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请稍候

00-00 00:00:00
--.--
0.00 (0.000%)
昨收盘:0.000今开盘:0.000最高价:0.000最低价:0.000
成交额:0成交量:0买入价:0.000卖出价:0.000
市盈率:0.000收益率:0.00052周最高:0.00052周最低:0.000
阳光诺和: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5-04-09

公司代码:688621公司简称:阳光诺和

北京阳光诺和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重要提示

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http://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重大风险提示本公司已在本年度报告中详细阐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相关风险,详情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四、“风险因素”部分的相关内容。

3、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政旦志远(深圳)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否

7、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方案为:公司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分配利润,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63元(含税)。截至2025年4月8日公司总股本112,000,000.00股,扣除回购专用证券账户2,721,783.00股(截至本公告披露日股份回购已实施完毕),扣减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的股份后为109,278,217.00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7,812,349.37元(含税)。本年度公司现金分红占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10.04%,本次利润分配后,剩余未分配利润滚存以后年度分配。2024年度公司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如在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前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公司拟维持分配总额不变,相应调整每股分配比例。如后续总股本发生变化,将另行公告具体调整情况。

本次利润分配预案已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以及第二届监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提交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8、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不适用

第二节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1.1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人民币普通股(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阳光诺和688621不适用

1.2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不适用

1.3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魏丽萍黄紫冰
联系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双营西路79号院7号楼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双营西路79号院7号楼
电话010-60748199010-60748199
传真010-60748199010-60748199
电子信箱ir@sun-novo.comir@sun-novo.com

2、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2.1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公司是一家专业的药物临床前及临床综合研发服务CRO,为国内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药物研发服务,致力于协助国内医药制造企业加速实现进口替代和自主创新。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创新药开发、仿制药开发及一致性评价等方面的综合研发服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药物发现、药理药效、药学研究、临床研究和生物分析。

2.2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公司通过接受客户委托,为其提供药物发现、药理药效、药学研究、临床试验以及生物分析在内的一站式药物研发服务,配合客户按照国家药品注册管理规定进行申报注册,最终协助客户完成目标药物开发。在研究过程中,通常分阶段收取款项,根据研发进度或最终交付成果时确认收入。同时,在部分合作类项目中,公司保留了销售权益分成的权利。产品上市后,公司与合作方将依据约定的权益分成比例共享销售收益。

2.采购模式公司对外采购内容主要分为物料采购和服务采购。公司采购的物料主要包括药学研究、生物分析服务业务所需要的试验设备、原辅料、实验试剂、杂质对照品、参比制剂、色谱柱等。公司采购的服务主要为临床试验服务业务委托医院等外部机构进行方案实施,亦包括药学研究服务业务的少量环节委外实施。

3.服务模式公司提供全面的药物研究服务,专注于特定药物的开发,涵盖从药学研究到临床试验,直至最终的注册上市全过程。同时,本公司亦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单一的研发服务环节。公司各项服务均属于定制化服务。按研发标的来源划分,公司项目分为客户指定项目和公司自主立项项目。客户指定项目是指由客户选择研发标的,公司接受委托为其提供研发服务;公司自主立项项目是指由公司选择市场前景良好的研发标的,前期先自行投入并计入研发费用,待开发到一定阶段后择机推荐给客户,并接受客户委托继续提供研发服务,公司和部分客户还在合同中约定保留了药品上市后的销售权益分成,在药品的有效生命周期内公司可以通过销售权益分成的形式持续稳定的获得收益,公司实现更大市场价值,达到公司和客户共融共享的目的。

4.营销模式公司提供的药物研发服务主要采用直销业务模式,直销业务模式亦是公司所在的行业通行惯例。公司从事的药学研究、临床试验和生物分析服务关系紧密且具有联动关系,公司营销采用“大商务”方式对母子公司业务进行统一管理,即母子公司营销人员统一由公司下设商务信息中心进行管理,商务信息中心进行项目拓展及客户关系维护。公司通过多种方式寻求业务合作机会。项目进入与客户洽谈阶段时,商务信息中心人员与潜在客户进一步接触,了解客户的研发需求,必要时由研发部门协助洽谈,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预案;项目进入方案制定及报价阶段时,公司通过商务信息中心、项目执行部门和技术支持部门的协同工作,以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2.3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创新药开发、仿制药开发及一致性评价的综合研发服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药物发现、药理药效、药学研究、临床研究和生物分析。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属于“M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下的“M73研究和试验发展”。

北京阳光诺和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在全球医药市场持续扩张以及医药研发投入逐年递增的大背景下,CRO行业正稳步迈入持续快速发展的全新阶段。自2021年起,中国政府相继颁布一系列政策及改革举措,全力推动新药创制与医药行业创新发展。其中,《“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等重要政策文件,为医药行业筑牢政策根基,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024年7月,《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正式落地,该方案通过全面强化政策保障,统筹协调价格、医保、保险、药品使用、投融资等多方面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及医疗机构考核机制,有力推动创新药加速发展。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为创新药研发注入强劲动力,更为CRO行业营造了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夯实了CRO企业在药物研发全链条中的重要地位。

在政策利好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全球及中国医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然而,医药研发面临的研发难度大、周期长、费用高的挑战依然严峻。医药研发活动所具有的复杂性、长期性和高投入特性,催生了CRO行业的诞生,而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又进一步加速了CRO行业的成长。CRO公司凭借其高度专业化的服务能力和高效的研究水平,能够迅速组建起专业素养极高的研究团队,助力药企攻克研发难题,提高研发成功率、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进而赢得医药企业的广泛信赖与认可。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2024年全球CRO市场规模预计可达960亿美元,相较于2023年的847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3.3%。未来,全球CRO行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预计到2030年,全球CRO市场规模将攀升至1477.3亿美元,2024-2030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8.5%。随着在研管线药物数量的进一步增长以及临床前、临床早期在研管线药物的逐步推进,全球CRO行业规模将迎来更为快速的扩张。

当前CRO企业正处于逐步优化整合的进程之中,市场机制促使低效产能与竞争力较弱的企业有序出清,行业资源得以重新配置与聚焦,整体呈现出向头部企业集中、集约化发展的清晰态势,迈向更为成熟、高效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新阶段。在国内医药政策积极引导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国内监管标准加速与国际接轨并吸引国际医药研发需求转移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医药行业正处于自主创新的黄金发展时期。药企不断加大在创新药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与此同时,创业型生物制药公司及Biotech不断涌现并迅速崛起,进一步增强了药企对CRO服务的依赖程度。未来CRO市场的需求将持续攀升,业务渗透率也将快速提升,进而推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

北京阳光诺和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据Frost&Sullivan的权威数据,国内CRO市场规模已从2018年的364.9亿元人民币稳健增长至2022年的813.7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国内CRO市场规模将以14%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至2,757.7亿元人民币,彰显出国内市场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增长潜力。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国内较早对外提供药物研发服务的CRO公司之一。公司拥有3.66万平方米的研发实验室,其中已投入使用的实验室面积为3.35万平方米,正在建设的实验室面积为0.31万平方米。公司拥有国际先进的仪器设备,以及一批具备国内外制药研发丰富经验的科研骨干和人才团队,为药物研发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员工1,556人,其中研发人员1,318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84.70%;研发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1,134人,占研发人员的比例为86.04%;研发人员硕士及博士239人,占研发人员的比例为18.13%。经过多年持续的投入、整合、发展,公司陆续打造并建立了集药物发现、药理药效、药学研究、临床研究和生物分析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技术平台,公司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临床前及临床综合研发服务CRO企业。

公司先后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的国家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授予的“企业技术中心”“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的“北京市级企业科技研究开发机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北京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连续七年获得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医药业商会授予的“中国医药研发公司”等奖项。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药物研发支出持续增加,CRO参与新药研发的渗透率同步提升

作为具有刚性需求的行业,全球整体对药品的需求十分强劲。药物研发是医药行业向前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21世纪以来,制药企业在药物研发投入力度上不断加大。根据EvaluatePharma的数据,全球医药研发费用将从2019年的1,860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预计2,21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3.5%。我国医药行业正处于向自主创新发展的黄金时期,整体医药研发规模直接影响CRO的发展。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中国医药研发费用将从2019年的211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476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7.7%,中国医药研发费用的增长将持续带动CRO行业的快速发展。基于CRO企业在新药研发中有助于提高研发成功率、压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的特性,

医药企业对其认可度持续提高,全球CRO行业的渗透率也在稳步提高。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统计,研发外包服务对国内研发总支出的渗透率由2014年的

26.2%持续增长至2018年的32.3%,预计2026年将增至52.2%,渗透率持续提升。

(2)医药政策鼓励由仿制药向创新药发展,国内CRO行业迎来发展机遇医药行业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性特点,早期国内医药市场主要以仿制药为主,创新药研发动力不足,CRO市场需求度相对较低。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的系列政策促进国内创新药研发,推动医药产业实现由仿制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升级转变,创新药服务需求快速增加带动国内领先的CRO企业快速发展。从一致性评价到创新药研发,对CRO企业的技术能力要求逐渐提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拥有更高服务水平、更好质量体系的领先企业最先获益。

其次,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于2015年起推出后,极大地促进我国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质量体系的提高,增强企业研发动力和研发人员创新积极性。此外,MAH制度下,新药临床申报审评时间大大缩短,大幅度加速了新药的上市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下,CRO研究机构的作用日益凸显。CRO研究机构作为专业的医药研发服务机构,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提供了全方位的研发支持。它们不仅具备丰富的研发经验和先进的技术设备,还拥有一批专业的研发人才。通过与CRO研究机构的合作,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新药研发,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成功率。

(3)AI创新赋能,构筑医药产业升级新引擎

随着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借助AI等信息技术,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向精准化、规模化方向转型升级,生物制药领域迅速成为AI技术应用的前沿阵地。在这一宏观政策的指引下,CRO公司对AI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入。

在新药开发的全流程中,人工智能已实现全方位渗透。在靶点发现环节,AI能够基于海量生物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精准定位潜在药物靶点,极大提升发现效率与准确性。以蛋白质结构预测为例,传统方法耗时费力,而AI技术如AlphaFold的出现,可快速且高精度地预测蛋白质三维结构,为药物设计提供关键基础。在化合物虚拟筛选方面,AI通过构建虚拟分子库,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数十亿种化合物进行筛选,显著缩短筛选周期、降低成本。在ADMET(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预测

北京阳光诺和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上,AI模型可提前评估药物分子的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性质,助力研发人员优化分子结构,减少后期研发失败风险。

不仅如此,在临床试验阶段,AI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辅助临床试验设计,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试验方案,提升试验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在患者招募方面,AI能够依据患者特征精准匹配临床试验需求,加快患者招募进程。尤为突出的是,AI对临床试验结果预测的应用,能够提前洞察试验走向,有效节省研发费用支出。

未来随着AI技术的持续迭代与创新,其与CRO行业的融合将更加紧密。一方面,AI有望在药物研发的各个环节实现更精细化、智能化的突破,进一步缩短新药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成功率;另一方面,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和算法的日益优化,AI将为CRO行业带来更多创新性解决方案,推动整个生物医药产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

(4)中国接轨ICH并具有研发成本优势,吸引国际医药研发需求转移

2017年中国加入ICH,意味着我国的药品监管部门、制药行业和研发机构将逐步转化和实施国际最高技术标准和指南,并积极参与规则制定,进一步提高新药研发、注册、上市的效率,与国际监管水平接轨。中国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Multi-RegionalClinicalTrial,MRCT)项目有望大幅增长,有利于CRO行业长远发展。MRCT的实施可以加快新药同步研发,使试验结果用于多个监管机构注册审评时,仍维持试验设计在相同水平的科学严谨性,还可以优化宝贵的患者资源使用和减少不必要的研发费用。不断完善的国内监管环境将吸引跨国药企积极来中国申请新药早期临床试验和创新药物上市,为国内CRO行业带来国际需求。

其次,中国具有研发成本优势,将持续吸引国际CRO需求向中国转移。以中印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由于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丰富的疾病谱以及快速成长的医药消费市场,已成为大型制药公司的布局重点,因此大型制药公司不断加强在新兴市场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和产品上市推广工作。对于药物研发企业来说,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病例的入组,完成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将加快整个新药研发的进程。因此,我国成了CRO需求向新兴市场转移的重要方向。

同时,中国具有人才优势。CRO行业作为知识密集型行业,主要依靠医药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服务。近几年来,我国医药研发行业吸引的海外归国人才、国内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以及CRO行业发展中培养的一批具有技术专长及资深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可以满足国际药企向国内转移CRO业务的人才需求。此外,由于

北京阳光诺和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国内存在明显的人力、物力成本优势,在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各阶段研发费用仅为发达国家的30%-60%,对于跨国药企而言有较强的吸引力。

(5)研发能力将成为CRO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行业领先企业将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国内CRO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整体国际竞争力弱,仅能完成部分环节的研发工作,行业集中度偏低。由于新药研发成功率较低,出于谨慎考虑,药物研发企业倾向与规模化大型CRO企业进行合作。国外CRO行业的市场份额集中在大型CRO企业,龙头企业业务布局趋于完善。参照国际发展经验,国内CRO行业未来将围绕目前的领先企业提高行业的集中度,形成多家规模较大、技术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综合性CRO公司。同时,没有建立起核心竞争力的小型CRO企业将被市场淘汰,行业集中度将逐步得到加强。

(6)国内CRO行业向纵向一体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从国际经验来看,国际CRO巨头在发展过程中积极拓展核心业务往一站式CRO服务发展,从新药研发到新药上市均能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未来中国CRO行业发展将以解决研发中的技术难点、发挥企业独特优势为主流,行业集中度逐步得到加强,逐渐向纵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首先,随着药企对一站式研发外包的需求加大,纵向一体化发展是CRO企业构建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目前国际大型CRO企业大多有能力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务,但国内能提供全流程服务的CRO企业屈指可数,国内CRO龙头企业也正在积极探索和完善一体化赋能平台。打造完整的产业服务链已成为未来CRO企业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随着MAH制度的推行,CRO纵向一体化趋势明显加速。MAH制度下,药品上市许可与药品生产许可分离,更多主体被允许成为独立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不仅大大的激发了研发机构与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也促进CRO企业从单纯的委托服务向专业研发机构与制药企业转型。CRO通过研发产业服务链条的延伸,拓展业务范围、提升客户粘性、制造新增利润增长点。随着一体化体系逐渐成熟,CRO企业与制药企业合作更加深入,CRO企业在品种立项上能够更多战略性思考,主动进行多方位布局,逐渐从“委托方”向“合作方”角色蜕变,主观能动性大大增强。

北京阳光诺和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其次,在一些医药热点研发领域,药企会基于不同需求选择有特色的CRO企业,例如较为专业的肿瘤药物的研发等。拥有特色技术平台将使得企业更容易脱颖而出,因此构建差异化、特色化的服务也成为了CRO企业的发展路径之一。

3、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2024年2023年本年比上年增减(%)2022年
总资产1,987,303,846.031,863,018,477.356.671,463,707,302.8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100,637,054.121,040,012,428.095.83896,933,911.29
营业收入1,078,473,822.74932,120,363.1615.70676,606,392.4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7,409,487.37184,757,441.33-3.98156,472,516.7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65,106,183.74180,063,396.41-8.31142,149,174.4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2,018,732.2592,861,292.95-65.52103,959,464.05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7.2119.22减少2.01个百分点18.95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1.581.65-4.241.40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1.581.65-4.241.40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15.9413.27增加2.67个百分点13.26

3.2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1-3月份)第二季度(4-6月份)第三季度(7-9月份)第四季度(10-12月份)
营业收入252,264,171.81310,599,486.65353,817,225.74161,792,938.5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753,830.3275,817,772.6559,117,260.75-30,279,376.3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66,620,135.9776,359,095.8958,748,468.19-36,413,368.9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200,449.68-70,936,535.19172,780,492.27-76,025,674.51

北京阳光诺和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不适用

4、股东情况

4.1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单位: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7,57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8,025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0
截至报告期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0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不含通过转融通出借股份)
股东名称(全称)报告期内增减期末持股数量比例(%)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数量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股东性质
股份状态数量
利虔030,897,30027.5900境内自然人
刘宇晶-1,516,7954,550,3864.060质押2,800,000境内自然人
武汉新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03,062,3032.7300境内非国有法人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富国天惠精选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2,454,5183,000,0002.6800其他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融通健康产业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99,8752,550,0002.2800其他
邵妍-840,0002,520,0002.250质押2,510,000境内自然人
广州广发信德一期健康产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53,0002,197,8961.9600境内非国有法人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安信医药健康主题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743,3061,718,0191.5300其他
天津海达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广州正达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20,0001,618,6461.4500境内非国有法人
李成1,516,7951,516,7951.3500境内自然人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不适用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不适用

存托凭证持有人情况

□适用√不适用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数量前十名股东情况表

√适用□不适用

单位:股

序号股东名称持股数量表决权数量表决权比例报告期内表决权增减表决权受到限制的情况
普通股特别表决权股份
1利虔30,897,300030,897,30027.590
2刘宇晶4,550,38604,550,3864.06-1,516,795
3武汉新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3,062,30303,062,3032.730
4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富国天惠精选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3,000,00003,000,0002.68-2,454,518
5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融通健康产业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550,00002,550,0002.2899,875
6邵妍2,520,00002,520,0002.25-840,000
7广州广发信德一期健康产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2,197,89602,197,8961.96-53,000
8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安信医药健康主题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1,718,01901,718,0191.53-743,306
9天津海达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广州正达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1,618,64601,618,6461.45-20,000
10李成1,516,79501,516,7951.351,516,795
合计/53,631,345053,631,345///

4.2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不适用

4.3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不适用

4.4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适用√不适用

5、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不适用

北京阳光诺和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第三节重要事项

1、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07,847.38万元,同比增长15.70%;实现净利润16,901.29万元,同比下降7.5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740.95万元,同比下降3.9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6,510.62万元,同比下降8.31%。

2、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不适用


  附件:公告原文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