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请稍候

00-00 00:00:00
--.--
0.00 (0.000%)
昨收盘:0.000今开盘:0.000最高价:0.000最低价:0.000
成交额:0成交量:0买入价:0.000卖出价:0.000
市盈率:0.000收益率:0.00052周最高:0.00052周最低:0.000
尚太科技: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分析报告 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5-01-11

证券简称:尚太科技 证券代码:001301

石家庄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极县里城道乡南沙公路西侧)

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分析报告

二零二五年一月

为了进一步提升石家庄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尚太科技”或“公司”)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公司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简称“可转债”)。公司董事会对本次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以下简称“本次发行”)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如下:

一、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本次拟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50,000.00万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以下项目的投资:

单位:万元

序号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计划投资总额拟使用募集资金
1年产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399,355.80250,000.00
合计399,355.80250,000.00

如本次发行实际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少于拟投入本次募集资金总额,公司董事会将根据募集资金用途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安排募集资金的具体使用,不足部分将通过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解决。公司董事会将在不改变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提下,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及项目实际需求,对上述项目的募集资金投入金额进行适当调整。

在本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到位之前,公司将根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进度的实际情况通过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先行投入,并在募集资金到位后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予以置换。

二、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

(一)项目概况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为“年产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实施主体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山西尚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尚太”),本项目总投资为399,355.80万元,其中拟使用募集资金250,000.00万元,计划建设期为18个月,本项目新建生产厂房、配电室、办公生活用房等建筑物,购置包覆釜、中温改性以及高温改性等设备,并配套建设供电、供水等公用辅助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新增年产20万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一体化产能,发行人的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将进一步显现,以期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扩大公司市场占有率。

(二)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总投资为399,355.80万元,其中拟使用募集资金250,000.00万元,其他费用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投入,具体投资安排如下:

单位:万元

序号总投资构成投资规模其中募集资金投入金额
1建设投资289,332.98240,000.00
1.1工程费用269,806.58230,000.00
1.1.1建筑工程费94,760.5880,000.00
1.1.2设备购置及安装费175,046.00150,000.00
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3,853.2110,000.00
1.3预备费5,673.20-
2铺底流动资金110,022.8210,000.00
合计399,355.80250,000.00

(三)项目实施地点及实施主体

本项目拟建设地点为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实施主体为山西尚太。

(四)项目建设期

本项目计划建设期为18个月,包括厂房和生活及办公场所的土建工程、装修、水电工程、生产设备及配套设备设施购置及安装调试,人员招聘及培训和试运行与验收等工作。

(五)项目经济效益

本项目建设完成并完全达产后,将形成年产约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能,公司生产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经过可行性论证及项目收益测算,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能够为公司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入。

(六)项目涉及的报批事项

截至本报告出具日,募投项目正在办理投资项目备案中。

三、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进一步扩大一体化生产能力,满足下游市场需求以及自身业务发展需求

近年来,受全球能源结构调整以及“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推动,二次电池相关技术进步影响,锂离子电池产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新能源汽车、储能终端等下游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产业市场需求的持续提升。新能

源汽车方面,全球汽车电动化浪潮仍在持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增加,渗透率不断提升。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统计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374万辆,同比增长36%;2024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约683.6万辆, 同比增长16%。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1-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2022年同期达5.9个百分点;2024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的发展,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为630GWh,同比增长31.4%;2024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为320GWh,同比增长18%。储能终端方面,根据高工锂电(GGII)统计,2023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为206GWH,同比增长59%;2024年上半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已超200GWh,同比增长超25%。下游旺盛的快速增加推动负极材料市场不断扩大,2023年,根据高工锂电(GGII)数据统计,我国负极材料出货量165万吨,较2022年同比增长21%,其中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和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出货量分别为146万吨和18万吨;2024年上半年国内负极材料出货量94万吨,同比增长29%。

负极材料近年来持续处于高景气周期,行业企业持续进行产能扩张,同时大量企业和资本跨界进入,导致行业自2023年以来陷入白热化竞争阶段,行业增长速度有一定的回落,但是,公司采取差异化产品竞争策略,在长期的技术和工艺积累基础上,实现了新一代“快充”“超充”性能以及新型储能终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品的批量出货,相关产品受终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更新换代需求的带动,产销规模快速上升,推动公司在2024年行业陷入白热化竞争状态下仍实现了高速增长。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继续把握住新一代动力电池迭代的业务机会,并关注到储能电池市场处于活跃周期,促使负极材料产品销售数量增速再次提升。2024年1-9月,公司负极材料产品销售数量达14.8万吨,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销售量,同比增长超过55%。同时,在产品价格水平远低于上年同期的情况下,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核心业绩指标较上年同期相比恢复上升。从行业角度来看,中长期锂离子电池产业仍旧具有快速发展前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产品性能的持续提升,终端产品持续推陈出新的要求,应用场景的不断成熟,负极材料行业仍具备快速增长的市场空间,需要公司持续扩大生产能力,进行生产基地建设。

从公司角度来看,公司具备新一代负极材料产品的技术和批量生产能力,能够紧跟行业产品迭代速度,把握下游技术发展方向,以差异化竞争能力实现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需要持续进行高水平的一体化生产基地建设,满足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综上,本项目的建设顺应了下游市场的需求,把握了行业的发展机遇。项目建成后,公司将新增20万吨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一体化产能,大幅增强了公司的供货能力,从而把握锂离子电池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实现公司进一步发展。

2、巩固公司成本优势,提升设备工艺能力,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在负极材料行业,公司拥有一定成本优势,主要基于自身一体化生产模式和深厚的石墨化设备工艺能力。相较于同行业主要企业,公司负极材料生产全部工序均自主进行,特别是石墨化工序,自供率位居行业前列,极少采购委托加工服务,从而减少因委托加工导致的毛利流出。公司能够控制全部生产流程,进而控制各工序成本,各个工序紧凑分布在同一生产基地,提升了整体生产效率,并减少了运输支出,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盈利水平。另外,公司曾长期经营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业务,积累了丰厚的装备设计、工艺能力以及生产管理经验,在多项核心工艺上均有高效率的独特设计。本项目将延续一体化生产模式,进一步发挥长期生产实践和工艺积累下的石墨化生产成本管控能力,优化成本投入。

公司拟建设的新生产基地依旧选择在距离上下游位置较为适中的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进行建设,将继续发扬相关优势,建设更高水平的、具有自动化、智能化特点的一体化生产基地。同时,公司将进一步探索新型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巩固自身成本优势的同时,不断提升设备工艺能力,持续增强公司自身综合竞争力。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公司加强对产品质量与成本的管控,进一步发挥生产管理和规模经济优势,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和竞争实力,提高公司在负极材料领域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

3、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随着人们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和生产性能优良且质量稳定的中高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显得尤为重要,如新一代的“快充”“超充”性能为代表的高倍率动力电池负极材料。

公司拥有稳定、可靠的研发和生产中高端产品的能力,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方面开发和储备了诸多新产品。公司需要紧跟市场发展趋势,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丰富和完善产品系列,逐步减少低技术低附加值产品,并提高高端高利润产品的市场占比。本次募投项目的目标产品以公司新研制出来的高附加值、高毛利率的产品为主,提升公司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适应新一代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生产需要,加速开发并适时推出与科技进步相匹配、与行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不同种类的新产品,才能长期保持公司领先地位。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公司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为项目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国家战略规划和举措不断出台,明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和新型储能等已成为国家重点投资发展的领域。与此同时,在加快推进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是构建绿色、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我国将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指出,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成熟健全,与电力系统各环节深度融合发展,基本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全面支撑能源领域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储能电池系统结构件作为连接电池和储能设备、承载储能电池组的组成部分,对下游储能行业快速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为上游负极材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公司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将扩大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生产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下游新能源行业和储能行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在政策上具有可行性。

2、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为新增产能持续消化提供了基础

2022年以来,公司负极材料业务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期间新建的山西三期生产基地产能得到快速地消化,产能利用率维持较高水平。2022年至2023年,公司负极材料生产量分别为11.97万吨和15.12万吨,同比增长26.36%;负极材料销售数量为10.72万吨和14.09万吨,同比增长31.50%。2024年1-9月,公司负极材料生产量和销售量已超过2023年全年,较2023年同期增长超过55%。公司产能利用率持续处于较高水平,2022年以来新建产能均得到充分消化,公司生产和销售规模持续快速增加,新增产能消化为扩建项目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良好的市场基础和客户基础,为项目产能的消化提供保障

根据高工锂电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459GWh,同比增长21%,预计全年中国锂电池市场出货量将超1,100GWh,同比增长超27%,其中动力电池出货量超820GWh,同比增长超20%;储能电池出货量超200GWh,同比增长超25%。根据高工锂电的预测,2025年全球动力锂电池预计出货量将达到1,730GWh,国内市场仍会维持全球最大动力锂电池市场地位,市场份额将稳定在70%以上(即1,250GWh);我国储能锂电池将处于高速发展期,“双碳目标”将成为锂电储能核心驱动力,预计2025年出货量将达到430GWh。储能、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继续发展,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的发展提供庞大的下游应用需求。根据高工锂电的数据,负极材料行业受益于锂电池下游需求增长,近年来产销量逐年快速提升。2024年上半年国内负极材料出货量94万吨,同比增长29%;预计2024年负极材料的出货量将超过200万吨,同比增长21%。根据高工锂电的预测,2030年我国负极材料出货量有望达到580万吨,其中人造石墨仍为市场主流,出货量超470万吨。

公司凭借良好的产品及服务质量赢得了众多客户的认可,已进入下游知名行业如宁德时代、宁德新能源、国轩高科、蜂巢能源、欣旺达、远景动力、瑞浦兰钧等知名锂离子电池厂商的供应链。公司深入研究前沿的市场信息,了解终端市场对锂电池的差异化需求,并积极与上述客户交流、开展合作开发,不断深化合作,向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负极材料产品,提升客户对公司产品的满意度,建立了稳定、密切的合作关系。

负极材料市场规模的高速发展和公司优质稳定的客户资源为公司未来消化

新增产能提供有效保障。公司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具有良好的市场基础和客户基础,具有可行性。

4、丰富的生产技术和研发经验,为募投项目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保障公司具有丰富的生产和研发经验,组建了一支经验丰富、勇于创新的研发团队,不断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发投入。公司在石墨化环节,将积累多年的生产工艺经验带入,在工艺上有较明显的优势,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公司仍在不断改进工艺,探索更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

公司针对负极材料乃至锂离子电池行业进行了充分调研,在对市场和客户需求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选择主要的技术方向和技术路线,持续进行技术储备。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拥有49项授权专利,包括12项发明专利和37项实用新型专利,同时有多项专利处于审核状态中。公司持续同下游知名锂离子电池厂商进行深入技术合作,交流研发经验,持续探索在比容量、压实密度、倍率等方面更为平衡的新一代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公司同时在进行设备和工艺改进,将原材料预处理、造粒、石墨化、炭化等工序积累的新工艺新装备应用于各种产品的生产,进一步提升原有产品的品质,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形成了较为突出的技术和工艺优势。公司凭借多年来的生产研发经验和较强的研发能力,为募投项目的实施及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公司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在工艺和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四、本次发行对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管理的影响

(一)本次发行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

年产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主要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开展,是公司现有业务的拓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公司未来整体战略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募集资金运用方案合理、可行。项目顺利实施后,公司有利于提升公司的市场影响力。

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将大幅提升公司锂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主营业务优势,有助于公司更好地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市场地位,进而提高公司的总体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本次发行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本次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的总资产和总负债规模将相应增加。在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前,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的财务成本较低,同时能够维持较为合理的资产负债率,有利于提高经营效率;随着可转换公司债券陆续转股,公司的资本实力将得以加强,资产负债率将逐步降低,偿债风险也随之降低,资本结构得以优化,抗风险能力将得以提升,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保障。但是公司总股本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对公司原有股东持股比例和每股收益产生一定的摊薄作用。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预计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虽然在建设期内可能导致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财务指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随着募投项目建设完毕并逐步释放效益,公司的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增强公司综合实力,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为公司股东贡献回报。

五、可行性分析结论

综上所述,本次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发展规划政策,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符合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在技术、人力、管理、资金等资源上具有保障,通过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公司产品制造水平和产能规模,增强公司竞争力,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符合全体股东的利益。因此,本次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具备必要性和可行性。

石家庄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2025年1月11日


  附件:公告原文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