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公司代码:688690公司简称:纳微科技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重要提示
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http://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描述了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关于公司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部分内容。
3、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否
7、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拟以实施2024年度分红派息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扣除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数量后的股份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63元(含税)。公司通过回购专用账户所持有本公司股份,不参与本次利润分配。截至2025年4月23日,公司总股本为403,814,765股,扣减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数3,066,622股,预计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25,247,133.01元(含税);2024年度,公司以现金对价,采用集中竞价方式已实施股份回购金额为60,994,495.16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根据监管规定,已实施的股份回购金额视同现金分红,纳入年度现金分红的相关比例计算,公司2024年度现金分红和回购金额共计86,241,628.17元,占公司2024年度合并报表归属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04.10%;公司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
如在利润分配预案公告披露之日起至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期间,公司应分配股数(总股本扣除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股份余额)发生变动的,拟维持每股分配的比例不变,相应调整分配的总额,并将另行公告具体调整情况。
以上利润分配方案已经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第三届监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8、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不适用
第二节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1.1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 ||||
股票种类 | 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 | 股票简称 | 股票代码 | 变更前股票简称 |
A股 |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 | 纳微科技 | 688690 | 不适用 |
1.2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不适用
1.3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 证券事务代表 | |
姓名 | 赵顺 | 马佳荟 |
联系地址 | 苏州工业园区百川街2号 | 苏州工业园区百川街2号 |
电话 | 0512-62956018 | 0512-62956018 |
传真 | 0512-62956018 | 0512-62956018 |
电子信箱 | ir@nanomicro.com | ir@nanomicro.com |
2、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2.1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公司的主要业务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研发、规模化生产、销售及应用服务,为生物医药工艺、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领域客户提供核心微球材料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自设立以来,专注于高性能纳米微球的制备和应用技术研究,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微球品牌,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国“芯”材料。公司秉持“以创新,赢尊重,得未来”的经营理念,长期坚持底层技术创新和跨领域合作,突破了微球精准制备的技术难题,实现对微球材料粒径、孔径及表面性能的精准调控,成功将产品应用于生物医药工艺、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众多领域,打破了国外领先企业长期以来的技术和产品垄断,加快了高性能色谱填料和间隔物微球的国产化速度,推动了国产自主研发产品打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进程。
通过持续十余年的跨领域研发创新、技术进步与产品积累,公司建立了全面的微球精准制备技术研发、应用和产业化体系,自主研发了多项核心专有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几家可以同时规模化制备无机和有机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的公司之一。公司能够根据相关领域的关键应用需求,精准调控微球材料的尺寸、形貌、材料构成及表面功能化,进行精准化、个性化制备。公司目前可提供粒径范围从几纳米到上千微米、孔径范围从几纳米到几百纳米的特定大小、结构和功能基团的均匀性微球。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用于生物制药大规模分离纯化的色谱填料/层析介质微球、用于药品杂质分析检测的色谱柱、用于控制LCD面板盒厚的间隔物微球以及体外诊断用核心微球等,同时能够为客户提供分离纯化技术服务。
公司于2024年3月将福立仪器作为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控股子公司。福立仪器自主生产的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色谱仪器与公司色谱分析耗材搭配使用于生命科学、食品安全、环境保护、能源化工和药物分析等领域,为客户提供分离分析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整合研发资源和市场能力,推动公司的平台型产品布局和更多行业快速覆盖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公司仪器和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
2.公司主要产品和服务
公司目前产品和服务主要涉及生物医药工艺、分析检测、平板显示和体外诊断等四大应用领域。生物医药工艺领域,公司主要为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提供关键的色谱填料和层析系统,以及分离纯化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分析检测领域,公司拥有较完整的色谱分析仪器和耗材产品线,应用于生物技术、制药(包括生物药、化药、中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化工和科研中的色谱分析检测等领域,为客户提供分析检测整体解决方案;平板显示领域,公司主要产品为间隔物微球,同时可以提供包括以二氧化硅为基质的间隔物微球(间隔物硅球)、导电金球、黑球等光电应用微球材料;体外诊断领域,主要提供磁微粒化学发光、胶乳免疫比浊、免疫荧光、核酸提取等产品所需的磁珠、乳胶微球、荧光微球等关键微球原材料。
应用领域 | 产品种类 | 产品名称 | 技术特征 | 主要用途 |
生物医药工艺 | 药物分离纯化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 | 硅胶色谱填料 | 均一粒径的多孔硅胶微球,机械强度高,未键合官能团时用于正相色谱分离;表面改性或键合官能团后实现反相、亲水、手性等色谱分离。 | 广泛用于有机小分子、手性分子、天然产物、多肽、抗生素、胰岛素等的大规模分离纯化,也是实验室分析检测最常用的色谱柱填充材料。 |
聚合物色谱填料 | 均一粒径的聚合物微球,耐碱性强,寿命长,不需要表面改性就可以直接用于反相色谱分离。 | 主要用于有机小分子、天然产物、多肽、抗生素、胰岛素、核苷酸等的大规模分离纯化。 | ||
离子交换层析介质 | 对微球进行亲水表面改性后再键合离子交换基团。 | 主要用于抗生素、多肽、蛋白质、抗体、核酸等生物分子的分离纯化。 | ||
亲和层析介质 | 在微球表面键合ProteinA、硼酸、金属螯合等。 | 主要用于抗体、蛋白及多糖的分离纯化。 | ||
疏水层析介质 | 在微球表面键合苯基和丁基疏水基团。 | 主要用于蛋白、抗体等生物分子的分离纯化。 | ||
凝胶过滤填料 | 通过精准控制微球的孔径尺寸,对不同分子量的目标分子进行分离。 | 主要用于疫苗、病毒、蛋白等生物分子及小分子的分离纯化。 | ||
其他微球产品 | 利用公司技术研发优势,为客户开发定制化微球产品等。 | 用于特殊应用的纯化填料或微球产品。 | ||
药物分离分析 | 蛋白层析系统 | 由高精度泵、全波长紫外检测器、馏分收集器、pH和电导检测器和系统软件组成,是蛋白纯化的专用仪器。 | 主要用于生物药分析检测和用于蛋白、多肽、核酸等大分子的分离纯化配套设备和仪器。 |
药物合成 | 寡核苷酸合成系统 | 由高精度柱塞泵、在线检测模块、管路和软件等系统组成。 | 用于全自动的亚磷酰胺法寡核苷酸合成。 | |
技术服务 | 药物分离纯化技术服务 | 利用公司产品性能优势及工艺技术优势为制药企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 为客户提供研发、生产等分离纯化相关技术服务(目前主要是手性药物拆分服务)。 | |
分析检测 | 色谱仪器、色谱柱及相关配套 | 液相色谱柱及样品前处理产品 | 基于公司生产的单分散微球材料,结合自主研发创新性的表面改性平台技术和稳定可靠的装柱工艺,生产出分离选择性好、柱效高、耐受性佳、覆盖面广的产品,包括分析柱、半制备柱,以及固相萃取柱和净化管等。 | 主要用于生物技术、制药(包括生物药、化药、中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化工和科研中的色谱分析检测。 |
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及配套服务 | 由高精度载气或泵系统、自动进样系统、色谱柱恒温箱、检测系统、色谱数据处理软件,及其他特殊检测器、前处理装置、配套阀切换装置等组成,通过“方法+仪器+耗材+服务”的商业模式提供色谱系统全套解决方案。 | 主要用于生物技术、制药(包括生物药、化药、中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化工和科研中的色谱分析检测。 | ||
平板显示 | 光电领域用微球材料 | 间隔物塑胶球 | 粒径均一的实心聚苯乙烯微球,化学稳定性好。 | 广泛应用于LCD面板及PDLC智能调光膜的盒厚控制。 |
光电应用其它微球 | 间隔物硅球、导电金球、黑球及其他特种微球。 | 间隔物硅球应用于LCD面板边框盒厚的控制;导电金球应用于LCD边框导电联接、ACF各向异性导电胶膜等;黑球可用于车载显示屏、VA显示以及一些特殊显示。 | ||
体外诊断 | 诊断试剂用核心微球 | 磁珠 | 由单分散多孔聚合物微球经多层包被技术制备的高灵敏度生物检测用磁珠,由超顺磁氧化铁内核和氧化硅外壳构成的核壳结构磁珠。 | 核酸提取,化学发光,蛋白纯化、细胞分选等。 |
体外诊断用其他微球 | 乳胶微球、荧光微球等。 | 应用于标记免疫检测。 |
2.2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依托深厚的微球精准制备底层技术基础和优势,拓展相关领域的产品和业务,持续提升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自身的成长空间和天花板。
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独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完整的采购、生产、销售和研发体系。公司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行业惯例及市场状况合理选择经营模式,并根据发展战略、客户需求和供应商情况及时调整完善自身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建立了完备的采购体系,通过合格供应商目录对供应商进行统一管理。公司采购主要包括原材料及少量产成品,原材料用于公司自产产品生产,成品系应客户需求自其他厂商采购,用于与公司产品搭配销售。鉴于公司的产品特性,公司采购原材料品种多、质量要求较高,主要采购的原辅材料包括化工原料、定制部件、外发机械和电子加工件、包装材料、生产研发用化学试剂、耗材等。
2.生产模式
公司设有生产中心对公司生产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公司主要产品均为标准品,制定安全库存指标,根据实时库存和销售预测制定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同时根据临时订单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对于定制产品等非主要产品,公司一般根据订单组织生产。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直销的销售模式,通过与客户对接,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筛选合适产品,并为部分客户提供项目工艺开发以及技术解决方案以实现产品销售。
在生物医药领域,公司主要从早期研发阶段开始提供纯化产品或解决方案,深度绑定客户。在此过程中,对于较为早期的生物制药产品,公司可以在研发阶段切入,定制化研发客户需要的色谱填料及层析介质,并有望基于前期介入,在规模化生产阶段锁定客户;而对于较为成熟的商业化阶段生物制药产品,公司则主要提供分离提纯使用的产品(核心耗材)的一种可替代选择。借助这样的模式,公司已经与众多医药生产企业、科研院所、色谱柱生产企业及CRO/CDMO(合同研究组织/合同工艺开发和生产组织)企业等形成较为稳固的合作关系。积极探索整体化解决方案,推广“交钥匙”工程模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除与客户对接的销售团队外,公司设有专门的应用技术开发部门,为客户提供药品分离纯化方案,从而促进公司产品的销售。
4.研发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自主研发的模式,针对具体研发项目,进行事前立项评审、事中跟踪管理、事后结项验收的全项目周期管理。各研发团队根据分工,分别聚焦特定领域进行专项开发,必要时邀请其他学科专家合作以实现技术突破;针对重点研发项目,公司亦组织核心研发团队进行攻关。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公司目前已形成了微球合成技术平台、微球功能化技术平台、微球应用技术
平台以及纯化系统技术平台,可实现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的精准制造和横向应用拓展,以及配合高性能微球材料应用的仪器设备开发能力。
2.3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生物医药分离纯化行业色谱技术作为目前分离复杂组分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现代工业中最重要的物质分离技术之一。色谱技术主要有两大应用方向,用于工业分离纯化时被称为制备色谱,应用包括医药、食品及环保等领域,其中医药特别是生物医药是主要应用市场;用于实验室分析检测时被称为分析色谱,广泛应用于药品质量分析、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石油化工产品杂质控制、化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用分离分析等。
生物药生产环节下游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提高产品的纯度和收率,保障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因此分离纯化成为生物药的核心生产环节,普遍占据整个生产成本的一半以上。由于可以对复杂组分进行分离,色谱技术几乎是生物制药分离纯化的唯一手段,高纯度、高活性的生物制品制造基本都依赖于色谱/层析分离技术。色谱填料(应用于生物大分子领域时又被称为“层析介质”)是液相色谱技术的核心关键,应用领域广泛,并对分离纯化的结果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生物制药生产效率的提高与生产成本的降低,离不开下游分离纯化工艺的突破创新;其中,色谱填料/层析介质及其工艺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与下游制药行业息息相关。
据Frost&Sullivan报告,全球生物药在需求增长和技术进步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尤其是单抗类产品市场增长的推动下,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5,301亿美元,2020-2025年复合增速达
12.20%,远超同期化学药的5年复合增速2.80%。小核酸类药物技术趋于成熟,高增长率带动下全球市场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全球小核苷酸类药物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49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11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3%。ADC的全球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6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7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7.3%;预计从2022年到2030年,它仍将以30%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快速增长。GLP-1药物销售额首次超过胰岛素成为最大品类降糖药,根据诺和诺德公司披露,近年来,全球GLP-1受体激动剂市场的复合增长率高达35.7%,远高于糖尿病用药整体市场以及注射用降糖药细分市场的增长率;据Frost&Sullivan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GLP-1受体激动剂市场有望超400亿美元。
随着中国经济和医疗需求的增长,中国生物药市场发展迅速,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数据,预计2025年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8,116亿元,2020年至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
18.6%,发展势头强劲。跨境技术授权合作活跃,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国内企业对境外企业技术授权交易(license-out)超过80起,交易总金额达到400亿美元以上;其中ADC产品备受青睐,交易数量占到约四分之一,四川百利天恒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创的EGFR/HER3双抗ADC授权给百时美施贵宝(BMS),总交易金额高达84亿美元。GLP-1药物将成为未来几年国内降糖药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适应症拓展到肥胖领域后前途更加不可限量,据Frost&Sullivan报告,到2030年中国市场规模有望超人民币500亿元。
随着生物药行业的快速发展,生物样品下游纯化技术近些年来也越来越受重视。为了提高产品的纯度和收率,保障产品的质量及稳定性,分离纯化已经成为生物药的研发重点和核心生产环节。作为主要耗材的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以及实验室用层析仪器,具有产品技术复杂,质量控制严密,应用工艺多样和法规监管严格等特点,之前一直为欧美日少数供应商垄断,至今仍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垄断的后果是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展受到抑制,国外产品更新慢,创新不足,技术换代迟缓,成本长期居高不下,限制了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因此,可替代进口产品的高性能国产化微球材料和高精准仪器具有巨大市场潜力。近年来,我国高端生物制药产业快速发展,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生物药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新产品上市速度加快,市场竞争加剧,生物制药厂家面临巨大成本与安全供应压力,因此对性能优异、供应稳定、价格合理的国产分离纯化材料产生了迫切需求;同时,我国传统小分子原料药厂商亦面临产品质量提升与环保减排的压力,可通过高性能色谱填料微球的使用改进分离纯化工艺,保障生产安全,促进传统小分子原料药产业升级转型,提高国内制药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在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领域,美国思拓凡公司(Cytiva)、日本东曹株式会社(Tosoh)、美国伯乐实验室有限公司(Bio-Rad)、德国默克集团(Merck)等大型跨国科技公司是层析介质的主要市场参与者,美国思拓凡公司(Cytiva)是实验室层析系统的主要供应商;在中小分子分离纯化领域,株式会社大阪曹达(OsakaSoda,原名Daiso)、富士硅化学株式会社(Fuji)及瑞典诺力昂公司(品牌为Kromasil)等是色谱填料的主要生产厂家,产品主要为以硅胶色谱填料为代表的无机色谱填料。
(2)色谱分析检测行业
基于公司生产的单分散微球材料,结合自主研发创新性的表面改性平台技术和稳定可靠的装柱工艺,生产出分离选择性好、柱效高、耐受性佳、覆盖面广的液相色谱分析柱和样品前处理产品,将公司自主生产的色谱分析耗材与色谱仪器搭配应用于生物技术、制药(包括生物药、化药、中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化工和科研中的色谱分析检测等领域,为客户提供分离分析整体解决方案。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年全球色谱柱产量达到408万根,市场规模达到22.6亿美元,随着下游制药工业、食品检测、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成熟以及全球色谱柱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未来全球色谱柱行业将保持稳步增长,2025年全球色谱柱产量预计达到450万根,全球色谱柱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0.3亿美元,复合增速将达到7.61%。2021年中国色谱柱产量达到17.2万根,占全球色谱柱产量比例为4.2%,中国色谱柱市场规模达到12.5亿元,未来随着下游领域的需求驱动以及进口替代趋势的进一步增强,中国色谱柱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2025年中国色谱柱产量预计达到22.9万根,中国色谱柱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0.7亿元,复合增速将达到13.44%。
全球色谱仪行业市场规模在近年来呈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随着环境监测需求的增加、新药研发的不断推进以及食品安全监测的日益严格,色谱仪作为重要的分析仪器,其市场需求持续扩大。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色谱仪行业市场规模为84.86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增长至107.36亿美元。色谱仪分为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2个主要大类,其中液相色谱仪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为人民币319.87亿元,中国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91.55亿元,预计到2029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455.79亿元,复合增速将达到5.59%。
在色谱分析耗材及色谱分析仪器领域,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Agilent)、美国沃特世科技公司(Waters)、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ThermoFisher)、日本岛津等是主要供应商。上述主要市场参与者均为具有数十年经营记录的跨国企业,业务网络覆盖主流国际市场,在产品技术方面,除长期专注于材料领域之外,更是进一步形成了覆盖生命科学、医疗保健、分析化学等多领域的丰富产品组合,具有较为可观的经营规模。
(3)体外诊断用微球行业
体外诊断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的样本(如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的产品和服务,是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医疗决策的基础。体外诊断行业包括上游核心原料、仪器原件供应商,中游试剂、仪器供应商和下游医院、血站、第三方检验中心、体检中心,以及独立医学实验室等面向终端用户的医疗检测机构。
上游原材料中微球是磁微粒化学发光、胶乳免疫比浊、免疫荧光、液相芯片、核酸提取等过程的关键材料与反应载体,决定体外诊断试剂和检测的质量,是产业链核心环节之一。这类微球原材料目前主要依赖德国默克集团(Merck)、美国思拓凡公司(Cytiva)、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ThermoFisher)、日本JSR集团等国际厂商供应。
我国体外诊断市场发展尤为迅速。据Frost&Sullivan和中商情报网整理的数据,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于2021年已达到1,243亿,预计在2025年能达到2,358亿,年复合增长率17.4%。终端市场的增长带动了包括微球在内的国产关键原料和关键部件等产品的快速发展。
(4)平板显示用微球行业
尽管在单块面板中用量较小,微球材料整体仍然是平板显示行业面板制造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大部分显示器面板均需间隔物微球用于屏幕及边框的盒厚控制,其中聚合物间隔物微球产品用于液晶显示器的面内支撑,黑色化的微球产品应用于车载显示器内部,无机硅球应用于面板边框支撑。除间隔物微球外,在聚合物微球表面镀上镍和金等金属层所形成的导电金球,可用于LCD边框起导电连接作用,同时也是电子封装关键材料各向异性导电胶膜(ACF)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调光膜(PDLC)近年来的加速发展,也为间隔物塑胶球开拓了新的应用场景。结合平板显示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巨大体量,光电应用微球材料的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通过持续十余年的跨领域研发创新、技术进步与产品积累,公司建立了全面的微球精准制备技术研发、应用和产业化体系,自主研发了多项核心专有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几家可以同时规模化制备无机和有机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的公司之一。公司能够根据相关领域的关键应用需求,精准调控微球材料的尺寸、形貌、材料构成及表面功能化,进行精准化、个性化制备。公司目前可提供粒径范围从几纳米到上千微米、孔径范围从几纳米到几百纳米的特定大小、结构和功能基团的单分散微球。
在生物药分离纯化领域,公司拥有单分散色谱填料的精准制备技术、表面功能化技术和规模化生产能力,产品涵盖硅胶色谱填料、聚合物色谱填料、离子交换层析介质、亲和层析介质、疏水层析介质、凝胶过滤填料、固相萃取、特殊功能填料及分离纯化整体解决方案。公司自主研发的单分散色谱填料/层析介质打破了国外少数公司对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垄断,已实现规模化应用,同时凭借卓越产品性能开始出口至国外,成功改变以往中国单向进口高性能色谱填料/层析介质的局面。公司目前已成长为产品种类齐全、应用项目丰富、市场占有率高的国产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产品供应和专业服务厂商之一。
公司的高品质实验室用耗材产品,实现从微球原料、填料和制备、色谱柱装填全过程国产化,拥有顶层设计创新能力,产品涵盖生物大分子分离、小分子分离、手性拆分以及样品前处理全产品线布局,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公司本期完成对福立仪器的并购,将在色谱分析仪与色谱耗材搭配销售的基础上,针对客户特定需求开发更具竞争力的分析检测解决方案。
公司的化学发光用磁珠产品通过国内多家头部IVD企业的性能认证并已实现小批量商业供应。间隔物微球方面,由于其是液晶面板控制盒厚的关键材料,制备技术难度大,长期以来被少数几家日本公司垄断,公司相关产品亦成为间隔物微球国产化重要突破。
伴随着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快速崛起,市场对上游设备和耗材的需求不断扩大;国内科技创新企业的持续投入和不断进步,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和药企降本增效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药企客户对国产的高性能分离纯化介质、层析仪器和关键微球原材料的采购意愿加强。公司2021年在科创板成功上市,使得药物分离纯化这一细分领域得到更高关注和重视。一直垄断色谱填料/层析介质、层析系统供应的大型跨国公司也更加重视中国市场业务,而国内的同行业公司也较以往更容易取得股权融资和加快发展速度,市场竞争明显加剧。
公司高度重视市场拓展和客户服务工作,上市后陆续引进多位在生命科学行业具有深厚积累和具有跨国公司高层领导经验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全面提升销售、市场、应用技术及公司运营等环节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在客户服务上,公司积极及时响应客户需求,配有专业团队根据客户产品特性及客户具体需求选择色谱填料及层析介质,亦可为客户定制专用色谱填料,并提供相应色谱填料及层析介质试用;在稳定的产品质量体系和可靠的产能保障基础上,不断优化服务品质,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扩大产品应用项目范围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公司作为国内细分领域的龙头,具有种类齐全、性能优异的产品线,可依赖的质量体系和可靠的生产供应能力,以及专业高效的应用技术服务团队,将会更好助力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进步。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生物制药产业作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依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并带动上游填料市场的增长,其中国产化替代趋势势不可挡。主要原因如下:1)国家药品集采政策逐步落地,药企对成本端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对性能优异、供应稳定、价格合理的国产分离纯化材料和仪器设备产生迫切需求;2)复杂的国际关系下,本土生物医药企业对于生产的核心耗材和关键设备具有较强的自主可控诉求;3)疫苗和中和抗体等带动了全球生物制药上游需求的爆发,进口填料和仪器的供货效率降低,加速了药企对包括色谱填料和仪器设备在内国产生产商的认可。基于以上趋势,具备丰富产品积累、稳定的产品质量体系和可靠的产能保障的国产化色谱填料和仪器设备供应商,有机会迎来市场扩张和份额提升的双重红利。生物制药生产主要分为上游发酵和下游纯化。随着近十几年基因工程的飞速发展,上游细胞发酵表达量由起初的不到1g/L到现在的5g/L甚至更高。随着上游发酵效率的提升,下游纯化的通量和效率成了生物制药生产的瓶颈;同时生物医药产品已从传统蛋白疫苗、单抗向mRNA疫苗、双抗、多抗、ADC、核酸药物等创新药物快速发展,与此相对应的新的高性能纯化介质和仪器设备的市场需求也在快速增长。行业整体增长和药物迭代更新必然对色谱填料的需求和技术创新带来机遇和挑战。
随着国内产业升级的进程加快以及环保要求的提升,很多采用传统低效高污染工艺的药物生产项目面临巨大压力。采用高性能色谱填料升级生产工艺将会得到进一步重视,这给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长期看,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加剧,国内对生物医药方面的需求将快速释放,医疗保健支付稳步提升,将有效支撑医药行业与技术的成长,生物医药行业将长期受益。
3、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万元币种:人民币
2024年 | 2023年 | 本年比上年增减(%) | 2022年 | |
总资产 | 230,959.70 | 212,656.83 | 8.61 | 195,290.0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 174,842.59 | 170,352.79 | 2.64 | 154,610.82 |
营业收入 | 78,245.67 | 58,686.51 | 33.33 | 70,584.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8,284.34 | 6,856.63 | 20.82 | 27,512.7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6,587.37 | 3,158.65 | 108.55 | 19,704.9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3,305.52 | 12,553.05 | 5.99 | 11,188.8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4.84 | 4.23 | 增加0.61个百分点 | 21.64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0.2063 | 0.1699 | 21.42 | 0.6850 |
/股) |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0.2063 | 0.1699 | 21.42 | 0.6844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 22.64 | 27.54 | 减少4.90个百分点 | 16.59 |
3.2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万元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1-3月份) | 第二季度(4-6月份) | 第三季度(7-9月份) | 第四季度(10-12月份) | |
营业收入 | 15,409.87 | 18,567.50 | 20,998.02 | 23,270.2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1,688.93 | 2,816.28 | -304.78 | 4,083.9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1,353.42 | 2,300.10 | -965.17 | 3,899.0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917.79 | 424.97 | 1,669.57 | 10,293.19 |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不适用
4、股东情况
4.1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 14,912 |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 14,764 | ||||||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 0 |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 0 | ||||||
截至报告期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 | 0 |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 | 0 | ||||||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不含通过转融通出借股份) | |||||||
股东名称(全称) | 报告期内增减 | 期末持股数量 | 比例(%) | 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数量 | 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 | 股东性质 | |
股份状态 | 数量 | ||||||
深圳市纳微科 | -6,690,000 | 71,406,992 | 17.68 | 0 | 无 | 0 | 境内非国有 |
技有限公司 | 法人 | ||||||
BIWANGJACKJIANG | 0 | 64,716,235 | 16.03 | 0 | 无 | 0 | 境外自然人 |
苏州纳研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0 | 28,500,000 | 7.06 | 0 | 无 | 0 | 其他 |
胡维德 | 0 | 17,763,250 | 4.40 | 0 | 无 | 0 | 境内自然人 |
苏州纳卓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0 | 14,250,000 | 3.53 | 0 | 无 | 0 | 其他 |
冯志浩 | 4,500,000 | 12,000,000 | 2.97 | 0 | 无 | 0 | 境内自然人 |
宋功友 | 2,000 | 11,546,355 | 2.86 | 0 | 无 | 0 | 境内自然人 |
苏州纳合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0 | 9,420,835 | 2.33 | 0 | 无 | 0 | 境内非国有法人 |
苏州工业园区新建元生物创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 | 0 | 8,781,129 | 2.17 | 0 | 无 | 0 | 其他 |
何怡 | 800,000 | 5,800,000 | 1.44 | 0 | 无 | 0 | 境内自然人 |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 1、江必旺博士持有深圳纳微84.87%股权;2、江必旺博士持有苏州纳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100%股权,苏州纳百系苏州纳研、苏州纳卓的普通合伙人(执行事务合伙人);3、苏州纳合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陈荣华先生系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陈荣姬博士之弟;4、除此之外,公司未知上述其他股东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属于一致行动人。 | ||||||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 | 不适用 |
存托凭证持有人情况
□适用√不适用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数量前十名股东情况表
□适用√不适用
4.2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不适用
4.3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不适用
4.4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适用√不适用
5、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不适用
第三节重要事项
1、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本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2亿元,同比增长33.33%,若剔除2024年3月份合并报表的福立仪器15,341.04万元收入影响额后,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19%。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70.22%,较上年减少约7.67个百分点。
2024年度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面向关键重大需求布局产品研发规划,对标国际领导厂商建设长期竞争优势。2024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84.3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587.3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8.55%。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21.42%、21.42%、109.45%,主要系公司全面开展提质增效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核心业务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业务恢复到10%的增速,各项期间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2、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