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代码:300311 证券简称:任子行 公告编号:2025-004
任子行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山东舜天信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本年度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为: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本报告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情况:公司本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由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变更为山东舜天信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适用 ?不适用山东舜天信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对相关事项已有详细说明,请投资者注意阅读。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目前未实现盈利?适用 ?不适用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适用 ?不适用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适用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股票简称 | 任子行 | 股票代码 | 300311 |
股票上市交易所 | 深圳证券交易所 | ||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 董事会秘书 | 证券事务代表 | |
姓名 | 张雯 | 朱丽莎 | |
办公地址 | 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科技中二路软件园2栋6楼 | 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科技中二路软件园2栋6楼 | |
传真 | 0755-86168355 | 0755-86168355 | |
电话 | 0755-86156779 | 0755-86156779 | |
电子信箱 | rzxshenzhen@1218.com.cn | rzxshenzhen@1218.com.cn |
2、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及产品
公司业务主要涵盖网络犯罪治理、网络空间资源安全治理、信息安全治理三大领域,旨在通过技术手段协助政府提升互联网管理能力,确保网络空间环境的规范与和谐,是国内技术最为全面的大规模网络空间安全防护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也是国家多部委重大网络安全工程建设骨干团队、国家网络安全服务支撑单位。根据治理领域的不同,公司业务可分为公共安全、通信及工业大数据安全、企业网安和开源情报分析四大模块。
(1)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业务在遵循当前公安部整体大数据智能化建设指导方针下,以网络空间数据智能治理为核心技术,以大数据引领公共安全为变革创新,以“专业+机制+大数据+大模型”为路径,通过丰富的网络安全产品体系及解决方案来提升公共安全行业预警、预测、预防能力和打防管控实战水平。结合公司多年来服务于公安行业的业务积累和技术沉淀,依托公司对于各警种的数据对接、数据融合、数据治理、数据应用以及业务设计能力,重点为公安机关上层业务平台提供综合解决方案,让警务大数据实战化、智能化、便捷化。产品主要围绕公安警务需求进行业务开展,涵盖公安业务AI场景化创新,多源数据融合共享和数据深度挖掘服务,结合省、市、区县各级公安机关需求不断丰富和完善产品体系。
公共安全主要产品如下:
产品名称 | 产品描述 |
全维感知综合分析
平台
全维感知综合分析 平台 | 以公安大数据战术打击为目标导向,在确保信息安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前提下,提高系统互联、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应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人、事、地、物、组织的无缝对接和立体化展现,增强公安机关主动预防和打击犯罪的能力。 |
公共安全AI信息官
公共安全AI信息官 | 以“大数据+大模型”为技术底座,构建公共安全专用向量化、多模态应用引擎,结合公共安全业务知识库和专用提示词体系实现业务场景智能化闭环,进而实现公共安全领域“千警千面”智能体打造,在公共安全领域基础工作、打击犯罪、活动安保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撑。 |
互联网管理综合应用
平台
互联网管理综合应用平台 | 旨在对现有网安各项数据资源和管理对象进行梳理整合,建立网安业务的统一管理平台,增加管理功能模块,实现对互联网重点阵地的有效管控,提升互联网管控力度和效能;同时,汇聚前端感知数据和其他平台、其他警种的高价值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实现对象管理及异常发现,辅助管理决策。 |
灵犀威胁情报中心
灵犀威胁情报中心 | 致力于以一套标准对接多安全厂商及多种安全设备的告警日志数据,融合境内外开源情报信息与自身积累的网络资源,构建覆盖属地网络安全威胁态势与网络空间资产的统一管理平台。通过引入AI分析、漏斗模型等技术手段,打造集情报分析、威胁研判、追踪溯源、分析报告和处置流转于一体的综合能力体系。在此基础上,平台能够精准刻画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画像,快速定位攻击源头,高效固定关键证据,为网络安全防护与事件处置提供全面支撑。 |
燎原产品
燎原产品 |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信息的爆发式增长,如何及时有效监控、引导、处理网络上虚假、误导、诽谤等不实信息是当前网信工作的巨大的挑战,燎原系统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提供移动、智能、可视的产品服务,协助网信工作管理精细化、效果多维化、任务高效化和流程智慧化,最终实现网信正能量传播工作的全闭环化管理。 |
专项数据分析产品
专项数据分析产品 | 主要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数据可视化呈现技术,构建轨迹分析、智能扩线的应用功能,辅助执法用户针对特定案件进行研判分析,并对目标对象进行画像分析,从网络身份、网络域名、网络应用等多个维度进行线索提取,提高研判效能。 |
网络合规审计产品
网络合规审计产品 | 提供多样化的上网认证和合规审计服务,在加强网络信息控制监管的同时避免信息泄露,为公共上网场所网络安全审计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
LED大屏监管产品
LED大屏监管产品 | 利用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智能存储和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形成一套高效的内容审核方案体系,通过AI视觉算法和水印技术,对涉政、涉暴、涉黄等违法违规内容进行识别和阻断,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协助监管部门掌握底数、统一管理、隐患整改、违规取证。 |
此外,公共安全相关产品体系已全面适配国产化改造相关要求,与符合国产化要求的中央处理器(CPU)、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国产化核心部件适配,满足当前公共安全领域国产化相关要求。
(2)通信及工业大数据安全
公司全资子公司亚鸿世纪致力于为工业、通信、医疗、教育、政府等行业客户提供数据安全治理、云网边端安全监管、工业互联网及5G安全、通信大数据AI智能治理安全解决方案及安全服务,辅助政府、运营商和企业对网络及通信数字资源进行管理,基于大数据治理手段及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手段构建新型网络空间安全治理体系,提供“国家-省-企业”三级网络、信息与数据安全技术支撑,协助监管部门、运营商和企业落实国家对网络空间治理的管理要求,打造互联网空间数据治理、网络与信息安全综合服务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安全领域的创新应用,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出并迭代了三款核心AI数据安全产品及服务,构建了覆盖“分类分级、风险检测、集中管控”的智能化数据安全体系,助力企业应对复杂数据安全挑战,实现合规与效率的双重提升。
数据安全治理产品体系依托AI大模型技术,重磅研发数安智鉴-数据安全分类分级系统、数安智巡-数据安全风险检测系统、数安智枢-数据安全管理平台三款数据安全产品。从数安智鉴的精准洞察,到数安智巡的主动监测,再到数安智枢的全局管控,三款产品既可作为独立模块解决特定场景需求,也可联动形成“数据治理-风险监测-统一管控”的完整闭环。以智能化、体系化的解决方案,为政企客户筑牢数据安全根基,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云网边端安全监管产品体系通过在全国云网、IDC、专线等网络侧部署采集探针,以承载着海量数据载体的接入网站、数据库、重要业务系统等关键基础设施为保护目标,建立全网覆盖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的“工信部-省通管局-运营商”三级国家级安全监管体系。产品应用高带宽流量采集和智能内容分析技术,利用业内领先的特征库,全面感知网络威胁信息,提供“部-省-企业”三级云网边端安全监管技术支撑解决方案,满足国家网络空间治理的管理需求。2024年公司抓住技术标准升级和信创升级等机会,不断增强技术核心实力,提升整体性价比,以优势竞争力的创新产品满足新技术新业态的安全管理需求。工业互联网及5G安全产品体系构建工信部、省通管局/省工信厅、运营商、工业联网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标识解析企业多级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管理、数据安全监测、网络安全监测、风险预警、态势感知与协同处置安全治理体系。建立“全网协同、联防联控、一点监测、全网阻断、情报共享、集体防御”的工业互联网与5G安全保障体系。产品具备强大的工业协议识别引擎、网络安全分析引擎、数据安全分析引擎以及全面的工控漏洞库。5G安全领域公司与多省运营商开展了信令安全、专网安全领域的合作。
通信大数据AI智能治理产品体系基于“数据生产力”理念,采用数据中台方式重塑通信大数据架构,构建面向业务场景的数据产品矩阵,提供“全链路数据中台”解决方案。产品运用大数据与AI技术,充分利用通信网大数据的强大优势,深入挖掘反诈骗、网络治理等安全场景,满足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治理需求。
(3)企业网安
网络安全业务从客户的角度出发,立足于“身份治理、安全感知、动态防御”的安全理念,涵盖基础设施安全、数据安全、身份与访问安全、内容安全、安全运营5大板块的解决方案。拥有完整的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包括面向等保安全、数据安全、零信任安全、内容安全产品和安全服务,实现对业务资产、安全事件、安全风险、访问行为、数据安全威胁等进行统一分析与监管,提供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防护,保障用户单位对自身的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可见、可管、可控,在最大程度上确保管理人员能够迅速发现问题,定位问题,有效应对安全事件的发生。
企业网安主要产品如下:
产品名称 | 产品描述 |
基础设施安全 | 基础设施安全贯彻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为用户提供立体、纵深的安全保障防御体系,提升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
数据安全 | 数据安全助力用户建立健全涵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技术体系、运营体系,强化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加强重要数据保护,完善数据安全运行监管机制。 |
身份与访问安全 | 身份与访问安全提供零信任解决方案,遵循零信任理念和SDP技术架构,强化身份治理与访问控制,构建“云”“管”“端”三维一体的动态安全防护体系。 |
安全运营 | 安全运营定位于帮助用户以较低的成本实现高效的信息安全体系,依托奠定的网络靶场资源形成仿真实战和资深信息安全专家服务相结合的创新安全服务模式。真实网络环境不仅可以举办各类网络安全技能竞赛,还能够优化用户对安全服务的感知体验,有效降低安全检测过程中可能对用户真实环境产生的影响,从而增强用户的全局掌控力与安全信心。 |
内容安全 | 内容安全自动发现、研判、分析、取证违法违规内容,全面、系统、深入解决APP应用以及网络视听内容中的违规问题,构建可落地、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网络绿色生态治理预警平台,为综合性监管要求提供全面的业务支持。 |
安全服务 | 安全服务依据国际/国家有关信息安全技术标准,评估信息系统的脆弱性、面临的威胁以及脆弱性被威胁利用的可能性,安全服务包括基础设施安全评估、应用层安全检测及加固、AI平台专项检测(DeepSeek等模型本地部署)、攻防对抗持续监测等全面的安全评估服务方案。 |
(4)开源情报分析
开源情报分析产品定位于网络空间舆情分析,依托于产品“SaaS平台+系统建设+专业服务”的经营模式,紧抓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和“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为用户提供标准化及定制化的网络空间舆情治理方案,在政府及企业客户都有非常广泛需求。随着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产品不断迭代升级,产品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客户规模稳步提升。
(二)网络安全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
网络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已成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应用,网络安全的边界不断扩展,安全威胁的形式和手段日益复杂,网络安全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挑战,也孕育着更大的发展机遇。2024年,传统合规市场趋于饱和,企业普遍面临降本增效压力,市场需求呈现短期转弱态势。但在数字化转型深化、政策法规完善与全球地缘安全形势复杂的多重驱动下,中国网络安全市场规模也将缓慢回升。据赛迪顾问预测,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58.6亿元,2024-2026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0.8%。当前,行业正通过深化AI安全、工业互联网防护等新兴场景布局拓展增长空间,头部企业加速整合生态资源,以应对全球网络安全治理体系重构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公司也将紧跟全球网络安全产业发展趋势和我国数字智能产业变革趋势,深入挖掘新型安全需求,开拓新的产业增长点,丰富网络安全生态,为网络安全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3、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1) 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是 ?否
元
2024年末 | 2023年末 | 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 | 2022年末 | |
总资产 | 1,321,812,633.00 | 1,343,640,021.57 | -1.62% | 1,566,387,031.9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 653,413,972.28 | 708,869,414.44 | -7.82% | 819,022,918.50 |
2024年 | 2023年 | 本年比上年增减 | 2022年 | |
营业收入 | 472,274,076.39 | 608,741,859.78 | -22.42% | 729,582,585.7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39,624,351.99 | -124,024,265.08 | 68.05% | -1,004,561.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50,072,209.46 | -123,869,014.05 | 59.58% | -20,383,795.6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24,411,607.18 | 55,719,544.91 | 123.28% | -61,342,021.98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0588 | -0.1841 | 68.06% | -0.0015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0.0588 | -0.1841 | 68.06% | -0.0015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5.75% | -16.23% | 10.48% | 0.00% |
(2) 分季度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第一季度 | 第二季度 | 第三季度 | 第四季度 | |
营业收入 | 24,405,098.96 | 61,437,636.18 | 162,855,240.28 | 223,576,100.9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69,928,756.03 | -27,097,230.42 | 8,295,472.10 | 49,106,162.3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73,565,422.59 | -29,605,673.84 | 6,150,299.03 | 46,948,587.9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07,192,023.95 | 23,348,131.64 | 54,931,711.99 | 153,323,787.50 |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是 ?否
4、股本及股东情况
(1) 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 | 65,467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一个月末普通股股东总数 | 70,963 | 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 | 0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一个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 | 0 | 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如有) | 0 | |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不含通过转融通出借股份) | ||||||||||
股东名称 | 股东性质 | 持股比例 | 持股数量 | 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 | 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 | |||||
股份状态 | 数量 | |||||||||
景晓军 | 境内自然人 | 26.65% | 179,497,684.00 | 134,623,263.00 | 不适用 | 0.00 | ||||
深圳市华信行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境内非国有法人 | 2.05% | 13,790,191.00 | 0.00 | 不适用 | 0.00 | ||||
景晓东 | 境内自 | 0.43% | 2,922,564.00 | 0.00 | 不适用 | 0.00 |
然人 | ||||||
梁沃宏 | 境内自然人 | 0.35% | 2,362,607.00 | 0.00 | 不适用 | 0.00 |
费琳 | 境内自然人 | 0.34% | 2,290,586.00 | 0.00 | 不适用 | 0.00 |
沈智杰 | 境内自然人 | 0.32% | 2,130,392.00 | 1,597,794.00 | 不适用 | 0.00 |
葛道芬 | 境内自然人 | 0.27% | 1,834,091.00 | 0.00 | 不适用 | 0.00 |
曲大鹏 | 境内自然人 | 0.26% | 1,750,300.00 | 0.00 | 不适用 | 0.00 |
姜丽亚 | 境内自然人 | 0.23% | 1,565,600.00 | 0.00 | 不适用 | 0.00 |
葛传根 | 境内自然人 | 0.21% | 1,408,700.00 | 0.00 | 不适用 | 0.00 |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 上述股东中,景晓东先生为景晓军先生之兄弟,景晓军先生和景晓东先生为华信行的合伙人,景晓军先生、景晓东先生、华信行为一致行动人;除此之外,其余股东不存在或未知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属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规定的一致行动人 |
持股5%以上股东、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适用 ?不适用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因转融通出借/归还原因导致较上期发生变化?适用 ?不适用公司是否具有表决权差异安排?适用 ?不适用
(2) 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公司报告期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3) 以方框图形式披露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5、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重要事项
2024年8月9日,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证监立案字007202428号)。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4年8月9日在中国证监会指定创业板信息披露网站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披露的《关于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告知书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25)。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尚未收到中国证监会就上述立案调查事项的结论性意见或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