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公司代码:688386公司简称:泛亚微透公告编号:2025-015
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重要提示
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和分析”。
3、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否
7、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同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3股,不送红股。截至目前,公司总股本为70,000,000股,以此计算拟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7,000,000元(含税),转增21,000,000股,转增后公司总股份数增加至91,000,000股(最终转增股数及总股本数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最终登记结果为准,如有尾差,系取整所致。如在本议案通过之日起至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期间,因可转债转股/回购股份/股权激励授予股份回购注销/重大资产重组股份回购注销等致使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拟维持每股分配比例、每股转增比例不变,相应调整分配总额和转增股本总额,并将另行公告具体调整情况。
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已经2025年4月29日召开的第四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第四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提交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会审议。
8、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不适用
第二节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1.1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 ||||
股票种类 | 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 | 股票简称 | 股票代码 | 变更前股票简称 |
人民币普通股(A股) |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 | 泛亚微透 | 688386 | 无 |
1.2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不适用
1.3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 证券事务代表 | |
姓名 | 王少华 | 吕洪兵 |
联系地址 |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前漕路8号 |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前漕路8号 |
电话 | 0519-85313585 | 0519-85313585 |
传真 | 0519-85313585 | 0519-85313585 |
电子信箱 | zhengquan@microvent.com.cn | zhengquan@microvent.com.cn |
2、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2.1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的业务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
阶段一(1995-2002年):公司成立后主要从事简单的材料复合业务,主要产品为标签、贴纸等塑料制品,积累基础运营经验。
阶段二(2002-2013年):公司开始承接密封件、挡水膜等业务,并顺利切入汽车行业,开始了解到防水透气膜产品并对此开展深入研究,于2011年开发出黑色ePTFE透气膜,解决车灯雾气问题,奠定行业地位。
阶段三(2013年至今):以ePTFE膜和气凝胶技术为核心,布局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形成多元化产品矩阵。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秉持“市场利基、产品多元”的发展战略,深耕高性能复合材料细分市场,推动进口替代,产品覆盖汽车、新能源、消费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形成了ePTFE微透产品、CMD及气体管理产品、SiO
气凝胶产品,高性能线束产品等四大核心业务产品;同时,公司还拥有挡水膜、密封件、吸隔声等传统业务。
1、ePTFE微透产品基于ePTFE材料的优异性能,公司的ePTFE微透产品应用领域涵盖了汽车、消费电子、包装、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主要产品包括用于汽车领域的透气栓、透气膜、泄压阀等汽车透气产品;用于消费电子领域的耐水压透声膜产品;用于包装透气领域的包装保护垫片;用于航空线缆的特种膜材料以及用于生物医疗的膜材等。
近年来,伴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客户端降本需求迫切,但由于ePTFE膜及其组件产品的制造均有较高的进入门槛,整个市场中的参与者数量有限,公司作为为数不多的掌握ePTFE膜全产业链制造工艺的厂家,掌握了膜的制造技术、改性技术以及复合技术,公司持续推进进口替代,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市场,公司的ePTFE微透产品营收保持稳步增长,同时毛利也维持了较高的水平,2024年ePTFE微透产品营收占比达到31.57%,ePTFE微透产品构成了公司目前第一增长曲线。
2、CMD及气体管理产品
公司的气体管理产品主要分为干燥剂和吸雾剂两种,可实现对密闭小微空间中气体湿度的管理,目前该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车灯中。
公司基于ePTFE膜及公司干燥剂技术创新的CMD方案,应用隔绝的理论颠覆了传统的方案,通过高性能红外吸湿剂和阀的结构设计组合解决车灯雾气和压力平衡问题,CMD可通过旋拧或者螺栓固定的方式跟车灯结合,使用CMD方案后将不需要再采用传统的雾气解决方案,大大减少了车灯的制造工序,提升了制造效率,大幅度降低了雾气解决的成本,同时免去了非环保的制造工艺,并且所有材料和产权100%国产化,实现了此领域的中国创新,此技术方案已经被多家车灯厂以及汽车主机厂采用。
同时,公司开发了一种集压力平衡、快速泄压、凝露控制三个功能于一体的CMD平衡泄压阀组件,该技术已被国内部分新能源电池厂采用,应用于多款新能源电动车型,CMD作为一种被动的冷凝控制系统的安全模块,能够有效的改善电池包内部产生冷凝水所带来零部件腐蚀老化、绝缘性能下降、温度读取失真等问题,从而保证电池包能够更加安全可靠的为整车提供电能。
公司的CMD产品拥有自主原创的知识产权,获得授权的专利技术共有35项,其中获得欧盟(德国、法国、捷克、意大利、英国)、美、日、韩、墨西哥、印度等授权的6项PCT国际发明专利名称,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1项,中国实用专利授权18项。近年来公司CMD及气体管理产品高速增长,形成了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3、SiO
气凝胶产品气凝胶是一种具有丰富纳米微孔结构的新型材料,具有导热系数低、密度小、高比表面积、低介电常数等特点,在热学、电学、光学、声学、吸附催化等方面均表现出优异的性能,这使其在航空航天、建筑节能、化工工业、电子电工、交通运输、生物医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公司通过多年深入研究,将SiO
气凝胶与ePTFE膜等其他辅助材料复合,不仅提升了SiO
气凝胶材料本身性能还克服了传统气凝胶易碎、掉粉的问题,极大拓宽了材料的应用领域。公司通过首发上市募集资金投资建设了气凝胶量产线,并通过外延扩张使用现金方式收购了大音希声60%股权,将公司气凝胶应用领域拓展到舰船领域。通过与大音希声的不断融合、协同发展,公司不断提升气凝胶产线的利用率,不断完善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近年来气凝胶业务保持稳定增长,公司还成功将气凝胶应用于航空领域,为某型号飞机某些关键科目飞行试验提供了有力支持。气凝胶业务未来将成为公司的第三增长曲线。
4、高性能线束产品公司作为美国戈尔的紧密追随者,积极布局美国戈尔的第二大业务——电缆,为此2023年公司通过使用闲置的实物资产增资入股了常州凌天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将业务拓展至高性能电缆、线束连接器等领域。2024年公司成立了汽车线束事业部,基于公司的客户资源优势推出了高性能汽车线束产品。目前,公司及参股公司产品已广泛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5、传统业务公司的传统业务主要为挡水膜、密封件、吸隔声产品。这些产品主要用于汽车行业,由于准入门槛低、竞争激烈,受大环境影响,公司传统三大件产品毛利率持续下滑。
2.2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1)自主研发公司的核心技术体系搭建主要依靠自主研发,根据不同产品类型采用不同的研发方式。主要的研发方式分为新品开发、常规迭代和定制化研发。
①新品开发新品开发模式适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是公司拓宽产品系列、提升技术的主要途径。
②常规迭代常规产品是已经形成成熟的生产体系,客户下达订单后直接由生产制造部门进行生产的产品。
该类产品的核心技术、工艺已经基本确定,各项技术指标已经达到客户的认证要求,属于相对标准化的产品。公司定期对该类产品进行迭代更新,以满足客户对技术指标调整的要求,并努力通过优化生产技术降低产品成本。
③定制化研发公司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的研发产品并交付,定制化设备研发能力已经成为公司核心技术壁垒之一。
(2)合作研发合作研发是对公司整体科研实力的有力补充。公司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选择与外部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发,公司积极与高校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外部的研发力量扩充自身的科研实力,将最新的科学技术转化为自身生产力。
2、采购模式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筛选评级制度,由采购部、质保部及技术部共同对供应商进行筛选评级,根据评级结果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采购部门会根据下游客户订单、BOM物料清单以及现有原材料库存拟定采购计划,由采购员根据采购计划向物料清单指定的合格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
公司的常用原材料包括化学试剂、吸音棉、纤维、EPDM、PE膜、EVA膜、胶水、胶带等,此类原材料供应商较多,可选空间大,且公司订单采购量大,在与供应商合作中议价能力较强。公司拥有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对于常规性原材料一般就近选择长期合作的供应商,通过与供应商确定质量技术标准及交货方式等重要条款,有效保障了原材料供应质量及稳定性。
3、生产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采用自主生产的模式,部分工艺相对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或简单工序采用外协加工生产的模式。
(1)自主生产
公司通常根据客户的采购计划及具体订单以销定产,生产计划的制定综合考虑公司产能负荷、原材料、工装模具及设备等情况,由内勤人员向车间下发生产任务单,并依据各产品生产时间约定入库交期。
(2)外协加工
为集中优势资源于产品生产的核心技术环节和关键工序,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公司选择将部分传统产品或简单工序委外加工。为了保证外协加工产品的质量,公司建立了《外协单位交付业
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绩评定办法》对外协厂商进行考核评价,并由公司技术部向外协厂商提供加工服务所需的工艺文件和技术指导等。
4、销售模式公司销售模式采用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模式。公司大部分产品属于汽车零部件行业,需满足客户提出的产品性能要求以及相关工艺的要求,并提供有关的技术服务支持,产品及其应用的特点决定了公司主要以直销模式开拓市场。由于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广泛,也存在向贸易商或经销商销售的情况。
2.3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主营业务围绕ePTFE微透膜以及气凝胶等微观多孔材料研发与制造展开,通过材料复合等技术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及服务,属于新材料领域的高性能复合材料行业。
(1)ePTFE行业
ePTFE膜,是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具有微米或亚微米级的多孔立体网状微观结构,由聚四氟乙烯(PTFE)树脂经拉伸、车削等特殊加工方法制成,在保持了PTFE优良化学性能的同时,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形态、厚度、表面几何形状,然后搭配不同特性的辅助材料,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和用途。ePTFE膜具有高度化学稳定性、耐高低温、耐腐蚀、耐气候、高润滑、良好的不粘附性、电绝缘性、生物相容性佳等优良特性,是一种非常优秀的防水、防尘、透气材料。
ePTFE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时美国杜邦公司成功研发出聚四氟乙烯(PTFE),美国戈尔公司尝试将PTFE进行拉伸,增加其中的空气含量,最终得到一种更轻盈、更柔韧的材料ePTFE。此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ePTFE材料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从最初的航空、电子等领域逐步扩展到汽车、医疗卫生、化工等多个行业。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ePTFE行业开始起步,主要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进行生产线的建设和产品的研发。这一时期,我国ePTFE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ePTFE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近年来,我国ePTFE行业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由于PTFE材料具有耐高温、高润滑等特性,对其进行拉伸延展和加工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最终产成品的良品率、质量水平难以控制。同时,加工形成特定微观孔隙结构的工艺技术难以掌
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握,部分特定的微观孔隙结构在改性、复合等加工环节容易被破坏而无法达到预期性能,因此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实践技巧与理论知识,例如:加热的温度、拉伸的速度与倍率、模具的外观形状、改性复合的工艺细节等,都需要具备大量的试错、改进经验与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掌握,因此生产多种不同特性的ePTFE膜存在较高的工艺壁垒。在实验室环境下试制成功的具备某一特性的ePTFE膜还需要经过批量生产才能获得大规模产业化的能力,但ePTFE膜生产设备无法通过外购方式直接获得,膜的制造、改性、复合以及应用组件的主要产线与工艺设备需要自行设计开发,这使得具备独立自主设计、制造生产设备的能力成为进入行业强有力的壁垒。
ePTFE膜作为一种关键的基础性材料,本身难以在下游直接使用,需要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或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出相应的零部件组件或全套解决方案。这要求公司在获得实际订单前就参与客户的产品设计,并通过客户对公司产品的技术验证。定制化设计与生产能力、长期技术验证的持续投入以及客户对具有品牌的供应商的信任,也构筑起了较高的进入壁垒。
(2)气凝胶行业
气凝胶是指通过溶胶凝胶法,用一定的干燥方式使气体取代凝胶中的液相而形成的一种纳米级多孔固态材料,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因为密度极低,最轻的气凝胶仅有0.16毫克每立方厘米,比空气密度略低,所以也被叫做“冻结的烟”或“蓝烟”。1931年,美国科学家用二氧化硅制得了最早的气凝胶。
气凝胶从诞生至今历经多次产业化过程,第一次产业化(1940s):美国孟山都公司尝试生产气凝胶粉体,用于化妆品和凝固汽油增稠剂,但因高成本和市场开发不足失败。第二次产业化(1980s):瑞典、美国、德国等公司探索甲醇/CO?超临界技术和常压干燥技术,推动技术多元化。第三次产业化(21世纪初):美国AspenAerogel公司实现气凝胶商业化,产品应用于航天军工和石化领域,中国同期出现首批气凝胶产业化企业。第四次产业化(2020s):气凝胶制备技术趋于成熟,成本下降,应用领域扩展至新能源汽车、日用户外等新兴市场。气凝胶历经近百年发展,从实验室“神奇材料”成长为兼具性能与商业价值的新型材料,未来有望在碳中和、能源效率提升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气凝胶的研发与产业化面临以下核心技术挑战:
?超临界干燥技术依赖:超临界干燥工艺需高压高温设备,设备投资大且能耗高,且部分生产设备需定制化,初期投入高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材料性能优化难点:纯SiO?气凝胶脆性大(抗压强度<0.1MPa),需通过纤维增强(如玻璃纤维、碳纤维)或复合聚合物提升韧性,但会显著增加密度(从3kg/m?升至200kg/m?以上)。
?规模化生产与成本控制:高纯度前驱体价格昂贵,且溶剂回收率低。凝胶化时间需精确控制(从数小时至数天),过快易导致结构不均,过慢则降低产能。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1)公司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突破多重壁垒并掌握先进技术的企业
由于ePTFE膜及其组件产品的制造具有较高的进入门槛,整个市场中的参与者数量有限,即使是行业巨头也仅有美国戈尔一家以ePTFE材料为核心业务,其他的市场参与者例如日东电工、唐纳森等都仅有部分业务涉及ePTFE材料。
ePTFE膜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每一个细分应用市场都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定制化开发。得益于长期与知名汽车主机厂、配件厂的合作,公司对定制化的开发模式具有丰富的经验,通过长期不断地试验和探索工艺、自行设计生产所需设备等方式成功跨越了前述多重壁垒,成功掌握行业先进技术并应用于不同领域,成为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可大规模制造具有多种不同特性ePTFE膜及其组件的供应商。
(2)牵头制定行业标准
目前国家暂时没有出台专门针对ePTFE膜生产制造的行业标准,仅有PTFE及ePTFE膜在部分应用领域中的标准。作为国内ePTFE膜及其组件的领先供应商,公司牵头起草了行业标准《汽车电气电子设备防护用防水透气组件》(QC/T979-2014),标志着公司在该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水平。随着核心技术产品在消费电子、新能源动力电池、医疗健康、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不断拓展,公司将在更多的行业应用领域达到先进的技术水平。
(3)核心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公司的透气栓、透气膜主要应用于汽车车灯、ECU、微型电机等部位,主要起到防水、防油、压力平衡的作用。公司能够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定制化生产不同透气量水平的透气栓、透气膜产品。与此同时,公司产品的渗水压力可以达到50KPa以上,防油等级满足最高等级8级的标准,技术指标已经达到行业内先进水平。
公司的耐水压透声膜具有亚微米范围内互连的高度规则的孔隙结构,通过对ePTFE膜微观结构的改性,其孔径精度达到μm级,在阻碍液体进入的同时保留对于空气、气体、声音及热量的通道作用,插入损耗小于2dB,耐水压可深达水下50米,技术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公司原创的ePTFE膜复合吸音棉产品,通过对ePTFE膜的声学特性进行巧妙的运用,将其与公司的基础吸音棉复合,从而获得优秀的吸音降噪特性。这一高性能复合微孔薄层新材料具有良好的全频吸音能力,对100-6,300Hz频率的噪音均能有效吸收降低。其中,对3,000-6,300Hz频率范围内的噪声吸声系数达到了0.95的高水平,声压在全频范围内降低了5-7dB,使大部分噪音强度降至听阈以下,吸音效果已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公司独创的CMD产品是一款在行业中具有颠覆效应的创新产品,通过将高性能的吸雾剂与ePTFE膜相结合,能够为客户提供行业内领先的湿度控制解决方案。相比于竞争对手美国戈尔&AML的CMD产品,公司的CMD无需外接电源驱动使用,在成本和使用便利性上具有更强的优势。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材料作为支撑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关键性要素之一,其材料技术的发达程度,决定了制造和装备的先进水平。而新材料则是指那些新近发展或正在发展之中的具有比传统材料的性能更为优异的一类材料,通过物理研究、材料设计、材料加工、试验评价等一系列研究过程,创造出能满足各种需要的新型材料的技术。新材料能够显著开发出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使其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催生出新兴产业的核心发展产业,新材料技术被称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因此,材料强则制造强,制造强则国力盛,发展新材料已然是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的关键,是中国摆脱关键材料与技术“卡脖子”困境的重要抓手,也是为寻找经济发展新动力的突破口。新材料行业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如下:
(1)下游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市场容量逐步扩大,技术领先型材料企业有望步入快速发展期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消费电子、新能源交通、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需求不断扩大,行业将迎来较快发展期。一方面,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升级,高端消费类电子和乘用汽车智能化升级也将进一步提速。而高端消费品领域客户对新型功能防水、透声、透气的防护性和功能性等多维度系统化解决方案需求将随之增多,服务要求亦将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不断拓宽的应用场景将催生更多新型高端消费品种类,根据客户对产品性能要求量身定做个性化功能性材料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将对复合材料生产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2)国家政策扶持,国产化进口替代进度加快
我国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支持力度,新材料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
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大。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方案》《“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将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
2024年1月1日起实施的《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年版)》,涵盖299种新材料,包括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三大类,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与项目建设需要,为推动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助力相关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指引。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等七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推进未来材料产业发展,包括推动有色金属、化工、无机非金属等先进基础材料升级,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先进半导体等关键战略材料,加快超导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创新应用,为新材料产业重点突破提供了指引与支持。得益于国家对相关领域的政策与财政支持,新型材料的国产化进度已加快,在公司与其他国内优秀企业不断努力下,部分高端高性能复合材料已具备国产化的基础,并在核心技术指标上与进口产品处于同一水平。
3、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2024年 | 2023年 | 本年比上年增减(%) | 2022年 | |
总资产 | 1,088,614,446.90 | 953,004,439.07 | 14.23 | 891,727,828.6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 725,699,188.34 | 684,078,788.65 | 6.08 | 617,543,284.47 |
营业收入 | 514,775,993.36 | 410,548,188.44 | 25.39 | 364,464,300.3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99,157,042.08 | 86,536,214.87 | 14.58 | 31,344,909.4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89,816,621.64 | 73,033,383.16 | 22.98 | 24,967,161.9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28,655,861.82 | 81,660,988.48 | 57.55 | 79,136,698.6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13.90 | 13.51 | 增加0.39个百分点 | 5.21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1.42 | 1.24 | 14.52 | 0.45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1.42 | 1.24 | 14.52 | 0.4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 5.56 | 6.07 | 减少0.51个百分点 | 4.71 |
3.2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1-3月份) | 第二季度(4-6月份) | 第三季度(7-9月份) | 第四季度(10-12月份) | |
营业收入 | 103,675,064.16 | 122,384,116.51 | 126,286,460.82 | 162,430,351.8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16,814,241.84 | 25,854,180.57 | 23,946,232.45 | 32,542,387.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16,511,791.35 | 25,669,057.65 | 24,047,599.63 | 23,588,173.0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5,192,555.21 | 50,043,369.62 | 17,433,992.63 | 45,985,944.36 |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不适用4、股东情况
4.1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单位: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 3,553 |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 3,804 | |||||||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 0 |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 0 | |||||||
截至报告期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 | 0 |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 | 0 | |||||||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不含通过转融通出借股份) | ||||||||
股东名称(全称) | 报告期内增减 | 期末持股数量 | 比例(%) | 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数量 | 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 | 股东性质 | ||
股份状态 | 数量 | |||||||
张云 | 0 | 19,511,467 | 27.87 | 0 | 无 | 0 | 境内自然人 |
常州赛富高新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 | 0 | 5,850,363 | 8.36 | 0 | 无 | 0 | 境内非国有法人 |
江苏南方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 0 | 5,583,157 | 7.98 | 0 | 无 | 0 | 境内非国有法人 |
邹东伟 | 0 | 2,394,716 | 3.42 | 0 | 无 | 0 | 境内自然人 |
昌建忠 | 0 | 1,457,335 | 2.08 | 0 | 无 | 0 | 境内自然人 |
杨明之 | -68,000 | 1,302,068 | 1.86 | 0 | 无 | 0 | 境内自然人 |
李玲 | 1,071,277 | 1,071,277 | 1.53 | 0 | 无 | 0 | 境内自然人 |
严献忠 | 524,714 | 804,214 | 1.15 | 0 | 无 | 0 | 境内自然人 |
刘玉玲 | 410,534 | 785,256 | 1.12 | 0 | 无 | 0 | 境内自然人 |
李建革 | 0 | 732,329 | 1.05 | 0 | 无 | 0 | 境内自然人 |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 上述股东中张云先生、邹东伟先生、李建革先生于2019年6月10日签署了《一致行动人协议》,为一致行动人。除上述外,公司未知上述其他股东有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 | ||||||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 | 不适用 |
存托凭证持有人情况
□适用√不适用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数量前十名股东情况表
□适用√不适用
4.2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不适用
4.3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不适用
4.4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适用√不适用5、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不适用
第三节重要事项
1、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477.60万元,同比增长25.3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915.70万元,同比增长14.58%。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108,861.44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2,569.92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坚定聚焦复合材料业务,进一步拓展产品应用场景,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迭代,提升公司自动化能力,推动公司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了主营业务的良好增长。
2、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