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代码:601012 公司简称:隆基绿能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1 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半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
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半年度报告全文。
1.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1.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1.4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1.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不适用。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2.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 ||||
股票种类 | 股票上市交易所 | 股票简称 | 股票代码 | 变更前股票简称 |
A股 | 上海证券交易所 | 隆基绿能 | 601012 | 隆基股份 |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 董事会秘书 | 证券事务代表 |
姓名 | 刘晓东 | 王皓 |
电话 | 投资者热线:自2024年8月31日起启用新热线029-86473930,原热线029-81566863/86519912将停用 总机:4008601012 | 投资者热线:自2024年8月31日起启用新热线029-86473930,原热线029-81566863/86519912将停用 总机:4008601012 |
办公地址 | 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尚苑路8369号 | 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尚苑路8369号 |
电子信箱 | longi-board@longi.com | longi-board@longi.com |
2.2 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本报告期末 | 上年度末 | 本报告期末比上年度末增减(%) | |
总资产 | 158,962,649,160.90 | 163,969,201,409.91 | -3.0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 64,396,110,127.79 | 70,492,311,268.60 | -8.65 |
本报告期 | 上年同期 | 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
营业收入 | 38,528,702,860.54 | 64,652,383,091.16 | -40.4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5,243,344,677.95 | 9,178,377,606.99 | -157.1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5,276,611,337.66 | 9,060,124,666.07 | -158.2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6,413,098,864.02 | 5,196,965,684.96 | -223.4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7.71 | 13.69 | 减少21.40个百分点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69 | 1.21 | -157.02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0.69 | 1.20 | -157.50 |
2.3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 股
截至报告期末股东总数(户) | 915,122 | |||||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 0 | |||||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 | ||||||
股东名称 | 股东性质 | 持股比例(%) | 持股 数量 | 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 | 质押、标记或冻结的股份数量 | |
李振国 | 境内自然人 | 14.08 | 1,067,218,173 | 0 | 质押 | 230,000,000 |
HHLR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价值基金(交易所) | 境外法人 | 5.50 | 416,460,085 | 0 | 无 | |
李喜燕 | 境内自然人 | 5.02 | 380,568,860 | 0 | 无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 其他 | 4.79 | 363,274,173 | 0 | 无 | |
李春安 | 境内自然人 | 2.11 | 160,143,858 | 0 | 无 | |
陈发树 | 境内自然人 | 1.79 | 135,950,086 | 0 | 无 | |
钟宝申 | 境内自然人 | 1.35 | 102,498,106 | 0 | 无 | |
中国工商银行-上证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 其他 | 1.28 | 97,304,399 | 0 | 无 | |
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 国有法人 | 1.19 | 90,246,278 | 0 | 无 |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泰柏瑞沪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 其他 | 0.95 | 71,698,723 | 0 | 无 | |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 李振国先生、李喜燕女士、李春安先生为一致行动人,公司未知上述其他股东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情况。 | |||||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 | 不适用 |
2.4 截至报告期末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前10名优先股股东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2.5 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6 在半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说明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
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适用 □不适用
2024年上半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在高基数下保持了较快增长,然而行业供需错配形势加剧,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行,海外贸易壁垒持续加码,技术迭代加速演进,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面临复杂的经营形势,公司聚焦“走进客户”,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坚定围绕BC技术平台深入布局,以领先的产品力、创新力和组织力,构建穿越行业底部周期的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量产迭代技术和前瞻性研发连续突破,泰睿硅片技术取得行业内近十年来的实质性重大创新,HPBC 2.0产品技术性能全面领先,推动BC技术量产产品全场景、长周期优势凸显,以创新驱动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凭借在光伏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先进制造等方面的卓越表现,公司入选2024年《财富》中国科技50强。面对产业深度调整期的剧烈波动,公司积极调整产销节奏,2024年上半年实现硅片出货量
44.44GW(对外销售21.96GW);电池对外销售2.66GW;组件出货量31.34GW,其中亚太区域销量同比大幅增长超140%,组件产品凭借优异性能连续第6年获得RETC“最高成就”奖,连续第7次获得PVEL可靠性测试“最佳表现”奖。然而,受产业链价格持续大幅下降和存货减值计提影响,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5.29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4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2.77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取得的重要成果如下:
(一)BC全场景产品价值凸显,HPBC 2.0卓越性能领跑高效技术
在行业供给侧同质化竞争加剧的产业格局下,产品高效化、场景化、差异化成为突破内卷的关键。报告期内,公司实现HPBC 2.0量产技术里程碑式突破,电池量产线全线贯通,技术成本全面达标,基于BC技术平台,形成集中式、分布式场景全覆盖的领先产品布局,引领行业进入高效率发展的新阶段。
基于高效HPBC 2.0电池技术,公司推出面向集中式市场的双面组件产品Hi-MO 9,通过导入先进复合钝化技术和高可靠性背接触互联技术,叠加公司高品质泰睿硅片的电阻集中度高、吸杂效果好和机械性能强等核心优势,组件量产功率高达660W,高于同规格TOPCon组件30W以上,组件转换效率大幅跃升至24.43%,双面率突破70%,抗隐裂能力提升80%,温度系数、衰减、抗光线辐照不均等方面较TOPCon产品有明显优势,卓越性能大幅领先行业。分布式产品升级方面,Hi-MO X6 Max系列产品导入2382×1134mm最优组件尺寸设计、先进的泰睿核心技术,组件量产转换效率提高至23.3%,可靠性大幅提升,基于HPBC 2.0的分布式多元化场景产品将陆续推出。
为了提升客户满意度,公司精准洞察客户差异化需求,行业内率先推出解决客户痛点的防积
灰、耐湿热、抗冰雹等产品,以及面向高端户用的极致全黑、别墅专用组件等艺术美学产品,引领行业场景化产品创新。上半年公司BC组件出货量约10GW,优异发电性能和低衰减表现获大量市场实证,经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CPVT)长达7个月的户外实证,公司Hi-MOX6防积灰组件较常规组件月均发电增益达2.84%,最高月相对增益达5.4%。
(二)全方位筑牢技术护城河,研发成果连续刷新世界纪录
公司坚持“以创新求发展”,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革新性泰睿硅片和HPBC 2.0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同时,高效封装、OBB技术、关键材料等提效降本技术开发持续突破。基于全新封装方案,实现HPBC 2.0组件功率大幅提升10W以上,可靠性全面强化。公司背接触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HBC)光电转换效率突破27.30%(经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权威认证),BC组件(72版型-单面)研发转换效率实现25.64%(经T?V南德权威认证),分别刷新单结晶硅太阳能电池和组件效率世界纪录。公司围绕BC技术合作及产业化,已形成了成熟的生态链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启用嘉兴全球分布式研发中心,发布“伙伴+隆基”协同创新生态体系,持续推进产业链创新共赢。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获得各类已授权专利数量3,166项,拥有BC技术专利数量近200项,全方位筑深筑牢领先技术护城河。在下一代技术前瞻性研发方面,公司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转换效率突破34.6%,连续刷新硅基-钙钛矿叠层世界纪录;商业化M6尺寸的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权威认证效率达到30.1%,取得商业化应用的突破性进展。此外报告期内,凭借在光伏领域的突出技术贡献,公司主持和参与的两项科研项目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成为我国光伏领域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领域最高荣誉的民营企业。
(三)灯塔工厂引领精益制造升级,优势产能布局行业领先
隆基嘉兴工厂是全球光伏行业唯一的“灯塔工厂”,智能化、数字化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报告期内,公司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赋能产品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生产,战略性布局先进产能,构建先发优势。目前,公司高品质N型泰睿硅片已实现量产导入,品质效率提升已获电池端验证;随着西咸新区一期年产12.5GW电池和铜川12GW电池等BC二代项目建设和产能改造项目推进,HPBC 2.0产品将于2024年底进入规模上市,预计2025年底前公司BC产能将达到70GW(其中HPBC 2.0产能约50GW),2026年底国内电池基地计划全部迁移至BC产品。公司围绕供应链追溯管理体系、绿色可持续采购、本土化运营提升全球化能力,已实现北美区域出货顺畅通关,美国5GW组件工厂已经正式投产,对北美地区业务开拓形成了有力支持。
(四)聚焦长期稳健经营,积极应对行业竞争成效显著
在激烈竞争的行业下行周期中,公司聚焦长期稳健经营,持续推进精兵简政,提高运营效率。建设以客户为中心的高效组织,加强渠道下沉和价值营销,强化与客户的链接和交互,获单能力大幅提升。深化“研产供销”协同,推动集成供应链数字化变革落地,有效应对红海事件物流挑战,有力保障全流程端到端高质量交付。聚焦全价值链降本,硅片和TOPCon产品成本行业领先,HPBC 2.0和TOPCon成本在电池端基本持平。以底线思维有效管控经营风险,强化现金流管理和资产周转,持续保持优秀的财务健康水平。凭借领先的生产制造能力和可靠性,公司已连续第18次蝉联PV-Tech组件可融资性最高评级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