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第三支柱信息披露报告
本行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治理结构,由董事会批准并由高级管理层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流程,对信息披露内容进行合理审查,确保第三支柱披露信息真实、可靠。2025年4月24日,本行董事会2025年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本报告。
本行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3年11月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正文及附件的相关规定编制并披露本报告。
具体表单如下:
表格KM1:监管并表关键审慎监管指标
单位:人民币万元
a | b | c | d | ||
2024年12月31日 | 2024年9月30日 | 2024年6月30日 | 2024年3月31日 | ||
可用资本(数额) | |||||
1 | 核心一级资本净额 | 12,477,136.60 | 12,073,493.18 | 11,966,855.28 | 11,745,334.13 |
1a | 核心一级资本净额(预期信用损失足额计提) | 12,477,136.60 | 12,073,493.18 | 11,966,855.28 | 11,745,334.13 |
2 | 一级资本净额 | 12,503,485.45 | 12,100,497.84 | 11,994,467.07 | 11,769,966.09 |
3 | 资本净额 | 14,526,625.10 | 14,105,838.48 | 13,981,616.28 | 13,747,998.65 |
风险加权资产(数额) | |||||
4 | 风险加权资产 | 84,684,202.63 | 83,231,641.57 | 81,522,354.93 | 81,034,342.88 |
资本充足率 | |||||
5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 14.73% | 14.51% | 14.68% | 14.49% |
6 | 一级资本充足率(%) | 14.76% | 14.54% | 14.71% | 14.52% |
7 | 资本充足率(%) | 17.15% | 16.95% | 17.15% | 16.97% |
其他各级资本要求 | |||||
8 | 储备资本要求(%) | 2.50% | 2.50% | 2.50% | 2.50% |
9 | 逆周期资本要求(%) | 0.00% | 0.00% | 0.00% | 0.00% |
10 |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或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 | 不适用 | 不适用 | 不适用 | 不适用 |
11 | 其他各级资本要求(%)(8+9+10) | 2.50% | 2.50% | 2.50% | 2.50% |
表格OV1:风险加权资产概况
单位:人民币万元
表格LR1:杠杆率监管项目与相关会计项目的差异
单位:人民币万元
行号 | 指标名称 | 2024年12月31日 |
1 | 并表总资产 | 148,780,949.51 |
2 | 并表调整项 | - |
3 | 客户资产调整项 | - |
4 | 衍生工具调整项 | 269,303.27 |
12 | 满足最低资本要求后的可用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占风险加权资产的比例(%) | 8.76% | 8.54% | 8.71% | 8.52% |
杠杆率 | |||||
13 | 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 | 157,066,180.56 | 156,437,539.53 | 152,746,774.62 | 152,027,298.66 |
14 | 杠杆率(%) | 7.96% | 7.74% | 7.85% | 7.74% |
14a | 杠杆率a(%) | 7.96% | 7.74% | 7.85% | 7.74% |
流动性覆盖率 | |||||
15 | 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 | 20,803,269.58 | 20,214,673.91 | 21,594,571.03 | 19,090,502.71 |
16 | 现金净流出量 | 11,191,270.62 | 12,328,727.05 | 12,975,430.72 | 11,058,589.28 |
17 | 流动性覆盖率(%) | 185.89% | 163.96% | 166.43% | 172.63% |
净稳定资金比例 | |||||
18 | 可用稳定资金合计 | 101,767,725.31 | 100,709,768.48 | 98,652,757.41 | 96,499,805.67 |
19 | 所需稳定资金合计 | 73,607,603.70 | 73,837,263.51 | 73,021,556.88 | 71,828,295.72 |
20 | 净稳定资金比例 | 138.26% | 136.39% | 135.10% | 134.35% |
流动性比例 | |||||
21 | 流动性比例(%) | 62.55% | 63.75% | 65.71% | 59.20% |
行号
行号 | 指标名称 | 2024年12月31日 | 2024年9月30日 | |
风险加权资产 | 最低资本要求 | 风险加权资产 | ||
1 | 信用风险 | 78,621,749.52 | 6,289,739.96 | 77,107,438.80 |
2 | 市场风险 | 1,267,640.95 | 101,411.28 | 1,511,159.10 |
3 | 操作风险 | 4,794,812.17 | 383,584.97 | 4,613,043.67 |
4 | 交易账簿和银行账簿间转换的资本要求 | 0.00 | 0.00 | 0.00 |
5 | 合计 | 84,684,202.63 | 6,774,736.21 | 83,231,641.57 |
5 | 证券融资交易调整项 | 1,319,789.68 |
6 | 表外项目调整项 | 6,800,608.63 |
7 | 资产证券化交易调整项 | - |
8 | 未结算金融资产调整项 | - |
9 | 现金池调整项 | - |
10 | 存款准备金调整项(如有) | - |
11 | 审慎估值和减值准备调整项 | - |
12 | 其他调整项 | -104,470.53 |
13 | 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 | 157,066,180.56 |
表格LR2:杠杆率
单位:人民币万元
a | b | ||
2024年12月31日 | 2024年9月30日 | ||
表内资产余额 | |||
1 | 表内资产(除衍生工具和证券融资交易外) | 148,428,463.25 | 147,437,139.42 |
2 | 减:减值准备 | -2,842,104.48 | -2,899,231.71 |
3 | 减:一级资本扣除项 | -104,470.53 | -86,465.15 |
4 | 调整后的表内资产余额(衍生工具和证券融资交易除外) | 145,481,888.24 | 144,451,442.56 |
衍生工具资产余额 | |||
5 | 各类衍生工具的重置成本(扣除合格保证金,考虑双边净额结算协议的影响) | 275,168.24 | 296,478.89 |
6 | 各类衍生工具的潜在风险暴露 | 310,109.29 | 263,986.62 |
7 | 已从资产负债表中扣除的抵质押品总和 | - | - |
8 | 减:因提供合格保证金形成的应收资产 | - | - |
9 | 减:为客户提供清算服务时与中央交易对手交易形成的衍生工具资产余额 | - | - |
10 | 卖出信用衍生工具的名义本金 | 162,130.42 | 95,866.69 |
11 | 减:可扣除的卖出信用衍生工具资产余额 | -666.16 | -436.65 |
12 | 衍生工具资产余额 | 746,741.79 | 655,895.55 |
证券融资交易资产余额 | |||
13 | 证券融资交易的会计资产余额 | 3,941,498.89 | 4,014,951.74 |
14 | 减:可以扣除的证券融资交易资产余额 | - | - |
15 | 证券融资交易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暴露 | 95,443.01 | 211,726.67 |
16 | 代理证券融资交易形成的证券融资交易资产余额 | - | - |
17 | 证券融资交易资产余额 | 4,036,941.90 | 4,226,678.41 |
表外项目余额 | |||
18 | 表外项目余额 | 20,139,877.54 | 21,845,396.94 |
19 | 减:因信用转换调整的表外项目余额 | -13,264,318.74 | -14,662,574.70 |
20 | 减:减值准备 | -74,950.17 | -79,299.23 |
21 | 调整后的表外项目余额 | 6,800,608.63 | 7,103,523.01 |
一级资本净额和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 | |||
22 | 一级资本净额 | 12,503,485.45 | 12,100,497.84 |
23 | 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 | 157,066,180.56 | 156,437,539.53 |
杠杆率 | |||
24 | 杠杆率 | 7.96% | 7.74% |
24a | 杠杆率a | 7.96% | 7.74% |
25 | 杠杆率最低监管要求 | 4% | 4% |
表格CC1:资本构成
单位:人民币万元
a | b | ||
数额 | 代码 | ||
核心一级资本 | |||
1 | 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可计入部分 | 2,619,229.46 | e+g |
2 | 留存收益 | 8,924,953.83 | |
2a | 盈余公积 | 3,674,538.68 | h |
2b | 一般风险准备 | 1,535,435.94 | i |
2c | 未分配利润 | 3,714,979.20 | j |
3 | 累计其他综合收益 | 839,457.84 | |
4 | 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 | 197,966.00 | |
5 | 扣除前的核心一级资本 | 12,581,607.13 |
6 | 审慎估值调整 | - |
7 | 商誉(扣除递延税负债) | - |
8 | 其他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除外)(扣除递延税负债) | 104,470.53 |
9 | 依赖未来盈利的由经营亏损引起的净递延税资产 | - |
10 | 对未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进行套期形成的现金流储备 | - |
11 | 损失准备缺口 | - |
12 | 资产证券化销售利得 | - |
13 | 自身信用风险变化导致其负债公允价值变化带来的未实现损益 | - |
14 | 确定受益类的养老金资产净额(扣除递延税负债) | - |
15 | 直接或间接持有本银行的股票 | - |
16 | 银行间或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间通过协议相互持有的核心一级资本 | - |
17 |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小额少数资本投资中的核心一级资本中应扣除金额 | - |
18 |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大额少数资本投资中的核心一级资本中应扣除金额 | - |
19 | 其他依赖于银行未来盈利的净递延税资产中应扣除金额 | - |
20 |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大额少数资本投资中的核心一级资本和其他依赖于银行未来盈利的净递延税资产的未扣除部分超过核心一级资本15%的应扣除金额 | - |
21 | 其中:应在对金融机构大额少数资本投资中扣除的金额 | - |
22 | 其中:应在其他依赖于银行未来盈利的净递延税资产中扣除的金额 | - |
23 | 其他应在核心一级资本中扣除的项目合计 | - |
24 | 应从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中扣除的未扣缺口 | - |
25 | 核心一级资本扣除项总和 | 104,470.53 |
26 | 核心一级资本净额 | 12,477,136.60 |
27 | 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及其溢价 | - |
28 | 其中:权益部分 | - |
29 | 其中:负债部分 | - |
30 | 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 | 26,348.85 |
31 | 扣除前的其他一级资本 | 26,348.85 |
32 | 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本银行其他一级资本 | - |
33 | 银行间或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间通过协议相互持有的其他一级资本 | - |
34 |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小额少数资本投资中的其他一级资本中应扣除金额 | - |
35 |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大额少数资本投资中的其他一级资本中应扣除金额 | - |
36 | 其他应在其他一级资本中扣除的项目合计 | - |
37 | 应从二级资本中扣除的未扣缺口 | - |
38 | 其他一级资本扣除项总和 | - |
39 | 其他一级资本净额 | 26,348.85 |
40 | 一级资本净额 | 12,503,485.45 |
41 | 二级资本工具及其溢价 | 1,000,000.00 |
42 | 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 | 52,500.76 |
43 | 超额损失准备可计入部分 | 970,638.88 |
44 | 扣除前的二级资本 | 2,023,139.64 |
45 | 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本银行的二级资本 | - |
46 | 银行间或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间通过协议相互持有的其他一级资本 | - |
47 |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小额少数资本投资中的二级资本中应扣除金额 | - |
48 |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大额少数资本投资中的二级资本 | - |
49 | 其他应在二级资本中扣除的项目合计 | - |
50 | 二级资本扣除项总和 | - |
51 | 二级资本净额 | 2,023,139.64 |
52 | 总资本净额 | 14,526,625.10 |
53 | 风险加权资产 | 84,684,202.63 |
54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 14.73% |
55 | 一级资本充足率 | 14.76% |
56 | 资本充足率 | 17.15% |
57 | 其他各级资本要求(%) | 2.50% |
58 | 其中:储备资本要求 | 2.50% |
59 | 其中:逆周期资本要求 | - |
60 | 其中: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或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 | - |
61 | 满足最低资本要求后的可用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占风险加权资产的比例(%) | 8.76% |
62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 5.00% |
63 | 一级资本充足率 | 6.00% |
64 | 资本充足率 | 8.00% |
65 |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小额少数资本投资中未扣除部分 | 349,438.97 |
66 |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大额少数资本投资中未扣除部分 | - |
67 | 其他依赖于银行未来盈利的净递延税资产(扣除递延税负债) | 465,655.57 |
68 | 权重法下,实际计提的超额损失准备金额 | 2,118,987.76 |
69 | 权重法下,可计入二级资本超额损失准备的数额 | 970,638.88 |
表格CC2:集团财务并表和监管并表下的资产负债表的差异
单位:人民币万元
a | b | c | ||
财务并表范围下的资产负债表 | 监管并表范围下的资产负债表 | 代码 | ||
资产 | ||||
1 | 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 7,292,249.75 | 7,292,249.75 | |
2 | 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 | 1,662,745.45 | 1,662,745.45 | |
3 | 贵金属 | 18,113.21 | 18,113.21 | |
4 | 拆出资金 | 5,368,389.66 | 5,368,389.66 | |
5 | 衍生金融资产 | 477,438.52 | 477,438.52 | |
6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 2,715,501.87 | 2,715,501.87 | |
7 | 发放贷款和垫款 | 73,118,534.73 | 73,118,534.73 | |
8 | 金融投资 | 52,411,684.58 | 52,411,684.58 | |
9 | 交易性金融资产 | 5,163,353.67 | 5,163,353.67 | |
10 | 债权投资 | 18,653,775.89 | 18,653,775.89 | |
11 | 其他债权投资 | 28,558,405.02 | 28,558,405.02 | |
12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 36,150.00 | 36,150.00 | |
13 | 应收融资租赁款 | 752,725.39 | 752,725.39 | |
14 | 长期应收款 | 3,197,935.27 | 3,197,935.27 | |
15 | 长期股权投资 | 202,111.18 | 202,111.18 | |
16 | 固定资产 | 518,285.85 | 518,285.85 | |
17 | 在建工程 | 83,159.16 | 83,159.16 | |
18 | 使用权资产 | 66,302.81 | 66,302.81 | |
19 | 递延所得税资产 | 465,655.57 | 465,655.57 | |
20 | 其他资产 | 430,116.52 | 430,116.52 | |
21 | 资产合计 | 148,780,949.51 | 148,780,949.51 |
负债 | ||||
22 | 向中央银行借款 | 4,873,486.98 | 4,873,486.98 | |
23 |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 | 995,977.28 | 995,977.28 | |
24 | 拆入资金 | 7,220,827.90 | 7,220,827.90 | |
25 | 交易性金融负债 | 18,769.35 | 18,769.35 | |
26 | 衍生金融负债 | 317,613.70 | 317,613.70 | |
27 |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 4,740,524.52 | 4,740,524.52 | |
28 | 吸收存款 | 109,291,751.05 | 109,291,751.05 | |
29 | 应付职工薪酬 | 347,675.53 | 347,675.53 | |
30 | 应交税费 | 75,610.48 | 75,610.48 | |
31 | 已发行债务证券 | 7,358,924.26 | 7,358,924.26 | |
32 | 租赁负债 | 64,858.79 | 64,858.79 | |
33 | 预计负债 | 74,950.13 | 74,950.13 | |
34 | 其他负债 | 601,796.35 | 601,796.35 | |
35 | 负债合计 | 135,982,766.32 | 135,982,766.32 | |
所有者权益 | ||||
36 | 股本 | 964,444.44 | 964,444.44 | e |
37 | 资本公积 | 1,654,785.02 | 1,654,785.02 | g |
38 | 其他综合收益 | 839,457.84 | 839,457.84 | |
39 | 盈余公积 | 3,674,538.68 | 3,674,538.68 | h |
40 | 一般风险准备 | 1,535,435.94 | 1,535,435.94 | i |
41 | 未分配利润 | 3,714,979.20 | 3,714,979.20 | j |
42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 | 12,383,641.13 | 12,383,641.13 | |
43 | 少数股东权益 | 414,542.06 | 414,542.06 | |
44 | 股东权益合计 | 12,798,183.19 | 12,798,183.19 |
表格OVA:风险管理定性信息
1.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如何决定其整体风险状况,业务模式与风险状况间、风险状况与董事会批准的风险容忍度间如何相互影响。
本集团的业务模式与整体风险状况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性,业务模式和发展方向是风险生成的起点,决定了本集团所面临的风险类型和风险暴露程度,同时风险状况大小是反馈信号,与董事会批准的风
险容忍度形成动态互动机制。本集团董事会对风险管理承担最终责任,风险战略和风险偏好策略均由董事会审批通过,确保本集团风险战略成为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风险偏好策略与业务计划、授信投向政策等相匹配。本集团的业务模式和年度业务计划决定了净资产回报率、资本充足率等总体风险偏好指标的阈值,并通过限额的传导机制,影响着各类风险的专项风险偏好指标,对业务发展具有导向和约束作用。
本集团按不同频率开展相关风险偏好指标执行情况的监测,执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项下的风险评估工作,对本集团整体风险状况和主要单项风险水平及管理能力进行评估,并据此制定下一年度风险偏好策略,合理设置各类风险敞口和容忍度,有效平衡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2.风险治理架构。
本集团依据《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等文件要求,持续推进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本集团通过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制定清晰的风险策略、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提升风险管理技术水平,优化风险管理系统,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多层次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本集团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涵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国别风险、银行账簿利率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洗钱风险、信息科技风险以及其他风险。同时,本集团已实施并表风险管理,将子公司纳入集团层面统一风险管理框架。
本集团持续健全全面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建立了与本集团业务复杂程度相适应、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相互制衡、运行高效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本集团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分为三层,一是董事会及
其下设的相关专门委员会;二是高级管理层及其下设的内控与风险管理委员会、授信审批委员会、风险资产化解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业务连续性管理委员会等风险管理相关的委员会;三是各类风险的归口管理部门。
本集团的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包括前台业务部门、风险管理及内控部门、审计监督部门,各防线权责清晰、联动协作并相互制衡。本集团不断夯实前台业务部门的风险经营主体责任,提升一道防线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加强二道防线风险中台精细化、差异化风险管理能力;垂直化管理三道审计防线,加强监督检查,主动问责,及时纠偏。
3.风险文化传递途径。
本集团构建了审慎、主动、合规的风险文化,向全体员工传递正确的风险价值观,要求全员参与风险管理,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同时,本集团通过培训、宣传、自评、监督等多举措方式确保风险文化自上而下的有效传递和贯通执行。
(1)风险文化传递关键路径
1)战略引领与高层示范
本集团通过风险战略规划实现对风险文化的顶层设计,确保战略引领文化建设。管理层通过决策行为传递风险文化,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如本集团行领导在战略规划和年度报告中将风险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并通过在合规内控、风险管理条线会议上讲话等形式强化文化宣导。
2)全员参与与人人有责
本集团强调风险管理“人人有责”,倡导从高管层到基层员工的全员参与。通过厚植稳健审慎经营文化,强化了各层级员工的风险责
任意识,形成“全员讲风险”的良好氛围。
(2)制度性文件的规范化传递
1)公司行为准则与价值观宣导明确的风险管理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有助于在内部形成统一的风险文化导向,本集团的宣导举措包括:一是在新员工入职时通过员工手册和入职教育传递本集团风险文化;二是定期举办关于风险管理的培训课程,持续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三是通过风险管理案例的分析讨论,让员工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加深对风险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四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在线学习平台、企业微信群等,让员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等。
2)业务操作手册与流程标准化本集团制定了详细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操作手册,明确各业务条线的风险容忍度、业务审批流程及监控机制,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要求融入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形成良好的风险文化氛围。
(3)对违规行为的处理程序本集团建立与风险管理挂钩的绩效考核体系,风险与合规的表现与考核直接挂钩。针对违反风险管理要求的行为,本集团制定了完善的问责整改制度,对员工违规行为严格按照违规处理流程予以处理,严守合规底线。同时,本集团加强对员工失范行为的排查,防患于未然。
(4)跨部门协作与问题解决程序本集团通过高层委员会、跨部门协调会议、联合项目组等形式促进业务条线与风险管理部门的协作,通过风险信息共享和联合决策提升应对效率。本集团对于风险问题通常采取“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和“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结合处理。
(5)数智化手段应用促进传递路径有效性本集团积极开展风险管理“数智化”转型,将风险控制与数字化工具结合,与时俱进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提高风险文化传递路径的有效性。
4.风险计量体系的计量范围和主要特点。本集团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计算各级资本充足率。并表资本充足率计算范围包括本行及符合《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规定的本行直接或间接投资的金融机构。在信用风险方面,本集团采用权重法计量风险加权资产,涵盖所有承担信用风险的表内外资产,根据不同风险暴露类别的划分标准,将资产划入相应的风险暴露类别进行计量。本行持续推进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系统及信用风险数据集市建设,实现对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自动化计量,不断提高风险加权资产精细化管理水平。在市场风险方面,本集团采用简化标准法计量市场风险资本,即分别计量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商品风险和股票风险的资本要求,并单独计量以各类风险为基础的期权风险的资本要求。本集团持续推进市场风险管理系统建设,支持使用简化标准法和新标准法计量市场风险资本,满足监管合规要求;同时依托最新的计量和管理要求,进一步优化各功能模块,提升对金融市场业务的服务支撑水平。
在操作风险方面,本集团采用标准法计量。已分别建立法人和集团口径的计量规则,搭建业务指标部分与会计记账科目基础数据的映射关系;在操作风险管理系统中建立资本计量模块,实现在线计量操作风险加权风险资产,开发报表模版实现在线生成相关报表,优化系统数据接口,确保资本计量工作和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收集工作的自动
化和准确性。
5.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提交风险报告的流程,特别是报告风险暴露范围和主要内容的流程。
本集团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下建立了规范的风险报告机制,风险管理部牵头相关部门定期编写全面风险管理相关报告,经高级管理层审议通过后,提交至董事会审议或听取。全面风险管理相关报告包括全面风险管理情况报告、全面风险管理自评估报告、集团并表管理情况报告、风险偏好策略执行情况报告、资本充足内部评估报告及各类风险管理专项报告,报告频率区分季、半年和年度,并可根据风险管理实际需要不定期递交专题报告。
6.压力测试情况。
本集团根据《上海农商银行压力测试管理政策》、《上海农商银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完整的压力测试流程、持续完善压力测试体系,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集中度风险、流动性风险及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等主要风险,同时考虑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为应对压力情景下主要业务和资产组合的尾部风险提供有效支撑。本集团每年开展资本充足率压力测试,对压力情景下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资本水平和流动性水平进行审慎评估,根据压力测试结果研判自身所面临的潜在不利影响及对应所需持有的资本,并将其作为资本规划、资本补充和应急预案等方面的重要参考。
7.识别、计量、监测、缓释和控制风险的策略及流程。
本集团坚持稳健的风险偏好,在全面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下,完善各类风险政策制度,提升风险计量水平,优化风险管理流程,提高监测预警效率,强化合规内控管理,推动各类风险管理能力的持续优化完善。包含的风险类别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集中度风险、法律合规风险、洗钱风险、信息科技风险、流动性风险、银行账簿利率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估值风险、资产证券化风险等。主要风险的识别充分考虑了监管要求、经营业务和风险管理需要。本集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政策体系,明确了各类主要风险的定义、职责分工和汇报路线,涵盖了风险管理的各个重要方面。同时,本集团针对各类主要风险制定了一系列风险管理办法及其他配套相关文件,并制定及修订了《上海农商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上海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上海农商银行风险偏好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
信用风险方面,持续优化风险加权资产计量系统,完善计量逻辑,细化计量规则,进一步提高资本计量的准确性、及时性。结合监管要求,修订和完善资本新规项下相关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加强内部控制;持续推进风险数据集市建设,汇集和整合涵盖各类业务数据、交易和市场数据,加强数据核对与验证,夯实数据基础,为风险管理和计量的系统化、精细化奠定基础,为业务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有效支撑。
市场风险方面,本集团结合监管新规和最新管理实践,完善市场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修订市场风险管理相关制度文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发展趋势、业务发展规划及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制定年度市场风险限额方案,细化、丰富市场风险限额监控监测指标,并每日进行监测、计量和报告;推进资本新规落地实施,完成市场风险管理系统上线,满足监管合规达标的同时,搭建资本归因分析、交易监控模块,
持续提升市场风险管理系统数智化水平;紧密跟踪金融市场行情,加强利率、汇率走势研判分析;识别与评估新产品、新业务风险,建立配套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持续开展前中台分层次、多维度交易账簿交易行为分析与收益归因,提升市场风险精细化管理水平。
操作风险方面,本集团推进操作风险和控制自我评估,持续完善操作风险关键风险指标,强化损失数据收集和分析,持续深化操作风险三大工具的运用,提升风险防控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一是制定和完善操作风险相关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明确操作风险管理工作职责和流程;二是在操作风险管理系统中开发操作风险和控制自我评估、关键风险指标、损失数据收集、资本计量、压力测试等模块,提高操作风险管理的数字化管理水平;三是优化系统数据接口,多渠道获取操作风险事件相关线索,提升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收集和资本计量工作准确性和时效性;四是完成集团层面十年历史损失数据清洗补录和数据核验,建设高质量数据库;五是持续迭代升级操作风险管理系统,优化操作风险三大管理工具、压力测试、机构画像等功能,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效能。
8.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的方法和程序。
本集团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包括治理架构及政策制度、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偏好、资本充足率压力测试及应急预案、第二支柱资本要求、资本规划及资本补充等主要内容。在综合考量和评估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的基础上,衡量资本与风险的匹配水平,建立风险与资本统筹兼顾的管理体系,确保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保持与自身风险状况相适应的资本水平。
本集团按年实施内部资本充足评估,持续推进方法论的优化,目
前已形成较为规范的治理架构、健全的政策制度、完整的评估流程、定期监测报告机制及内部审计制度,促进了资本与发展战略、经营状况和风险水平相适应,能够满足外部监管要求和内部管理需要。目前,本集团风险和资本治理架构合理、流程清晰,有效管控各类风险,资本水平与经营状况、风险变化趋势和长期发展战略匹配,可充分覆盖各类风险,支持业务可持续发展。
9.资本规划和资本充足率管理计划。本集团制定了《上海农商银行2023-2025资本战略规划》,并经董事会审议通过。资本战略规划综合考量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趋势、审慎监管要求、集团战略发展需要及股东回报预期,明确了资本充足率目标、资本补充和资本管理策略。本集团综合考虑规划期内各层级资本需求,坚持以内生性资本积累作为资本的主要补充方式,优先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合理运用外部资本补充工具,适时补充其他层级资本,不断优化资本结构,实现各层级资本的高效利用。
本集团将持续提升资本精细化管理能力,通过优化内部资本资源配置、推进“轻资本”转型,增强内生资本积累能力,保持资本水平充足且合理。
表格CCA-资本工具的主要特征
a | b | c | ||
1 | 发行机构 | 上海农商银行 | 上海农商银行 | 上海农商银行 |
2 | 标识码 | 601825 | 2221006 | 092280021 |
3 | 适用法律 | 中国大陆 | 中国大陆 | 中国大陆 |
4 | 资本层级 | 核心一级资本 | 二级资本 | 二级资本 |
5 | 其中:适用法人/集团层面 | 法人/集团 | 法人和集团 | 法人和集团 |
6 | 工具类型 | 普通股 | 二级资本工具 | 二级资本工具 |
7 | 可计入监管资本的数额(最近一期报告日数额,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 8528.88 | 7000 | 3000 |
8 | 工具面值 | 964.44百万元人民币 | 7000百万元人民币 | 3000百万元人民币 |
9 | 会计处理 | 股本、资本公积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负债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负债 |
10 | 初始发行日 | 2021年8月4日 | 2022年3月3日 | 2022年7月20日 |
11 | 是否存在固定期限 | 永续 | 有到期日 | 有到期日 |
12 | 其中:原始到期日 | 无到期日 | 2032年3月7日 | 2032年7月22日 |
13 | 发行人赎回(需经监管认可) | 否 | 是 | 是 |
14 | 其中:赎回日期及额度 | 不适用 | 2027年3月7日、7,000.00百万元人民币 | 2027年7月20日、3,000.00百万元人民币 |
15 | 其中:后续赎回日期(如有) | 不适用 | 无 | 无 |
分红或派息 | ||||
16 | 其中:固定或浮动分红/派息 | 浮动 | 固定 | 固定 |
17 | 其中:票面利率及相关指标,如采用的基准利率等 | 不适用 | 3.67% | 3.39% |
18 | 其中:是否存在股息制动机制 | 不适用 | 否 | 否 |
19 | 其中:是否可自主取消分红或派息 | 完全自由裁量 | 无自由裁量权 | 无自由裁量权 |
20 | 其中:是否有赎回激励机制 | 否 | 否 | 否 |
21 | 其中:累计或非累计 | 非累计 | 非累计 | 非累计 |
22 | 是否可转股 | 否 | 否 | 否 |
23 | 其中:若可转股,则说明转股触发条件 | |||
24 | 其中:若可转股,则说明全部转股还是部分转股 | |||
25 | 其中:若可转股,则说明转股价格确定方式 | |||
26 | 其中:若可转股,则说明是否为强制性转换 | |||
27 | 其中:若可转股,则说明转换后工具类型 | |||
28 | 其中:若可转股,则说明转换后工具的发行人 | |||
29 | 是否减记 | 否 | 是 | 是 |
30 | 其中:若减记,则说明减记触发条件 | 不适用 | 以下两种情形中的较早者:(1)中国银保监会认定若不进行减记,发行人将无法生存;(2)相关部门认定若不进行公共部门注资或提供同等效力的支持发行人将无法生存。 | 以下两种情形中的较早者:(1)中国银保监会认定若不进行减记,发行人将无法生存;(2)相关部门认定若不进行公共部门注资或提供同等效力的支持发行人将无法生存。 |
31 | 其中:若减记,则说明是部分减记还是全部减记 | 不适用 | 全部减记 | 全部减记 |
32 | 其中:若减记,则说明是永久减记还是临时减记 | 不适用 | 永久减记 | 永久减记 |
33 | 其中:若临时减记,则说明账面价值恢复机制 | 不适用 | ||
33a | 次级类型 | 不适用 | 不适用 | 不适用 |
34 | 清算时清偿顺序(说明清偿顺序更高级的工具类型) | 不适用 | 受偿顺序在发行人的存款人和一般债权人之后,优先于发行人的股权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和混合资本债券;本期债券与发行人已发行的与本期债券偿还顺序相同的其他次级债务处于同一清偿顺序,与未来可能发行的与本期债券偿还顺序相同的其他二级资本工具同顺位受偿。 | 受偿顺序在发行人的存款人和一般债权人之后,优先于发行人的股权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和混合资本债券;本期债券与发行人已发行的与本期债券偿还顺序相同的其他次级债务处于同一清偿顺序,与未来可能发行的与本期债券偿还顺序相同的其他二级资本工具同顺位受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