注于地方政府盘活存量资产的需求,依托强大的规划设计和产品设计团队,讲好地域文化故事,打造IP主题商业、演艺沉浸式体验,提供从项目策划、规划设计到运营管理的全链条服务。

1、城市滨水客厅该产品是结合现代城市运营理念,集“生态保护、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观光游览、文化创意”于一体的综合产品,该产品由三大核心要素构成:生态型水利基础设施的设计与营建,水上日夜游及演艺观光游的营建与运营,两岸吃、玩、住、游等丰富业态则构建起全方位消费体验。该产品以可持续运营为导向,携手政府激活城市蓝绿资产,促进生态型水利基础设施向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多维价值转化,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引领低碳生活新风尚。

2、文旅景区运营文旅景区运营是指以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为导向,通过系统性规划、资源整合、服务管理及市场运作,实现景区可持续经营与价值提升的过程。其核心在于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力,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创新的产品设计,满足游客的文化体验需求,同时保障景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四)人工智能业务在AI时代的汹涌浪潮中,公司始终秉持研究创新精神,主动拥抱AI技术,为公司业务发展

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注入全新活力:知识库、河湖海洋大模型、AI智能体赋能生态环境业务;AI文创产品、AI微电影赋能城市滨水客厅及文旅景区运营业务;陪伴机器人打造兼具科技温度与情感交互的家庭新成员。

1、赋能生态环境业务——知识库、河湖海洋大模型、AI智能体知识库作为企业内部信息存储、技术升级、管理优化与商业拓展的关键工具,可以有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实现降本增效;河湖海洋大模型将大幅提升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的科学性与实施效率,为海洋生态保护事业注入强劲新动能;AI智能体则将融合智能监测、无人化作业与AI决策技术,构建以“AI生态管家”为核心的智能体系统,实现滨水及水上空间数字化管理和智能体维护,显著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决策科学性。

2、赋能城市滨水客厅及文旅景区运营——AI文创产品、AI微电影AI文创产品:深入挖掘当地历史典故、民俗风情、特色建筑、传统技艺等文化元素,将其融入到文创产品的设计中,打造独特的IP形象;融合AI交互技术,带来互动体验升级的文创产品;线上线下全渠道推广发售,如线上搭建官方文创电商平台,展示文创产品特色与玩法,线下在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特色商业街门店举办文创产品专区等方式,让游客全方位体验AI文创产品魅力。

AI微电影:在景区项目建设筹备阶段,根据景区规划蓝图,结合当地文化故事,利用AI动画技术制作宣传微电影并进行线上推广,提前点燃游客期待,突破传统手法可运用富有想象力的多重视角,展现景区全方位魅力,宣传造势吸引客群。

3、AI原生业务——陪伴机器人

陪伴机器人集成先进的多模态传感器,涵盖高清摄像头、精准麦克风与动作感应装置,通过计算机视觉、声音识别和动作识别等算法技术,能够高精准捕捉用户情感信号;通过多模态大模型理解和处理不同感知渠道的信息,实现更加精准智能的决策与交互;内置深度学习算法,赋予硬件自我学习能力,在与用户持续互动过程中,不断分析海量数据,理解不同情境下用户行为模式、语言习惯和情感需求,实现陪伴体验的个性化和精准化;在外观设计上紧扣用户审美喜好,采用柔和温暖色彩组合精心打造萌趣十足造型,机身采用环保无毒的安全材质,满足交互过程中的安全保障。综上,陪伴机器人用科技赋予机器生物特征和生命感,为用户打造一个鲜活的AI情感伙伴。

在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大潮中,公司积极响应行业趋势,近年来持续加大对相关业务及产品的研发投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公司会在短期内实现相关的业务收入,上述产品的具体落地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公司所进行的相关投入及研发并不构成业绩承诺,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

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时,请谨慎判断,自主决策。

3、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2024年2023年本年比上年增减(%)2022年
总资产3,383,354,746.143,577,836,705.91-5.444,222,535,969.7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872,579,310.351,045,385,289.59-16.531,477,653,811.39
营业收入356,318,971.24163,452,018.88118.00349,509,426.20
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355,939,287.76163,072,335.40118.27349,129,742.7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7,906,841.24-432,268,521.8061.16-339,124,181.7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67,877,695.41-432,484,770.7061.18-342,613,154.57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4,448,106.5470,070,255.08120.42-179,534,540.38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7.46-34.27增加16.81个百分点-20.19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79-2.04不适用-1.60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79-2.04不适用-1.60

3.2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1-3月份)第二季度(4-6月份)第三季度(7-9月份)第四季度(10-12月份)
营业收入76,719,163.3989,407,967.9279,915,115.21110,276,724.7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719,199.09-67,345,007.6236,605,523.82-171,886,556.5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34,860,657.23-32,486,978.8436,630,818.11-172,021,534.67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9,144,528.1791,316,455.2610,606,108.493,381,014.62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不适用

4、股东情况

4.1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

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单位: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16,931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29,885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0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不含通过转融通出借股份)
股东名称(全称)报告期内增减期末持股数量比例(%)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股东性质
股份状态数量
北京汇恒投资有限公司2,410,30084,585,90039.9682,175,600质押36,950,000境内非国有法人
张熠君038,457,90018.1738,457,900质押26,900,000境内自然人
北京汇泽恒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06,903,0003.266,903,0000境内非国有法人
国信弘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信弘盛(珠海)能源产业基金(有限合伙)04,333,3332.0500境内非国有法人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量化精选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1,163,2301,163,2300.5500其他
张慧鹏172,1001,147,1000.540质押1,100,000境内自然人
黄君106,200951,2000.450质押900,000境内自然人
周英-23,300854,2000.4000境内自然
邓印田34,800804,8000.3800境内自然人
邢磊46,000800,0000.3800境内自然人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张熠君女士,为公司股东北京汇恒投资有限公司及北京汇泽恒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公司未知其他股东之间的关联关系和一致行动人情况。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不适用

4.2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不适用

4.3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不适用

4.4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适用√不适用

5、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不适用

第三节重要事项

1、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631.9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增长比例为11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790.68万元,净利润实现大幅减亏,亏损收窄比例为61.16%;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338,335.47万元,同比减少5.44%;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87,257.93万元,同比减少16.53%。

2、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不适用


  附件:公告原文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