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代码:600335公司简称:国机汽车
国机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重要提示
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08元(含税)。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1,495,788,692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19,663,095.36元(含税),在实施权益分派的股权登记日前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拟维持分配总额不变,相应调整每股分配比例。本方案须经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
报告期内,公司首次实施中期分红,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025元(含税),于2024年11月13日完成现金红利发放37,394,717.30元(含税)。
第二节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 ||||
股票种类 | 股票上市交易所 | 股票简称 | 股票代码 | 变更前股票简称 |
A股 | 上海证券交易所 | 国机汽车 | 600335 | *ST盛工 |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 董事会秘书 |
姓名 | 张之亮 |
联系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三街6号中科资源大厦北楼 |
电话 | 010-88825988 |
传真 | 010-88825988 |
电子信箱 | 600335@sinomach-auto.com |
2、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2.1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4年,在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国际贸易格局深度调整及国内汽车产业竞争白热化的多重压力下,国家精准实施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政策“组合拳”,对拉动市场需求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汽车产业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创新能力,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再创历史新高,分别同比增长3.7%和4.5%,成为拉动经
济增长重要引擎。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表现出色,全年销售1797.0万辆,同比增长23.1%,市场占有率65.2%,较2023年增长9.2个百分点,显示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用户认可度。
中国进口汽车市场规模持续收缩,市场结构深度调整。随着国产车的快速崛起和国际品牌本土化进程的加速,以燃油车为主的进口汽车市场规模持续收缩,2024年,中国进口汽车69.3万辆,同比下滑11.3%,进口汽车终端销售64.4万辆,同比下滑16.4%,市场呈现结构性调整。
新能源产销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市场渗透率超40%。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市场渗透率达到40.9%,较2023年提升9.3个百分点。在政策利好、供给丰富、价格降低和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新能源汽车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带动汽车产业转型步伐加快。
汽车出口突破500万辆,进一步巩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地位。2024年,在国家鼓励出口的贸易政策支持下,我国汽车出口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8.4万辆,同比增长6.7%。中国车企海外开拓再上新台阶。随着海外认可度持续提升以及服务网络不断完善,中国汽车在欧洲、东南亚、中东及南美等市场份额均取得显著提升。
2015-2024年汽车进口量走势(单位:万辆)2015-2024年汽车出口量走势(单位:万辆)
2.2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国机集团旗下一家大型汽车综合服务企业,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会员单位,是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头部企业中唯一的中央企业。公司深耕汽车行业相关业务,专于汽车工程系统服务和汽车流通运营服务两大领域,推动汽车数智化装备产线和全周期全价值链系统服务业务(以下简称“汽车工程业务”)、汽车进口和国内流通业务、汽车租赁业务、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业务四大主业协同发展。公司以“成就造车人、幸福用车人、让汽车生活更美好”为使命,致力于成为“值得信赖的国际化汽车工程系统服务和汽车流通运营服务领军企业”。
汽车工程业务:是优势业务。公司是中国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业务链条最全、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专业化工程服务商,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和建设工程全领域的国家最高等级资质证书、三标管理体系和质量体系分级认证AAA+等级,客户包括宝马、奔驰、大众、沃尔沃、上汽、北汽、长安、比亚迪、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小米等全球各大汽车集团,业务遍及全球20余个国家。公司在天津、洛阳、济南拥有总建筑面积超30万m?的四个装备研发、试验、制造一体化中心,涵盖汽车焊装、涂装、总装、铸锻、物流及数字化、智能化业务,形成“高质量、优成本、短周期、增值化”的全产业链、全周期工程技术服务能力,其中,涂装、总装装备产线系统解决方案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焊装装备产线系统解决方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10…
104.1
121.6
110.8
105.3
93.3
93.9
87.8
79.9
69.3
-24.2%
-3.4%
16.8%
-8.8%
-7.6%
-11.4%
0.6%
-6.5%
-8.9%
-11.3%
-30%-25%-20%-15%-10%-5%0%5%10%15%20%
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
104.1121.6110.8105.393.393.987.879.969.3-24.2%-3.4%16.8%-8.8%-7.6%-11.4%0.6%-6.5%-8.9%-11.3%-30%-25%-20%-15%-10%-5%0%5%10%15%20%02040608010012014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 | |
同比增长率(右轴) | |
72.8
89.1104.1102.499.5201.5311.1491.0 585.9 -20.1%-2.7%25.8%16.8%-1.6%-2.9%104.6%54.4%57.9%19.3%-40%-20%0%20%40%60%80%100%120%01002003004005006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 | |||
同比增长率(右轴) | |||
汽车进口和国内流通业务:是基盘业务。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多品牌汽车进口贸易服务商,先后与大众、菲亚特克莱斯勒、捷豹路虎、福特、通用、特斯拉、保时捷、林肯、阿斯顿马丁、沃尔沃、阿尔法罗密欧、斯泰兰蒂斯、英力士等多家知名跨国汽车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其构建起涵盖战略咨询、市场分析、车型选择、工程改造、认证协助、报关仓储、物流分销等多环节、全链条的贸易服务核心能力体系,港口和物流服务覆盖天津港、上海港和广州港。汽车零售业务拥有20家4S店,主要集中于京津冀、长三角等发达地区,打造批零联动、品牌集中化、地域集中化和管理精细化的运营。
汽车租赁业务:是发展业务。公司是北京市出租汽车暨汽车租赁协会副会长单位,连续多年被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考核为“优秀企业”。公司汽车租赁业务坚持品牌化、差异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模式,主要服务国内汽车租赁ToB、ToG市场,包括政府机关、央企国企、汽车厂商等,已在全国建立70余个分支机构的经营网络,服务范围覆盖全国主要城市。
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业务:是探索业务。公司正在进行业务、市场、人才等资源整合和布局,全力推动海外总经销商业务模式的孵化。
2.3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公司上下同欲、坚定信心、奋勇前行、共克时艰,在市场开拓、项目执行、能力提升、改革重组等方面积极进取,“稳”的态势巩固延续,“进”的步伐坚实有力,全年经营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0.25亿元,同比下降3.44%;利润总额5.29亿元,同比上升247.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2亿元,同比上升1,787.58%。
领域一:汽车工程系统服务
汽车工程业务:数智创新,市场开拓“结硕果”
汽车工程业务:凭借高水平技术实力、优质服务能力和品牌影响力,项目执行多措并举,市场开拓成果丰硕。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交付。面对持续高位的项目执行和交付压力,项目设计端优化设计,项目执行端科学策划,保障项目按期交付,赢得客户一系列荣誉和认可。牢牢把握行业大客户,稳住重点业务基本盘。基于与比亚迪汽车集团的战略合作,不断深化合作关系,中标比亚迪西安、合肥、深圳、济南等国内多个基地装备产线总承包项目,打造现代化汽车工程建设领域合作典范。紧随行业发展大势,巩固新能源市场优势地位。加强与头部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合作,积极把握传统车企、合资品牌新能源项目机会,承接小米、理想、奇瑞、上汽、北汽等主机厂/品牌商一批代表性项目。海外市场开拓高质量推进,业务占比创历史新高。积极把握国际品牌车企产业链调整和中资车企“走出去”战略机遇,持续深耕欧洲、北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加速拓展南美、中亚、北非等新兴市场,承接比亚迪泰国、匈牙利、印度尼西亚,斯泰兰蒂斯阿尔及利亚,沃尔沃瑞典,丰田巴西等系列国际化高端项目。
科技创新:聚焦科技创新,围绕柔性、精益、智能、绿色,持续推进核心装备业务关键技术攻关,在新产品、新技术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焊装业务方面,研发的车身门盖自动装配解决方案,是由工业机器人、自动拧紧系统、最优拟合(BestFit)视觉系统、质量监控系统、输送系统和车身定位系统组成,实现60%-85%的自动化率,有效降低50%-60%的人工,装配精度稳定性提升15%-20%,该方案已成功应用于比亚迪、沃尔沃等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涂装业务方面,研发的漆膜缺陷自动检测系统,采用AI算法技术对缺陷进行精准标定,采用多图合成技术对缺陷进行三维重建,形成搭载工业机器人手腕的检测传感器单元,实现检测过程高度灵活,已在多个项目成功应用,推动行业数智化转型升级。总装业务方面,研发的全柔性岛式自动装配系统,通过
自动导引运输车AGV(AutomatedGuidedVehicle)、智能装配机器人等产品的协调应用,将适合独立生产的工序从传统流水线剥离,实现灵活装配生产,具备柔性化、智能化、无人化、差异化特点,已在多个项目上应用。
持续加强项目报奖、课题和专利的申报与过程管理,打造技术“护城河”。课题申报方面,2024年,获批立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项目8项,其中,首次承担基础研究类国家级“工业软件”专项课题;《汽车总装智能化柔性生产线解决方案》首次获批工信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专利申报方面,2024年,授权知识产权129项,其中发明专利36项。行业奖项方面,2024年,获得行业以上奖励81项,包含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4项、机械工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成果奖7项、机械工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咨询成果奖7项等,荣登ENR和建筑时报共同发布的“2024年中国承包商80强”和“2024年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榜单,排名分别较上年提升16名和7名。
领域二:汽车流通运营服务
汽车进口和国内流通业务:筑牢根基,业务转型“活力显”
面对进口汽车市场持续下滑的态势,坚定落实“进口国产双轮驱动”战略,新业务拓展成效显著。进口业务持续巩固,品牌拓展有突破。持续强化与厂商的战略合作,捷豹路虎、特斯拉等核心品牌进口批售、贸易服务合同顺利续签,成功助力英力士汽车进入中国市场,确保基盘业务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国产业务快速发展,组织裂变见成效。与上汽大众、一汽丰田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新开拓一汽大众、沃尔沃、极氪项目。港口业务全力开拓,强化延展齐并进。持续做好特斯拉物流服务项目,新开拓小米整车物流服务项目;积极拓展商用车和改装车领域市场机会,新签福田戴姆勒奔驰国产重卡项目、长城超境改装车项目、沃尔沃卡车进口项目等。探索数字业务,绿色发展开新篇。拥抱行业资源,对接国家平台,与电动车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北京理工新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打造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评估与交易平台,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积极推动在新能源电池领域的新赛道探索转型。
汽车租赁业务:稳扎稳打,经营业绩“节节高”
2024年,汽车租赁业务新签合同金额、运营车辆规模双创历史新高,业务保持良性可持续增长。夯基础强关键育新机,聚焦主业深耕细作。依托央企背景及资源优势,持续做好做稳长租业务,加强中央企业、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公务车市场的拓展,打造自身“服务品质高、方案价值优、拓展延伸广、协同长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深化与汽车厂商的业务合作,尤其加强新能源领域业务开发,新签多家新势力品牌合作项目。整合行业各链条角色互补分工,积极推动“生态圈”合作共享新模式业务。发挥数字赋能作用,提升信息化管理综合效能。2024年,结合业务需求升级信息系统,实现车辆全生命周期可视化实时管理,有效促进经营管理效率及精益化水平提升。公司以“专业、专注、专心”持续打造高质量客户服务体系,获得良好的客户反馈,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业务:稳慎探索,新域开拓“破冰行”
全面推进重组融合,职能部门整合完毕、业务部门协同融合逐步深化,重组融合工作取得进展。整车出口业务在探索中稳健前行,聚焦海外市场,通过试点积累经验。
3、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2024年 | 2023年 | 本年比上年增减(%) | 2022年 | |
总资产 | 35,191,003,384.31 | 34,482,983,349.66 | 2.05 | 32,509,922,740.7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 11,395,403,847.68 | 10,923,298,590.12 | 4.32 | 11,239,507,672.11 |
营业收入 | 42,024,718,277.23 | 43,519,840,430.07 | -3.44 | 39,569,112,589.7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392,459,702.06 | 20,791,674.18 | 1,787.58 | 318,572,841.5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270,737,730.96 | -42,463,584.44 | 不适用 | 246,765,790.7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2,721,767,981.72 | 631,764,281.65 | 330.82 | -2,676,088,028.6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3.51 | 0.19 | 增加3.32个百分点 | 2.96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2624 | 0.0139 | 1,787.77 | 0.2187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0.2624 | 0.0139 | 1,787.77 | 0.2187 |
3.2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1-3月份) | 第二季度(4-6月份) | 第三季度(7-9月份) | 第四季度(10-12月份) | |
营业收入 | 9,658,021,593.09 | 9,386,939,606.76 | 9,561,193,595.20 | 13,418,563,482.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122,647,963.08 | 125,646,606.25 | 58,420,481.92 | 85,744,650.8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113,194,169.34 | 89,105,060.46 | 4,253,046.49 | 64,185,454.6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207,342,699.93 | 13,180,596.44 | -5,147,684,789.70 | 7,648,929,475.05 |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不适用
4、股东情况
4.1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
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单位: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 44,404 |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 45,683 | |||||||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不含通过转融通出借股份) | ||||||||
股东名称(全称) | 报告期内增减 | 期末持股数量 | 比例(%) | 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 | 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 | 股东性质 | ||
股份状态 | 数量 |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0 | 1,027,608,282 | 68.70 | 0 | 无 | 0 | 国有法人 |
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 | 0 | 8,222,408 | 0.55 | 0 | 无 | 0 | 国有法人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 -667,679 | 6,601,076 | 0.44 | 0 | 无 | 0 | 未知 |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方中证10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 4,208,500 | 4,976,700 | 0.33 | 0 | 无 | 0 | 未知 |
李素红 | 3,714,700 | 0.25 | 0 | 无 | 0 | 未知 | |
庄汉成 | 0 | 2,948,569 | 0.20 | 0 | 无 | 0 | 未知 |
翁伟芳 | -851,600 | 2,687,501 | 0.18 | 0 | 无 | 0 | 未知 |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夏中证10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 1,988,400 | 2,649,100 | 0.18 | 0 | 无 | 0 | 未知 |
陆明磊 | 2,574,015 | 0.17 | 0 | 无 | 0 | 未知 | |
方玉婵 | 2,200,000 | 0.15 | 0 | 无 | 0 | 未知 | |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 控股股东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第2名至第10名股东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亦非一致行动人,第2名至第10名股东之间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情况未知 | ||||||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 | 无 |
4.2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不适用
4.3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不适用
4.4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适用√不适用
5、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不适用
第三节重要事项
1、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详见本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不适用
国机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5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