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简称:中国移动股票代码:600941
中国移动有限公司2024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重要提示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半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香港联合交易所网站(www.hkexnews.hk)及公司官网(www.chinamobileltd.com)仔细阅读半年度报告全文。
公司本次董事会会议应出席董事8人,实际出席董事8人。本公司董事会及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本公司分别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及国际/香港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本公司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及国际/香港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编制的2024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未经审计。为更好地回馈股东、共享发展成果,公司充分考虑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及未来发展需要,决定2024年中期派息每股2.60港元,同比增长7.0%,2024年全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占当年股东应占利润的比例较2023年进一步提升,持续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经2024年5月22日召开的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授权,公司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已经公司2024年8月8日召开的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
A股上市交易所:
A股上市交易所: | 上海交易所 |
A股简称:
A股简称: | 中国移动 |
A股股票代码:
A股股票代码: | 600941 |
港股上市交易所:
港股上市交易所: | 香港联交所 |
港股简称:
港股简称: | 中国移动(港币柜台)及中国移动-R(人民币柜台) |
港股股票代码:
港股股票代码: | 941(港币柜台)及80941(人民币柜台) |
公司信息披露境内代表:
公司信息披露境内代表: | 胡宇霆 |
联系地址:
联系地址: | 中国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29号 |
电话:
电话: | 010-53992600 |
传真:
传真: | 010-52616951 |
电子信箱:
电子信箱: | zqswb@chinamobile.com |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除特别注明外,金额单位为人民币百万元
主要会计数据
2024年上半年/ 于2024年6月30日 | 2023年上半年/ 于2023年12月31日 | 变化 |
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 | 546,744 | 530,719 | 3.0% |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 | 463,589 | 452,238 | 2.5%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80,201 | 76,173 | 5.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73,038 | 69,817 | 4.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31,377 | 160,525 | -18.2%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 | 1,344,244 | 1,306,432 | 2.9% |
总资产
总资产 | 1,986,307 | 1,957,357 | 1.5% |
主要财务指标
2024年上半年 | 2023年上半年 | 变化 |
EBITDA
注
EBITDA注1 | 182,270 | 183,457 | -0.6% |
EBITDA率
注
EBITDA率注2 | 33.3% | 34.6% | -1.3pp |
EBITDA占主营业务收入比
EBITDA占主营业务收入比 | 39.3% | 40.6% | -1.3pp |
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币元)
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币元) | 3.75 | 3.56 | 5.3% |
稀释每股收益(人民币元)
稀释每股收益(人民币元) | 3.73 | 3.56 | 4.8%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币元)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币元) | 3.41 | 3.27 | 4.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6.0% | 5.9% | 0.1pp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5.5% | 5.4% | 0.1pp |
注1:EBITDA=营运利润+折旧摊销(其中,营运利润为利润总额加回财务费用并剔除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其他收益、营业外支出等非日常营运项目)注2:EBITDA率=EBITDA/营业收入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股东总数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1 | 80,833 |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 不适用 |
注1: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80,833户中:A股73,245户,港股7,588户。
截至报告期末前十名股东、前十名流通股东(或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前十名股东
持股情况(不含通过转融通
出借股份)股东名称
股东名称 | 报告期内增减 | 期末持股数量 | 比例(%) | 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数量 | 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 | 股东性质 | |
股份状态 | 数量 |
中国移动香港(BVI)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香港(BVI)有限公司 | - | 14,890,116,842 | 69.44 | - | 无 | - | 国有法人 |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2 | 18,149,776 | 5,414,003,901 | 25.25 | - | 未知 | - | 未知 |
港股股东A
港股股东A1 | - | 82,309,500 | 0.38 | - | 未知 | - | 未知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 | 42,367,000 | 0.20 | - | 无 | - | 国有法人 |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005L-CT001沪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005L-CT001沪 | - | 34,734,000 | 0.16 | 34,734,000 | 无 | - | 其他 |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资金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资金 | - | 34,734,000 | 0.16 | 34,734,000 | 无 | - | 其他 |
国家能源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
国家能源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 | - | 34,734,000 | 0.16 | - | 无 | - | 国有法人 |
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保险产品
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保险产品 | - | 26,050,000 | 0.12 | 26,050,000 | 无 | - | 其他 |
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 | 25,147,215 | 0.12 | - | 无 | - | 国有法人 |
国新投资有限公司
国新投资有限公司 | -7,828,231 | 20,068,211 | 0.09 | - | 无 | - | 国有法人 |
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
持股情况(不含通过转融通
出借股份、高管锁定股)
股东名称 | 持有无限售条件流通股的数量 | 股份种类及数量 | |
种类 | 数量 |
中国移动香港(BVI)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香港(BVI)有限公司 | 14,890,116,842 | 境外上市外资股 | 14,890,116,842 |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2 | 5,414,003,901 | 境外上市外资股 | 5,414,003,901 |
港股股东A
港股股东A1 | 82,309,500 | 境外上市外资股 | 82,309,500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42,367,000 | 人民币普通股 | 42,367,000 |
国家能源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
国家能源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 | 34,734,000 | 人民币普通股 | 34,734,000 |
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25,147,215 | 人民币普通股 | 25,147,215 |
国新投资有限公司
国新投资有限公司 | 20,068,211 | 人民币普通股 | 20,068,211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2 | 16,266,284 | 人民币普通股 | 16,266,284 |
港股股东B
港股股东B1 | 15,000,000 | 境外上市外资股 | 15,000,000 |
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一组合
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一组合 | 14,712,798 | 人民币普通股 | 14,712,798 |
前十名股东中回购专户情况说明
前十名股东中回购专户情况说明 | 不适用 |
上述股东委托表决权、受托表决权、放弃表决权的说明
上述股东委托表决权、受托表决权、放弃表决权的说明 | 不适用 |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 中国移动香港(BVI)有限公司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的间接全资控股子公司,公司未知其他股东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 |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 | 不适用 |
注1:中国香港《个人资料(私隐)条例》规定,收集个人资料应向资料当事人说明收集资料是否为必须事项,香港上市规则及港股信息披露规则均未要求披露持股5%以下的个人股东信息。基于《个人资料(私隐)条例》的前述规定,公司未披露其余持股比例低于5%的港股股东信息,仅披露持股数量。注2: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均为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之全资附属公司,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以代理人身份代其他公司或个人股东持有本公司港股股票,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作为名义持有人持有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投资者投资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本公司A股股票。注3:港股股票(境外上市外资股)不涉及A股股票转融通相关事项;持股5%以上股东、前十名股东及前十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中的A股股东,期初期末均不存在转融通出借股份的情形;亦不存在前十名股东及前十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中的A股股东因转融通出借/归还原因导致较上期发生变化的情形。
董事长报告书尊敬的各位股东:
2024年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诸多困难挑战,公司上下凝心聚力、砥砺奋进,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信息服务业带来的重要机遇,紧扣“一二二五”
战略实施思路,一体发力“两个新型”,深入实施“BASIC6”
科创计划,大力推进“AI+”行动,信息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经营发展稳中有进,效率效益持续提升,数智化转型成效显著,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成绩来之不易。2024上半年业绩表现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人民币5,467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4,636亿元,同比增长2.5%。总连接数
超35.0亿,净增1.5亿。CHBN
中HBN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达到45.0%,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第二曲线”数字化转型收入
达到人民币1,471亿元,同比增长11.0%,占主营业务收入比达到31.7%,较上年同期提升
2.4个百分点。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802亿元,同比增长5.3%,基本每股收益为人民币3.75元;EBITDA
为人民币1,823亿元,EBITDA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为39.3%;年化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2.0%,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盈利能力继续保持国际一流运营商领先水平。资本开支为人民币640亿元,自由现金流为人民币674亿元。
为更好地回馈股东、共享发展成果,公司充分考虑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及未来发展需要,决定2024年中期派息每股2.60港元
,同比增长7.0%,2024年全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占当年股东应占利润
的比例较2023年进一步提升,持续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战略引领,价值经营持续深化公司积极开拓信息服务蓝海,持续深化基于规模的价值经营,统筹推进CHBN全向发力、融合发展,领先优势不断巩固。
个人市场——融合运营 夯实根基
我们坚持“连接+应用+权益”融合拓展,通过CHBN市场协同促进5G客户渗透率提升,进一步加强中高端客户价值保有,深化场景运营创新,个人市场保持平稳。上半年,个
锚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一个定位;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即从数量规模领先向质量效益效率领先转变、从注重短中期业绩完成向注重中长期价值增长转变;一体发力“两个新型”,即系统打造以5G、算力网络、能力中台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创新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主动激发“五个红利”,即创新红利、人心红利、改革红利、人才红利、生态红利。
B-Big data、A-AI、S-Security、I-Integration Platform、C-Computility network、6-6G
总连接数包括移动电话、有线宽带、物联网卡、家庭设备、行业设备连接。
个人市场(C)、家庭市场(H)、政企市场(B)、新兴市场(N)
数字化转型收入包括个人市场新业务(移动云盘等)收入,家庭市场智慧家庭收入,政企市场DICT收入、物联网收入、专线收入,以及新兴市场收入(不含国际基础业务收入)。
EBITDA=营运利润+折旧摊销(其中,营运利润为利润总额加回财务费用并剔除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其他收益、营业外支出等非日常营运项目)
A股股息以人民币支付,按照董事会宣派股息之日前一周的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港元对人民币中间价平均值1港元折合人民币0.914962元计算,金额为每股人民币2.3789元。
公司利润分配基数为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股东应占利润。
人市场收入达到人民币2,552亿元;移动客户突破10亿户,净增926万户,其中5G网络客户达到5.14亿户,净增0.49亿户,渗透率达到51.4%。个人移动云盘收入达到人民币48亿元,同比增长47.7%;权益融合客户
达到3.15亿户,权益产品收入达到人民币140亿元,同比增长37.2%;5G新通话高清视频使用客户达到1.29亿户,其中智能应用订购客户数达到1,182万户;动感地带芒果卡产品累计销量达到2,155万,广受年轻客群青睐。移动ARPU保持行业领先,为人民币51.0元。家庭市场——深化拓展 挖掘价值
我们积极构建“全千兆+云生活”智慧家庭生态,以“移动爱家”品牌为统领,强化存量运营和融合运营,积极打造FTTR、HDICT(家庭信息化解决方案)等新增长点,家庭市场增长良好。上半年,家庭市场收入达到人民币698亿元,同比增长7.5%;家庭宽带客户达到2.72亿户,净增848万户,规模行业领先,千兆家庭宽带客户渗透率为33.5%,较2023年底提升3.5个百分点。移动高清客户达到2.08亿,收入达到人民币151亿元,同比增长
5.7%;智能组网客户达到1.52亿户;家庭安防客户达到5,864万户。FTTR客户达到505万户,同比增长296.4%;HDICT解决方案服务客户数达到3,552万户,同比增长70.1%。家庭客户综合ARPU达到人民币43.4元,同比增长0.2%。
政企市场——深耕行业 量质并进
我们一体化推进“网+云+DICT”规模拓展,创新打造“AI+DICT”能力,积极构建“三化(标准化、产品化、平台化)”解决方案运营体系,大力开拓商客板块价值高地,政企市场保持良好增长。上半年,政企市场收入达到人民币1,120亿元,同比增长7.3%;政企客户数达到3,038万家,净增201万家。公开招标市场中标份额达到18.4%,全行业领先,成功打造30个面向细分领域的“三化”解决方案,沉淀58项核心能力,拓展项目超500个。移动云锚定“一流云服务商”目标,充分发挥“五融”(融网、融数、融智、融边、融安全)优势能力,收入达到人民币504亿元,同比增长19.3%,其中IaaS+PaaS收入份额稳居业界前五。5G垂直行业应用保持领先,累计签约5G行业商用案例超4万个,在智慧城市、智慧工厂、智慧园区、智慧校园等细分领域规模发展成效显著,拉动5G专网收入达到人民币39亿元,同比增长53.7%。
To V车联网市场规模突破,车联网前装连接净增729万个,累计达到5,791万个;5G+北斗高精度定位调用达到1.7万亿次;丰富“人车家”服务,成功与10家头部车企达成渠道合作;重点参与城市“车路云一体化”试点支撑。To G数字政府市场拓展深入,沉淀数字政府能力图谱,发布九天·海算政务大模型v3.0,深度参与多个重点省市数字城市建设运营,标杆项目示范效应显著,上半年累计项目签约金额超126亿元,同比增长13.8%。挖掘商客市场增长潜力,推进构建“端网云数”产品体系,面向中小企业拓展商客套餐达到1,580万户,净增1,075万户。加快低空经济、航空互联网、天地一体业务规划与能力布局,积极探索新商机。
新兴市场——规模发展 贡献提升
我们坚持做大规模、做优效益、做强品牌,新兴市场快速增长。上半年,新兴市场收入达到人民币266亿元,同比增长13.2%。国际业务方面,进一步发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联动效应,加强优质产品能力和5G解决方案出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海外数字基础
订购权益产品的正常在网客户到达数(包括纯权益组合产品、通信+权益组合产品、权益超市付费会员等),权益业务内客户进行剔重。
设施升级,持续深化国际领域生态合作,上半年国际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118亿元,同比增长16.3%。股权投资方面,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产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进行投资布局,资本纽带和赋能作用进一步发挥。数字内容方面,深化“内容+科技+融合创新”运营,精心打磨咪咕视频等“硬核”产品,打造元宇宙数智人、XR+裸眼3D、数字空间等原子产品能力,上半年数字内容收入达到人民币145亿元,同比增长11.3%,云游戏全场景月活跃客户达到1.23亿户,用户规模行业第一。金融科技方面,发挥金融对主业赋能与促进作用,上半年产业链金融业务规模达到人民币379亿元,同比增长72.1%,服务链上企业户数同比增长55.5%;打造一体化全场景数字消费入口,和包交易月活跃客户同比增长15.8%。
我们以客户为中心,着力锻造全场景、多形态、跨领域数字新服务,数字化转型发展蹄疾步稳。上半年,个人数字化收入同比增长34.6%;家庭数字化收入同比增长4.5%;政企数字化收入同比增长7.9%,其中DICT收入达到人民币652亿元,同比增长8.4%;新兴市场数字化收入同比增长9.7%。
提档升级,“两个新型”加速推进
公司勇担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主力军,数智底座不断夯实。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双千兆”网络保持领先。我们全力锻造5G网络领先优势,深入推进与中国广电共建共享,上半年5G网络投资共计人民币314亿元,累计开通5G基站超229万个,其中700MHz 5G基站70.5万个。率先启动5G-A规模部署,聚焦RedCap、三载波聚合、通感一体化等能力提升,目前已在超280个城市推进5G-A商用部署,年内将扩展至超300个城市;分场景精准建设千兆宽带能力,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市县城区100%、乡村97%以上具备千兆平台能力,千兆覆盖住户达到4.38亿户。与此同时,公司正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向空天地一体化演进,促进航空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与地面网络深度融合。
开创性部署算力网络。我们积极落实国家“东数西算”工程部署,初步构建技术和规模全面领先的全国性算力网络,持续提升通算能力,通用算力规模达到8.2 EFLOPS(FP32),加速发展智算能力,智能算力规模达到19.6 EFLOPS(FP16)。“N+X”
多层级、全覆盖智算能力布局不断完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首批13个智算中心节点投产;建成全球首个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400G全光骨干网,持续深化“1-5-20ms”三级低时延算力服务圈;已全面实现基于IPv6的骨干网络智能化。能力中台应用成效显著。我们依托“AaaS+”行动,开放“能力超市”和“中央厨房”,加速能力智能化服务供给,上半年上台能力达到近1,100项,调用总量达到3,197亿次。升级完善数据要素流通基础设施——数联网(DSSN),目前已在6个省、8个行业落地推广,承载数据交易量月均超亿条。
新型信息服务体系持续优化。产品方面,我们着力打造卓越产品,取得良好成效。公众市场17项产品客户规模过亿,其中8项产品客户规模超两亿;政企市场6项产品收入规模超百亿。算网业务领域,拓展智算项目超70个,累计签约金额超人民币20亿元;移动云全场景触达服务能力业界前列,COCA
2.0异构计算架构、自研服务器DPU芯片等核心性能
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大数据业务领域,依托梧桐大数据平台,沉淀数据资源超2,000PB,数据治理水平达到国内最高等级(DCMM五级),数据年调用量达千亿次,在数据治理、应急管理、智慧文旅等多个行业广泛应用。视联网
业务领域,业界率先发布视联网技术标准、服务标准和白皮书,发布视联网大模型,上半年视联网新增视频接入1,019万路,累计实现
N(全国性、区域性智算中心)+X(属地化、定制化边缘智算节点)
Compute on Chip Architecture
中国移动视联网是提供视频连接服务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以视频物联泛终端为载体,以视联平台汇聚连接、能力、服务。
7,030万视频云端互联。安全业务领域,构建“网、云、DICT+安全”产品体系,上半年累计创收人民币21亿元。服务方面,持续深化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服务管理,客户满意度行业一流,移动网络质量满意度保持优势,家庭宽带网络满意度连续两年大幅提升;率先研发应用客服大模型,深化基于通信网及互联网的视频客服应用,月均服务量超1.48亿次。品牌方面,锚定世界一流卓著品牌目标,开展品牌引领行动,按照“高品质、高品格、高品位”思路,深化“1+4+4”战略品牌
建设运营,在Brand Finance 2024年中国品牌价值榜单中名列前茅,品牌价值持续提升,在全球运营商中保持领先。
自主创新,“BASIC6”成果丰硕
公司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升级“一体五环”
科创体系,全面推进“BASIC6”科创计划,更大力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体系化布局5G-A/6G研发。积极推动5G R18国际标准完成冻结,主导提交技术提案、主导立项数目均居全球运营商第一阵营。业界首次提出5G-A通感一体技术体系,构建5G-A通感一体中试平台,研发业界领先的“中移凌云”无人机智能管控平台。创新提出组网式无源物联技术方案并研发“e百灵”产品。“中国移动01星”、“‘星核’验证星”
两颗天地一体低轨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入轨,构建天地一体试验装置,完成全球首个手机直连高轨卫星IoT-NTN实时语音实验室验证。发布6G通感算智融合研发试验装置1.0,6G专利、论文等创新成果数居全球运营商前列。
持续引领算力网络发展。在国际权威的互联网标准组织IETF成立算力网络关键技术工作组,推动算网一体原创技术走向国际。突破算力路由、算力原生、全调度以太网等原创技术;实现自研服务器DPU智算加速引擎、智算跨架构迁移软件等关键创新;主导提出的广域高吞吐协议实现超过5000公里的高吞吐量数据传输;构建全球首个800G+空芯光纤试验网,成功实现了20公里双向的128TB/s超大容量传输,光链路时延降低30%以上;发布全球首台算力路由器。公司打造的集通算、智算、超算、量算“四算合一”算网大脑——长三角枢纽芜湖集群算力公共服务平台首次在国家级枢纽节点落地实践。加速人工智能创新突破。发布由万卡级智算集群、千亿多模态大模型、汇聚百大要素的生态平台共同构成的“九天”人工智能基座,不断完善大模型谱系,全力攻坚“1+N”千亿参数通专大模型,通过“自研+生态”方式布局面向网络、客服、医疗、政务、工业、交通、金融等40个细分领域的高性能行业大模型,上半年已发布17个自研九天行业大模型,共沉淀450项AI能力、赋能近1,000项行业应用。九天基础大模型成为首个获得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和“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双备案的央企研发大模型,获得中国软件测评中心安全测评的最高等级A级证书。积极推进大数据价值转化。推进数据标准制定,积极参与编制国家高质量数据集分类分级、人工智能数据集格式等标准,推动形成行业统一的“数据目录”,实现数据标准化和共享复用。构建全球规模最大的通信服务数据集群——梧桐大数据平台,自主清洗、精标形成超5万亿tokens(词元)高质量数据集。推进数据技术创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攻关湖仓一
“1+4+4”战略品牌,即“中国移动”企业品牌,“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移动爱家”四大客户品牌,“咪咕”“移动云”“梧桐大数据”“九天”四大产品品牌
“一体五环”指由内环(研究院)、中环(专业公司)、外环(省公司、区域研发机构)、合作环(高校、企业联合载体)、海外环(海外研发机构、国际组织等)构成的科技创新体系。
“中国移动01星”搭载支持5G天地一体演进技术的星载基站,是全球首颗可验证5G天地一体演进技术的星上信号处理试验卫星;“‘星核’验证星”搭载业界首个采用6G理念设计,具备在轨业务能力的星载核心网系统,是全球首颗6G架构验证星。
体、数据编织、分布式协同计算等关键技术,提升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处理效能。提升能力中台赋能水平。联合AaaS+技术联盟成员,制定组装式平台等行业标准,推动中台能力在不同生态之间的互联互通。积极攻关能力中台关键技术,探索基于AI的智能组装和自动化编排技术,研究基于元宇宙的能力操作交互技术,赋能科创成果到产品市场的快速转化。推动“能力+集成”融合创新,加快能力标准化治理,加速中台能力实现灵活、便捷、高效、安全的开放共享。
强化网信安全能力。推出信息通信行业首款全场景防诈服务产品,创新构建智能识诈、智能预警、智家关联和保险补偿四道防线,已在多地试点上线。发布中国移动人工智能安全白皮书,促进构筑新一代AI基础设施安全底座。推出量子密话手机,进一步助力客户信息安全保护。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表现优异,牵头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移动亦获颁2023年度国务院国资委首批科技创新优秀企业并位居榜首。
抢抓机遇,“AI+”行动成效初显
公司全面拥抱AI时代,加快从“+AI”向“AI+”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动力。
“AI+”能力布局不断夯实。锻造顶尖人工智能人才队伍,成立“九天”人工智能研究院,形成2,000人的AI核心团队。建强新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呼和浩特超大规模智算中心上线投产,哈尔滨超大规模智算中心启动建设。锤炼高水平人工智能核心能力,发布全栈自主可控千亿多模态大模型,同步启动两千亿多模态大模型训练以及万亿大模型技术预研。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积极构建九天生态汇聚平台,开放大模型训练基地、评测基地、产业创新基地,向全社会提供模型训推、AI+原生应用孵化等一站式产业融通服务。
“AI+”应用创新稳步推进。政企市场,着力打造“AI+DICT”产品体系,发布COMPASS
能力体系,业内率先提供涵盖网络、算力、模型、工具、应用的一体化服务。推出AI巡考、AI质检、AI审计、AI急救、AI农技问答、AI训推一体机等20款行业应用,打造AI办公助理、AI视频监控、AI数字孪生等智能产品;加速推进AI能力变现,成功中标某大型央企AI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公众市场,构建AI产品族,对视频彩铃、5G新通话、移动云盘、移动高清、云电脑等战略产品开展全量AI+升级,打造AI创新功能,全面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聚焦AI+新通信、新办公、新内容、智家、视联、物联、安全、硬件等八个领域,培育多样化智能应用;加速家庭机器人等AI新型产品研发。上半年,“AI化产品”客户合计达到1.10亿户。与此同时,公司在内部推动运营管理智慧升级,管理赋能、助力降本增效成果显现。每百元固定资产网络类成本同比下降3.5%,5G单站能耗同比下降11.7%,上岗数字员工5.5万个,累计减负154万人天。
下一步,公司将持续完善体系化人工智能发展模式,着力做大“AI+”规模效应,一方面,系统提升大算力、大数据、大模型供给能力,筑牢“AI+”发展基础,另一方面,丰富“AI+”服务模式,推动AI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创新应用,助力各行各业“智改数转网联”。
共创共赢,发展活力充分激发
公司持续深化改革和管理提升,不断壮大“亲戚圈”、“朋友圈”、“生态圈”,内生
算力(CO)、大模型(M)、产品(P)、应用(A)、解决方案(S)和服务(S)
动力显著增强,合作生态更加繁荣。企业改革全面深化。机制改革纵深推进,子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多元立体建强人才雁阵,战略领军人才取得突破,高层次专家力量进一步壮大,积极引入“拔尖”“金种子”等高精尖、紧缺人才;加快员工队伍升级,推动员工队伍从传统向数智、从单一向复合、从后端向前端转型;精准优化资源配置策略,基于业务转型、科技创新制定多项激励政策,积极推动中长期激励提质拓面。科学管理不断深化,优化“管战建”协同机制,推进“战略+运营”管控型总部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和内部协同“管总”能力;深化全要素预算管理,强化资产全流程闭环管理,精益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基层改革落地见效,“科改行动”“双百行动”成效得到国务院国资委高度认可,3家子企业获“标杆”评级,5家子企业获“优秀”评级;建设“科研特区—重点科研团队—储备库”三级管理体系,以“九天”为标杆,打造15个科研特区,推动子企业芯昇科技完成A+轮战略投资引入。中国移动改革工作获得高度评价,连续3年蝉联国务院国资委改革考核A级。
开放合作扩大深化。加强战略合作,积极与各级政府、企业、高校广泛建立并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信息服务跨界协同,助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加强资本合作,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天地一体网络、基础软件、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投资布局,促进产投协同。加强创新合作,强化联合创新,建设5G、算力网络创新联合体,打造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强化新型联合研发,深入实施“联创+”计划,联合头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不断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创新,累计建设34个研发合作载体,成立首个国际合作载体;强化区域、海外创新布局,成立香港创新院,建设能力出海协同研发管理平台。加强生态合作,发挥链长融通带动作用,汇聚上链企业超1,300家,依托子链深化产业链大中小企业合作,持续提升产业引领力和产业韧性,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持续做强做大GTI国际合作平台,汇聚超400家国际运营商、产业合作伙伴。
ESG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我们秉持诚信、透明、公开、高效的原则,严格遵守上市公司监管要求,确保高水平的公司治理。积极响应全球可持续发展倡议,加强ESG战略实施和绩效表现监督,促进公司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持续优化合规管理顶层设计和运行机制,助力公司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公司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加强内审监督,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聚焦重点领域,深化风险防控,提升风险预警能力和风险管控效果,护航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充分发挥企业专长,注智千行百业,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千家万户,积极创造美好数字生活;拓展全球视野,深化推动国际合作共赢。公司持续在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乡村振兴、践行绿色低碳运营、开展公益慈善、助力抢险救灾等领域广泛贡献力量,综合表现获得“2024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榜单“五星佳级”最高评价。我们注重培育全面发展人才,将人才作为驱动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资源,为优秀人才提供科学的培养体系和良好的职场环境,努力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未来展望
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有效需求仍然不足,新旧动能正处于转换期,公司转型发展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与此同时,宏观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信息和能量深度融合的数智化时代加速到来,数据、算力、人工智能共同构成科技创新的新引擎,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互联网+”“5G+”“AI+”开辟信息技术融入经济社会民生
的新路径,将引发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为信息服务业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尤其是近期以人工智能、算力网络、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推动经济社会从“+AI”向“AI+”转变,为千行百业、千家万户注智赋能,促进新兴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多域智能深度集成应用,驱动形成巨大新蓝海。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公司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稳中求进、守正创新,着力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深化落实“一二二五”战略实施思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公司内生动力、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大力推进“两个新型”升级计划、“AI+”行动计划、“BASIC6”科创计划,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数智化转型、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新局面,为广大股东、客户持续创造更大价值。致谢最后,谨代表董事会对全体股东、广大客户和社会各界一直以来给予的支持帮助,对全体员工的努力付出致以衷心感谢!
杨杰董事长香港,2024年8月8日
经营业绩讨论与分析本公司将继续坚持审慎的财务政策,严密管控财务风险,致力于持续保持健康的现金流产生能力和保值增值能力,科学配置资源,保持稳健的资本结构和水平,巩固和发展良好的经济效益,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
营业收入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营业收入达到5,4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为4,6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其他业务收入832亿元,同比增长6.0%。语音业务收入为36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3%;短彩信业务收入为1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5%;无线上网业务收入为2,05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2%;有线宽带业务收入达到6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应用及信息服务收入为1,29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0.9%,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贡献达2.8个百分点。
成本费用情况
本公司持续加强成本科学精益管理,坚持“有保、有压、有控”配置资源,不断优化资源投入结构,实现良好成本管控。
2024年上半年 | 2023年上半年 | 变化 |
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 | 296,765 | 300,475 | -1.2% |
其他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 81,520 | 77,332 | 5.4% |
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 | 29,222 | 26,835 | 8.9% |
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 | 27,333 | 27,610 | -1.0% |
研发费用
研发费用 | 11,971 | 8,515 | 40.6% |
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 | -942 | -2,009 | -53.1% |
主营业务成本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为2,96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4.3%。
其他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为815亿元,同比增长5.4%,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4.9%。主要由于手机终端销售增长。
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为2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3%。主要由于渠道运营和客户服务等营销拓展力度有所加大。
管理费用管理费用为273亿元,同比下降1.0%,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0%。
研发费用
研发费用为120亿元,同比增长40.6%,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2%。主要由于本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加强技术攻关与核心能力建设,为业务发展注智赋能。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为-9亿元,其中利息收入为30亿元,利息费用为17亿元。利息费用主要为租赁负债利息支出。
盈利水平
本公司持续推进提质增效,提高运营管理效率,继续保持了良好的盈利水平。2024年上半年,营业利润为1,0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率为14.7%;EBITDA为1,82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6%;EBITDA率为33.3%,EBITDA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为39.3%。
资本结构
公司财务状况继续保持稳健水平。截至2024年6月底,本公司资产总额为19,863亿元,负债总额为6,377亿元,公司资产负债率为32.1%,位于境外地区的资产规模不重大。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843亿元,较上年期末增长53.7%,原因为政企业务快速发展,而项目付款存在周期特点,政企应收账款年中回收进度相对较慢,年中应收账款通常高于年末;在建工程949亿元,较上年期末增长27.3%,原因为大部分工程仍处于建设期,年中在建工程通常高于年末。
本公司并无任何带息借款。公司一贯坚持审慎的财务风险管理政策,偿债能力雄厚,实际利息保障倍数
注
为58倍。
于2024年 6月30日 | 于2023年 12月31日 | 变化 |
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 | 534,183 | 498,104 | 7.2% |
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 | 1,452,124 | 1,459,253 | -0.5% |
资产总额
资产总额 | 1,986,307 | 1,957,357 | 1.5% |
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 | 554,255 | 558,565 | -0.8% |
非流动负债
非流动负债 | 83,483 | 88,107 | -5.2% |
负债总额
负债总额 | 637,738 | 646,672 | -1.4%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 | 1,344,244 | 1,306,432 | 2.9% |
少数股东权益
少数股东权益 | 4,325 | 4,253 | 1.7% |
于2024年 6月30日 | 于2023年 12月31日 | 变化 |
总权益
总权益 | 1,348,569 | 1,310,685 | 2.9% |
注:利息保障倍数=(利润总额–利息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现金流在复杂的经营环境和投资压力下,稳定的业务及收入增长、精细的成本管控以及规模效益的进一步发挥使得本公司持续获得健康的现金流。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为1,314亿元,同比下降18.2%,主要由于应收账款有所增长;同时公司为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加快了付款进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为855亿元,同比增长
44.3%,主要由于公司持续优化资金运作安排。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为555亿元,同比下降12.9%,主要受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及其非上市附属子公司在中移财务公司存款规模变动影响。自由现金流为674亿元,同比下降14.9%,主要由于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同比有所下降。
2024年上半年 | 2023年上半年 | 变化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31,377 | 160,525 | -18.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85,482 | -59,255 | 44.3%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55,514 | -63,766 | -12.9% |
自由现金流
自由现金流 | 67,362 | 79,112 | -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