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请稍候

00-00 00:00:00
--.--
0.00 (0.000%)
昨收盘:0.000今开盘:0.000最高价:0.000最低价:0.000
成交额:0成交量:0买入价:0.000卖出价:0.000
市盈率:0.000收益率:0.00052周最高:0.00052周最低:0.000
迪威尔: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5-04-26

南京迪威尔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公司代码:688377公司简称:迪威尔

南京迪威尔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重要提示

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http://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中详细描述公司面临的行业、市场、国际贸易及外汇等风险,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3、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否

7、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合并报表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5,602,699.18元,年末累计未分配利润为579,082,778.83元,母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609,629,587.87元。经董事会决议,公司2024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4元(含税)。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总股本194,667,000股,扣除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数712,278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27,153,661.08元(含税)。本年度公司现金分红数额占2024年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为31.72%。

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上述分配预案,本次利润分配方案尚需提交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8、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不适用

南京迪威尔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第二节公司基本情况1、公司简介

1.1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迪威尔688377不适用

1.2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不适用

1.3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李跃玲魏晓文
联系地址南京市江北新区迪西路8号南京市江北新区迪西路8号
电话025-68553220025-68553220
传真025-68553225025-68553225
电子信箱zqb@nj-develop.comzqb@nj-develop.com

2、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2.1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油气设备专用件供应商,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产品主要包括油气生产系统专用件、井控装置专用件及非常规油气开采专用件。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大主要油气开采区的陆上井口、深海钻采、页岩气压裂、高压流体输送等油气设备领域。

凭借卓越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实力,公司与TechnipFMC、SLB、BakerHughes、Caterpillar等全球大型油气技术服务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行业地位突出。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装备零部件制造企业。通过与国际油气技术服务公司进行新产品的同步研发和生产,不断深化业务合作,并多次获得国际客户最佳质量奖和最佳供应商等荣誉。尤其在深海油气开采水下装备制造领域,公司的深海采油树主阀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公司也是国内领先压裂设备提供商杰瑞股份和三一石油的重要零部件供应商。

2.2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采用的是“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经营模式,具体如下:

1、销售模式:由于油气钻采设备技术工艺复杂,个性化程度较高,公司通过协商谈判或投标方式获得订单,直接销售给油气技术服务公司等客户。公司主要客户为国内外大型油气技术服务公司,由于客户采购管理体系的不同,公司除了与客户签订常规的销售订单,还会与部分客户签订长期框架供

货协议。常规的销售订单为客户提前2-4个月向公司发出订货通知,公司据此安排生产计划。长期框架供货协议主要对供货产品的种类、规格、数量、单价、价格调整方式、产品责任、质量要求、付款方式进行约定;在具体生产前,通过年度、季度或月度订单方式对具体供货内容进行再次确认,公司据此组织生产并完成销售,此类协议有利于公司根据长期订单规划生产,也有利于锁定下游客户的需求,稳固和提升公司市场份额。

2、生产模式:公司产品具有较为明显的小批量、多品种的特征,因此按照客户订单组织生产是公司的主要生产模式。公司拥有较为完整的生产工序和加工能力,关键生产工序和重要产品制造全部由公司自主加工完成;加工过程简单、附加值相对较低的环节通过外协,充分利用社会配套资源,减少投资和提高产能,符合行业的通行特点。

3、采购模式:公司的主要原材料为特钢,主要采取“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辅以储备少量通用性原材料。在年初与合格供应商签订采购框架协议,确定当年的年度预估采购数量。在发生实际需求时,根据当前在手生产订单情况,结合对未来几个月新增市场订单情况的预测,在保证满足正常生产的基础上,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向合格供应商发出订单以补充原材料库存。公司还根据日常业务量,确保有一部分安全库存,以满足突发性、临时性的订单需求。

2.3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行业的发展阶段

油气行业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专业化分工结构已基本完成,形成油气开采、油气技术服务、油气设备制造的三层级分工体系。在分工体系中,油气开采行业专注于油气的开采、运输和精炼;油气技术服务行业专注于油气设备的设计、整体装配和向油气开采行业提供专业化的设备安装、维护服务;油气设备制造行业主要是根据油气技术服务公司提出的设备制造需求,由专业的产品制造公司进行研发生产,提供符合其技术标准的产品。公司属于油气设备制造行业,主要通过协商谈判或投标方式获得油气技术服务客户订单,然后按照订单要求实施定制化生产,最后产品直销给油服公司。

(2)行业的基本特点

由于油气开发的特殊性,行业核心技术的形成需要通过不断研发、试验、总结提升和再研发的漫长过程,产品质量、交货期等要素是客户主要关注点。油气田开采设备需要承受高压力、强腐蚀、高低温差等多种工况环境,装备专用件产品性能要同时满足高强度、低温韧性及性能均匀性,制造难度极大。特别是深海油气设备要求高安全性,使用寿命长,耐高压,耐低温,且核心部件厚度大、形状复杂,对生产工艺要求极高。近几年,全球大型石油公司都聚焦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全产业的油气数字化转型,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提升油气田开采的效率。

(3)行业的主要技术门槛

A、油气田开采工况环境复杂,制造难度大。每一个油气田开采的工况都不一样,随着油气开采技术的不断提升,开采的工况环境越来越复杂,特别是深海油气的开采,装备专用件会受到高压力、强腐蚀、低温度等因素影响,针对不同的工况环境影响因素,对装备专用件的技术性能要求差距较大,都需要设计专门的专用件的技术参数,满足不同工况的技术性能要求。随着油气开采向深海的投入,深海油气设备高安全性,使用寿命长,耐高压,耐低温,且核心部件厚度大、形状复杂等复杂情况,对生产工艺提出更高要求,为符合客户对产品性能日益提升的要求,供应商需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不断开发高性能产品,研究生产工艺技术水平,满足高强度、低温韧性及性能均匀性的要求,所以制造难度加大,对供应商的资质提出更高要求。

B、对产品质量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为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供应商需要不断改进产品的生产流程,优化各项资源,引进智能化生产线,必须进行大量的研发投入,例如,在产品设计领域,引入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对产品的成形过程进行有限元数值计算,提高对产品精确成形和组织性能的控制能力;在产品生产领域,引入精密锻造技术,尽可能做到无切削或少切削加工,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在产品检测领域,全面实行无损检测和自动化检测相结合的方式,保证产品质量。

C、技术的积累和人才的培养需要长期投入。随着产品制造高端化趋势逐步展现,拥有大量优秀的技术人才成为评判企业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要素。目前国内相关行业的专业人才较为稀缺,高技术人才的短缺将成为阻碍新企业进入本行业的技术壁垒。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始终专注于油气设备制造行业,在材料技术、材料与制造工艺一体化技术以及产品检测技术等方面展现出较高的先进性。其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能满足客户在全球各类油气开发项目中的使用需求,特别是在产品的低温冲击韧性、大壁厚产品的均匀性等综合性能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产品主要以API产品规范级别划分中的较高等级PSL3-4级为主。目前,公司已与TechnipFMC、SLB、BakerHughes等大型油气技术服务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并通过了BP、雪佛龙、道达尔、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巴西石油公司、挪威国家能源公司、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等最终用户石油公司的审核,具备为这些公司提供高抗腐蚀性、高承压性、高环境适应性油气设备专用件的资质和能力。公司是国内少数能够同时进入多家全球大型油气技术服务公司采购体系的供应商之一。尤其在深海设备领域,公司是上述国际公司在亚太区域最重要的专用件供应商,行业地位显著。

公司自设立以来,始终专注于油气设备专用零部件的研发与制造。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巴西东部沿海、墨西哥湾、北海、澳大利亚周边海域、中国南海等地区的数百个深海油气开采项目。公司产品凭借高质量标准、长使用寿命和高使用可靠性,获得了国际客户的高度认可。在参与国际高端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公司为国内深海油气开采水下装备的制造填补了空白,也为我国深海能源开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积极向深海、压裂等高端产品市场转型升级,深海领域订单占比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随着深海等难开发油气以及非常规油气的开发规模不断扩大,油气领域对高端闸阀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为顺应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公司的募投项目——350MN多向模锻液压机可用于深海、压裂等特殊工况装备关键零部件的成形制造。该设备在批量化制造方面将具备更大的技术和成本优势,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公司产品质量,进一步巩固公司的市场地位。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2024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不同经济体发展速度分化明显。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增长5%,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国际油价方面,在供需博弈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价格区间维持在中高位,但波幅同比收窄。全年WTI原油期货均价为75.76美元/桶,同比下降2.4%。天然气价格则呈现上涨态势,油气市场需求分化加剧。

国内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全国能源生产总量稳步提升。根据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我国能源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持续增强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全国能源生产总量,确保原油产量保持在2亿吨以上,天然气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并持续增加油气储备规模。国内将坚持底线思维,持续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发挥化石能源兜底保障作用,强化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提升系统调节能力,保持国内能源生产合理弹性和适当储备,压实能源安全生产责任,强化海外能源资源供应保障,守牢能源安全底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徘徊在3.3%左右。在此大环境下,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明显放缓,给石油市场带来诸多挑战。从供需格局来看,整体呈现偏宽松态势,国际油价承受着下行压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天然气市场依旧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国际天然气价格预计将持续在高位区间波动。2025年是能源转型进程中的关键一年,国际石油公司正努力在保障能源供应和推动能源转型之间寻找平衡点。据《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4》,2024年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预计约2,096亿美元,连续四年保持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11%。海洋油气依然是全球油气新增探明储量(不含陆上非常规)的主力,占比约80%。

未来油气的开采结构将沿着从常规油气到非常规油气、从陆地油气到海洋油气、从浅海到深海的趋势发展。在此趋势下,国际石油大公司纷纷看好深水领域,不断加大勘探开发投资力度。国际海洋油气行业有望迎来逐步复苏,但复苏的速度和力度存在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冲突仍面临不确定性,能源紧张不会戛然而止,但随着更多解决方案的提出和实施,能源行业向着良性轨道发展并进一步推动清洁低碳转型的趋势将愈加明显。中国能源经济走势向好,这一切将为公司提供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

1.从行业发展形势看,全球油气市场逐步复苏,石油和天然气主导地位短期不会改变,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有望再创新高,全球服务市场容量较大。

2.我国油气增储上产持续推进,海洋油气作为国内增储上产主力军的态势没有改变。

3.未来国内海上油气开发项目工作量饱满。中海油计划“2030年国内石油上产6000万吨,2035年国内天然气上产400亿方”的新目标,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也面临挑战:

1.国际环境日益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加。全球经济下行、国际政治秩序重构、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加大了外部政治、经济、法律等宏观环境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

2.能源消费强度继续下降。全球人口和经济增长驱动一次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但增速逐步放缓。

3.双碳目标加速能源低碳转型,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4.数字经济将影响行业加速发展,加剧了市场竞争,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可能带来行业的根本变革。

公司面对挑战与机遇,保持战略定力,不断加大产品的研发投入和向深海、压裂等高端产品市场转型升级,持续降本提质增效,快速实现“深海油气开发水下生产系统关键部件制造项目”及“镍基合金堆焊项目”的设计产能,提升公司制造深海大件的生产能力,参与国际高端市场的竞争;募投项目“油气装备关键零部件精密制造项目”的完成,将深入深海高端阀门及管系零部件市场,并延伸布局其他高端零部件制造领域,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为公司获取更多订单提供高端装备支撑,保持公司稳步健康的发展态势。

3、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2024年2023年本年比上年增减(%)2022年
总资产2,764,884,501.752,524,982,807.859.502,301,361,531.8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792,377,754.011,742,492,999.372.861,622,270,994.03
营业收入1,123,895,642.591,210,066,911.38-7.12982,818,478.9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602,699.18142,432,629.62-39.90121,462,580.8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2,649,807.79137,055,635.14-39.70107,407,135.4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3,924,442.40199,422,928.38-47.89-21,732,744.03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858.48减少3.63个百分点7.83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440.74-40.540.63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440.73-39.730.63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3.463.57减少0.11个百分点4.06

3.2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1-3月份)第二季度(4-6月份)第三季度(7-9月份)第四季度(10-12月份)
营业收入286,364,411.58276,600,123.65231,611,954.75329,319,152.6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219,443.7827,288,274.118,307,149.3221,787,831.9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5,183,204.1524,926,084.235,341,528.4927,198,990.9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0,415,799.048,915,130.1449,666,558.7585,758,552.55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不适用

4、股东情况

4.1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4,628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4,188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0
截至报告期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0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不含通过转融通出借股份)
股东名称(全称)报告期内增减期末持股数量比例(%)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数量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股东性质
股份状态数量
南京迪威尔实业有限公司050,250,00025.8100境内非国有法人
李跃玲014,500,0007.4500境内自然人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诺安先锋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271,1148,788,7834.5100其他
张洪06,100,0003.1300境内自然人
诺安基金-建设银行-中国人寿-中国人寿委托诺安基金股票型组合3,061,8864,340,8032.2300其他
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诺安优选回报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03,876,0481.9900其他
朱军803,9682,667,0291.3700境内自然人
新理益集团有限公司2,629,0492,629,0491.3500境内非国有法人
南京南迪威尔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02,617,5001.3400境内非国有法人
解东泰2,565,0002,565,0001.3200境内自然人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本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张利先生和李跃玲女士。法人股东实业公司和南迪咨询均为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
业。自然人股东李跃玲是张利的配偶。自然人股东张洪为张利的兄弟。其他股东未知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不适用

存托凭证持有人情况

□适用√不适用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数量前十名股东情况表

□适用√不适用

4.2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不适用

4.3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不适用

4.4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适用√不适用

5、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不适用

第三节重要事项

1、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同比下降7.12%、39.90%、39.70%、40.54%、39.73%、39.44%,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石油公司资本开支趋于谨慎,虽通过公司种种努力,报告期内订单相对稳定,而产品单价略有下降;另一方面,深海水下能源项目储备量保持相对稳定,但受制于水下项目3-5年长周期的特性,叠加复杂的海底工程系统集成要求,客户投资项目计划向终端制造商分解、落实过程存在一定时间间隔。因此,报告期内深海设备专用件领域订单略有下降,使得高附加值产品利润下降,影响综合毛利。

报告期内,管理费用较去年同期增加9.67%,主要是管理人员薪酬增加及收购新加坡子公司发生的审计及律师费用增加;销售费用较去年同期略有增加;财务费用较去年同期减少,主要是人民币贬值,汇兑收益增加;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减少9.83%,主要是产品研发投入减少。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主要是销售收入下降,现金流入减少及产业链延伸,产品的生产周期变长,存货增加所致。

2、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不适用


  附件:公告原文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