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融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2025-018
成都2025年3月
释义:本报告术语、简称与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术语、简称具有相同含义
1 关于华融化学华融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氢氧化钾绿色循环综合利用的先进企业,成立于2000年9月,为新希望化工旗下控股的上市公司。
公司围绕新型肥料、高端日化、食品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等现代产业,重点开发电子级、光伏级、试剂级、食品级的精细钾产品及氯产品,主要产品包括高品质氢氧化钾、盐酸、次氯酸钠以及液氯等。公司秉承“钾延伸、氯转型”的创新发展战略,为电子信息、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四川省“5+1”现代产业体系配套精细化学品,重点投入湿电子化学品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技术的研发创新,目前已在低钠电子级氢氧化钾、G5级电子盐酸等产品上实现突破、可以进口替代。公司着力打通“产、供、销、储、运”全流程大数据,构建一体化综合服务的新业态;通过不断提升在下游应用领域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实现从生产型企业向研发、生产及服务一体化企业转型。经过20多年深耕,公司形成了覆盖全国、远销海外的市场布局。公司设立的四川省氢氧化钾制备及综合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四川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高端氢氧化钾制备关键工艺及装置国产化开发应用项目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了2021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及子公司华融成都均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公司拥有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绿色工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四项国家级荣誉,以及四川省制造业“贡嘎培优”100户企业、四川省工业质量标杆、四川省工业节水型企业、四川省知识产权强企培育企业等省级荣誉。此外,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公司“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化工生产云工厂转型领航实践案例”入选国家工信部2024年实数融合典型案例,获得工信部2023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精准配送、能耗数据监测)、四川省制造业标志性产品(2024)链主企业等荣誉称号,并入选全国“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企业”名单。
公司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能源、食品安全、知识产权、两化融合等七大管理体系认证,构建了高度融合的多体系管理制度,实现多体系高效管理。
公司是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行业分会副会长单位,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四川省食品生产安全协会食品添加剂专委会会长单位,四川省危险化学品协会监事长单位,成都市消毒协会理事单位,电子化工新材料产业联盟理事单位。我们的使命是:不间断的创新,可持续的发展,化学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的愿景是:将公司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智能化的化学品先进制造产业平台。截至2024年底,公司共有员工607人。
(1)2024年度主要财务数据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6亿元,同比增长13.89%;归母净利润1.00亿元,同比下滑27.53%;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23.71亿元,同比下滑5.01%;净资产17.31亿元,同比下滑1.09%。
(2)专利和创新奖项
公司的科技研发为“化学科技+数字科技”,制定了“知识产权驱动创新,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的知识产权方针,建立了持续改进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取得了显著的管理成效。截至2024年底,公司共有专利130项,包括发明专利51项、实用新型专利76项。
2024年度,公司新增专利9项,包括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其中,专利“一种电子级氢氧化钾及其溶液的生产系统”,与传统生产系统相比,可以制备得到杂质含量低的电子级氢氧化钾固体和电子级氢氧化钾溶液,且产品质量稳定,收率高。
2024年2月,公司高端片状氢氧化钾(电子级、食品级、工业级等)被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评为“成都工业精品”;2024年7月,公司高端氢氧化钾及电子级盐酸被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评为“2024年度‘天府名品’标准培育名录(第一批)”。
2024年12月,公司被四川省企业联合会评为“四川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能力100强企业”与“四川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100强企业”,已连续两年获此殊荣。
2 安全生产
2.1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作为一家研发生产制造型的化工企业,公司一直以来都将安全生产作为管理的关键,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有效运行,取得了ISO9001/24001/45001三体系认证。公司设置了安全生产委员会,统筹管理安全生产工作,并建立了安委会,各部,各科室、工段、班组的三级安全管理体系。公司制定了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等在内的50余项相关管理制度,对作业风险、危险源实施有效管理与监控,确保生产安全。公司还制定了专门的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对生产、经营中危险化学品等物品的生产、储存、使用等进行有效管理与监控。为确保安全生产制度的有效执行,公司通过安全教育、日常安全检查、专业安全检查、硬件升级、预防性维护维修、员工培训、应急演练等一系列方式来保障生产的安全性;并明确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将安全生产落到实处。2024年全年,公司按照年度培训计划开展安全、环保、消防、职业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培训共计15次,参加培训的员工达4159人次,培训累计时长达8318小时,重点培训/学习了特殊作业、新颁布法律法规、消防应急、职业健康、事故警示、排污许可等方面的内容,持续提升员工岗位操作技能及安全生产意识。
2.2 安全生产运行情况
公司安全设施齐备且保持良好运行,现有生产主装置全部实现DCS控制,正逐步推进上下游自动控制提升;应急指挥中心配置完善的独立安全仪表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装置现场设置有各类检测报警仪和24小时安全生产视频监控系统,并与应急管理部门对接联网;液氯存储装置设有紧急切断阀和全密闭负压抽空装置并能联动远程控制;应急指挥中心配置完善的独立安全仪表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洗眼喷淋器、空气呼吸器、应急药箱、应急备用发电系统等均处于有效期并完好备用。
2024年,公司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稳固整治成果。公司严格落
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制度规范,并通过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打造安全生产全流程数字管理,助力提升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此外,公司结合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重点任务,对照两大类突出问题和四个环节的安全风险排查,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工作,于2024年6月完成老旧装置滚动评估,有效防范化解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
2024年度,公司安全投入共计797.39万元,全年接受应急部门检查22次、接受生态环境部门检查14次、接受消防部门检查21次,未发现重大隐患、未发生重大生产安全及突发环境事故。
2.3 职业健康情况
公司一直高度重视生产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公司认真落实《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等制度规范,定期根据员工岗位特性配置相应劳动防护用品并指导监督使用。公司购买了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并为全体生产人员投保了工伤保险,每年对危险岗位工作人员开展一次职业健康体检,切实保障员工职业健康和安全。
2024年8月,公司委托外部专业检测机构,对公司生产作业区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工作,有效的识别和测量了各类职业危害因素,并将结果进行了公示,助力公司发现问题并实施改进措施,为公司员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生产作业环境。3 环境保护
3.1 环境管理体系
公司坚持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绿色化工之路。公司依据清洁循环生产的理念设计并建成了厂区生产装置及“三废”处理装置,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共伴生资源、能源,并确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排放标准。公司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政策文件的规定,制订了较为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体系,包括环保管理工作基本制度和环保设备运行操作规程,使得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各环节都能够“有章可依”,同时,建立了
环境保护奖惩制度,奖优罚劣,并做到环保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进一步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在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方面,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按规定备案;按预案要求,每半年组织一次综合应急演练,每季度组织一次专项演练。2024年2月,子公司华融成都被四川省应急管理厅认定为“安全标准化二级企业”。2024年12月,公司再次被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评为“环保诚信企业”,至此,公司已连续7年均被评为“环保诚信企业”。
3.2 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共计1,374.44万元,主要分为环保相关投资及环保费用支出两类,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不断提升,公司也将相应加大在环境保护方面投入。
公司高度重视污染物排放管理,严格按照监管部门标准和要求开展工作,通过加强污染物排放监测、持续改进升级工艺流程,进一步落实环保责任。
表 公司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公司或子公司名称 | 主要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的种类 | 主要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的名称 | 排放方式 | 排放口数量 | 排放口分布情况 | 排放浓度/强度 | 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 排放总量 | 核定的排放总量 | 超标排放情况 |
华融成都 | 气体 | 氯气 | 接管排放 | 1 | 氯氢车间 | 0.29mg/m? | 5mg/m? | 0.00577t | / | 无 |
气体 | 氯化氢 | 接管排放 | 1 | 氯氢车间 | 1.785mg/m? | 20mg/m? | 0.003t | / | 无 | |
气体 | 氯化氢 | 接管排放 | 1 | 试剂盐酸车间 | 2.9275mg/m? | 20mg/m? | 0.00527t | / | 无 | |
气体 | 氯化氢 | 接管排放 | 1 | 电子盐酸车间 | 1.59mg/m? | 20mg/m? | 0.13957t | / | 无 | |
液体 | 化学需氧量 | 排放口排放 | 1(与氨氮、总磷共用) | 厂区入河口 | 3.6mg/L | 60mg/L | 1.178257t | / | 无 | |
液体 | 氨氮 | 排放口排放 | 1(与化学需氧量、总磷共用) | 厂区入河口 | 0.111mg/L | 15mg/L | 0.045236t | / | 无 | |
液体 | 总磷 | 排放口排放 | 1(与化学需氧量、氨氮共用) | 厂区入河口 | 0.031mg/L | 1mg/L | 0.013087t | / | 无 |
3.3 节约能源
公司秉持资源绿色循环、高效和综合利用的发展理念,依托自身多年的技术、工艺及生产管理经验积累,围绕钾化合物和氯化合物向下游精细化工产品延伸,通过对各生产板块的科学布局以及对工艺流程的合理安排,充分发挥生产设备、原材料与能源的使用效率,循环利用生产过程中的水资源、热能、钾离子,建立了以“资源合理开发和能源综合利用”为特色的循环经济运营模式,最大限度地优化了资源配置与利用,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报告期内,公司建设能效数智运营系统,通过结合产品工艺特征、融合OT与IT智能算法,构建了一套先进的全体系数字化的能效管理,让公司成为行业中少有的产量、中间产量及能效实时可视的企业,实现了对能效的精益化管理,从管理、设备、工艺、结构四个方面全面识别潜在的节能机会,并给出相应节能方案来不断优化生产和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助力公司持续有效节能。2024年度,公司节能降耗超500万元。
公司及子公司华融成都均取得能源管理系统认证证书:能源管理体系符合GB/T 23331-2020/ISO 50001:2018标准。
项目 | 2024年度 | |
电 | 用量(万度) | 23,705.81 |
折标准煤(吨) | 29,134.44 | |
天然气 | 用量(万立方米) | 903.13 |
折标准煤(吨) | 10,966.72 | |
蒸汽 | 用量(万吨) | 2.45 |
折标准煤(吨) | 2,313.75 | |
水 | 用量(万吨) | 171.82 |
折标准煤(吨) | / | |
折标准煤总额(吨) | 42,414.91 | |
营业收入(万元) | 120,645.60 | |
公司平均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 0.3516 |
注:能耗数据为公司内部监测计算,未经第三方专业机构检测。
2024年,公司投入并运营的节能项目所带来的效益如下:
项目名称 | 运行时间 | 节能情况 |
中水回用 | 2024年1-12月 | 项目节水量:233261立方米 |
氯化氢蒸汽合成炉技改升级 | 2024年1-12月 | 节能量:584.47吨标煤 |
电解槽节能改造 | 2024年1-12月 | 节能量:196.64吨标煤 |
冷冻站节能改造 | 2024年6月-12月 | 节能量:92吨标煤 |
注:节能数据为公司内部监测计算,未经第三方专业机构检测。4 社会及员工
4.1 公益慈善
2024年1月,公司向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捐助奖学金30000元,激励高校优秀学生高质量发展;2024年9月,公司向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捐赠融盾84消毒液等日化用品4800余件,助力黑水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2024年12月,公司向邛崃市红旗村村民委员会捐赠融盾84消毒液等日化用品,用于乡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回馈社会。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乡村振兴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根据成都市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决定〉重要部署责任分工方案》精神,公司积极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于2024年11月29日与邛崃市临邛街道红旗村村民委员会签订了《“万企兴万村”结对帮扶协议》。公司将按照四川省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在坚持“万企兴万村”行动“自愿参与、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市场导向,义利兼顾、合作共赢,依法兴村、严守红线”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与红旗村村民委员会围绕加强基层党建、帮促产业发展、打造红旗少年旗帜、开展消费帮扶、推动乡村振兴、探索爱心服务等方面开展结对帮扶行动,共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助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
4.2 员工培训
公司根据发展战略及人才发展规划,以“战略引导”、“分层培训”、“注
重实效”的原则,将人才培养与公司发展战略和员工岗位需求进行紧密结合,同时重视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分层次、分类别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员工培训,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和参与公司发展的平台,持续推进公司人才培养。2024年公司共组织线上、线下培训活动超70次。
针对一线员工,通过强化基础技能与标准化操作培训,确保生产操作安全与服务质量稳定;针对技术型岗位,围绕安全生产、质量提升、节能技术等业务方向,开展系统性技能提升培训;针对职能型岗位,开展规范、保密、统计、分析等方向的专项培训。同时,公司还将企业文化深度嵌入培训全流程,增强员工归属感,并鼓励跨部门交流与协同培训,提升公司凝聚力。公司积极整合内外部资源,为员工提供灵活、持续的学习支持。2024年5月,公司联合外部业务专家及专业机构,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线下培训”的混合模式,聚焦行业前沿,开展“半导体行业信息知识培训”等专项培训,确保能力建设与行业发展同步;同时关注社会责任,多次开展禁毒专题讲座与安全警示教育,助力企业长期价值创造。
通过多维度、系统化的能力培养体系,公司不仅提升了员工的专业水平与创新力,更强化了组织凝聚力与员工归属感,为可持续发展注入长效动能。
4.3 廉洁自律
公司结合业务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内部控制体系,内控评价工作组定期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多个方面开展独立测评,评价其内控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帮助管理层深入分析公司所面临的风险,通过风险库管理建设,对重点风险制订相应应对措施,以防范和控制公司风险,并随着公司业务发展以及外部环境变化不断调整、完善内控管理,使之更有利于提高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保护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公司坚持践行“阳光、正向、规范、创新”的企业文化。2024年度,举办了第五届阳光文化周,以“阳光正好”为主题,开展阳光运动会、阳光文化展览、廉洁竞赛答题、监狱参观、安全生产阳光漫画等一系列极具教育意义的活动,全方位、深层次地将廉洁文化融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与生活理念之中。公司深入推进廉洁红线和安全生产教育,员工们时刻保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意识,
共同筑牢反腐防线和安全生产防火墙,营造共创共享共护的浓厚氛围。
4.4 党建方面
公司扎实做好党建相关工作,以党建促发展,推动公司经营业务的规范发展。报告期内,全国总工会授予华融化学(成都)有限公司电子化学品事业部“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结束语未来,公司在生产经营中将坚持安全第一,做到绿色、循环、可持续;勇担企业社会责任,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