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降准政策点评:降准应约,市场续升

类别:宏观经济 机构: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胡月晓 日期:2018-10-09

中国基础货币投放压力持续上升

    降准是我们一直认为不能排除的选项,也可能是市场上唯一秉持这个观点的机构,之所以坚持降准的预期,是因为中国的基础货币投放压力在不断增大。市场在担忧货币政策收得过紧的同时,笔者却正相反,我们一直担忧的是央行无力扩张货币,从而使得货币增长长期过低,以致信用市场风险压力过大。

    货币增长持续偏低引发风险管理压力上升

    2018年以来,信用市场上的风险压力一直未有消退,违约事件不断增多。从信用风险压力上升的情况看,固然有转型时期企业经营压力增加的因素,尤其是产业周期变动带来的市场分化影响,但流动性偏紧的环境显然也加剧了信用风险的集中爆发,客观上迫切要求央行在流动性方面适当放松对冲。

    货币操作“收短放长”的特征愈发显著

    2018年中国货币环境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收短放长”的扭转操作成为央行的政策行为。与之前的新创工具不同,降准是对可用基础货币的永久性投放。由中国央行新创设出的基础货币期限看,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具有显见的“锁长放短”特征。

    货币投放结构优化增强经济风险管理能力

    中国货币环境决定了中国信用风险的压力并非来源于货币不足,而是货币结构不合理,在经济低迷持续和金融去杠杆压力下,储备货币的临时性增多,并不一定会带来商业银行的实际信用扩张!只有永久性的可用储备货币,才会刺激金融机构产生扩张冲动,并将资金用于长期性项目可见,降准通过对信用市场的融资环境的舒缓作用,不仅有助于降低信用市场压力,也将增加经济系统对信用风险的容忍度。

    资本市场信心将进一步增强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和监管环境下,降准释放的准备金,将更多地进入金融市场而非转化为非金融企业和部门信贷扩张。实际上,2018年的前2次降准,已带来了明显的基础货币成本下降和货币利率下行效应,并使得债市的“去杠杆”压力下降。

    央行方向预测:继续降准直至直购资产

    直购资产将是信用货币体系下基础货币投放的终极解决方案。结构性降准变为置换性降准,降准将被优先用于MLF的置换,这意味着2014年以来中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之一,MLF的总量增长将面临拐点。MLF等新创工具和直购资产相比,无论是抵押品管理还是后续政策操作、信号显示等方面,显然都不应成为央行投放主体。从MLF的规模增长历程看,2017年后,中国MLF规模的增长已明显放缓!

数据推荐

投资评级

更多>>
股票名称最新评级目标价研报

盈利预测

评级选股>>
股票名称11年EPS12年EPS研报
蓝光发展 0.24 0 研报
荣盛发展 0.75 1.04 研报
绿地控股 0.55 0.30 研报
新城控股 0 0 研报
光大嘉宝 0.60 0 研报
世联行 0.84 0.62 研报
大悦城 0.30 0.27 研报
阳光城 0.98 0.90 研报
金科股份 1.15 1.24 研报
中南建设 0.80 0.99 研报
金融街 0.64 0.72 研报

股票关注度

更多>>
股票名称关注度平均评级最新评级
海康威视 6 持有 买入
华夏幸福 4 买入 买入
恒逸石化 4 买入 买入
南极电商 4 买入 买入
洽洽食品 4 持有 买入
贵州茅台 3 持有 买入
普洛药业 3 买入 买入
旗滨集团 3 买入 买入
喜临门 3 买入 买入
中南建设 3 买入 买入
比音勒芬 2 买入 持有
吉比特 2 持有 买入
完美世界 2 持有 买入
万科A 2 买入 买入
大悦城 2 买入 买入
美的集团 2 买入 买入
新经典 2 持有 中性

行业关注度

更多>>
行业名称关注度关注股票数买入评级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