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代码:688121公司简称:卓然股份
上海卓然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重要提示
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风险因素”相关的内容。
3、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信永中和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否
7、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上述分配预案尚需提交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8、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不适用
第二节公司基本情况1、公司简介
1.1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 ||||
股票种类 | 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 | 股票简称 | 股票代码 | 变更前股票简称 |
A股 |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 | 卓然股份 | 688121 | 不适用 |
1.2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不适用
1.3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 |
姓名 | 张笑毓 |
联系地址 | 上海市长宁区临新路268弄3号6楼 |
电话 | 021-68815818 |
传真 | 021-66650555 |
电子信箱 | supezet@supezet.com |
2、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2.1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公司是大型炼油化工专用装备模块化、集成化制造的提供商,专业为石油化工、炼油、天然气化工等领域的客户提供设计、制造、安装和服务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公司已形成集研发设计、产品开发、生产制造、智能运维、工程总包于一体的全流程服务体系,产品体系涵盖炼油、石化和其他产品及服务三大业务板块,完成了“炼化一体化”全覆盖,可实现相关炼油化工专用设备的“一站式”工厂化生产。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类构成情况如下:
类别 | 2024年度 | 2023年度 | 2022年度 | |||
金额(万元) | 比例(%) | 金额(万元) | 比例(%) | 金额(万元) | 比例(%) | |
石化专用设备 | 60,430.89 | 21.77 | 190,052.22 | 68.97 | 194,641.02 | 66.30 |
炼油专用设备 | 14,362.53 | 5.18 | 43,846.24 | 15.91 | 32,166.37 | 10.96 |
工程总包服务 | 102,736.59 | 37.02 | 12,826.60 | 4.65 | - | - |
其他产品及服务 | 100,003.93 | 36.03 | 28,847.02 | 10.47 | 66,764.64 | 22.74 |
合计 | 277,533.94 | 100.00 | 275,572.08 | 100.00 | 293,572.03 | 100.00 |
2.2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所在炼油、化工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生产模式主要是以销定产、按订单组织生产为主。行业内的企业经过客户的资格认证后,根据客户订单要求的产品规格、型号、质量参数、功能需求以及交货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按照排产计划进行原料的采购。
由于产品一般以定制化大型炼化项目为主,产品交货期较长,公司一方面需要通过与原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并降低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存货管理能力,力图减少主料及辅料库存,降低仓储成本。其次,企业研发设计部门需要根据客户要求针对新产品进行设计开发,并随时改进研发和设计方案,方案确定后企业需要设计生产工艺流程,组织生产制造;最后,产品组装完成并检验合格后企业需提供运输服务和售后服务支持。
2.3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所属行业
上海卓然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公司主营业务为大型炼油化工专用装备模块化、集成化制造,专业为石油化工、炼油、天然气化工等领域的客户提供设计、制造、安装和服务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属于“C制造业”中的“C35专用设备制造业”之“C3521炼油、化工生产专用设备制造业”。
2.所属行业的发展情况
(1)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石化行业正处于一个“存量优化与增量升级并行的深度调整期”和“高质量发展转型关键期”。这一时期的核心特征表现为结构调整深化、能源转型过渡、创新突破加速、全球化竞争升级四大阶段的叠加与融合。
当前,传统大宗石化产品面临产能过剩与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力,而高端化工品自给率不足,长期依赖进口,导致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卡脖子”风险。面对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供给不足的结构性失衡,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破局的关键路径在于盘活存量和拔高增量,一方面要积极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装置效率,另一方面要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赛道。
石化行业正经历“化石能源与低碳技术融合的过渡期”,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下降,低碳能源(天然气、绿氢、生物质能)占比提升,形成“煤、油、气、新能源”四分天下的格局。同时全球碳关税及国内“双碳”目标倒逼企业重构能源消费模式。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石化行业正在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升级,通过技术卡位、数智化运营、生态整合和全球化策略,加速向“生态型、智能化、全球化”方向演进,成为支撑中国新型工业化和“双碳”目标的核心支柱。
在技术创新方面,行业内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开发更加高效、节能、环保的炼油化工装备。模块化、集成化设计理念被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运营成本。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融入,使得设备运维更加便捷,故障诊断与处理更为精准,极大地提升了整体生产效能。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可以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提前预防潜在问题,减少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低碳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石化专用设备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进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开发清洁能源利用装备,助力石化行业实现绿色转型。比如,采用先进的废气处理技术和废水回用系统,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此外,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企业更加注重定制化服务,根据客户特定需求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然而,行业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如国际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但总体来看,石化专用设备行业凭借其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及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持续努力,正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未来前景广阔。
(2)所属行业的基本特点
石化专用设备行业作为支撑石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基础,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①高技术壁垒与创新驱动
石化专用设备作为石化生产流程中的核心装备,需满足极端苛刻的工艺要求,包括:不仅要长期耐受高温(最高达1500℃)、高压(超过30MPa)等严苛工况,还必须应对强酸、强碱等腐蚀性介质的持续侵蚀。根据ASME、API等国际标准,关键设备如加氢反应器、裂解炉等需通过严格的安全认证,其技术复杂度和准入门槛均处于工业装备制造领域顶端。行业数据显示,石化装备研发投入强度显著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主要聚焦于特种金属,以及超高压密封、极端工况防护等关键技术突破。这要求行业内企业必须构建“技术研发+工程应用”的双轮驱动体系,通过持续创新来满足石化行业在能效提升、低碳转型等方面的发展需求。
②大型化与定制化双轨发展石化专用设备与工艺高度耦合,需针对不同原料、产品路线进行定制设计。以乙烯裂解炉为例,在裂解气分离环节采用高效低温工艺,其能耗较传统技术可降低15%。设备性能直接影响整个产业链的能效水平和产品质量。且现代石化装置规模效应显著,单套乙烯装置产能已突破120万吨/年,驱动设备向超大型化发展。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③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体系石化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和条件苛刻性使得石化专用设备行业面临较高的风险,由于处理易燃易爆介质,设备故障可能引发重大事故,包括火灾、爆炸及污染等。石化专用设备行业执行全球最严苛的安全标准等级认证,关键设备需具备99.99%以上的运行可靠性。这推动了特种材料、智能监测等技术的广泛应用。
④周期性波动与结构性机遇并存石化专用设备行业的发展受供需关系、政策调整及国际油价变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利润剧烈波动。这使得企业必须具备较强的市场洞察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以应对周期性波动带来的挑战。受石化行业投资周期影响,石化专用设备需求波动显著。但当前绿色转型催生新增长点,如氢能装备、CCUS专用设备、节能降碳技术改造装置市场的需求上升,给行业提供了穿越周期的结构性机会。
⑤全球化竞争格局全球石化装备高端市场呈现明显的寡头竞争格局,长期以来被国际巨头主导。这些企业凭借百年技术积累和全球服务网络,垄断了80%以上的高端市场份额,特别是在百万吨级乙烯装置、深海钻采设备等关键领域。面对这一竞争态势,国内龙头企业正积极实施"技术攻关+服务增值"的双轨突破战略。从技术维度看,国内企业通过三个层面实现突破:一是组建产学研联合体重点突破工艺技术、特种材料等基础环节;二是采用"逆向工程+自主创新"方式攻克核心设备;三是建立数字化研发平台加速技术迭代。在服务增值方面,国内企业创新性地构建了"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将传统设备制造延伸至安装调试、智能运维、节能改造等增值环节。近年来,虽然国产装备在部分领域取得突破,但整体高端市场份额仍存在较大拓展空间
⑥智能化转型趋势在"双碳"目标和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双重驱动下,行业转型步伐明显加快,数字孪生技术在石化装备领域的应用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构建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镜像,实现运维效率提升,预测性维护使非计划停机减少。这一技术突破正推动行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装备+工业服务"的创新模式转型。龙头企业已开始构建涵盖远程监测、智能诊断、优化决策的一体化服务平台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OEE)。
作为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和产业链竞争力的关键环节,石化装备行业的技术突破直接关系到我国在全球能源装备领域的话语权。预计到2025年,行业智能化改造投资将持续突破,带动整体行业正向"智能装备+工业服务"新模式转型。
(3)主要技术门槛
?复合型人才储备壁垒
石化专用设备行业因其工艺技术的高度复杂性和全产业链协同要求,形成了独特的人才素质门槛。从业者不仅需要扎实掌握化学工程、机械设计、材料科学等核心学科知识,还需具备跨领
上海卓然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域协同创新能力。从人才培养周期来看,一名合格的研发工程师需要经历5-7年的系统化专业教育培养理论基础,再通过3-5年的一线项目实践积累工程经验,这种长周期的培养模式凸显了行业的技术密集型特征。正因如此,企业的人才储备质量与数量已成为衡量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行业领先企业凭借其完善的培养体系和平台优势,形成了显著的人才集聚效应。这些企业通过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端研发平台,构建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通道。同时,依托强大的研发团队和行业领先地位,能够为人才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持续的技术成长空间。相比之下,新进入企业受限于品牌影响力和资源投入,在人才吸引和培养机制建设上面临巨大挑战。这种分化格局导致行业尖端人才持续向头部企业集中,进一步强化了领先企业的人才优势,形成了难以逾越的人才壁垒。
?核心技术研发壁垒石化专用设备行业具有显著的核心技术研发壁垒,其行业技术积累呈现明显的长周期特征,关键技术的突破往往需要持续多年的研发投入。随着市场对石油化工产品智能水平、集成水平和服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掌握高端核心技术成为行业内公司生存的关键,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公司长期专注于石化行业工艺技术和专业装备的国产化突破,经过十多年的研发投入,积累了覆盖多门类的自主知识产权装备及核心技术。凭借优异的发展实力和稳健的增长速度,公司多次承担国家科学仪器设备开发等科研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重点新产品”等多项荣誉,并获得“工信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示范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等多项评定。公司的核心技术如“裂解炉模块化技术”、“稀土耐热钢炉管技术”、“耐热钢炉管制备技术”等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种由长期高强度研发投入形成的技术积累,配合"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构筑了极高的行业竞争壁垒,使得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技术突破和赶超。
?先进生产制造壁垒石化专用设备行业存在显著的先进生产制造壁垒,主要体现在重资产投入、技术复杂性和人才专业性三个维度。行业具有典型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特征,单个项目周期长达18-36个月,前期投入可达数亿元,且需要跨学科的专家团队协同作业。领先企业通过建立模块化制造技术体系,应用JIT供应、并行工程等先进方法,实现了制造精度提升、生产周期缩短、人力成本降低的显著效益。同时,企业具备重型装备加工能力、特种材料焊接工艺和精密装配技术等核心制造能力,并配套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国际标准认证,形成了全方位的竞争壁垒。
这种制造壁垒使得行业呈现明显的梯队分化格局。新进入者面临重型装备投入大、技术积累周期长、人才团队组建难等多重障碍,需要多套项目生产制造经验才能建立基本竞争力。而领先企业凭借成熟的模块化技术体系、丰富的项目经验积累和稳定的供应链网络,持续提升竞争门槛。特别是通过整炉模块化等创新模式,在百万吨级乙烯装置等高端领域建立起难以逾越的优势,进一步巩固市场领先地位。这种多维度的生产制造壁垒,成为维护行业竞争格局的重要保障。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是石化专用设备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专注于为石油化工、炼油、天然气化工等领域提供设计、制造、安装和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公司集研发设计、产品开发、生产制造、智能运维、工程总包于一体,产品体系涵盖炼油、石化和其他产品及服务三大业务板块,完成了“炼化一体化”全覆盖,这使得公司在行业内占据了显著的领先地位。经过多年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国内外众多标杆项目经验的积累,公司产品业绩已覆盖海外16个国家,在生产规模、研发设计、制造技术、产品质量等方面已具备与国际知名品牌同台竞争的实力。
上海卓然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2024年,面对行业整体产能过剩、内卷竞争加剧的局面,公司业务保持相对稳定,并在部分核心设备市场占有率稳定。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围绕“聚链智造、产融共生”的战略规划指引,持续发挥核心竞争力优势,在碳二、碳三、碳四产业链规划、石化装置单元化模块化设计与集成、关键设备国产化突破等方面深入研究,进一步巩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强对新材料、新能源、清洁能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产品布局及市场拓展力度,成为少数可面向全球市场提供炼化一体化设备集成模块化供货厂商。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石化行业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无论是上游油气勘探开采、炼油新技术、百万吨乙烯成套技术,还是下游的合成与聚合技术、工程优化与先进控制技术以及一批化工新材料的重大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相继取得突破并实现产业化。但与欧美化工强国相比,创新能力不强始终是制约石化强国目标实现的明显短板。尼龙66的关键单体己二腈、长碳链和高性能芳香族尼龙新材料、高端聚烯烃、聚烯烃弹性体、超纯超净试剂以及高性能的纤维材料、透析用膜材料等部分高端产品还长期依赖进口,有些技术制约着我国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有的关键核心技术还存在堵点或“卡脖子”问题。
要破解诸多瓶颈制约、应对复杂严峻的挑战,唯一途径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瞄准国家战略需求,聚集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积极承担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为我国电子信息领域、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破解“卡脖子”的堵点和痛点提供支撑;努力改变我国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尖端领域和安全领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实现化工新型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端膜材料的自主可控。
公司以“数智驱动、绿色转型、全球化布局”为核心战略,聚焦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积极探索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开辟新赛道,促进产品高端化、差异化,助力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重塑价值链,从战略升级、管理优化、全球化布局、技术突破及风险应对等多维度进行了部署,致力于成为全球石化装备领域的综合服务商。
2024年,公司与上海普华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合作,构建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平台,集成了设计、采购、施工等业务流程,实现项目进度计划驱动、成本精准管控及多参建方协同,以智能化系统覆盖大型化工EPC总承包项目全流程,助力“集中管控”目标落地。同时,2024年公司实施了对InnovareKTI-FiredHeatersCo.Ltd.的100%股权收购,全面整合欧美、中东等16国渠道资源,规避贸易摩擦风险,直接对标国际巨头,助力国产装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未来发展趋势: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石化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成为破解结构性矛盾、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路径。在这一进程中,机遇与挑战交织,行业通过绿色转型、高端突破和产业链重构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双碳”政策倒逼石化行业加速向低碳化、循环化转型,国家正积极倡导探索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技术创新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例如,绿电裂解替代传统蒸汽裂解技术,可在降低能耗强度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提升。
其次,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化工新材料和电子化学品等关键"卡脖子"领域正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根据《"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和《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将重点突破五大方向:一是高端聚烯烃领域,包括茂金属聚烯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特种材料;二是高性能工程塑料,如聚苯硫醚(PPS)、聚醚醚酮(PEEK)等;三是特种工程塑
上海卓然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料;四是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五是先进电子化学品等。政策目标明确要求,到2025年化工新材料的综合自给率要提升至80%以上。在这一进程中,民营企业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据统计,在工信部公布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中,化工新材料领域企业占居工业领域前列。
同时,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全面重构化工生产体系。智能工厂建设加速推进,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物理工厂与虚拟模型的实时交互,显著优化生产运营效率。在标准化作业场景中,AI辅助设计系统大幅提升工程图纸设计效率;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性维护技术有效识别设备潜在故障,显著降低非计划停机风险;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智能决策支持。特别在高危作业环境,智能巡检机器人和防爆无人机的规模化应用,为化工安全生产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极大提升了生产过程的安全保障水平。
此外,政策推动石化基地向集约化、一体化发展,形成“六个一体化”生态体系。循环经济模式加速落地。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带动海外炼化项目投资增长,输出石化行业技术标准,国际话语权将大大提升。
2024-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超长期国债支持设备更新与低碳转型,“两新”“两重”项目拉动高端化学品需求。原油价格下行缓解了成本压力,炼化一体化项目带动利润回升,行业效益逐步改善。绿色金融工具和区域协调政策优化了发展空间,东中西部产业布局趋于平衡。
未来,公司将进一步聚焦绿色技术突破、全球资源整合与政策红利承接,以创新为引擎,在高端材料国产化、数智化运营和生态整合中抢占先机,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竞争力的提升。
3、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2024年 | 2023年 | 本年比上年增减(%) | 2022年 | |
总资产 | 8,709,093,988.78 | 7,649,033,459.60 | 13.86 | 7,693,394,573.4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 2,543,095,819.05 | 2,541,947,996.24 | 0.05 | 2,025,898,496.91 |
营业收入 | 2,838,278,460.69 | 2,958,577,194.90 | -4.07 | 2,935,720,317.8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94,769,226.58 | 153,984,189.58 | -38.46 | 189,530,434.5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81,477,563.45 | 161,372,043.32 | -49.51 | 180,170,795.0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236,431,459.44 | -597,461,874.41 | 不适用 | 390,942,888.2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3.71 | 7.40 | 减少3.69个百分点 | 9.23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48 | 0.76 | -36.84 | 0.94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0.48 | 0.76 | -36.84 | 0.94 |
研发投入占营 | 3.99 | 3.15 | 增加0.84个 | 3.92 |
业收入的比例(%) | 百分点 |
3.2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1-3月份) | 第二季度(4-6月份) | 第三季度(7-9月份) | 第四季度(10-12月份) | |
营业收入 | 51,351,882.75 | 1,307,438,418.27 | 568,397,639.62 | 911,090,520.0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40,199,670.04 | 75,694,187.61 | -1,374,901.40 | 60,649,610.4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40,719,299.58 | 77,000,561.55 | -6,386,468.23 | 51,582,769.7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66,752,505.28 | -122,820,740.14 | 321,448,118.56 | -28,948,424.26 |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不适用
4、股东情况
4.1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单位: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 6,198 |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 6,432 | ||||||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 不适用 |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 不适用 | ||||||
截至报告期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 | 不适用 |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 | 不适用 | ||||||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不含通过转融通出借股份) | |||||||
股东名称(全称) | 报告期内增减 | 期末持股数量 | 比例(%) | 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数量 | 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 | 股东性质 | |
股份状态 | 数量 | ||||||
张锦红 | - | 75,473,668 | 32.31 | 75,473,668 | 无 | 0 | 境内自然人 |
张新宇 | - | 16,561,668 | 7.09 | 16,561,668 | 无 | 0 | 境内自然人 |
马利平 | -453,937 | 13,749,187 | 5.89 | 0 | 无 | 0 | 境内自然人 |
青岛国投鼎兴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青岛国投鼎兴启宏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 -106,700 | 3,712,469 | 1.59 | 0 | 无 | 0 | 其他 |
苏州衍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太仓衍盈壹号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 - | 3,604,415 | 1.54 | 0 | 无 | 0 | 其他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国寿安保智慧生活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 - | 2,035,625 | 0.87 | 0 | 无 | 0 | 其他 |
刘晓峰 | - | 1,920,000 | 0.82 | 0 | 无 | 0 | 境内自然人 |
冯伟权 | 1,459,985 | 1,640,000 | 0.70 | 0 | 无 | 0 | 境内自然人 |
赵晶 | N/A | 1,513,569 | 0.65 | 0 | 无 | 0 | 境内自然人 |
北京乐正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乐正资本鼎盛投资基金 | N/A | 1,509,508 | 0.65 | 0 | 无 | 0 | 其他 |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 1、公司前十大股东中张锦红与张新宇为父子关系,系法定的一致行动人。截止本公告披露之日,公司未接到其他前十名股东中有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协议的声明;2、公司未知流通股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属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一致行动人。 | ||||||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 | 无 |
存托凭证持有人情况
□适用√不适用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数量前十名股东情况表
□适用√不适用
4.2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不适用
4.3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不适用
4.4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适用√不适用
5、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不适用
第三节重要事项
1、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2024年度,公司营业总收入283,827.85万元,较上年295,857.72万元减少12,029.87万元,下降4.0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476.92万元,较上年同期15,398.42万元,减少5,921.50万元,下降38.4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147.76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989.44万元,下降49.51%。截止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870,909.40万元,较年初764,903.35万元上升13.86%;总负债604,519.77万元,较年初498,972.18万元上升21.15%;资产负债率为69.41%。
2、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