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华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或“保荐人”)作为上海华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依科技”或“公司”或“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的保荐人,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规定,中信证券履行持续督导职责,并出具本持续督导年度跟踪报告。
一、持续督导工作概述
1、保荐人制定了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明确了现场检查的工作要求。
2、保荐人已与公司签订保荐协议,该协议已明确了双方在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义务,并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
3、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通过与公司的日常沟通、现场回访等方式开展持续督导工作,并于2024年4月28日-29日、5月14日对公司进行了现场检查。 4、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根据相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履行持续督导职责,具体内容包括:
(1)查阅公司章程、三会议事规则等公司治理制度、三会会议材料;
(2)查阅公司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内部审计等内部控制制度,查阅公司2023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2023年度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等文件;
(3)查阅公司其他应收款等往来明细科目,查阅会计师出具的2023年度审计报告、关于2023年度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占用发行人资金情况的专项报告;
(4)查阅公司募集资金管理相关制度、募集资金使用信息披露文件和决策程序文件、募集资金专户银行对账单、募集资金使用明细账、会计师出具的2023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鉴证报告;
(5)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访谈;
(6)对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公开信息查询;
(7)查询公司公告的各项承诺并核查承诺履行情况;
(8)通过公开网络检索、舆情监控等方式关注与发行人相关的媒体报道情况。
二、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基于前述保荐人开展的持续督导工作,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未发现公司存在重大问题。
三、重大风险事项
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主要的风险事项如下:
(一)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公司报告期内存在业绩下滑、亏损的情况。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181.9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00.9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43.5%,主要原因系:随着公司业务不断增加,测试服务生产场地及布局进一步扩大,除上海扩建及新增测试基地外,新增德国慕尼黑和华依天津测试基地,同时完成了惯导产线搬迁与扩建,因此增加了管理成本、人员薪酬、房租物业摊销等同比增加较大。为满足客户持续增长的业务需求,公司加快相关产能建设,进行了相应的融资,导致财务费用增加较多。
目前,公司现金流、业务拓展、人才吸引、团队稳定性、研发投入、战略性投入、生产经营可持续性等方面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风险。同行业可比公司中,天永智能、豪森智能受经济形势下行、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较上年净利润下滑,天永智能2023年净利润亦为亏损情况。
公司已在年度报告中披露了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但如果未来出现市场竞争加剧、市场需求减少、公司竞争力下降等情况,公司可能存在持续亏损的情况,请投资者关注相关风险。
(二)核心竞争力风险
1、研发投入不足及技术更新迭代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汽车动力总成测试行业为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技术涉及计算机软件、电气、机械、自动控制、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和应用技术,具有技术难度大、专业性强、研发投入大等特点。为保证持续具有核心竞争力,行业内的企业通常需要不断投入研发资金。随着市场和技术需求不断迭代更新,如果公司研发投入不足,则可能导致公司技术被赶超的风险,难以确保公司技术的先进性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无法满足及时的技术升级和匹配客户的需求,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技术泄密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为技术密集型行业,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公司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核心技术,这些核心技术是公司保持竞争优势的有力保障,核心技术保密对公司的发展尤为重要。公司已与研发技术人员签署了保密协议,若公司员工等出现违约,或者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因核心技术信息保管不善导致核心技术泄密,则公司将面临核心技术泄密风险,对公司的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三)经营风险
1、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产品的直接材料占营业成本的比例较高,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电气测控元件、仪器仪表、驱动电机、机械结构件、附属设备、传动导向和气动液压件等。如果未来主要原材料的市场供求、供应商销售策略发生较大变化,造成公司采购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可能对公司的原材料供应或产品成本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公司将会面临盈利水平下滑的风险。
2、经营规模扩张的管理风险
公司生产经营规模迅速扩张,公司的快速发展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资源整合等方面对公司的管理层和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管理层业务素质及管理水平无法满足公司规模迅速扩张的需要,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未能及时
调整、完善,公司将面临较大的管理风险。
3、产品质量风险
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知名品牌车企及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下游客户通常对产品质量有较高要求。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持续扩大,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如果公司无法持续有效地完善相关质量控制制度和措施,公司产品质量未达客户要求,将影响公司的市场地位和品牌声誉,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4、公司主要经营场所为租赁且部分租赁房产存在产权瑕疵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经营场所均为向第三方租赁取得。如果租赁合同到期后,公司不能正常续租而产生搬迁费用及停产损失,或者租赁费用大幅上涨,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净利润等造成不利影响。此外,部分租赁房产由于未办理房产证存在产权瑕疵。虽然公司对生产经营场地无特殊要求,周边可替代性强的相似房源较为充足,但如因租赁房产的产权问题导致公司不能正常使用上述瑕疵厂房,可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5、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较长的风险
公司固定资产主要为测试设备(测试服务用台架)及生产设备,公司根据具体设备的预计使用寿命制定折旧年限,其中测试设备(测试服务用台架)折旧年限为10年,生产设备折旧年限为5年,符合公司实际情况及行业惯例,但若公司测试设备(测试服务用台架)及生产设备未能达到预期可使用年限,将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状况和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四)财务风险
1、存货减值风险
由于公司产品均为定制化非标设备,采取订单式生产,公司需按照客户要求及技术协议,提前安排相关原材料采购。项目实施中,测试设备的生产流程较为复杂、精度要求较高,涉及机械设计、电气工程及软件开发等多领域知识,除技改项目及备品备件销售外,测试设备生产周期通常较长;同时,由于公司交付的
产品均为动力总成生产线下线检测设备,需待客户整条生产线及检测设备调试完成或试运行一段时间后方可完成最终交付,但由于客户生产线整体布局需考虑多种因素,公司完成产品终验的时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部分测试设备生产周期较长及最终交付时间不确定均可能导致公司存货存在减值的风险。
2、应收账款金额较大的风险
报告期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34,398.08 万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为16.30%,公司应收账款金额较大。公司客户主要为国内外知名品牌车企及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受公司业务规模、宏观经济形势和客户付款审批等因素的影响,应收账款余额可能将继续增加。如果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发生不利变化,导致客户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困难,公司可能面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发生坏账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经营成果造成不利影响。
3、商誉风险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商誉余额为3,849.08万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为1.82%,系公司2017年11月通过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收购霍塔浩福90%股权,支付对价与合并日可辨认净资产之间的差额所确认的商誉。若未来霍塔浩福因行业政策或供需发生重大变化而出现业绩大幅下降的情况,则收购形成的商誉存在相应的减值风险,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五)行业风险
1、汽车行业销量不稳定风险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至2010年汽车销量同比增速达到32%。2010年到2019年汽车销量处于增速回落的过程,2018年行业销量出现1990年以来首次负增长,2019年汽车销量同比增速已下滑至-8.2%,202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同比仍分别下降2.0%和1.9%。2021年以后得益于国内宏观环境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产销量有所回暖。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销量数据显示,2021年度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2022年度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1.2%和9.5%。2023年度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
公司的下游客户主要集中于汽车行业,受下游汽车行业产销量下滑影响,如未来汽车产业出现大规模的不景气及停产减产情况,固定资产投资将被延缓或减少,公司在手订单金额存在下降风险,可能会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2、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波动风险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逐步退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呈现一定程度波动,市场需求正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经历一个市场整合的阶段。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汽车半导体供应短缺、新产品质量缺陷等问题也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存在波动风险,进而影响新能源汽车厂商对测试设备、测试服务的市场需求,将会对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收入持续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3、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及提供相关测试服务,属于智能装备制造行业。总体而言,我国高端的汽车智能测试装备对外资企业依存度较高,目前阶段,公司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国外同行业公司及其在我国的独资或者合资公司,国内有实力的竞争对手较少。
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及主营业务市场竞争格局较为稳定。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及经济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推进,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本身市场需求将持续快速发展。良好的市场前景一方面将吸引更多具有品牌优势、研发技术优势及资本优势的国际知名企业直接或者以合资公司形式进入我国市场;另一方面吸引部分国内厂商加大在技术、产品方面的投入,以期获得突破,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四、重大违规事项
基于前述保荐人开展的持续督导工作,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未发现公司存在重大违规事项。
五、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2023年度,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如下所示:
单位:万元
主要会计数据
主要会计数据 | 2023年 | 2022年 | 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营业收入 | 35,181.98 | 33,679.96 | 4.4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1,600.94 | 3,680.11 | -143.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2,183.20 | 3,033.07 | -171.9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2,526.80 | 6,534.82 | -138.67 |
主要会计数据 | 2023年末 | 2022年末 | 本期末比上年同期末增减(%)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 103,894.12 | 50,275.84 | 106.65 |
总资产 | 211,046.26 | 132,378.26 | 59.43 |
主要财务指标 | 2023年 | 2022年 | 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20 | 0.51 | -139.22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0.20 | 0.51 | -139.2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27 | 0.42 | -164.2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1.85 | 7.62 | 减少9.47个百分点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2.53 | 6.28 | 减少8.81个百分点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 12.04 | 9.47 | 增加2.57个百分点 |
报告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143.5%,主要本期业务板块有所拓展、新增测试业务场地、增加测试设备投入等导致经营管理及融资成本都有所增加致使利润大幅下降;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下降138.67%,主要系本期收到票据较上年同期增加,部分票据用于支付自建测试台架所致;
基本每股收益及稀释每股收益均较上年同期下降139.22%,主要本期增发股票股本有所增加同时本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所致;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较上年同期下降164.29%,主要本期政府补贴等非经营性收入略有增加导致扣非净利润下降,股本增加等所致。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较期初增长106.65%、总资产较期初增长
59.43%,主要是本期增发股份募集资金到位所致。
六、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1、领先的技术研发实力与丰富的行业经验
华依科技经过多年的深耕和积累,在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突破。公司重视技术研发的投入与团队的建设,通过自主研发和实践积累,发展前沿的汽车电动智能化技术,填补了国内关键技术的空白,打破了外资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此外,公司在全球市场上与国际知名对手展开竞争,完成了多个国际知名厂商的订单交付,进一步验证了其技术实力和行业影响力。
2、强大的数据体系优势与增值服务能力
公司基于对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客户需求的理解和其动力总成产品测试数据的积累,建立了以数据和算法为驱动的核心技术体系,能够根据不同客户的球,提供针对性的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设备和服务解决方案。同时,通过持续算法优化和整合利用测试数据,公司能够预判测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测试的效率及安全性,为客户提供辅助工程开发、咨询服务等增值化、差异化竞争优势,从而帮助客户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效率。
3、丰富的产品类别和项目经验优势
在汽车智能测试领域具有显著的优势,通过长期的行业实践积累,公司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类别和项目经验。从最初的发动机冷试产品起步,华依科技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持续的创新精神,逐步拓展到新能源总成等动力总成细分测试领域,以及电池测试、智能驾驶路试等多个相关领域。这种丰富的产品线和项目实践经验使得华依科技能够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为下游客户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测试解决方案。
在新能源总成测试领域,华依科技凭借对新能源技术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成功研发出了一系列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测试设备和服务,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公司还积极探索智能驾驶测试技术,通过智能驾驶
路试等项目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智能驾驶测试经验,为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4、公司重视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具备优秀的技术人才资源优势公司一直将研发能力的提升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战略,多年来通过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组成高水平、高稳定性的研发团队,使得公司技术实力一直保持行业的领先地位。
公司核心技术团队皆具有海内外知名学界和业界背景,对行业理解深刻、成功案例和管理经验丰富,在汽车动力总成、汽车测试服务、汽车智能测试软件、人工智能算法、MEMS器件、GNSS算法开发以及高精度导航定位、多传感器融合的算法及车辆模型的建立、硬件电路的设计等领域具有较高的技术理论经验、行业理解和成功的实践经验。在核心技术团队的带领下,公司通过不断的吸收与培养技术研发队伍,形成了突出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优势,拥有持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和潜力,结合下游客户及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通过不断创新研发,开发出多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设备及服务,保证了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为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5、稳定客户资源助力其持续领跑市场
在汽车智能测试领域凭借丰富的产品类别和项目经验,成功赢得了国内外众多知名车企及零部件供应商的信任与认可。在国内市场,公司与各大整车知名车企及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国际市场,华依科技更是得到了海外的某头部车企的认可,产品出口至韩国、法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稳定优质的客户资源为华依科技提供了持续的业务增长动力,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并推动汽车智能测试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二)核心竞争力变化情况
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通过查阅同行业上市公司及市场信息,查阅公司招
股说明书、定期报告及其他信息披露文件,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访谈等对公司核心竞争力情况进行核查,公司2023年度不存在核心技术人员离职情况,核心技术人员王宇2024年2月因个人原因离职,公司已安排相关人员接替王宇负责的工作,并已实现平稳交接,其离职不会对公司的研发能力、持续经营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产生实质性影响,不会影响公司现有核心技术及研发项目的工作开展,除上述情况外,保荐人未发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七、研发支出变化及研发进展
(一)研发支出变化
单位:万元
项目
项目 | 2023年度 | 2022年度 | 变化幅度(%) |
费用化研发投入 | 4,235.80 | 3,188.55 | 32.84 |
资本化研发投入 | |||
研发投入合计 | 4,235.80 | 3,188.55 | 32.84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 | 12.04 | 9.47 | 增加2.57个百分点 |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 |
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32.84%主要系公司加大了研发投入,新增研发项目及研发人员导致。
(二)研发进展
单位:元
序号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预计总投资规模 | 本期投入金额 | 累计投入金额 | 进展或阶段性成果 | 拟达到目标 | 技术水平 | 具体应用前景 |
1 |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PLC远程安全监控系统 | 5,500,000.00 | 561,024.78 | 5,584,936.79 | 已结题 | 在无线网络传输的基础上,依靠无线设备,对现场数据,特别是偏远地区的现场数据,进行远程监控。 | 便于异地的供应商通过网络获得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实现远程监控。管理维护人员无需亲临恶劣的现场环境即可完成对参数的设置与调整,修复故障等。完成现场运行数据的快速集中和实时采集。 | 实现实验室安全监控平台的集中化、全面化,增强安全监控系统的有效性及便利性。降低人员负荷,提高监控效率,在发生紧急状况时更能及时有效的实施保护措施。 |
2 | 具备健康管理功能的高性能燃料电池电堆快速活化系统 | 6,000,000.00 | 2,917,640.85 | 4,229,939.60 | 已结题 | 通过本项目的技术攻关,将显著缩短燃料电池电堆活化时间并在过程中能快速识别电堆健康程度,从而提高电堆生产效率。 | 实现电堆活化关键设备产品的进口替代,打破该领域产品的国外企业垄断 | 将实现活化测试台与健康管理功能的结合,在降低活化测试成本的同时,提高燃料电池活化的在线合格率,更好地满足燃料电池厂商生产节拍的需求。 |
3 | 发动机冷试高速驱动系统研发 | 5,800,000.00 | 4,401,233.39 | 4,560,768.06 | 试验验证阶段 | 研发一套冷试高速驱动系统,包括排量2.0L发动机轴系的选型,适应冷试驱动的高速主轴箱、与发动机与轴系的机械耦合方案,发动机高转速的不均匀性和高速高扭矩降低冲击的解决方案。 | 提升华依科技冷试产品的缺陷检测能力和竞争力 | 满足发动机厂家对发动机装配质量及零部件质量检测 |
4 | 通过火花塞放电方式检测发动机缸压压力技术的研究 | 7,500,000.00 | 3,458,411.70 | 3,458,411.70 | 确认测试指标,申请专利 | 开发一套基于花塞放电方式检测发动机缸压压力的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将火花塞放电电流信号与空气密度绑定,可以通过电信号的变化精确计算空气密度, | 通过点火控制电路板控制点火线圈的充电情况,控制精准可靠,可有效保证每次点火的电流相同,点火能量相等,从而提高测试的精度。不仅采集初 | 随着发动机节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主机厂家对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家重视发动机缸压测试,以最终提升发动机缸压技术,达到最终提升发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预计总投资规模 | 本期投入金额 | 累计投入金额 | 进展或阶段性成果 | 拟达到目标 | 技术水平 | 具体应用前景 |
从而根据空气密度计算燃烧室内缸压压力。 | 级线圈的电压变化,还增加了对次级线圈的电流变化的采集,允许数据之间相互校准,有效提高测试的准确性。更关键的是次级线圈的电流变化幅度大于初级线圈的电流变化幅度,采集到的数值更为精确。 | 动机热效比。 | ||||||
5 | 用于柴油发动机测试的柔性化冷试系统 | 6,500,000.00 | 649,641.87 | 649,641.87 | 完成初步设计方案 | 开发一套适用于柴油机冷试测试的性化冷试系统,从而实现柴油发动机零部件质量和装配质量的测试。 | 柔性化对接装置,包括对接机器人、对接工装快换盘、快换工装等部分组成。通过机器人的使用可以实现任意角度自动切换对接;快换盘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接工装的快速自动更换;快换工装可以实现对接机构的稳定封堵,满足进/排气测试的一致性需求。 | 解决国内大部分厂家由于柔性不高导致冷试台架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
6 | 控制器下线刷写站技术研究与开发 | 7,000,000.00 | 3,631,200.04 | 6,834,384.16 | 已结题 | 控制器在刷写站上连续刷写24小时,刷写过程不因意外故障停止;开发兼容性强的软件系统,能应对目前市场上主流厂商当前使用的刷写需求,且节拍和稳定性不低于目前已使用的主流控制器刷写站;形成一套完整的控制器下线刷写系统开发体系,应用到其他需要刷写的产品的下线测试体系中。 | 刷写速度快、稳定性高、易于操作和维护。 | 有望在下线刷写领域上获得国内外主机厂的认可,并与国外主流的控制器刷写站生产商进行竞争。丰富国内相关技术,为提升自动化产品的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预计总投资规模 | 本期投入金额 | 累计投入金额 | 进展或阶段性成果 | 拟达到目标 | 技术水平 | 具体应用前景 |
7 | 扁线电机定子自动装配工艺核心技术攻关 | 6,500,000.00 | 3,479,516.37 | 3,599,761.99 | 测试验证阶段 | 研发一条扁线电机定子的自动装配线,拓展公司业务面和装配线设计经验积累,获得国内外扁线电机生产厂商的认可,并对国内外扁线电机装配线厂商形成强有力的竞争。 | 提升装配线产品的缺陷检测能力和竞争力 |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扁线电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扁线电机定子装配线的市场发展前景也将是十分可观的。 |
8 | 涡轮增压器泄漏测试、功能测试、吹吸油功能三合一测试技术研发 | 2,500,000.00 | 407,705.05 | 2,427,575.69 | 已结题 | 集涡轮增压器泄露测试、涡轮增压器功能测试、涡轮增压器吹吸油功能于一体,可进行三合一测试。 | 极为可靠安全稳定的气路及油路系统及安全保护;电气信号抗高温油污染及测试信号的准确可靠;高精度的叶片可变截面ECM控制及压缩空气流量、压力、温度反馈信号的采集处理系统。 | 大大降低涡轮增压器制造厂的人力成本。测试工序更加集中高效,减轻了工序之间跨度流转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节约了客户生产成本,优化了客户工厂的人员配置情况。 |
9 | 涡轮增压器叶片可变截面控制器测试技术研发 | 2,850,000.00 | 699,805.25 | 2,878,242.94 | 已结题 | 设计出节拍短、可靠性高、精度高、安全性高、便于使用和维修的测试系统。 | 可靠、安全、稳定的气路及油路系统及安全保护,合理的电气设备布局,电气信号抗高温油污染及测试信号准确可靠。 | 增加获得国内外涡轮增压器生产厂商的认可度,并对国外涡轮增压器测试台厂商构成强有力的竞争。 |
10 | 叶片式机油泵气测工艺及技术研发 | 3,500,000.00 | 395,188.41 | 395,188.41 | 设计方案确定 | 开发出叶片式变量泵的气测工艺和技术,为实现气测替代油测打下基础,以满足市场需求。 | 开发出叶片式变量泵的气测工艺和技术,为实现气测替代油测打下基础;通过在系统中引入气体流动进行测试,可以在实际运行状态下对油泵进行评估和分析,而无需干扰其正常工作;通过气测试可以准确控制和计量气体流量、压力等参数,进而获得对叶片式变量油泵性能、效率、稳定性和流量特性等方面的准 | 汽车行业对动力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输出功率、响应速度和可靠性等方面。叶片式变量油泵作为动力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需要具备高性能和可靠性,以满足市场对动力系统的需求。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预计总投资规模 | 本期投入金额 | 累计投入金额 | 进展或阶段性成果 | 拟达到目标 | 技术水平 | 具体应用前景 |
确数据,并进行性能评估和优化设计。 | ||||||||
11 | 基于Labview的CAN通讯校验开发 | 6,500,000.00 | 2,326,540.76 | 6,411,479.05 | 已结题 | 完成CAN通讯的CRC校验软件设计,编译出方便操作的界面;形成一套完整的测试台架系统二次开发体系,为后续台架的优化升级提供经验。 | 基于Labview开发,以及满足各个汽车厂的测试服务需求为前提,开发出一套实用、便利的CRC校验方式。不仅可以满足经典的CRC计算方法,同时也可以根据各个汽车厂的不同的CRC生成表来进行查表法的CRC计算。 | 提高了测试服务能力,方便测试员操作使用;积累了台架二次开发经验,为后续台架升级提供宝贵经验。 |
12 | 高精度小量程扭矩测控系统的研发 | 7,000,000.00 | 2,455,221.29 | 6,469,164.85 | 已结题 | 形成一套完整的高精度小扭矩测试设备测试系统开发体系,应用到其他同类产品的测试体系中。能在自动/半自动工况下完成小电机测试规范的流程;对同一台电机连续测试10遍,及对5台电机各测试3遍,对测试结果用cpk,cmk及GR&R等工业指标进行重复性考核;对现有测试技术进行创新,能满足比当前现有系统更高的测试要求。 | 新型高精度电机扭矩测量技术方案包括扭矩测量管理单元和扭矩测量传感器两部分,采用非接触式桥式应变片扭矩传感器进行扭矩测量,扭矩测量管理单元具备扭矩计算功能,扭矩测量功能和状态检测功能,同时通过调零调K技术提高扭矩测量精度,扭矩测量管理单元和扭矩测量传感器形成扭矩测量的余度设计。技术方案测量精确,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安全性好。 | 增强该领域的认可,并与国外测试设备厂商构成有力的竞争。丰富国内相关技术,提升自动化产品的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
13 | 可测试多种类型被试件的台架升级技术开发 | 7,500,000.00 | 642,604.35 | 642,604.35 | 国内外同类技术研究 | 在技术升级的同时针对不同被试件(特制单电机,电总成,混动变速箱,高速减速器这四个被试件)通过柔性化技术在台架机械安装, | 1)柔性化,台架的机械柔性化布置,通过不改动或者很少的改动以及少量的人力可以满足单电机,电总成,混动变速箱,高 | 随着近年来汽车产业的深度变革,汽车“新四化”成为行业共识,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新车及新车型的迭代开发速度不断加快,新的设计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预计总投资规模 | 本期投入金额 | 累计投入金额 | 进展或阶段性成果 | 拟达到目标 | 技术水平 | 具体应用前景 |
电气接口,软件控制三个方面进行针对性布置。 | 速减速器这几个被试件的安装需求。 2)软件控制,不同的被试件,需求的设备及测试需求是不同的,在上位机软件开发过程中,预留接口,通过选择不同配置让不懂软件开发的人也可以迅速上手。 | 方案都需要大量的试验进行验证,并在V-Model的开发策略中反馈到设计环节以优化设计,各种单电机,动力总成,高速减速器,混动变速箱的开发都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验证。 | ||||||
14 | 小功率油泵测试技术的研发 | 3,000,000.00 | 247,697.32 | 247,697.32 | 国内外同类技术研究 | 可覆盖大多数汽车上的电子油泵的测试与研发试验需求,满足市场发展需要,填补国内市场空缺,并与国际先进设备进行竞争。 | 采用基于上位PC和RT实时系统的控制方式。基于PC人机操作界面,控制电子油泵的测试流程,参数设定、显示和输出存储。RT承担与现场各个设备的通讯及实时数据的采集。从而实现测试的半自动或全自动化操作。具有系统高度集成、高动态响应、高柔性等特点。 | 新的应用场景对小油泵的性能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可靠性方面,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车辆的正常运行,尤其是商用车严酷的工作环境和高负载工况下,对电子油泵的可靠性要求会越来越高,高可靠性是电子油泵的一个核心需求。 |
15 | 新型油冷电机专用测试技术与研究 | 4,000,000.00 | 621,880.14 | 2,197,314.86 | 已结题 | 设计出满足油冷电机最大功率200kW、最大扭矩450Nm、最大转速20000rpm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测试系统。 | 油冷电机可以在-50℃到150℃范围内控制温度,温度控制精度需达到0.5℃,在此温度范围内需要达到5℃/min的升降温速率,并可根据不同温度保持电机内部液位相对稳定,流量需要在0~40Lpm的范围内达到0.5Lpm的流量控制精度;台架高速测功机需在0到20000rpm范围内振动不能超过4mm/s;数据采集 | 有望在新型油冷电机测试领域迅速抢占市场,并形成与国外测试台厂商构成有力的竞争。丰富国内相关技术,为提升我司自动化产品的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预计总投资规模 | 本期投入金额 | 累计投入金额 | 进展或阶段性成果 | 拟达到目标 | 技术水平 | 具体应用前景 |
需达到1kHz,所有采集数据必须保持良好的同步性,时间抖动小。 | ||||||||
16 | 高精度电芯测试及验证技术开发 | 2,200,000.00 | 2,029,982.67 | 2,119,023.37 | 已结题 | 助力各种各样的更高效率、更高性能的电芯的研发,对电芯的测试验证提供了解决方案。 | 实现进口替代,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 满足汽车行业内电芯的研发和验证需要,提供高精度的电芯寿命和性能等测试和验证。 |
17 | 新能源车用电池包充放电测试及验证技术开发 | 4,500,000.00 | 979,532.76 | 979,532.76 | 需求评估,国内外设备外标准研究 | 可满足汽车行业内电池包的研发和验证需要,提供高精度的电池包充放电测试和验证解决方案。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进一步改进充放电控制算法、容量估计算法和寿命预测算法,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实现电池包的各种复杂工况测试,并且具备集成振动设备的能力;对测试电压/电流做出精准控制,开展快速充放电的实验并满足高要求的验证和研发测试;实时控制系统,10us内部数据采样周期,数据记录时间可以达到3ms,1ms@1min;多通道独立控制,满足各种精细化测试需求。 | 电池包作为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安全性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整车的安全。电池包的开发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经验,进行验证和优化设计方案。有助于提升新能源车用电池包的性能和可靠性,为新能源车辆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
18 | 同轴电桥减速器齿轴测试技术与研究 | 3,500,000.00 | 143,394.86 | 143,394.86 | 项目调研 | 设计研发出一套高转速输入、大扭矩输出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测试系统,并能满足多种型号的同轴电桥减速器测试,同时实现到抗干扰能力强、操作方便、安全性能可靠和提前判定预警的功能。 | 传统的减速器测试系统为三电机台架,一个输入系统两个输出系统。同轴电桥减速器为两电机台架,要求输入电机能力要覆盖市场上大部分的汽车驱动电机的能力,同时测试中差速器要完全锁死,输出扭矩由原来的两轴输出集中到一根轴系输出扭矩,所以要求输出电机要实现大扭矩功能。 | 目前各大减速器厂家开发和验证同轴电桥减速器就必须联合电机厂家协同进行,导致他们研发周期长、工作量增加、工作开展进度慢、成本增加。所以研发出一套同轴电桥减速器测试系统迫在眉睫,也是各大减速器厂家的期盼,同时也是抢占市场的机遇。 |
19 | 面向发动机冷试的专家系统 | 2,100,000.00 | 582,371.91 | 2,076,234.14 | 已结题 | 测试结果可以准确匹配主要部件缺陷故障;对于新的 | 摆脱对专家库的绝对依赖,升级为在测试过程中 | 带动研发人员和应用工程师对发动机缺陷测试进一步的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预计总投资规模 | 本期投入金额 | 累计投入金额 | 进展或阶段性成果 | 拟达到目标 | 技术水平 | 具体应用前景 |
缺陷故障,通过人机交互窗口可快速配置生效;对于新的缺陷故障,可自适应学习,并在后续的不良品中体现。 | 自我学习和修正,使得专家系统的结论更加准确有效,帮助维修工程师快速定位产品故障,提高返修产品上线再检通过率,降低产品潜在质量风险。 | 深入研究,升级原有的缺陷自诊断技术,更加准确的分析和评估发动机的零部件故障,提升客户在发动机缺陷检测方面的体验。 | ||||||
20 | BMS HIL测试系统开发 | 2,000,000.00 | 1,978,864.10 | 2,695,940.94 | 已结题 | 设计开发一套面对新能源汽车BMS的HIL硬件在环台架仿真测试系统,建立起自主开发的HIL测试流程和标准规范,在客户产品研发期间就能够快速的验证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尽早的发现控制器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各种缺陷。 | 能够精确模拟BMS控制器所需的输入信号,同时能够采集被测BMS控制器所有的输出信号,并驱动仿真模型运行,来实现所测控制器功能的闭环测试。该测试系统主要是基于模块化开发,开放BMS系统变更所需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现有模型的更改、IO的重新映射等),易于客户自行根据不同的BMS系统进行扩展和重新配置,以匹配同等硬件条件下不同BMS系统的开/闭环测试需求。 | 通过HIL仿真测试系统可以快速开发和验证BMS的控制功能和诊断功能,尽早发现BMS产品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缺陷,不断完善和提高BMS产品的功能和性能,为客户提供高效的服务同时,也提高华依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 |
21 | 面向IMU产线的测试软件系统 | 4,000,000.00 | 682,678.43 | 682,678.43 | 完成系统设计 | 针对智驾产品IUM量产过程中目前测试遇到测试数据不稳定、无法追溯、品质风险大,线束混乱、线束接口太多、接错风险极大,同测产品数量少、产品周转浪费工时多、生产效率低、不能满足市场生产需求等问题,开发面向IMU产线的测试软件系统,实现对产品 | 1. 实现IMU设备出厂前所有传感器的标定功能,含3个加速度计x,y,z,3个陀螺仪r,p,y,以及温度传感器:1)实现温度补偿功能2)实现IMU加速度计标定、IMU陀螺仪标定3)实现数据分析、拟合参数下发;2. 标定工艺过程及标定算法;3. 能够 | 惯性导航产业链中游主要根据下游客户对惯性产品需求及实际工作环境将上游厂商生产的标准化惯性器件进行惯性技术测试等相关工序,并根据参数及目标工作环境调整惯性技术系统以对惯性器件进行纠偏、补偿等,结合集成相关功能性芯片、基础元器件等工序,并选用适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预计总投资规模 | 本期投入金额 | 累计投入金额 | 进展或阶段性成果 | 拟达到目标 | 技术水平 | 具体应用前景 |
功能检查,误差修正,产品质量监控,数据结果追溯。 | 保存原始采集数据(可追溯);4. IMU数据刷写功能(拟合参数下发);5. 实现产线IMU产品数据与MES系统的对接(与现有第三方匹配);6. 多产品同时测试,以提高效率(多产品同时检测情况下,产品与程序、数据对应机制);7. 兼容三轴或两轴转台控制。 | 当算法、参数,开发适合客户行业及工作特点的软件,最终进行系统集成形成能为下游终端用户直接应用的惯性技术产品,测试软件需求也随之打开。 | ||||||
22 | RAC车道级导航系统研发 | 2,800,000.00 | 1,714,995.60 | 2,587,571.50 | 已结题 | 使用RAC设备进行GPS定位的,满足技术规格的组合导航系统。解决千寻的接收机定位精度高但价格昂贵的问题。使用RAC设备代替千寻,缩减组合导航系统的最终本。使组合导航系统无需登录千寻帐号即可正常工作,脱离对网络环境的依赖。实现GPS定位和组合导航的一体化。 | 使用RAC的高精度,价格便宜的GPS接收机,进行组合导航系统的研发,在保证精度的同时降低成本。摆脱RTK对网络的依赖,实现在任何地方都能进行高精度定位。 | 目前大多数车厂的厘米级定位方案都采用千寻接收机。千寻GPS接收机为了提高定位精度,采用RTK地基增强模式对定位信号进行修正,但也有市场开始反应RTK存在若干难以克服的缺点,比如成本高昂,需要联网,难以集成到车辆上等。本项目能够实现绝对定位优于亚米/分米级,相对动态定位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具有高精度、高可靠、低成本、全球通用的优点,具有较好的市场竞争优势。 |
23 | 域控IMU产品开发 | 2,100,000.00 | 790,889.97 | 1,409,969.24 | 已结题 | 使用多片IMU芯片集成,整体满足ASIL-B需求,性能达到战术级别要求 | 基于ASIL-B安全设计,满足战术级精度需求 提升器件在零偏、全温性能、震动等各个方面的性能表现 | 增加公司在器件方面的技术优势,提升公司在域控、组合导航方面的产品竞争力。 |
24 | 组合导航紧耦合算法开发 | 3,000,000.00 | 2,269,381.40 | 3,047,090.76 | 已结题 | 通过融合GNSS伪距以及伪距率等原始信息,提高系 | 通过融合GNSS模块输出的观测量(伪距、伪距率) | 满足大多数主机厂、智能驾驶客户在L2、L3的定位需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预计总投资规模 | 本期投入金额 | 累计投入金额 | 进展或阶段性成果 | 拟达到目标 | 技术水平 | 具体应用前景 |
统在复杂场景下性能,在林荫道、高架下、城市峡谷等场景满足智能驾驶客户需求,提升产品市场竞争。 | 与INS模块输出的惯性测量结果相减,并将差值输出给卡尔曼滤波器,用于估计INS模块测量累计误差。并将计算出来误差补偿反馈给INS模块,经过校正的INS模块惯性测量结果同步输入到数据处理模的卡尔曼滤波器中;提高在复杂场景下综合精度表现以及提高RTK固定解得准确率 | 求,提高公司市场竞争能力。 | ||||||
25 | GNSS–INS半紧耦合组合导航系统开发 | 4,500,000.00 | 997,643.78 | 997,643.78 | 系统架构设计 | 提高定位、定速估计的持续性:在GNSS信号受阻或中断时,仍可以持续提供定位信息,减少GNSS信号不稳定性对定位的影响;提高信息完好性监测能力:由于IMU能够提供短期内的位置、速度增量信息,可以用于传统RTK流程中的完好性FDE,包括单差/双差异常观测剔除、整周模糊度固定异常剔除、组合滤波中的RTK提供的量测FDE、用于GNSS信号短暂丢失后较高精度的SPP参考值。 | 1.单点定位技术上:从伪距权重、粗差阈值以及多频考虑的角度予以性能优化,提高精度和可靠性。2.利用IMU在伪距/相位权重、惯性辅助残差FDE、双频组合模型(可以约束整周模糊度范围)、惯性约束移动端位置等方面进行优化,提高精度和可靠性。3.从模糊度固定方面,利用IMU辅助进行假固定判断,减少假固定发生率。 | 为了能够解决GNSS受遮挡以及多径效应影响情况下的精度和可靠性问题,GNSS必须融合其他的传感器的信息,而不同于组合导航,GNSS融合其他传感器信息的目的是为了增强GNSS定位自身的可靠性和精度。因此,也就诞生了所谓IMU辅助的RTK定位方法,这一方法是工业界和学术界共同研究的热点,有利于提升GNSS在信号受影响条件下的精度,特别是能够提升受遮挡条件下的定位结果可靠性。 |
26 | 车载高精度松耦合组合导航系统开发 | 5,000,000.00 | 1,241,936.84 | 1,241,936.84 | GNSS模组性能评估 | 将松耦合kalman滤波算法运用到实际产品中,实现理论到产品化的推进;掌握UM982 GNSS模块的使用方法,并对其性能有综合的评估,为后续产品使用该 |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kalman滤波技术以及基于MEMS的惯性器件的惯导解算算法。在GNSS遮挡环境下同时加入了车辆运动学约束算法以 |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高精度定位技术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发展,将实现定位精度更高、实时性更强、自诊断能力更强、应用场景更广等,为智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预计总投资规模 | 本期投入金额 | 累计投入金额 | 进展或阶段性成果 | 拟达到目标 | 技术水平 | 具体应用前景 |
模块作前期技术积累。 | 及DR外推算法。惯导解算以MEMS惯性测量单元为基础,以200HZ的频率解算出载体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三维姿态。 | 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 ||||||
27 | 高精度陀螺仪性能研究 | 4,000,000.00 | 320,270.29 | 320,270.29 | 产品需求评估 | 提升陀螺仪精度,主要集中在提升陀螺仪Z轴精度;降低IMU陀螺仪Z轴零偏不稳定性至0.2°/h以内;提升样机的整体精度。形成MEMS器件领域独特的优势。 | MEMS传感器精度本身不高,而其精度与器件结构和工艺等有很大关系,故在传感器选型上尤为重要,同时考虑在算法和软件滤波方面优化。 | 随着高端汽车制造商在未来10年内向L5级自动驾驶迈进,市场将为与加速、LiDAR(光检测和测距)和运动检测系统相关的IMU驱动的MEMS传感器打开巨大的机会。 |
28 | INS高精度定位模组开发 | 7,500,000.00 | 199,626.94 | 199,626.94 | 功能安全概念 | 针对INS模组方案在算法方面采用深耦合融合定位模式,INS融合与基带追踪环路进行进一步互补结合DR算法模型,进一步优化复杂场景下的定位精度,与传统厂商相比定位精度优化2-3倍,同时通过优化信号捕获,进一步优化定位启动时间。 | 软硬件方面,将IMU与GNSS集成为INS模组;结构方面,域控环境下高温,贴片焊接应力对惯性器件性能的影响;算法方面,复杂场景下定位性能优化,攻克深耦合算法,优化动态标定算法模型。 | 适应自动驾驶多域集成、中央集成架构发展需求变化,支持车辆信息+IMU+GNSS信息融合,满足智能驾驶集成化的发展以及智能驾驶客户定位需求。 |
29 | 燃油流量远程监控和计量系统研发 | 1,500,000.00 | 509,327.32 | 509,327.32 | 技术方案确定 | 完成一套针对发动机台架的燃油流量远程监控系统的开发,针对发动机台架用的不同种类的油品,选择出一款测量范围广,精度高的燃油流量计,选择市场适用范围广的上位机和软件和PLC,能够实时监测燃油油耗的消耗量,能够查看燃油消耗的历史消耗记录。流量 | 燃油流量监控能够实现以下功能:1)上位机上能实时查看燃油油耗累计值;2)上位机上可以查看燃油油耗的时刻历史累计值;3)上位机上能查看日报表和月报表;4)上位机和PLC供电异常时,能立即切换UPS不间断电源供电;5)流 | 通过燃油流量监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减少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减少人身安全发生的概率。符合市场的集中化管理。另可以扩展到别的燃油流量监测应用场景,比如钻井燃油等市场,灵活设计程序来匹配各种类型流量计。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预计总投资规模 | 本期投入金额 | 累计投入金额 | 进展或阶段性成果 | 拟达到目标 | 技术水平 | 具体应用前景 |
计的反馈信号增加滤波处理,增强抗干扰能力。 | 量脉冲反馈信号增加滤波处理,增强抗干扰能力,信号屏蔽线能屏蔽复杂环境干扰。 | |||||||
30 | 电驱总成对拖测试系统研发 | 1,300,000.00 | 478,488.70 | 478,488.70 | 设计验证阶段 | 结合国内外电驱动总成的测试技术的发展动态,该技术方案采用两套高精度等速比齿轮箱作为动力系统传递单元,用两个辅助电机来补偿齿轮箱动力传输损失及精确控制转速,用环境箱和水温控模拟温度和湿度等气候条件,采用上位PC和RT实时控制系统控制整套测试设备和测试样机。具备测量精确,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和安全性好的特点。 | 基于上位PC和RT实时系统的控制方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基于PC人机操作界面,控制电机的测试流程,参数设定、显示和输出存储。RT承担与现场个设备的通讯及实时数据的采集。从而实现测试的半自动或全自动化操作。具有高度集成、功能齐全、高效传输、高柔性等创新点。 | 项目完成后,将在高动态电驱动总成测试设备领域上获得国内外相关厂商的认可,并与国外测试设备厂商构成有力的竞争。 |
31 | 电池机械振动类测试台架研发 | 1,200,000.00 | 543,348.62 | 543,348.62 | 设计方案确定 | 能够对测试电压/电流做出精准控制,电流,电压检测与控制系统精度达到±万分之五,电流的切换时间可达到10ms(-90%~90%),能够开展快速充放电的实验并满足高要求的验证和研发测试。 | 高度集成,能够实现电池包的各种复杂工况振动测试;高控制性能:真正实现了Windows 多任务机制,用户操作方便。合理的分布式和低噪声设计技术保证了系统具有高的控制动态范围和控制精度。 | 助力各种各样的电池包进行更高效率、更高性能的研发与验证,对电池包的机械振动类试验提供了解决方案。 |
合计 | / | 132,850,000.00 | 42,358,045.76 | 70,619,190.13 | / | / | / | / |
八、新增业务进展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如有)
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通过查阅公司招股说明书、定期报告及其他信息披露文件,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基于前述核查程序,保荐人未发现公司存在新增业务。
九、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是否合规
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查阅了公司募集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募集资金专户银行对账单和募集资金使用明细账,并对大额募集资金支付进行凭证抽查,查阅募集资金使用信息披露文件和决策程序文件,实地查看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现场,了解项目建设进度及资金使用进度,取得上市公司出具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和年审会计师出具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鉴证报告,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访谈。
基于前述核查程序,保荐人认为: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已建立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并予以执行,募集资金使用已履行了必要的决策程序和信息披露程序,基于前述检查未发现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形。
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如下:
姓名
姓名 | 职务 | 年初持股数 | 年末持股数 | 年度内股份增减变动量 | 增减变动原因 | 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 |
励寅 | 董事长、总经理 | 17,844,546 | 17,844,546 | 0 | / | 否 |
黄大庆 | 董事、副总经理(卸任) | 7,840,998 | 7,840,998 | 0 | / | 否 |
秦立罡 | 董事(卸任) | 5,495,850 | 5,495,850 | 0 | / | 否 |
潘旻 | 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 | 915,304 | 695,304 | -220,000 | 二级市场买卖 | 否 |
陈伟 | 董事副总经理 | 188,549 | 188,549 | 0 | / | 否 |
申洪淳 | 董事 | 5,093,580 | 5,093,580 | 0 | / | 否 |
崔承刚 | 独立董事 | 0 | 0 | 0 | / | 否 |
刘小龙 | 独立董事(离任) | 0 | 0 | 0 | / | 否 |
胡佩芳
胡佩芳 | 独立董事 | 0 | 0 | 0 | / | 否 |
边国娣 | 监事会主席(卸任) | 0 | 0 | 0 | / | 否 |
陈瑛 | 监事会主席 | 0 | 0 | 0 | / | 否 |
钱霞美 | 职工代表监事(卸任) | 0 | 0 | 0 | / | 否 |
汪彤 | 股东代表监事、核心技术人员 | 0 | 0 | 0 | / | 否 |
李璜 | 职工代表监事(离任) | 0 | 0 | 0 | / | 否 |
沈晓枫 | 董事会秘书 | 0 | 0 | 0 | / | 否 |
张建军 | 核心技术人员 | 0 | 2,680 | 2,680 | 股权激励实施、二级市场买卖 | 否 |
李粉花 | 核心技术人员 | 0 | 0 | 0 | / | 否 |
王宇 | 核心技术人员(离任) | 0 | 0 | 0 | / | 否 |
张洁萍 | 核心技术人员 | 0 | 2,080 | 2,080 | 股权激励实施、二级市场买卖 | 否 |
陈庆平 | 独立董事(卸任) | 0 | 0 | 0 | / | 否 |
王静芬 | 独立董事(卸任) | 0 | 0 | 0 | / | 否 |
查胤群 | 独立董事 | 0 | 0 | 0 | / | 否 |
刘坚浩 | 职工代表监事 | 0 | 0 | 0 | / | 否 |
合计 | / | 37,378,827 | 37,163,587 | -215,240 | / | / |
除上述情况外,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不存在其他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十一、保荐人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基于前述保荐人开展的持续督导工作,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未发现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以下无正文)
(本页无正文,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华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之签署页)
保荐代表人:
王巧巧 | 阮 元 |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