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或“保荐人”)作为正在对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宇科技”或“公司”或“上市公司”)进行持续督导工作的保荐人,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规定,中信证券履行持续督导职责,并出具2024年度(以下简称“本持续督导期”)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一、持续督导工作概述
1、保荐人制定了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明确了现场检查的工作要求。
2、保荐人已与公司签订保荐协议,该协议已明确了双方在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义务,并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
3、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通过与公司的日常沟通、现场回访等方式开展持续督导工作,并于2025年4月17日对公司进行了现场检查。
4、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根据相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履行持续督导职责,具体内容包括:
(1)查阅公司章程、三会议事规则等公司治理制度、三会会议材料;
(2)查阅公司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内部审计等内部控制制度,查阅公司2024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会计师出具的2024年度内控审计报告(大信审字[2025]第32-00011号)等文件;
(3)查阅公司定期报告往来科目明细,查阅会计师出具的2024年度审计报告(大信审字[2025]第32-00010号)、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情况汇总表的专项审计报告(大信专审字[2025]第32-00008号);
(4)查阅公司募集资金管理相关制度、募集资金使用信息披露文件和决策程序文件、募集资金专户银行对账单、募集资金使用明细账、会计师出具的2024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审核报告;
(5)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访谈;
(6)对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公开信息查询;
(7)查询公司公告的各项承诺并核查承诺履行情况;
(8)通过公开网络检索、舆情监控等方式关注与发行人相关的媒体报道情况。
二、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基于前述保荐人开展的持续督导工作,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未发现公司存在重大问题。
三、重大风险事项
根据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主要的风险事项如下:
(一)核心竞争力风险
1、研发能力未能匹配客户需求的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具有定制化和非标准化的特征,因此公司研发工作一直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原则,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客户的需求,按照定制化模式长期持续进行产品研发和试制工作。公司下游行业主要为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领域,上述领域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该领域的主要企业一直通过技术创新对产品性能和质量持续优化和升级,也要求公司产品能够持续符合下游客户对锻件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要求。
如果公司研发能力和技术实力无法与下游客户对锻件产品的设计需求相匹配,如无法及时攻克技术难点,无法满足客户对产品高性能、高质量、高稳定性的要求,则公司将面临客户流失风险,将对公司营业规模和盈利水平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技术人才流失及核心技术泄露风险
面对市场化竞争的挑战,公司存在一定的技术人才流失风险,人才流失可能对公司产品开发、技术与生产工艺研究产生一定不利影响。此外,如果个别员工有意或无意,或者公司在对外合作研发或委外加工过程中,泄露了公司重要技术信息、研发成果信息,造成公司核心技术泄密,可能会对公司的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经营风险
1、市场拓展与竞争加剧的风险
公司的锻造业务在产品质量、客户服务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仍面临着国内外同行业企业的竞争。公司需投入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进行市场开拓,以应对国内外竞争对手的竞争,扩大公司市场占有率。公司若不能在技术储备、产品布局、销售与服务、成本控制等方面保持相对优势,公司可能难以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可能造成公司市场占有率降低,产品价格下降,进而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生产使用的原材料有高温合金、钛合金、铝合金和钢材,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较高。如未来主要原材料单位价格大幅增长,公司产品价格未能因成本上升而及时、适度调整,公司产品毛利率及整体经营业绩将面临下滑的风险。
3、经营资质或第三方认证无法持续取得的风险
由于业务经营需要,公司需取得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国际通行的认证机构颁发的经营资质或认证。比如,国际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对供应商的管理非常严格,境外客户的供应商认证一般要求供应商具有AS9100国际航空航天和国防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NADCAP美国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对航空航天工业的特殊产品和工艺认证等第三方认证,同时对质量管理体系、特种工艺(锻造、热处理、无损探伤等)、产能、产品等多方面进行审核。供应商在通过认证审核后,一般会取得认证周期为1-3年的供应商认证证书。公司只有持续符合国际航空发动机
制造商在质量管理体系、特种工艺等方面要求,才能在供应商认证到期后顺利通过客户的续期审核,从而持续取得客户的供应商资格。
目前公司已取得国内航空相关生产资质,且取得了AS9100国际航空航天和国防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NADCAP美国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对航空航天工业的特殊产品和工艺认证等第三方认证。若公司未来未能持续遵守相关规定并达到相关标准,则公司的经营资质或第三方认证可能存在不能及时续期,甚至被取消的风险,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市场开拓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4、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按同一控制口径)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高,2024年度达到60.96%,如果未来上述客户经营策略或采购计划发生重大调整,公司产品或技术如不能持续满足客户需求,或公司与上述客户的合作关系受到重大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公司面临流失重要客户的风险,进而对公司后续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5、资产抵押权、质押权实现的风险
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的黔(2024)高新区不动产权第 0000114号土地使用权抵押给中国工商银行贵阳白云支行和中国农业银行贵阳黔灵支行。前述抵押资产是公司目前正在建设的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用精密环锻件柔性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所在地,项目建成后属于公司的主要生产经营场所之一。若未来因公司不能及时偿还借款,导致抵押权实现,则会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截至2024年末,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共取得有效发明71项国内发明专利,目前,公司专利有5项被质押,用于公司向银行的借款提供担保,被质押的专利应用于公司部分核心技术,且与公司主营业务有关。若债务到期无法偿还,导致上述专利质押权实现,将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及核心技术造成不利影响。
6、产品质量控制风险
公司主要从事航空难变形金属材料环形锻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等高端装备领域,公司产品质量直接影响下游高端装备的性能和质量。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高度重视产品质量控制,尚未出现由于重大质量
问题与客户发生纠纷的情况。但不排除未来由于发生重大质量问题,可能导致公司面临向客户偿付索赔款甚至终止合作关系的风险,进而对公司未来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7、安全生产风险
航空难变形金属材料环形锻件的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安全规范。若生产过程中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将对公司未来发展造成重大负面影响。虽然公司在生产流程方面有较为严格的规范和要求,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但依旧存在因管理不善、控制不严等人为因素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风险。
8、产品暂定价格与最终审定价格差异导致业绩波动的风险
公司部分产品以合同约定的结算价格为暂定价,最终价格以终端用户审定价为基础双方另行协商确定。公司以暂定价为基础确认收入,如果后续与客户协商确定的最终价格与暂定价格差异较大,可能导致公司存在收入及业绩波动的风险。
(三)财务风险
1、存货减值风险
2024年末,公司存货的账面价值88,904.60万元,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增长,公司根据客户订单进行生产,以保证产品的交付,导致存货账面价值增加较大。公司目前主要采用的是“以销定产,以产定存”的经营模式,期末存货主要系根据客户订单安排生产及发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及发出商品,因此,若客户单方面取消订单,或因自身需求变更等因素调整或取消订单计划,均可能导致公司产品无法正常销售,进而会给公司经营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2、偿债能力及流动性较低的风险
2024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6.68%,流动比率为2.40,速动比率为1.67,公司在2024年度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6.67亿元,公司资产负债率较2023年有所上升。随着公司业务板块的拓展,营运资金及新产能建设项目资金需求量大,
若未来新项目产出效益不及预期,可转债未能如期转股,公司到期需要偿还可转换债券本息,将会面临流动性风险。
3、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规模较大的风险
由于下游客户资金收紧,公司应收账款金额呈增长趋势。2024年末,公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款项融资账面价值合计为120,740.8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6.88%。2024年末,应收票据、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余额为8,706.65万元。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占用了公司较多的流动资金,若不能及时收回,将增加公司资金成本;同时,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款项融资如不能收回形成呆坏账,将会对公司未来利润水平造成不利影响。
4、汇率波动的风险
公司在进口原材料及出口产品时主要使用美元进行结算,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受国内外经济、政治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公司2022年度、2023年度和2024年度汇兑收益为157.46万元、82.32万元和537.37万元,若未来人民币升值,汇率波动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5、商誉减值的风险
2024年度,公司收购成航发确认商誉2,167.69万元,如未来经济环境变化或公司运营策略调整不力等,造成成航发经营业绩不及预期,盈利能力下降,将可能导致商誉出现减值风险,对公司财务报表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四)行业风险
1、下游市场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的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最终应用于航空、能源等终端领域,特别是在商用客机领域,公司与全球主要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均签订了长期协议,为多个主流商用航空发动机型号供应机匣等环轧锻件产品。若公司下游航空发动机、商用客机市场由于重大质量问题等原因,导致商用客机停飞或延期交付,将可能使下游市场需求发生不利变化,进而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2、公司参与配套同步研发的航空发动机整机无法顺利定型批产的风险
按照行业惯例,参与型号的研制是未来承担型号批产任务的先决条件,因此公司参与国内航空发动机整机的配套同步研发工作。据统计,全新研制一型跨代航空发动机,比全新研制同一代飞机时间长一倍。航空发动机研制周期长,需经过设计-制造-实验-修改设计-再制造-再试验的反复摸索和迭代过程,才能完全达到技术指标要求,航空发动机整机研制风险较大。公司预研、在研、小批量生产的产品未来能否批产,取决于下游航空发动机整机的定型批产。如果公司参与配套同步研发的航空发动机整机无法顺利定型批产,可能对公司航空锻件未来业务发展和未来业绩增长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五)宏观环境风险
目前全球经济仍处于周期性波动当中,尚未出现经济全面复苏的趋势,依然面临下滑的可能,全球经济放缓可能对商用客机领域带来一定不利影响,进而间接影响公司业绩。此外,若在未来因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公司出口目的地或终端客户所在国贸易政策发生不利变化,如限制从中国采购航空零部件或增加关税等,公司可能会在税收、销售和业务开展方面遭遇不公平待遇,可能会对公司境外业务开展及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部分产品最终应用于商用客机领域,国际和国内宏观经济的波动将有可能影响公众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影响下游民航运输业的整体发展,进而对航空发动机的生产和销售造成影响。若宏观经济持续恶化,导致民航运输业及航空制造业不景气,可能影响公司下游客户需求,进而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目前以航空发动机锻件为主,产品也广泛应用在航天、燃气轮机、能源装备等领域,有利于减少单一领域市场的波动性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六)其他重大风险
2020年12月22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美国商务部产业安全局将在《出口管理条例》中新设军事最终用户清单,2020年12月23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在联邦公报上发布最终规则,修订《出口管制条例》,新增军事最终用户清单并将中国多家实体列入清单,该清单包含公司。清单发布后,公司与美国客户的技术交流(产品图纸、技术标准)需获取美国政府许可证。截至目前,美国政
府已批准公司客户的许可证。2024年1月31日,美国国防部根据《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的法定要求,发布了中国军事企业清单,该清单包含公司。截至目前,该清单暂无具体制裁措施。
若未来出口目的地或终端客户所在国贸易政策发生不利变化,如限制从中国采购航空零部件或增加关税等,公司可能会在税收、销售和业务开展方面遭遇不公平待遇,可能会对公司境外业务开展及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四、重大违规事项
基于前述保荐人开展的持续督导工作,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未发现公司存在重大违规事项。
五、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2024年度,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如下所示:
单位:万元
主要会计数据 | 2024年 | 2023年 | 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营业收入 | 180,537.20 | 210,384.82 | -14.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18,860.91 | 18,558.24 | 1.6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17,213.95 | 15,900.83 | 8.2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4,438.77 | 14,278.93 | 1.12 |
主要会计数据 | 2024年末 | 2023年末 | 本期末比上年同期末增减(%)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 183,420.29 | 168,741.92 | 8.70 |
总资产 | 428,663.53 | 340,882.64 | 25.75 |
主要财务指标 | 2024年 | 2023年 | 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1.30 | 1.30 | 0.00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1.28 | 1.29 | -0.78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1.19 | 1.11 | 7.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10.82 | 12.53 | 减少1.71个百分点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9.87 | 10.74 | 减少0.87个百分点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 4.26 | 3.90 | 增加0.36个百分点 |
1、营业收入: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0,537.20万元,同比下降
14.19%,主要系2024年度,受部分国内客户交付节奏调整等因素影响,航空锻件、能源锻件收入减少所致。
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24年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860.91万元,同比增长1.63%,与上年基本持平,在销售收入下滑趋势下,主要系期间费用减少,使得净利润保持稳定。
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24年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438.77万元,较上年略微增长,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保持稳定。
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024年末,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较上年度末增长8.70%,主要系经营积累,未分配利润留存增加所致。
5、总资产: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较上年度末增长25.75%,主要系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导致期末货币资金增加、境内业务回款速度放缓应收账款增加、同时公司新项目投资使得在建工程投入增长所致。
6、每股收益:2024年度,公司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分别为:维持不变、下降0.78%、上升7.21%,主要系公司净利润保持稳定,扣非净利润有所增长所致。
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分别减少1.71个百分点、0.87个百分点,主要系2024年度公司净利润略微增长,同时因加权平均净资产规模较上年度增加,净资产收益率有所下降。
六、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本持续督导期,公司核心竞争力情况如下:
公司专业从事航空难变形金属材料环形锻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多年
自主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公司在新材料应用研究、近净成形先进制造工艺研究、数字仿真工艺设计制造一体化应用研究、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多项自主创新,形成了难变形合金材料组织均匀性控制技术、低塑性材料成形表面控制技术、复杂薄壁异型环轧锻件精确稳定轧制成形关键技术等十项核心技术。截至2024年末,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已共取得有效发明71项国内发明专利,公司已5次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公司发明专利数量和质量均处于国内同行业前列;公司主持编制了3项国家标准,参与编制了9项国家标准;公司为全国锻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4),参与国家标准编制是公司行业地位和技术工艺水平的重要体现。公司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且与国内科研院所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参与航空发动机机匣等航空航天环轧锻件的新品研发与工艺创新研究,是公司科研实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表现。公司荣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国家重点新产品、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产品和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是公司整体研发实力及技术水平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体现。
1、工艺与技术创新优势
(1)技术积累雄厚
公司长期致力于航空新材料的应用研究和航空锻件先进制造工艺的研究,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航空环形锻件研制与生产的专业化企业,参与了我国多个型号发动机研制和新材料的应用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公司整体研发实力及核心技术具有较强竞争力。
(2)参与国家重点型号的同步研发
公司技术创新工作紧紧围绕国家重点型号研制,与航空发动机整机同步设计、同步研究、同步试制、同步应用批产。目前公司参与了我国多个预研和在研型号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的同步研制,包括新一代航空发动机、长江系列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
(3)核心技术应用于国内外先进航空发动机
公司在新材料的认知、工艺方案的数字化设计和仿真优化、智能制造等方面进行了多项自主创新,实现了Inconel718、René41、Waspaloy、718Plus等主流航空难变形金属材料的稳定轧制成形。公司核心技术产品应用于新一代航空发动机、长江系列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世界推力最大的商用航空发动机GE9X、窄体客机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LEAP发动机等国内外先进航空发动机。
2、市场先入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依托自身强大的工艺技术优势,积极开拓国内外航空发动机客户并取得明显成效。由于航空锻造行业存在明显的市场进入壁垒,行业新入者需要具备成熟的技术工艺、取得行业第三方认证并进入客户的供应商目录、从参与产品研制至产品批产,均需要较长的周期,因此公司具备明显的市场先入优势。
一般而言,参与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是未来承担航空发动机批产任务的先决条件。据统计,全新研制一型跨代航空发动机比全新研制同一代飞机时间长一倍。新进入国内航空锻造的企业从参与预研到达到批产,需要较长的周期。公司目前业已全面参与国内航空发动机预研、在研和型号改进工作,是国内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的主研制单位之一,因此公司在境内市场具备明显的先入优势。
在国际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从初期接触到通过终端客户的资格认证,通常需要3-5年;而在通过了客户的资格认证后,下游客户还会通过单件首件包审核等方式逐步考察供应商的持续供货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之后才会与供应商就部分航空发动机型号签订长期协议,长协签订后一般1-2年实现长协项目产品的批量交付,全过程周期较长。
3、客户资源优势
目前公司的客户群主要分为两大类:境内客户和境外先进装备制造商。境内客户以中国航发、中航工业等大型集团下属单位为主,境外市场主要终端客户为GE航空、普惠(P&W)、罗罗(RR)、赛峰(SAFRAN)、霍尼韦尔(Honeywell)等国际知名航空发动机制造商。
4、资质优势
参与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的研制生产须取得相关生产资质,而在国际上,参与国际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研制生产一般须取得国际航空组织的第三方认证及客户的供应商资质。
公司目前已取得国内航空相关生产资质、AS9100D国际航空航天与国防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NADCAP美国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对航空航天工业的特殊产品和工艺认证(热处理、锻造),以及GE航空、赛峰(SAFRAN)、罗罗(RR)、普惠(P&W)、霍尼韦尔(Honeywell)、中国航发商发等知名客户的供应商资格认证,在行业内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5、生产制造能力提升优势
2023年初,公司精密环锻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全面建成投产,该生产线为“设备+大数据+智能制造”的精益智能制造生产线,也是国内首条航空环锻全自动控制生产线,由全自动下料线、柔性锻造线、全自动热处理线和智能仓储线构成,能够提供高品质、低成本、短流程的精密环锻件系统解决方案。该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较高,能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同时,智能化的提升也会带动公司产品质量、精度的提升,能够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的一次交检合格率,减少材料消耗,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6、人才优势
人才优势是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的重要保障,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和主要管理团队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公司创始人团队深耕航空航天环形锻件领域三十余年,能够基于对行业发展的深刻认识,结合公司技术特点和技术水平,把握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及时、高效地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技术发展方向。
(二)核心竞争力变化情况
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通过查阅同行业上市公司及市场信息,查阅公司招股说明书、定期报告及其他信息披露文件,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访谈等,未发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七、研发支出变化及研发进展
(一)研发支出变化
单位:万元
项目 | 2024年度 | 2023年度 | 变化幅度(%) |
费用化研发投入 | 7,694.50 | 8,208.90 | -6.27 |
资本化研发投入 | - | - | - |
研发投入合计 | 7,694.50 | 8,208.90 | -6.27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 | 4.26 | 3.90 | 增加0.36个百分点 |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 | - | - | - |
2024年度,公司研发投入总额及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上年无重大变化。
(二)研发进展
根据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本持续督导期,公司在研项目情况如下: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预计总投资规模 | 本期投入金额 | 累计投入金额 | 进展或阶段性成果 | 拟达到目标 | 技术水平 | 具体应用前景 |
1 | 环件设计、模拟、轧制控制一体化技术研究 | 1,390.00 | 509.01 | 1,305.86 | 完成了MES工艺系统及PPES系统搭建、测试;完成辗环设备相关参数设计并开展设备试制;完成炉温数据均匀性控制;完成了薄壁高筒件的研制。完成了进行新型节能加热炉研制、一体化自动打包研制。 | 实现全流程的工艺智能仿真设计与优化,并与设备互联;实现关键工序自动化生产;实现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制造。 | 国内领先 | 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 |
2 | 环件轧制质量稳定性技术研究 | 3,912.50 | 695.55 | 2,764.50 | 正在进行新一批航空锻件制造过程稳定性提升研究。 | 掌握影响产品质量的过程因素及相关工艺参数,突破部分环轧锻件制造精确控制技术、组织均匀性制造技术,提高产品制造质量稳定性。 | 国内领先 | 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 |
3 | 民用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质 | 3,480.40 | 1,091.34 | 2,249.79 | 正在开展新一批试验件工艺验证及部分锻件参数研究。 | 掌握民用航空发动机用环件精密制造工艺参数、控制要求及质量稳定性控制技术,实现 | 国内领先 | 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 |
序号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预计总投资规模 | 本期投入金额 | 累计投入金额 | 进展或阶段性成果 | 拟达到目标 | 技术水平 | 具体应用前景 |
量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 | 民用航空发动机用环锻件的稳定性制造。 | |||||||
4 | 某新型发动机核心机环锻件研制 | 3,877.00 | 1,133.00 | 1,807.46 | 正在开展新一批新材料锻造工艺研究。 | 掌握某发动机用新材料锻造工艺参数及环锻件制造工艺参数。 | 国内领先 | 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 |
5 | 环锻件无模整形工艺及设备共性技术研究 | 1,366.00 | 197.86 | 420.80 | 正在进行环锻件无模整形工艺设备研制及相关工艺研究。 | 掌握环锻件无模整形工艺技术及设备制备技术。 | 国内领先 | 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 |
6 | 锻件复合制坯工艺技术及设备研究 | 1,608.00 | 103.57 | 215.89 | 正在进行环锻件复合制坯工艺研究及工艺设备研制。 | 掌握环锻件复合制坯工艺技术及设备制备技术。 | 国内领先 | 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 |
7 | 高温固溶型镍基高温合金晶粒不均匀长大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 | 1,900.00 | 899.27 | 899.27 | 正在进行镍基高温合金晶粒不均匀长大机理问题研究及控制研究。 | 掌握高温固溶型高温合金晶粒均匀制造与控制技术。 | 国内领先 | 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 |
8 | 高筒薄壁锻件环坯成形技术研究 | 4,267.08 | 1,580.81 | 1,580.81 | 正在开展薄壁环件极限尺寸坯料成形及变形控制工艺研究。 |
掌握薄壁环锻件极限尺寸精密成形制备技术,突破薄壁环锻件在锻造、热处理、机加等工序中的变形问题。
国内领先 | 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航天发动机 | |||||||
9 | 复杂截面环件多向成形技术研究 | 4,400.00 | 24.25 | 24.25 | 开展复杂截面环件多向成形工艺及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 掌握复杂截面环件多向近净成形、组织均匀性、近等温制造等技术,实现复杂截面环件形性一体化制造。 | 国内领先 | 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航天发动机、 |
10 | 航空发动机特种合金 | 1,290.00 | 211.33 | 1,074.71 | 正在进行合金组织均匀性调控技术研究。 | 掌握特种合金环锻件精密轧制全流程的技术并实现批产。 | 国内领先 | 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 |
序号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预计总投资规模 | 本期投入金额 | 累计投入金额 | 进展或阶段性成果 | 拟达到目标 | 技术水平 | 具体应用前景 |
环锻件精密轧制技术研究 | ||||||||
11 | 立式轧机辗环工艺全流程控制技术研究 | 749.00 | 238.54 | 489.06 | 完成立式轧机辗环工艺设计模拟及其试验件生产验证。 | 1、实现环件立式轧制工序合格率98%以上; 2、实现300T立式轧机产能提高10%; 3、实现1250T快锻机产能提高5%。 | 国内领先 | 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 |
12 | 某型发动机异形环轧制工艺研究 | 640.00 | 329.75 | 375.07 | 完成首批试验件的验证,根据验证结果,正在进行方案修订及设计模拟。 | 掌握该异形环锻件轧制的全流程工艺及技术。 | 国内领先 | 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 |
13 | 核能装备用GH3230高温合金环轧与热处理工艺研究 | 1,080.51 | 582.27 | 583.36 | 正在对核能装备用包套工装进行机加及检测。 | 掌握核能装备用环形锻件的全流程生产工艺参数及质量稳定性控制技术,实现核能装备用环锻件的稳定性制造。 | 国内领先 | 核能装备 |
合计 | / | 29,960.49 | 7,596.55 | 13,790.83 | / | / | / | / |
八、新增业务进展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如有)
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通过查阅公司招股说明书、定期报告及其他信息披露文件,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基于前述核查程序,保荐人未发现公司存在新增业务。
九、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是否合规
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查阅了公司募集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募集资金专户银行对账单和募集资金使用明细账,并对大额募集资金支付进行凭证抽查,查阅募集资金使用信息披露文件和决策程序文件,了解项目建设进度及资金使用进度,取得上市公司出具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和年审会计师出具的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审核报告,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访谈。
基于前述核查程序,保荐人认为: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已建立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并予以执行,募集资金使用已履行了必要的决策程序和信息披露程序,募集资金进度与原计划基本一致,基于前述检查未发现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形。
2025年1月3日,公司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22次会议及第五届监事会第19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变更部分募投项目实施方式、实施主体、实施地点并调整投资金额的议案》,根据公司的经营战略需要,匹配未来业务发展,公司拟将募投项目“航空、航天用大型环锻件精密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实施主体由四川德兰航宇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地点由四川省德阳市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旌阳区扬子江路和高山路西南角变更为贵州省贵阳市金阳高新区,实施方式由新建厂房变更为利用现有厂房,项目投资金额相应由69,127.01万元减少至52,349.36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未发生变更。
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2024年度,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持有公司股份增减变动情况如下:
姓名 | 关联关系/职务 | 年初持股数 | 年末持股数 | 年度内股份增减变动量 | 增减变动原因 |
山东怀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控股股东 | 32,512,355 | 32,512,355 | - | - |
张华 | 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核心技术人员 | 4,732,208 | 4,890,608 | 158,400 | 因2022年第一期股权激励股份归属登记所致 |
卢漫宇 | 总经理、董事、核心技术人员(报告期内离任) | 2,652,308 | 2,658,308 | 6,000 | 因2022年第一期股权激励股份归属登记所致 |
刘朝辉 | 总经理、董事 | 1,309,577 | 1,315,577 | 6,000 | 因2022年第一期股权激励股份归属登记所致 |
姓名
姓名 | 关联关系/职务 | 年初持股数 | 年末持股数 | 年度内股份增减变动量 | 增减变动原因 |
吴永安 | 副总经理、董事、核心技术人员(报告期内就任董事) | 1,553,687 | 1,559,687 | 6,000 | 因2022年第一期股权激励股份归属登记所致 |
陈璐雯 | 董事(报告期内离任) | - | - | - | 不适用 |
范其勇 | 独立董事 | - | - | - | 不适用 |
王宁 | 独立董事(报告期内离任) | - | - | - | 不适用 |
李伟 | 独立董事 | - | - | - | 不适用 |
张诗扬 | 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 | 1,227,000 | 1,227,000 | - | 不适用 |
刘明亮 | 副总经理(报告期内离任) | 391,800 | 340,320 | -51,480 | 因2022年第二期股权激励股份回购注销所致 |
王华东 | 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 | 264,600 | 269,100 | 4,500 | 因2022年第一期股权激励股份归属登记所致 |
黄冬梅 | 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 | 122,300 | 128,300 | 6,000 | 因2022年第一期股权激励股份归属登记所致 |
李杰峰 | 副总经理 | 95,000 | 95,000 | - | 不适用 |
宋捷 | 监事会主席(报告期内离任)、副总经理(报告期内就任) | 157,500 | 157,500 | - | 不适用 |
孟健 | 副总经理(报告期内就任) | - | - | - | 不适用 |
杨家典 | 核心技术人员 | 72,200 | 25,160 | -47,040 | 2022年第一期股权激励股份归属登记,同时,年度内因自身资金需求,减持公司股份 |
周佩 | 监事会主席(报告期内就任) | - | - | - | 不适用 |
姓名
姓名 | 关联关系/职务 | 年初持股数 | 年末持股数 | 年度内股份增减变动量 | 增减变动原因 |
石黔平 | 监事 | - | - | - | 不适用 |
蒋荣斌 | 职工代表监事 | - | - | - | 不适用 |
合计 | / | 12,578,180 | 12,666,560 | 88,380 | /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持有公司股份涉及质押、冻结的情况如下:
姓名 | 职务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股份质押、冻结情况 |
刘朝辉
刘朝辉 | 总经理、董事 | 质押840,000股 |
十一、保荐人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基于前述保荐人开展的持续督导工作,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未发现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十二、其他说明
本报告不构成对上市公司的任何投资建议,保荐机构提醒投资者认真阅读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年度报告等信息披露文件。
(以下无正文)
(本页无正文,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之签署页)
保荐代表人: | |||
李 良 | 梁 勇 |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