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代码:002439 证券简称:启明星辰 公告编号:2025-021
启明星辰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适用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适用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股票简称 | 启明星辰 | 股票代码 | 002439 | |
股票上市交易所 | 深圳证券交易所 | |||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 董事会秘书 | 证券事务代表 | ||
姓名 | 张媛 | 刘婧 | ||
办公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西路8号中关村软件园21号楼启明星辰大厦一层 | 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西路8号中关村软件园21号楼启明星辰大厦一层 | ||
传真 | 010-82779010 | 010-82779010 | ||
电话 | 010-82779006 | 010-82779006 | ||
电子信箱 | ir_contacts@venustech.com.cn | ir_contacts@venustech.com.cn |
2、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启明星辰是网信安全科创前沿的攻坚者及突破性模式的探索者;是新的大网信安全板块的缔造者,兼具传统网络安全板块稳健龙头和新产业格局引领者;是融合实力与活力的践行者,始终坚守健康新质发展路线,并在与中国移动大融合后的更高平台上,实现高效健康发展。公司持续深耕网信安全行业,始终以用户的需求为根本动力,将场景化安全思维融入到客户的实际业务环境中,不断创新实践,帮助客户建立起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逐渐成为政府、金融、能源、运营商、税务、交通、制造等国内高端企
业级客户的首选品牌。公司在数据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物联网安全、安全运营、基础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20类产品和服务连续多年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
启明星辰作为中国移动专责网信安全专业子公司,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发挥国资央企“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大作用,肩负起中国移动“安全核心技术攻坚者、安全产品服务引领者、安全运营体系支撑者”三大角色。公司坚定落实中国移动“BASIC6”科创计划,支撑中国移动构建云网数智安深度融合的网信安全能力体系。公司与中国移动共同创新网信安全技术,创新安全的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构筑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车路云一体化、视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安全底座,一起构建全新的大网信安全板块。
(1)攻坚科创前沿、积极实施BASIC6科创计划,布局新兴领域
公司以“勇当国家网络安全重要战略科技力量排头兵”为目标,围绕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布局,致力于安全领域关键技术研究创新,践行国资央企的安全技术攻坚者责任,发挥国家网络安全的主力军作用。一是强化前沿科技创新,在人工智能安全、智算安全、数据安全、新型工业化安全、车路云一体化安全、视联网安全、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等领域持续发力,建强公司技术实力,开拓新赛道。二是依托中国移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和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叠加公司的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和原生安全能力,构建稳固的新型安全基础设施,以安全基础设施护航数字基础设施,以科技创新推动行业进步和社会发展。
1)持续大力推进“AI+”行动计划,聚力打造AI安全大模型及智能体的场景化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承担了中国移动安全大模型战略研发任务,并以此为依托,全力开展安全大模型及智能体的研发推进和应用推广。公司以包括但不限于中国移动九天大模型为基础,在中国移动强大的算力资源支持下,充分利用公司丰富的安全数据集,于2024年5月福建“数字中国”峰会期间正式发布训练完成的“九天·泰合安全大模型”,并在2024年8月贵州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期间发布“安星智能体”,是人工智能技术在网信安全领域及行业应用推广的新的里程碑。泰合安全大模型已通过网信办算法备案。
基于九天·泰合安全大模型和安星智能体,打造各类安全应用,赋能产品及服务能力升级。公司以安全大模型为基础,构建大小模型相互协同的安星智能体,并作为新一代安全防护体系的核心,将其富有成效的应用于安全运营、威胁检测、威胁情报分析等产品或服务中,显著提升了产品的能力和服务的效率。
在“AI+安全运营”方面,公司打造了“安星人工智能运营系统”,全面提升数据分析、告警降噪、风险识别、事件响应等安全运营工作的智能化水平,已获得信通院的安全大模型基础网络安全能力评估认证,并成功应用于政府、运营商、企业等行业场景中。在“AI+威胁检测”方面,公司将安星智能体与XDR系统深度融合,通过智能调度各类检测和分析工具集,自主生成检测规则、专杀工具、欺骗诱捕等动态防御策略,大幅提高威胁检测、威胁分析和威胁防御的效能。在“AI+威胁情报”方面,研发了“安星威胁情报智能体”,全生命周期赋能威胁情报的生产识别、分析判定、推理应用,大幅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增强了情报的可解释性和操作性。此外,在“AI+数据安全”、“AI+终端安全”等方面,公司也正在积极推进安全大模型及安星智能体的应用研发工作,将带来数据识别与分类分级、数据安全合规检查及评估能力、主机风险智能感知与失陷主机自动分析溯源能力等方面的显著提升。
这些创新举措彰显了公司在融合人工智能与安全领域方面的卓越能力和前瞻性布局,为行业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2)深入实施“数据绿洲”战略,聚力构建安全与数据要素全面融合的数据要素化安全体系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数据局号召,全面对标《“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实战持续落地“数据绿洲”安全体系。通过构建内外双循环数据安全体系,实现数据要素从生产、治理、流通到应用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赋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内循环数据安全防护:夯实数据汇聚安全基础,构建一体化数据安全管理体系
公司聚焦于数据安全治理及平台化建设,在数据安全治理、数据安全态势感知及智能调度的数据安全原子能力集实现智能驱动,加成AI与数据保护双引擎,构建数据全生命周期汇聚平台化能力,确保安全与效率并重。
外循环数据安全可信:支撑数据安全流通建设,助力数字可信安全空间实现
公司持续搭建数据流通安全能力集,通过持续迭代可信智能计算、流通安全监管及数据流通安全管控,实现数据流通的高效性、安全性与可信性的全面升级,助力数字可信安全空间实现。
内外循环协同:构建数据安全双循环体系,赋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通过内外循环的协同联动,公司构建了数据安全双循环体系,实现了数据汇聚与流通的双向赋能。内循环为外循环提供了安全、可信的数据源,而外循环则通过高效、合规的流通机制,释放数据要素的市场价值。3)焕智强基创新引领新智算安全,聚力夯实涉云安全能力体系建设智算引擎驱动,创新引领云安全新纪元公司紧随云业务“算力”到“智力”的升级步伐,同步进化云安全体系。依托前沿安全技术与深厚的实践经验,构建了覆盖基础设施、平台、数据到应用的全面云安全框架,并以AI智能赋能,为云环境的安全与合规提供坚实保障。携手移动云,共筑原生安全底座,赋能智算设施高效运行公司与中国移动云能中心共同打造了基于CNASA自适应原生安全底座的移动云原生安全技术体系。CNASA是安全垂直领域大模型智能中枢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与服务模式,不仅进一步提升了为公有云、私有云、专属云、边缘云用户提供的全场景云安全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更大幅提高了智算设施的使用效率。云安全资源池深度适配,快速交付彰显技术实力公司的云安全资源池能力已与移动云ECSO、EIS、ECS深度适配,并针对不同场景开发了多种交付版本,全面覆盖小型、中型到大型企业客户的需求。公司与移动云携手,积极推进国产化进程,完成了Intel、鲲鹏、海光等计算环境的国产化操作系统的适配工作。
深耕云安全市场,业绩稳健增长,赋能千行百业公司通过全面承接移动云安全研发和产品能力供给,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迭代和原生化体系化升级,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在其他云安全市场,通过与第三方云服务商合作,基本实现了云安全能力对政府、农商、交通、医疗、教育、金融、公检法等多个行业的覆盖,为政务云、信创云等云基础设施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4)全面构建新型工业化安全能力体系,聚力打造覆盖“云网边端”的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工业互联网安全战略体系与技术架构方面,公司秉持中国移动“BASIC6”战略,继推出“新型工业化安全能力体系(2+2+1+X)”,报告期内持续深化能力体系的落地,借助AI、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业务与安全协同,为工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全面的安全产品和服务。
核心能力与研发成果显著,公司围绕5G+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智慧交通等领域的差异化需求,通过加强研发投入,深挖业务场景与安全能力的深度协同能力,形成了适配工业母机、工业终端、工业控制系统和网络等关键资产的场景化解决方案,先后发布了工业母机安全防护产品、船舶网络防火墙、智慧高速边缘安全防护产品以及国产化工控安全产品,并在电力、交通、石化能源、制造业等行业实现了试点应用及规模化落地。在推进标准引领与生态共建方面,公司积极参与多项白皮书和研究报告的编写,主导参与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展望未来,公司将秉持工业网络安全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理念,持续深化工业安全能力布局,加速产品场景化落地,强化AI 驱动的安全防御技术研发,为国家新型工业化战略筑牢安全防线。
5)积极布局ToV安全赛道,聚力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安全能力建设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数据/隐私泄露、汽车被盗/侵入、控制车辆系统以及服务中断等成为最常见的问题事件。同时随着二十个城市级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应用项目的启动,智慧车辆与智慧交通交叉产生的信息与数据安全问题更为致命。
公司依托智能车联网平台业务场景与终端数据样本,对其中样本进行分析,建立基于国内外合规标准及攻击行为模式分析技术的形成网络安全行为基线,识别车辆/路侧终端异常行为与异常攻击行为。公司以国内最早开展入侵检测引擎研发的专业网络安全引擎产品及技术积累为底座,打造出适用于智能车联网平台运营模式的车辆与车路终端网络安全引擎,形成核心的网络与信息安全能力基础。
同时,公司支持了国家城市级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工作,实现了车网运营平台监测全网网络安全威胁和攻击活动的发现,能够智能化深度挖掘网络恶意活动线索,具备网络安全事件预警、跟踪管理的功能,获取了网络安全威胁事件的监测发现、通报预警、快速处置等能力,并最终实现智能网联汽车及指挥交通系统的智能安全运营能力。
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公司将持续地、深入地进行安全创新和应用,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有力的支持。
6)以中国移动视联网战略为指引,全力驱动泛视频产业新质飞跃,聚焦打造视联网安全产品与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紧紧围绕中国移动“打造视联网端到端体系化安全能力,筑牢视联网全流程安全屏障,完善安全能力体系”这一战略方向,凭借技术攻坚、场景落地以及标准引领,实现了多维度的突破。在视联网安全检测方面,公司研发出异常行为智能检测系统,支持威胁的秒级响应以及自动化告警,有效强化公共区域空间隐私保护能力;在视联网数据安全方面,公司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构建起“采-传-存-用”全生命周期安全审计体系,实现对敏感数据流转的可追踪,对泄露风险的可防控。在医疗物联网安全、智能交通安全、诱导屏信息安全以及视联网安全等多个安全应用场景中,成功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落地。
随着数字政府、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重要视联网应用项目的稳步推进,用户对于视频监控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升。公司依托自身在视联网安全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持续推出一系列面向视联网的产品以及整体解决方案,涵盖视联网横向与纵向边界安全防护、视联网终端接入安全防护、视联网防泄露、视联网安全审计系统、视联网安全管理平台、视联网数据安全等安全产品。
公司多次积极参与公安、法院、铁路等多个行业视联网安全标准规范的起草工作。报告期内,公司参与了公安部GA/T2147-2024《公安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工信部《基于云网融合的视联网安全总体技术要求》等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并且深度支撑了《中国移动视联网总体安全技术要求》《视联网漏洞利用攻击安全防护指引》《中国移动视联网数据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指引》等企业标准的制定,有力推动行业安全基线的规范化。未来,公司将秉持“技术+标准+生态”三位一体的模式,筑牢视联网安全根基,持续为政府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及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不断为政府和企业的视联网安全建言献策、保驾护航。
7)保障低空经济安全发展,构建“云-地-端”安全解决方案
低空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家对低空经济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低空经济的发展前景愈发广阔。公司紧跟国家发展战略,针对低空经济领域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需求,持续开展相关安全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究。一方面,公司凭借其在网络安全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创新能力,发布了面向低空无人机网络安全的解决方案,方案聚焦于工业无人机系统在多个行业的智慧化场景应用特点和共性安全需求,通过零信任技术、APP安全监测技术、终端安全接入技术以及密码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了覆盖“云-地-端”全域的无人机风险监测及安全防护能力。另一方面,公司积极跟进中国移动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战略部署,在行业市场和技术研发方面开展广泛协作,有力支撑低空经济领域的业务发展。公司在低空无人机网络安全领域的技术优势显著,创新能力强,行业经验丰富,生态合作广泛,未来将持续加强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为低空经济的安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推动我国低空经济迈向新高度。
(2)缔造大网信安全板块,推动网络安全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公司在巩固传统网信安全业务优势、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同时,深度协同中国移动,全面拓展CHBN市场,构建新竞争优势与增长动能。
一是持续深耕政企客户群体,将启明星辰安全能力和经验全面融入中国移动政企业务服务中,打造融入网、云和DICT的原生安全能力体系,全面发力安全融网、安全融云、安全融DICT,努力将安全打造为中国移动政企行业市场的新亮点和新卖点。二是充分发挥中国移动10亿个人客户和3亿家庭客户群优势,发力CH(个人和家庭)领域,将启明星辰的优势安全能力与服务向CH(个人和家庭)延伸。
1)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形成全面且多样化的国产化安全产品布局
作为中国移动专责网信安全专业子公司,公司凭借“三位一体”安全方法论,深度融合中国移动的BASIC6科创计划,打造了“技术-产品-服务”全栈式信创安全解决方案,提升了场景化安全能力,重构了原生化技术体系。在以下四个方向进行了信创安全基础设施创新:
信创高性能防火墙:基于国产化平台深度优化转发控制机制,单机吞吐能力突破400Gbps,并发连接数突破4000万。
全流量分析取证系统:引入鲲鹏DevKit和鲲鹏BoostKit,利用BoostKit系统库(hyperscan)优化流量数据包与特征规则匹配,性能提升8%;借助GCC for openEuler编译器,缩短启动时间6%,整体特征狩猎性能提高36%。该系统具备更高的并发处理能力和能效比,为网络攻击的完整溯源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密码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各类密码设备和密码系统的统一管理、调度与监控,打造“一站式”密码基础设施服务平台。
AI安全防护:围绕AI赋能安全评估、安全接入和安全防护,公司打造了大模型应用时代的安全产品,如大模型应用防火墙、大模型访问安全代理和大模型安全评估系统,构建起大模型应用的全闭环、全生命周期安全屏障。积极推进技术路线多元化布局与信创生态协同创新:成飞腾(Phytium)、海光(Hygon)、鲲鹏、兆芯、龙芯等几大国产芯片的全适配;基于麒麟(Kylin)、统信(UOS)等技术路线,研发适配的国产化平台信创安全产品达400+款;联合各生态厂商构建集团内部兼容性测试平台(涵盖飞腾、海光、鲲鹏、兆芯、龙芯等技术路线),信创安全服务进驻金融、航空以及地方的10余家信创基地;推进“适配认证”工作:兼容性认证涵盖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各生态伙伴,累计完成650+项;携手华为鲲鹏,开发多款安全产品并获得Kunpeng NATIVE认证。
2)聚合运营资源和安全禀赋双重优势,持续发力一体化安全运营中心建设
一体化安全运营中心依托“实战驱动、智能协同、体系防御”三位一体的安全运营能力,构建可弹性扩展的安全运营架构。打造云端托管式安全运营及本地化安全运营两类业务模式。云端托管式安全运营中心基于“以元数据驱动、大模型赋能”的先进理念,整合多维度安全能力,形成分钟级应急响应、小时级威胁闭环的实战能力,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即服务”产品。本地化安全运营模式主要针对政务、大型国有企业等重点行业客户,打造“平战一体”的数字化安全运营防御体系,提供全网络、全数据、全场景、全流程的全域安全运营及管理能力,帮助客户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
公司成功承接和推动中国移动OneSOC政企安全运营中心的建设。以中国移动“BASIC6”科创计划为指引,通过优化安全运营体系、探索安全运营场景、孵化创新解决方案,形成了智能编排、动态调度的安全运营保障能力,为众多行业客户提供了高效、可靠的安全保障,赋能数字化时代的安全生态建设。
3)创新打造身份安全新范式,聚力打造密码应用安全能力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国产商用密码领域的技术研发投入,构建了完整的启明星辰商用密码创新产品体系,涵盖密码服务管理平台、密钥管理系统、云服务器密码机、签名验签服务器、零信任安全网关、时间戳服务器等核心产品。其中,商用密码服务管理平台凭借创新的架构设计和卓越性能,荣获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优秀商用密码项目奖”。该平台可实现对多品牌密码设备的统一管理、智能调度及实时监控,不仅全面兼容自有商密设备,同时适配行业主流厂商产品,为用户提供安全合规、弹性扩展的密码服务解决方案,显著降低复杂信息系统密码应用的升级改造难度。基于该平台与徐工汉云联合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商用密码安全解决方案”成功入选2024年度江苏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优秀应用案例。
在安全与密码技术融合创新方面,依托多年网络安全攻防经验及网信安全产品优势,公司持续开展产品深度优化与功能拓展。在云服务器密码机、签名验签服务器等基础密码产品中植入主动防御机制,强化密钥管理及密码应用全流程的安全防护能力,有效抵御NULL扫描、死亡之Ping、地址欺骗、Queso扫描、SYN Flood等典型网络攻击;针对密码服务管理平台等系统级产品实施基于云原生技术的架构升级,重点优化公有云、专属云场景下的高并发处理能力与动态策略适配性能,满足多样化业务场景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积极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了能够适配云环境的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服务和产品,全面覆盖移动公有云、专属云、边缘云和私有云等各类商用密码应用安全场景。在云密钥管理方面,研发出基于分布式架构的云密钥管理系统,实现了密钥的分布式存储与多副本备份,确保在云环境下密钥的高可用性和安全性;在云密码服务接口标准化上,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推动云密码服务接口的统一规范,提高了不同云密码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4)战略推进,构建OneS星辰安全产品及保障体系
公司结合中国移动安全战略规划,在中国移动体系牵头打造OneS星辰安全业务。该业务立足于等保合规场景构建安全网的核心理念,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专业的技术能力,紧密围绕安全技术需求、安全体系建设需求以及持续保护需求,打造一套全面且高效的安全防护体系。此体系以满足等级保护二级、三级要求为规划基准,构建了安全管理中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等全方位安全架构,为政府、教育、医疗、交通等众多行业客户提供等保合规能力,确保客户的业务运营完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为客户的网络安全保驾护航。
OneS星辰安全业务随着攻防技术的迭代与AI技术的持续赋能,将持续完善和优化安全产品及保障体系,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安全的服务。
5)打造中小商客专用安全产品,拓展客群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的当下,中国移动携手启明星辰推出的“专线卫士”,专为政企专线及企业宽带场景量身定制的网络安全防护解决方案,致力于全方位解决政企单位面临的网络安全困境,助力其实现高效、可用、简单的网络防御建设。
依托云端平台的智能化运维,“专线卫士”实现了安全专家与自动化分析的深度融合,为用户提供7×24小时不间断支持。这种创新的服务模式,不仅降低了运维成本,还提升了运维效率,确保政企单位在面对网络安全威胁时能够快速响应、精准应对。
作为中国移动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创新实践,“专线卫士”凭借其卓越的性能、灵活的部署方式以及高效的服务支持,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未来,中国移动将继续深化与启明星辰的合作,持续优化“专线卫士”产品与服务,为政企单位、商客市场的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助力其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中稳健前行。
(3)取得个人与家庭智慧场景的商业模式突破,探索十亿量级客户市场空间
启明星辰在深化政企安全战略布局的过程中,通过与中国移动的协同创新,在个人与家庭安全市场开辟出独树一帜的商业路径。公司依托青松守护、天珣EDR、隐查查等产品技术积累,将安全能力深度集成至“移动云电脑”等中国移动入口级产品,构建多维安全防护体系。根据IDC最新发布的《2024年下半年中国云终端市场跟踪报告》显示,中国移动出货量市场份额达到50%,猛增21个百分点,夺得第一。中国移动与启明星辰携手打造云、网、端全方位个人与家庭安全防护解决方案,守护中国移动10亿个人用户及3亿家庭宽带用户的网络安全。
云电脑场景:打造云电脑安全中心,提供本地化安全保障、云端协同防护,全面保障用户数据和设备安全;打造云电脑应用中心,从源头保障云电脑应用软件的安全可控,显著降低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打造云电脑AI秘书:AI秘书集成九天、通义Qwen等大模型能力,智能交互升级。特别是教育版AI云电脑,专为未成年人设计的上网安全管控,助力打造一个安全、智能、清朗的教育环境。
智能家居场景:为应对智能家居场景中的安全挑战,推出智能家居靶场,针对家庭智能设备进行漏洞挖掘、风险分析和复现,全面开展对智能家居设备的安全检测等工作,为智能家居安全保驾护航。
中国移动和启明星辰将在个人、家庭市场继续深化垂直场景价值挖掘,构筑能力、场景、渠道三位一体的竞争壁垒。双方将运营商资源与安全能力的解耦重构,将发挥网络效应和边际成本优势,极大地提升协同创新效能。同时,也标志着公司成功突破传统网安行业依赖政企采购的单一模式,在消费级安全市场建立起可持续的规模化增长极。
(二)主营业务分析
报告期内,面对外部的压力和挑战,公司坚定信心谋发展、持续创新促转型,进入战略机遇与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
(1)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1)报告期内,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给公司经营带来压力和挑战,部分公司优势行业受多重因素影响,安全预算下滑、部分项目延期,对公司营业收入产生一定影响。
2)2024年,伴随着新质生产力和数智化转型带来的科技创新和动能转换,用户需求初现范式变革,传统合规类需求仍占据主导,但竞争激烈、增速乏力;数据类、平台类、系统类、场景类、AI类项目不断增多,但需求尚在探索,总体需求量不足;网络安全业态正从之前的成熟稳态期迈入需求转换期和变革重塑期,挑战与机遇并存。
3)公司正式成为中国移动实控的专责网信安全专业子公司,业务融合正在逐步走深向实,协同收入的量质需要持续提升。
(2)利润情况
1)攻坚科创前沿,研发投入增加。公司积极把握战略机遇,扎实推进自有业务和中国移动业务的协同发展,努力扎根科技创新,推动传统网络安全产品与服务向创新场景化、技术原生化、交付运营化、服务数智化转型升级,使公司战略格局更趋优化。公司持续加大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投入,但新业务盈利尚需培育。
2)当期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显著减少。公司战略投资的参股公司在业务和财务上均取得可观的正向回报。但由于公司投资的参股公司报告期内估值的变化及部分参股公司上市后股价的波动,导致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52亿元(税后)。
(3)公司持续强化经营管理,降本增效,坚持健康发展。
公司销售回款较上年度有所改善,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净额同比提升,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较年初有所下降。公司现金储备充沛,奠定了公司未来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
(4)公司积极布局战略创新方向,扩展新客群,积累发展新动能。
报告期内,公司在积极优化费用结构的同时,坚持科技自主创新,公司大力跟进中国移动“BASIC6”科创计划,持续深化与中国移动的协同创新,持续巩固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持续为公司向好发展扎根蓄势,为把握新质生产力和数智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做好充分准备。
1)努力构建领先的人工智能赋能安全技术框架体系。发布“九天·泰合”安全大模型和“安星”智能体,首批通过信通院测评和国家网信办的算法备案。全面启动“AI+安全”融合创新,推进AI赋能全系列安全产品和安全运营服务,相继在政府、运营商落地AI安全运营平台项目,助力客户提升安全运营智能化水平。同时针对行业用户人工智能应用的安全需求,公司为省/市级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电网用户的电力大模型应用提供安全解决方案。
2)持续发挥自主创新安全技术的行业领先优势。努力跟进国家国产化信创要求,发布超300款国产化产品,形成了多样化的信创安全产品布局;紧跟新型数字化建设需求,提供信创云资源池、信创工业安全、信创数据安全治理平台等新兴领域方案,收入增速超15%。
3)持续推动云安全业务升级。作为中移专责网信安全专业子公司,公司已经全面承接移动云安全产品研发和运营,已完成24款产品上线移动云商城,覆盖移动公有云、专属云、边缘云和私有云等全部安全场景;拓展其他云安全市场,通过自有云安全能力与第三方云服务商合作,覆盖政府、农商、交通、医疗、教育、金融、公检法等多个行业,为政务云、信创云等云基础设施提供安全保障,收入增速20%以上。
4)持续推动安全在“车路云一体化、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视联网”等新应用场景的融合创新。公司建成车路云安全实验室,在智能网联、车路云一体化等方面取得关键安全技术突破和应用案例;公司推出工业无人机安全解决方案和低空经济场景的安全解决方案;公司积极参与成为中国移动视联网生态合作联盟核心成员,深度参与《中国移动视联网总体安全技术要求》企业标准的制定,助力构建视联网边界安全技术体系。
5)持续深化实施“数据绿洲”战略。聚焦数据流通安全需求,发布“可信数据空间”“数据流转监测”等一批数据要素安全流通创新产品,通过了信通院能力测试,已经参与规划并实施完成了多个数据局、数产集团项目,并正在多个省级部门进行试点。
6)启动拓展个人和家庭客户等新客户群体。协同中国移动打造云电脑业务,负责保障用户云端服务安全可靠,月活用户数量达百万级。
公司业务基础扎实稳固,传统安全业务成熟稳定,与中国移动协同通道建设持续深化,与中国移动网融安全、云融安全、DICT融安全力度不断加强。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新兴领域,不断挖掘潜在的增长点,培育发展新增长动能。公司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坚实稳固,未来也将坚定不移地推进高质量健康发展。
3、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1) 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单位:元
2024年末 | 2023年末 | 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 | 2022年末 | |
总资产 | 13,778,075,142.42 | 14,864,922,828.35 | -7.31% | 10,007,963,472.5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 11,415,664,733.90 | 11,995,594,570.07 | -4.83% | 7,391,340,112.64 |
2024年 | 2023年 | 本年比上年增减 | 2022年 | |
营业收入 | 3,315,167,251.35 | 4,506,912,129.67 | -26.44% | 4,436,909,155.3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226,298,932.43 | 741,142,340.21 | -130.53% | 626,114,118.9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131,801,284.46 | 471,074,564.89 | -127.98% | 521,144,578.1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314,773,657.89 | -392,828,817.64 | 19.87% | -11,046,050.67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19 | 0.79 | -124.05% | 0.67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0.19 | 0.79 | -124.05% | 0.6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1.93% | 9.64% | -11.57% | 8.88% |
(2) 分季度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第一季度 | 第二季度 | 第三季度 | 第四季度 | |
营业收入 | 922,613,266.65 | 651,088,081.68 | 752,345,356.70 | 989,120,546.3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113,169,016.82 | -69,082,885.59 | -27,821,992.28 | -16,225,037.7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47,893,615.83 | -52,438,615.65 | -47,676,133.12 | 16,207,080.1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18,220,658.12 | -400,496,584.65 | -70,999,038.84 | 274,942,623.72 |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是 ?否
4、股本及股东情况
(1) 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 | 75,970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一个月末普通股股东总数 | 90,320 | 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 | 0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一个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 | 0 | ||||||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不含通过转融通出借股份) | |||||||||||||
股东名称 | 股东性质 | 持股比例 | 持股数量 | 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 | 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 | ||||||||
股份状态 | 数量 | ||||||||||||
中移资本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 国有法人 | 23.24% | 283,109,667 | 283,109,667 | 不适用 | 0 | |||||||
王佳 | 境内自然人 | 17.91% | 218,251,632 | 163,688,724 | 质押 | 15,900,000 |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 境外法人 | 4.63% | 56,386,010 | 0 | 不适用 | 0 | |||||||
严立 | 境内自然人 | 3.89% | 47,407,452 | 35,555,589 | 不适用 | 0 | |||||||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证5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 其他 | 0.85% | 10,365,169 | 0 | 不适用 | 0 | |||||||
瑞众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自有资金 | 其他 | 0.65% | 7,979,179 | 0 | 不适用 | 0 | |||||||
摩根资产管理(新加坡)有限公司-摩根中国A股市场机会基金 | 境外法人 | 0.54% | 6,566,328 | 0 | 不适用 | 0 | |||||||
阿布达比投资局 | 境外法人 | 0.52% | 6,286,357 | 0 | 不适用 | 0 | |||||||
#过仲平 | 境内自然人 | 0.47% | 5,685,135 | 0 | 不适用 | 0 | |||||||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005L-CT001沪 | 其他 | 0.45% | 5,529,700 | 0 | 不适用 | 0 | |||||||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 王佳女士和严立先生系夫妻关系。 | ||||||||||||
参与融资融券业务股东情况说明(如有) | 公司股东过仲平通过普通证券账户持有0股,通过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持有5,685,135股,实际合计持有5,685,135股。 |
持股5%以上股东、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适用 □不适用
单位:股
持股5%以上股东、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 | ||||||||
股东名称(全称) | 期初普通账户、信用账户持股 | 期初转融通出借股份且尚未归还 | 期末普通账户、信用账户持股 | 期末转融通出借股份且尚未归还 | ||||
数量合计 | 占总股本的比例 | 数量合计 | 占总股本的比例 | 数量合计 | 占总股本的比例 | 数量合计 | 占总股本的比例 | |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证5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 4,148,542 | 0.44% | 1,222,900 | 0.13% | 10,365,169 | 0.85% | 0 | 0.00% |
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因转融通出借/归还原因导致较上期发生变化
□适用 ?不适用
(2) 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3) 以方框图形式披露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5、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重要事项
1、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暨控制权变更
2024年1月5日,公司向中移资本发行283,109,667股A股普通股股票上市,自发行结束之日起36个月内不得转让。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中移资本,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中国移动集团。
2、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公司分别于2024年4月12日、2024年5月6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及2023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回购价格的议案》《关于回购注销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部分限制性股票的议案》,并披露《关于回购注销部分限制性股票减少注册资本暨通知债权人的公告》。2024年5月17日,公司披露《关于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部分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完成的公告》,已于2024年5月14日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办理完成限制性股票的回购注销手续,本次合计回购注销限制性股票8,439,453股,占公司本次回购注销限制性股票前总股本的0.69%,回购价格为12.015元/股,涉及激励对象1,031人。股份注销完成后,公司总股本由1,226,808,829股变更为1,218,369,376股。
启明星辰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魏冰
2025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