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请稍候

00-00 00:00:00
--.--
0.00 (0.000%)
昨收盘:0.000今开盘:0.000最高价:0.000最低价:0.000
成交额:0成交量:0买入价:0.000卖出价:0.000
市盈率:0.000收益率:0.00052周最高:0.00052周最低:0.000
辉煌科技: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5-04-25

证券代码:002296 证券简称:辉煌科技 公告编号:2025-005

河南辉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适用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适用 □不适用是否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是 ?否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389580420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0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适用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股票简称辉煌科技股票代码002296
股票上市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杜旭升郭志敏
办公地址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大道188号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大道188号
传真0371-673882010371-67388201
电话0371-673710350371-67371035
电子信箱duxusheng@hhkj.cnguozhimin@hhkj.cn

2、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一)公司主营业务及经营模式

1、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专注于自动化测控技术的研发推广,主要产品聚焦于轨道交通行业,是国内领先的轨道交通运维设备供应商及运营维护集成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为轨道交通高端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安装和维护等,公司主要客户是国铁集团下属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各地城市轨道交通及大型企业自备铁路的建设方。

根据各个产品的核心功能与技术特点的不同,公司产品主要分为监控产品线、运营管理产品线、信号基础设备产品线、综合运维信息化及运维装备产品线四大系列,上述产品适用于国家铁路(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市域轨道交通等多个制式,并适用于新建线路、既有线路升级改造、运营维保服务等不同领域。

监控产品线涵盖设备监测、环境监测和综合监控等多个方向,主要包括信号集中监测系统(CSM)、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监测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电加热道岔融雪设备、道岔缺口监测系统、动力及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ISCS)、机械室智能巡检管控系统、线路安全环境管控平台智能视频分析系统、接触网2C智能分析系统、城轨安防集成平台、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城轨能源管理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支持系统(MSS)等;运营管理产品线主要包括铁路运输指挥综合系统、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STP)、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和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等;信号基础设备产品线主要包括智能电源设备、铁路信号计算机联锁系统(CBI)、计轴设备和道岔转辙机等;综合运维信息化及运维装备主要包括接触网水冲洗车、地铁隧道清洗车、电务生产指挥系统、电务大数据智能运维平台、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维平台等。

针对国铁集团下属的高速和普速铁路,公司主营业务为铁路基层站段提供保障列车运行安全的基础设备;为铁路专业设备管理提供平台手段,提高运营管理的效率;为铁路专业设备在运用过程中的状态进行监测和管理提供手段和平台,提高设备的运用质量和维修效率,降低维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维护成本;针对铁路运营可能面临的环境变化(包括灾害及其他突发危险等)进行监测预警,保证运营安全。产品已覆盖铁路电务、工务、供电、机务、运输等多个专业领域。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面向城市轨道交通提供涵盖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ISCS)、城轨安防集成平台、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城轨能源管理系统、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支持系统(MSS)、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维平台、地铁隧道清洗车和轨道交通相关维保服务等多项智能化及节能综合解决方案,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智能化出行环境。

2、公司经营模式

公司产品/系统根据是否有行业内成文的标准规范文件,分为标准型和定制型。对于有对应行业标准规范的标准型产品,通过直接向客户销售和系统集成商合作配套销售两种方式。通过投标和商务谈判等市场竞争方式获得产品和服务订单,产品经过安装、现场调试、用户验收等环节后投入使用。

对于根据客户特定需求的定制型产品/系统,在具体营销过程中,首先进行用户需求调研和售前支持,协助用户完成项目设计工作,在公司产品研发的知识库中,提取成熟的产品框架和相应模块,进行二次开发,以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订单制造、交付。

在生产与服务方面,完全顺应中国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建设和运营模式,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根据客户订单及业主的特定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系统及服务,严格依照合同要求按期、保质提供相关产品及服务。

在质量保障方面,公司已经构建起以IRIS、ISO9001、CMMI为基础,CRCC、SIL4 产品认证为标准,精密的检测仪器、严格的检验制度为支撑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质量持续稳定。

(二)行业发展情况

(1)轨道交通领域

轨道交通行业是国家大力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等政策指导性文件,为公司所处的轨道交通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公司开展研究和开发新产品指明了方向。

根据2025年1月2日国铁集团工作会议,2024年国铁集团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铁路项目和“两重”项目为重点,加大推进实施力度,宜昌至涪陵高铁重庆段、龙岩至龙川高铁武平至梅州西段、兰州至张掖高铁武威至张掖段等17个项目开工建设,杭州至义乌至温州高铁、池州至黄山高铁、上海经苏州至湖州高铁等42个项目开通运营。聚焦联网、补网、强链,深入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批复佳木斯至同江铁路扩能改造等20个项目可研。加快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铁路专用线44条、物流基地12个。2024年,优质高效推进铁路建设,全国铁路完成固

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投产新线3113公里,其中高铁2457公里,铁路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万公里,其中高铁4.8万公里。

国铁集团工作会议提出了2025年铁路工作的主要目标:全面完成国家铁路投资任务,高质量推进国家重点工程,力争完成基建投资5900亿元,投产新线2600公里。到2030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铁路网,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8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6万公里左右,全国1、2、3小时铁路出行圈和1、2、3天快货物流圈全面形成,运输产品供给能力和质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到2035年建设更高水平的世界一流铁路企业,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强国,全面强化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努力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走在前列,更好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累计有58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362条,线路长度累计12168.77公里。其中,2024年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953.04公里,核减运营线路8.81公里。2024年无新增城轨交通运营城市,全年有城轨交通新线、新段或延长线开通运营的城市共计25个;新增运营线路25条,新开后通段或既有线路的延伸段26段;2024年共新开通运营车站580座(换乘车站重复计算)。预计2025年中国内地新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将有望再超1000公里,至“十四五”期末,城轨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将达到一万三千两百公里左右,“十四五”五年间,年均新投运运营线路长度将超一千公里。2025年全年城轨交通年客运总量预计将超过350亿人次,日均客运量逼近1亿人次大关,“十四五”期末的年客运总量相比“十三五”期末翻一番。

近年来,为了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国家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申报条件,并收紧了审批流程,报告期内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新规划审批步伐进一步放缓。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截至2024年底,在国家发改委批复的44个城市城轨交通建设规划中,呼和浩特、兰州、洛阳、芜湖、哈尔滨、郑州等6个城市在2024年前获批项目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

公司主营业务为轨道交通高端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安装和维护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城轨、普铁、高铁等领域。河南区域内前期获批的城市城轨交通项目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短期内将对公司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产品的市场需求产生不利影响,未来,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仍将处于重大发展机遇期,公司将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抢抓市场机遇,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持续推进公司的稳健发展。

(2)新能源储能领域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将“新型储能”写入国家级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并将其与大型风光基地、分布式能源并列,作为能源革命的核心抓手。2024年11月8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规定,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发挥各类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调节作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新型储能在新兴产业中的快速发展地位,将其定位为能源转型的战略引擎。新型储能作为市场主体被纳入更高维度的系统规划,加速“源网荷储”一体化推进。

国家能源局2025年1月23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介绍,国家能源局认真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科学统筹新型储能发展工作,推进新型储能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成为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平均储能时长2.3小时,较2023年底增加约0.2小时。新型储能布局灵活、建设周期短、应用场景广泛,“十四五”以来,新型储能直接带动项目投资近两千亿元,促进打造产业集群,成为经济发展绿色新“引擎”。

2025年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八部门正式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产业体系加速完善,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产业主体集中、区域聚集格局基本形成。产品性能显著增强,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多领域应用需求。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于2025年1月27日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对储能行业形成了“破旧立新”的双向驱动,一方面,通过打破行政干预和固定收益模式,推动储能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同时通过电价机制改革和政策协同,为储能创造了更广阔的收益场景。另一方面,明确叫停“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前置条件”的政策,标志着强制配储政策退出历史舞台。此举旨在解决储能利用率低(2024年日均运行时间仅3.74小时)和“建而不用”的困境,推动储能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但短期内,储能企业的产能规划、产品交付等都受到了影响,市场需求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

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实现快速增长,但仍面临成本压力、市场机制不完善等挑战。就近期而言,储能正处于从“强制配建”转向“市场驱动”的变革期,我们将密切关注后续政策、市场及商业模式重构等情况,及时调整自身技术路线及应对措施。

(三)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1、国家铁路行业:公司通过在国家铁路行业多年的积累,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和定制化的服务,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致力于推动创新和颠覆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努力深耕、精益求精,在生产的每个环节把控产品质量,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在国铁行业内有着良好的口碑。其中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电务安全生产指挥系统及接触网水冲洗车等产品在技术上、标准影响度及品牌推广上具有优势地位。

2、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公司始终坚持“用户至上”的核心原则,随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软件平台的上线开通,公司综合监控产品已具备核心技术平台、项目交付管理、项目维护管理等全部核心能力,目前该产品在河南区域内有较强优势,在轨道交通行业被广泛认可。目前,对于地铁隧道清洗车系列产品,公司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属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同时,借助公司区域优势、高质量产品服务和国铁方面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公司其他各产品线产品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均有一定优势。

3、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1) 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单位:元

2024年末2023年末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2022年末
总资产3,194,462,847.192,636,505,545.7621.16%2,454,447,652.4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313,004,695.071,989,093,617.4416.28%1,793,114,105.82
2024年2023年本年比上年增减2022年
营业收入1,271,905,241.24740,174,399.6971.84%651,858,677.5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4,537,418.47164,401,129.6566.99%103,997,155.6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73,100,036.14112,696,868.17142.33%90,890,554.9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0,389,081.17173,373,864.98-13.26%117,514,271.67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70630.436261.92%0.2834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70630.436261.92%0.2823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68%8.72%3.96%6.32%

(2) 分季度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营业收入207,337,378.89125,686,198.07141,402,584.19797,479,080.0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886,049.3731,683,282.2321,827,406.95140,140,679.9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9,507,742.4932,240,574.6521,322,801.23140,028,917.77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619,491.7851,321,951.7441,804,498.2951,643,139.36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是 ?否

4、股本及股东情况

(1) 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46,020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一个月末普通股股东总数42,173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0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一个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0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不含通过转融通出借股份)
股东名称股东性质持股比例持股数量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
股份状态数量
李海鹰境内自然人7.95%30,969,300.0023,226,975.00不适用0
谢春生境内自然人5.69%22,168,000.0016,626,000.00不适用0
河南辉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员工持股 计划其他2.72%10,608,783.000.00不适用0
李力境内自然人2.00%7,786,374.000.00不适用0
中国工商银行-建信优化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其他1.22%4,754,950.000.00不适用0
冯云浩境内自然人1.11%4,307,200.000.00冻结90,000
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国泰聚信价值优势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其他1.08%4,200,000.000.00不适用0
投资基金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建信中小盘先锋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其他1.00%3,905,583.000.00不适用0
苗卫东境内自然人0.77%2,990,054.000.00不适用0
宋丹斌境内自然人0.73%2,829,481.000.00不适用0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李海鹰先生、谢春生先生及河南辉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员工持股计划三者之间及其与其他前十名股东之间无关联关系、不属于一致行动人。除此之外,未知上述其他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也未知是否属于一致行动人。
参与融资融券业务股东情况说明(如有)不适用

持股5%以上股东、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因转融通出借/归还原因导致较上期发生变化

□适用 ?不适用

(2) 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3) 以方框图形式披露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5、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重要事项

无其他重要事项。


  附件:公告原文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