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请稍候

00-00 00:00:00
--.--
0.00 (0.000%)
昨收盘:0.000今开盘:0.000最高价:0.000最低价:0.000
成交额:0成交量:0买入价:0.000卖出价:0.000
市盈率:0.000收益率:0.00052周最高:0.00052周最低:0.000
三峡水利: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5-04-25

重庆三峡水利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公司代码:600116公司简称:三峡水利

重庆三峡水利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重要提示

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http://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2024年度母公司实现净利润406,306,798.56元,按《公司章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40,630,679.86元后,母公司当年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为365,676,118.70元,加上母公司2023年末未分配利润1,488,499,207.63元,扣除根据股东大会决议支付2023年度普通股股利284,079,751.95元,支付2024年前三季度普通股股利94,659,565.65元,年末累计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为1,475,436,008.73元。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40元(含税),本年度不送股也不进行公积金转增股本。截至2025年4月24日,公司总股本1,912,142,904股,扣除公司股份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的股份数18,951,591股后为1,893,191,313股,以此计算预计共计派发现金红利75,727,652.52元(含税),约占当期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24.45%。本次拟派发的现金红利和2024年前三季度已派发的现金红利共计170,387,218.17元(含税),约占当期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55.02%。

若在上述分配预案披露之日起至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期间因股份回购等事项导致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化的,则以未来实施分配方案的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扣减股份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持股数量为基数,按照每股分配金额不变的原则对分配总额进行调整。

上述事项尚需提交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第二节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股票简称股票代码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三峡水利600116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车亚平王静
联系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99号升伟晶石公元11栋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99号升伟晶石公元11栋
电话023-63801161023-63801161
传真023-63801165023-63801165
电子信箱sxsl600116@163.comsxsl600116@163.com

2、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行业发展情况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1,349,084亿元,比上年增长5.0%。(来源:国家统计局)

1.电力生产、供应2024年,电力行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电力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弘扬电力精神,攻坚克难,经受住了年初大范围极端严寒以及夏季多轮高温、台风等考验,统筹做好保供电、促转型、稳投资、优服务等各项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了坚强电力保障。全国电力供应安全稳定,电力消费平稳较快增长,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电力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

(1)电力消费需求方面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

9.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增速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各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9.8%、6.5%、7.6%和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0.135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6.3%,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4%。第二产业用电量6.3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4.8%,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2024年用电量同比增长10.3%,明显高于同期制造业平均增长水平,制造业延续转型升级趋势。“两新”政策推动设备制造等行业用电较快增长,汽车制造业中的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4.3%。第三产业用电量1.8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8.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4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6%,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5.2%。“十四五”以来全国全行业用电量年均增长6.7%。国民经济运行总体稳定以及电气化水平提升,拉动近年来全行业用电量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电力生产供应方面根据中电联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3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多投产0.6255亿千瓦;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全年合计新增装机3.6亿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达到82.6%。气电、抽水蓄能发电装机分别新投产0.1899亿千瓦、0.0753亿千瓦,同比分别增长85.2%和38.1%。截至2024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分类型看,火电14.4亿千瓦,其中,煤电11.9亿千瓦、同比增长2.6%,煤电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35.7%,同比降低4.2个百分点;水电4.4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0.5869亿千瓦;核电

0.6083亿千瓦;并网风电5.2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4.8亿千瓦、海上风电0.4127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8.9亿千瓦,同比增长45.2%。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达到14.1亿千瓦,提前6年完成我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承诺的“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目标。2024年底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以及生物质发电在内的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

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2.综合能源服务综合能源服务是一种提供面向终端的能源集成或创新解决方案的新型能源服务方式,包括“综合能源系统+能源综合服务”两方面:其中综合能源系统是指能源供给侧以多能互补、梯级利用和综合供应为核心,协调优化电、热、冷、气、水等多种能源的供应、转化、存储、消费,以提高综合效益的新型区域能源系统;能源综合服务是指通过综合能源系统,对能源需求侧的建设、运维、管理、销售、金融及技术设备等多类型服务需求实施一体化、集成化提供,推动能源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

在国家“双碳”目标牵引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推进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关键着力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有关部门先后发布《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等纲领性文件,引导和推动电力生产端、消纳端的节能降碳、绿色转型。2023年,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电力系统蓝皮书》,明确提出要加强电力供应支撑体系、新能源开发利用体系、储能规模化布局应用体系、电力系统智慧化运行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支持培育壮大综合能源服务商、电储能企业、负荷集成商等新兴市场主体,大力发展综合能源服务。2024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明确了关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拓展行动等9项专项行动,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效。

近年来,国内综合能源服务发展迅速,行业基本面持续改善,供给端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产业链价值向下游配售、综合能源服务等环节延伸。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力上下游企业、社会资本抓住新电改和经济结构转型新机遇,从不同切入点积极探索综合能源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实现能源基础设施互联、能源形式互换、能源技术与信息技术数据互通、能源分配方式互济、能源与消费商业模式互利。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测算,预计2025年综合能源服务市场规模达到0.8-1.2万亿,2035年达到1.3-1.8万亿。伴随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快速发展,用户分布式光伏、综合能源站、能源托管、节能服务等典型业态得到快速发展。同时通过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电网侧、负

重庆三峡水利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荷侧资源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模式逐步清晰。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数据,2024年全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2.8亿千瓦,同比增长192%;其中新增分布式光伏1.2亿千瓦,同比增长179%。2024年,新型储能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储能项目装机规模7,376万千瓦,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截至2024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1,282万台,同比增长49%。

(二)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1.电力生产、供应报告期内,公司拥有统调电源装机约220.7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85万千瓦(含自有水电装机75万千瓦),火电装机131万千瓦,新能源装机4.7万千瓦(主要为网内并网光伏装机)。目前正在有序推进网内自有燃气发电以及分布式新能源发电等电源项目投资建设,持续夯实电力保障能力。供电区域覆盖重庆市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秀山县、酉阳县、两江新区等地,作为所在地区重要的电力供应主体,公司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用电提供着重要的电力能源保障,年均供电量占重庆市年均用电量的10%左右,在所服务地区拥有重要的市场地位。

2.综合能源服务公司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特色化拓展综合能源业务,经过四年来的不断摸索尝试,公司综合能源服务明确了以“源网荷储一体化”为主要路线的发展模式,聚焦“能源站(岛),新型储能,绿色交通,新能源,能源托管,市场化售电”等业态,拓展布局“源、网、荷、储”基础资产。目前,公司运营能源站岛年供电量近13亿千瓦时、蒸汽供应量750万吨;新型储能运营规模超过1吉瓦时;绿色交通电动重卡电池累计运营规模近1,300套;全年实现市场化结算电量超220亿千瓦时。公司综合能源业务模式探索、技术积累与初期规模布局已基本完成,相关典型场景开发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业务总体尚处于起步阶段,属于综合能源行业新兴主体,公司将持续推动综合能源业务规模化和高质量发展。

(一)主营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目前的主营业务为电力生产、供应,综合能源服务等业务。其中,电力生产、供应属于核心业务。

(二)经营模式

1.电力生产、供应电力生产的业务模式:公司目前主要自有电力来源为75万千瓦的水电装机,同时具备网内电源统调能力,所发电量通过公司的配电网络销售给重庆万州、涪陵、黔江等供电区域内的电力用户。

电力供应的业务模式:公司的骨干电网覆盖重庆市多个区县,并与重庆市、贵州省、湖南省、湖北省等电网联网运行,供电区域划分明确。除销售自发电力外,还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网内其他电力生产单位购进电力,通过公司配电网络销售给终端用户。

2.综合能源服务

公司综合能源业务主要立足用户用能特性和低碳降耗需求,引进“源网荷储”理念、发挥能源服务专长,投资并运营用户侧分布式能源站(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分布式光伏等)、储能设施,同时从综合供能、节能改造等入手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积极探索用户综合能源创新服务。

(三)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电力生产、供应业绩驱动的主要因素包括售电量的增加、自有电源发电量增加、综合购电成本控制等;公司综合能源服务业绩驱动的主要因素包括项目投资收益增加和运营期获取的相关收益增加。

3、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2024年2023年本年比上年增减(%)2022年
总资产25,201,527,976.1223,537,179,468.077.0721,860,417,031.0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1,030,038,526.4811,163,745,720.05-1.2011,042,464,641.94
营业收入10,321,619,482.8511,176,830,262.42-7.6511,093,013,982.7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9,710,030.78515,664,261.87-39.94476,220,000.0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35,004,029.01296,473,427.78-20.73437,365,046.28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98,316,268.731,266,552,378.98-29.07854,598,769.83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784.62减少1.84个百分点4.32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160.27-40.740.25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160.27-40.740.25

3.2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不适用

第一季度(1-3月份)第二季度(4-6月份)第三季度(7-9月份)第四季度(10-12月份)
营业收入2,466,787,694.722,747,808,015.482,887,254,907.652,219,768,865.0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875,041.91217,155,690.21154,182,960.56-73,503,661.9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3,587,922.86213,547,824.28136,987,965.60-111,943,838.0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21,105,380.59652,565,191.38183,546,521.92383,309,936.02

4、股东情况

4.1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单位: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55,666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56,832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0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不含通过转融通出借股份)
股东名称(全称)报告期内增减期末持股数量比例(%)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股东性质
股份状态数量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25,495,612298,085,14615.5900国有法人
重庆涪陵能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0153,648,6288.0400国有法人
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0121,108,3316.3300国有法人
新华水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0111,000,4535.8100国有法人
重庆发展资产经营有限公司0110,000,0005.7500国有法人
水利部综合开发管理中心098,208,0005.1400国家
三峡电能有限公司047,977,6792.5100国有法人
中央企业乡村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045,730,5512.3900国有法人
长电宜昌能源投资有限公司043,137,7932.2600国有法人
三峡资本控股有限责任公司040,530,7832.1200国有法人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1)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电力”)与三峡资本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三峡电能有限公司同受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控制;长电宜昌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系长江电力全资子公司。(2)水利部综合事业局负责对水利部综合开发管理中心的管理;新华水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全资子公司。(3)除上述情况外,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未获悉其他股东之间有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人关系。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不适用

4.2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不适用

4.3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不适用

说明:三峡集团持有长江电力股份比例数据来源为长江电力《关于国有股份无偿划转的提示性公告(2025-008)》,公告时间为2025年2月11日。

4.4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适用√不适用

5、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不适用

5.1公司所有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说明债券名称

债券名称简称代码到期日债券余额利率(%)
重庆三峡水利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2重庆水电MTN0011022801452027-01-191,000,000,0003.2
2022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
重庆三峡水利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24三峡水利MTN0011024849302027-11-151,000,000,0002.35
重庆三峡水利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25三峡水利SCP0010125801492025-7-13800,000,0001.75

5.2报告期内债券的付息兑付情况

债券名称付息兑付情况的说明
22重庆水电MTN001内容详见公司于2025年1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的《关于2022年第一期中期票据投资人回售选择权行权结果的公告》(临2025-002号)

5.3报告期内信用评级机构对公司或债券作出的信用评级结果调整情况

□适用√不适用

5.4公司近2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适用√不适用

第三节重要事项

1、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22亿元,比上年同期111.77亿元下降7.65%;营业成本92.58亿元,比上年同期100.29亿元下降7.69%;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252.02亿元,比年初上升7.07%;总负债139.54亿元,比年初上升15.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10.30亿元,比年初下降1.20%。资产负债率55.37%,同比上升3.90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0亿元,同比下降39.94%。

2、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不适用


  附件:公告原文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