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代码:000901 证券简称:航天科技 公告编号:2024-定-003
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半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半年度报告全文。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适用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适用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股票简称 | 航天科技 | 股票代码 | 000901 | |
股票上市交易所 | 深圳证券交易所 | |||
变更前的股票简称(如有) | 不适用 | |||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 董事会秘书 | 证券事务代表 | ||
姓名 | 李一凡 | 陆力嘉、朱可歆 | ||
办公地址 | 北京市丰台区海鹰路6号院2号楼 | 北京市丰台区海鹰路6号院2号楼 | ||
电话 | 010-83636130 | 010-83636130、010-83636061 | ||
电子信箱 | liyifan@as-hitech.com | lulijia@as-hitech.com、zhukexin@as-hitech.com |
2、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本报告期 | 上年同期 | 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
营业收入(元) | 3,316,793,399.12 | 3,078,182,212.20 | 7.7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元) | 3,933,259.65 | 26,259,693.64 | -85.0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元) | 70,364.66 | 19,718,815.06 | -99.6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 | -19,641,381.50 | -204,433,337.46 | 90.39%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0049 | 0.0329 | -85.11%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0.0049 | 0.0329 | -85.1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0.09% | 0.61% | -0.52% |
本报告期末 | 上年度末 | 本报告期末比上年度末增减 | |
总资产(元) | 8,434,915,477.72 | 8,770,134,309.78 | -3.8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元) | 4,158,364,054.56 | 4,192,838,641.55 | -0.82% |
3、公司股东数量及持股情况
单位:股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 | 83,155 | 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如有) | 0 | ||||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不含通过转融通出借股份) | |||||||
股东名称 | 股东性质 | 持股比例 | 持股数量 | 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 | 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 | ||
股份状态 | 数量 | ||||||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 国有法人 | 17.32% | 138,229,809 | 0 | 不适用 | 0 |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国有法人 | 11.45% | 91,393,112 | 0 | 不适用 | 0 | |
航天科工海鹰集团有限公司 | 国有法人 | 5.80% | 46,273,111 | 0 | 不适用 | 0 |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 境外法人 | 0.85% | 6,786,993 | 0 | 不适用 | 0 | |
阿拉丁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 境内非国有法人 | 0.39% | 3,088,500 | 0 | 不适用 | 0 | |
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北京分院 | 国有法人 | 0.34% | 2,717,673 | 0 | 不适用 | 0 | |
叶其兴 | 境内自然人 | 0.32% | 2,544,689 | 0 | 不适用 | 0 | |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方中证10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 境内非国有法人 | 0.32% | 2,449,718 | 0 | 不适用 | 0 | |
李伟华 | 境内自然人 | 0.26% | 2,044,800 | 0 | 不适用 | 0 | |
王育锋 | 境内自然人 | 0.25% | 2,000,000 | 0 | 不适用 | 0 | |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 航天科工海鹰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的全资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北京分院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事业单位。 | ||||||
参与融资融券业务股东情况说明(如有) | 王育锋通过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持有公司2,000,000股。 |
持股5%以上股东、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适用 □不适用
单位:股
持股5%以上股东、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 | ||||||||
股东名称(全称) | 期初普通账户、信用账户持股 | 期初转融通出借股份且尚未归还 | 期末普通账户、信用账户持股 | 期末转融通出借股份且尚未归还 | ||||
数量合计 | 占总股本的比例 | 数量合计 | 占总股本的比例 | 数量合计 | 占总股本的比例 | 数量合计 | 占总股本的比例 | |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方中证10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 661,518 | 0.08% | 151,000 | 0.02% | 2,518,618 | 0.32% | 68,900 | 0.01% |
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因转融通出借/归还原因导致较上期发生变化
□适用 ?不适用
4、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控股股东报告期内变更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控股股东未发生变更。实际控制人报告期内变更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
5、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6、在半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重要事项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以国防建设为己任,以创新发展、做实做强做好自身产业为途径,立足于航天应用、汽车电子、物联网三大产业领域,以核心技术进行应用扩展,持续推进航天国防建设与社会经济建设在更多领域实现高效益深度融合,目前已涉足军工、汽车、交通、石油、电力等多个领域。公司主要业务范围包括了以上各个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以及整体解决方案与运营服务,区域布局主要覆盖我国东部经济带、欧洲区域和线上线下营销网。
(一)航天应用
公司航天应用产品主要以加速度传感器、精密制造、航天辅材、测试测控设备为主要业务方向。公司加速度传感器等惯性器件的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航天领域得到广泛使用,公司自主研发的加速度传感器以其精度高、可靠性高、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等特点,在以往的二十多年中,都是惯性导航系统主选产品,在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近十项科研成果获部级科学进步奖并取得多项专利。生产精密制造涉及舵机、伺
服机构,生产涡喷发动机及舵机零、部件、吊舱天线伺服系统等产品。航天辅材主要为从事各型压接型、灌封型、焊接型、扁平编织型等多型航天电缆、电装的设计及生产。测试测控业务包括满足飞航产品的雷电与静电防护检测以及电气控制盒、地面测试设备、信息处理台等业务。公司加速度传感器成功助力神舟飞船、天舟货运飞船、空间站等国家重点工程任务,巩固了加速度传感器产品在载人航天工程领域的主导地位。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投入,扩大精密加工产业纵深布局、提高航天应用板块产能、提升过程设计开发能力,促进公司航天产品业务“两地两中心”区域战略布局的落地,更深入地践行了“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有效提升了企业形象,为公司航天应用业务板块和地方经济蓬勃发展贡献新的力量。报告期内,受客户审价等多方因素影响,部分产品研制任务对应合同定价有所降低,同时,受质量控制要求提高导致成本上升,该业务毛利较同期有所下降。采购模式:公司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主要是系统设备、零部件、元器件、地面试验与测试设备等。原材料供应采用自行采购的方式,公司建立了材料采购合格供应商名册,对大额材料采购实行统一招标,确定合格供应商统一供货。
生产模式:在航天应用产品领域,公司采取“生产+研制”相结合的模式为主。研制任务是根据单个客户的要求进行定制化研制并试生产,业务以独立项目的形式管理;生产任务则以提前备产、统筹均衡生产的模式,保障不同用户需求。
销售模式:公司采用直销方式销售其航天应用产品。公司直接与最终用户签订销售合同或服务合同,按合同的约定向客户销售产品或提供技术服务。公司依托特定设备型号的牵引,与用户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共同搭建大战略共赢平台。
报告期内,公司航天应用业务板块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汽车电子
公司境内汽车电子业务主要以商用车为主,借助多年汽车电子产品研发生产经验,横向推广汽车仪表、车载显示终端、远程信息处理器(T-Box)、汽车行驶记录仪、车载逆变器五大系列产品,开启公司产品多元化发展的方向。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1-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和6.1%。2024年1-6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0.5万辆和20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和4.9%。报告期内,公司境内汽车仪表上半年销售22.9万套,较上年同期的19.3万套,同比增长18.65%。
公司境外汽车电子业务分为汽车电子传感器和电子控制产品两个方向。主营产品有座椅安全带提醒装置、乘员分级系统、生命感知传感器、自动驾驶传感器、手离方向盘探测系统和其他电子控制产品制造等。2024年1-6月全球汽车销量约4,210万台,较2023年同期增长3%。报告期内,公司乘用车汽车电子传感器销量较2023年同期增长9%,电子产品制造业务单元销量与2023年同期持平。此外,该业务报告期受到一定汇率波动影响,形成汇兑损失925万元,对当期利润产生影响。
采购模式:公司仪表盘类产品生产用原材料主要是电子元器件、化学塑料产品等。原材料供应采用自行采购的方式。公司建立了材料采购合格供应商名册,对材料采购实行统一招标,确定合格供应商统一供货。公司传感器类产品采购的主要内容为生产所需原材料,包括电器元件、电缆线、基垫、银、石墨和粘合剂等,主要采购和原材料供应由公司与供应商签订统一的全球采购合同,统一采购价格。
生产模式:公司仪表盘类产品的生产模式是以主要客户需求为导向,根据主机厂生产计划制订合理的生产预测与生产计划,采用ERP系统对产品的生产、采购进行统一规划。公司传感器类产品主要采用以销定产模式,客户定期将其需求计划提供给公司,公司根据客户的预计需求制定生产计划,并将生产计划分配至下属工厂。
销售模式:公司仪表盘类产品采用配套供货模式。公司与主机厂签订配套供货协议,约定配套车型及配套份额,并按照主机厂整车销售计划提供配套产品,完成产品交付。公司传感器类产品采用客户经理(KAM)模式,对每个客户都有相应的客户经理与之进行对接服务,客户经理定期对客户进行拜访,深入全面地了解客户各种需求,并及时作出反馈。
报告期内,公司汽车电子业务板块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
(三)物联网
公司建设的AIRIOT物联网平台,是一个符合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与标准建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低代码物联网平台软件,提供综合性的物联网软件解决方案,为客户以及集成商提供最低成本,最高效的物联平台服务。AIRIOT智慧
系统搭建平台具备五大引擎能力,包括数据采集与控制引擎、三维可视化组态引擎、业务流引擎、数据分析引擎、二次开发引擎,覆盖智慧物联项目全场景应用。面向物联网项目服务商、集成商提供便捷高效稳定灵活的产品服务能力,具备海量驱动能力、三维可视化能力、AI驱动能力、丰富的算法模型库,同时可无缝对接数字孪生。公司软件产品从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组态(低代码平台)向行业模板、行业案例、行业画面、行业咨询等多个领域扩展。在用户的不同需求周期转化成商业客户。目前服务用户覆盖30多个行业,在水务、电力、油田、工厂、智能制造等行业拥有优质客户。
公司车联网业务在综合性智能化的“航天智慧车联网综合服务云平台”的基础上,自主开发了包括北斗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网络货运(无车承运人)智慧物流等车联网服务软件。基于北斗大数据研发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全过程监管平台”,实现了山东省多部门对危化品道路运输全过程的“联网监管、精准监管、高效监管、协同监管”的大监管格局,具有较好的示范效应和推广基础。车联网业务在山东、贵州、江西、宁夏市场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在云南、四川、新疆等省份进行布局。
采购模式:公司生产用原材料主要是电子元器件、建设平台所需的软硬件产品、电力电工材料、电子工业产品等。原材料供应采用自行采购的方式。公司建立了材料采购合格供应商名册,对材料采购实行统一招标,确定合格供应商统一供货。
生产模式:公司主要的生产和服务模式是以定制化业务模式为主,根据用户实际情况,协助用户分析其具体的系统应用需求,设计具体项目方案(包括项目实施技术方案、项目实施施工方案和采购计划等)。公司生产流程包括项目现场实施(包括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软件部署配置等);系统测试与试运行;工程验收、系统开通;售后服务。
销售模式:物联网业务由于生产工艺和监测要求的不同,公司需要向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特殊要求,公司产品销售采取直销为主,短期项目合作和长期战略合作相结合的销售模式。车联网销售包括平台系统服务销售、平台建设服务、终端产品销售。平台系统服务销售主要采取收取年费的收费形式,每年向公司运营管理的营运车辆收取一定额度的信息服务费,同时公司未来也将向营运车辆提供增值服务,收取增值服务费用。平台建设服务主要是直接面向企业、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等机构,提供移动或固定目标管理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独立项目定制化设计并建设,收取开发费用。北斗车载终端产品销售主要是将车载终端销售给“两客一危”等营运车辆,收取设备费用。
报告期内,公司物联网业务板块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
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袁宁
二〇二四年八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