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总经理工作报告
2024年,钢研纳克在公司董事会的领导下,认真落实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落实“战略引领、夯实基础、重点突破”的工作指导方针,全面深化改革,强化责任措施落实,推进精益管理和数字化转型,统筹发展与安全要求,防范重大经营风险,全面推进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确保经营目标实现。下面我谨代表公司管理层就2024年度工作情况向董事会汇报如下:
一、2024年主要经营指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9,767.4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60%;实现营业利润12,999.1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4.83%;实现利润总额13,023.8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1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502.2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37%;经营性净现金流为14,161.7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7.86%;基本每股收益为0.3861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25%。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209,448.74万元,同比增长11.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18,653.61万元,同比增长
12.7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3.0972元,同比增长12.77%。公司总体经营实现了稳健增长。
二、2024年完成的重要工作
2024年,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多样化市场需求等诸多挑
战,公司扎实推进各项重要工作,努力提升管理效率、持续深挖业务需求、强化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加强战略引领,推进深化改革
2024年,公司严格按照“十四五”发展战略要求,坚持推进各项深化改革工作,从完善公司治理体制机制、激发科技创新动能、大力打造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入手,着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充分释放企业活力,确保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一是持续完善创新决策机制,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法人治理结构及治理水平。2024年公司制定并发布了《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向董事会报告制度》,从制度层面督促公司经营层充分履行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职责,支撑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控风险职责有效落实。在召开董事会会议时,必要时可通知核心科技技术骨干列席会议参与讨论,确保科技创新的声音能够直接传达至公司最高决策层,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二是激发科技创新动能,优化科研项目全流程管理,重点优化立项评审和提升研发质量管理。公司目前已经建立了产品开发概念阶段、计划阶段、开发阶段、验证阶段流程,完成碳硫分析仪、氧氮氢分析仪、ICP光谱仪、ICP质谱仪、XRF光谱分析仪、火花直读光谱仪等6项产品规划,并设置5项新产品开发项目。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在完善企业负责人和核心人才差异化薪酬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干部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基础上,公司进一步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选人育
人方面,坚持引才和育才相结合,与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共建人才培养合作基地,强化公司整体科技实力。
(二)强化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2024年,公司科技创新工作总体围绕公司“十四五”科技规划稳步推进,已启动公司技术布局及“十五五”技术展望专项,布局6个技术领域、7个产品领域,并分别做出了详细规划与具体部署。在科研投入方面继续保持了较大力度,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1.30亿元,研发费用率连年保持10%以上水平。持续推进公司业务相关前沿技术普及,年内开展了“以数为擎驱动转型”“Al+点亮智检时代”等培训活动。推进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厂建设,光谱仪机器人实现自动上样测试仪器精度,已在江苏工厂在线测试。搭建检测设备智能管理平台项目,已实现持久蠕变、化学检测设备状态监控和数据自动采集,在LIMS系统实现各环节、数据的线上运行,并在所有实验室上线,同时不断实现系统迭代优化,使运营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更好地满足业务需求。2024年公司授权专利49项,软件著作权12项,科技著作4部,发布标准29项(其中国际标准2项),获得各级科研奖项27项。公司承接的“高速列车车轮残余应力及服役损伤评价方法”等重点科研项目取得技术突破,“钛合金返回料在线分拣系统”等多项重要科研成果已投入使用,“稀土金属高速全自动分析系统” 入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计量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优秀案例。推进材料环境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试验站建设,构建了东、南、北海及格尔木
盐湖等全域海洋环境材料腐蚀试验评价站点体系。
(三)聚焦核心主业,拓展新兴领域
公司致力于材料产业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以质量评价为导引,标准为基础,表征数据为依托,打造产业生态体系,推动中国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核心主业。公司检测业务围绕航空航天产业链,持续深挖业务需求,2024年已完成华北、华东、西北、西南、东北、华中六大区域检测布局,在各区域布局建设实验室已全部取得相关业务资质并逐步投入使用。青岛纳克营业收入增幅明显,自主开发海洋平台外加电流系统取得市场突破;江苏纳克通过2024年苏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二批)新建认定。业务相关建设方面,国家钢铁材料计量站建设工作进展顺利,7项计量标准通过现场考核;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按计划推进建设工作;国家先进钢铁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二是大力开展新产品新业务研发推广工作。检测业务拓展方面,在半导体及复合材料检测领域、核电、风电等非传统能源领域及其他新领域取得了市场突破。检测仪器方面,发布PlasmaTQMS 1000三重四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米级超大尺寸金属构件原位分析仪已投入实际应用。标准物质业务方面,新研发各类基质农产品、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真菌毒素等指标的质控样已获得较高程度的市场认可。
三是开展精益管理,推进新质生产力。公司持续深化生产过程精益管理,以建设检测服务和设备生产两条精益运营示范线为目标,组
织了针对管理层和业务层的专项精益管理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开展存货专项梳理和管理提升行动,加强生产计划性,以销定产,控制采购节奏,并结合公司精益管理行动,设置合理存货量,优化存货结构,仪器存货压降效果明显。着力推进从标准、方法、表征评价技术,到检测装备、在线控制、环境相容性、使役性能、产品认证等全链条全周期产业质量提升方案,推进与产业深入融合发展。
四是狠抓安全生产,严格落实风险防范与管控措施。公司统筹发展与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环保、职业健康责任,分层分级管理,夯实公司安全生产基础,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持续改进,坚决防范遏制安全生产事故。2024年公司安全风险重点场所管控措施标准升级,提升危化品存储空间的管控要求,建立《重点危险源与重大事故隐患整治台账》,持续强化危化品储存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公司环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均已通过了相关认证。公司所有新改扩建项目均实现环保、职业健康、安全设计、施工和运行“三同时”,为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的有序管控、合规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五是强化ESG管理,全面落实环境、社会与治理责任。2024年度,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和流程优化,降低了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深入实施员工关怀计划,提升员工福利,打造和谐劳动关系,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公司致力于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供应链上下游的可持续发展,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安全。公司坚持透明化运营,加强信息披露,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全面、
准确的信息支持。公司ESG实践成果获评海淀区“绿色低碳发展先行者”、2024年度财联社“ESG先锋奖”和中国证券报“ESG金牛奖”央企50强。
三、2025年重点工作思路
2025年,公司坚持“战略引领、夯实基础、重点突破”工作指导方针,坚持“一个钢研、一个目标”,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打好“十四五”收官之战。规划重点工作如下:
(一)坚持战略引领,服务产业质量提升和转型升级
聚焦国家战略重点领域,服务产业质量提升和转型升级,致力于成为材料产业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引领者。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提质增效,深化数字化与业务协同,持续推进业务和运营数字化,形成数据资产;围绕既有仪器产业发展,提升仪器品质和产品认证业务开拓;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素质优良、结构优化、有战斗力、能打硬仗的人力资源队伍。
(二)培育战新业务,协同赋能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国家级平台作用,深度嵌入航空产业链,拓展战新产业业务,提升战新产业市场份额;重点推进新建实验室产能释放;加强仪器业务营销力度,提升各类检测仪器销量;强化各业务协同,发挥公司整体运营效能。
(三)持续强化科技创新,重点突破
按期推进技术创新及相关任务,优先资源配置,确保完成任务;持续推进建设国家钢铁材料计量站、苏州区域中心建设工作;继续以IPD项目管理模式推动项目产业化,研发人员协同营销人员深度进行市场调研及服务推介,提升项目的产业化成功率;健全成果转化机制,实现研发收益共享化。
(四)夯实管理基础,系统推进
结合两金管控重点,强化精益管理基础建设,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加强各业务板块协作互动,提供一体化服务方案;贯彻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生产流程管控,优先满足客户需求;持续提升仪器品质和服务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推进业财融合,严控预算,量入为出、量力而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筑红线守底线,健全合规管理长效机制,从严从细抓好安全、环保工作,为企业发展与安全做好统筹规划。
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