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钢铁反内卷的动力和难点

类别:行业 机构: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鹤涛/赵超/易轰/吕士诚 日期:2025-07-14

  最新跟踪:反内卷和地产利好预期交织,钢价和盈利快速反弹本周,“反内卷”政策发酵,供应减量再度强化。叠加宏观层面,市场对地产板块利好存有预期,利多因素交织下,市场情绪高涨,钢价和盈利快速反弹。展望来看,反内卷作为政策主线,利多情绪或继续驱动黑色产业链价格上行。

      1)淡季压制开工,需求环比走弱——本周,五大钢材表观消费量同比-3.55%,环比-1.54%,建筑钢材成交量日均值9.93 万吨,较上周下降0.75 万吨/天。

      2)铁水延续回落,关注淡季减量——本周样本钢企日均铁水产量降至239.81 万吨,环比-1.04 万吨/天。五大钢材产量同比-3.81%,环比-1.53%。

      3)库存小幅去化——进入淡季后,库存去化节奏较前期趋缓,本周钢材总库存环比-0.02%。农历口径,长材总库存同比下降30.34%;板材库存同比下降16.64%。

      最终,上海螺纹涨至3240 元/吨,环比涨60 元/吨;上海热轧涨至3310 元/吨,环比涨40 元/吨。测算螺纹钢吨钢即期利润228 元/吨,成本滞后一月利润228 元/吨。

      热点关注:钢铁反内卷的动力和难点

      本周市场对反内卷政策的关注度较高,但对哪些行业是反内卷的重点行业存有分歧。

      我们认为,钢铁或是反内卷首当其冲的重点行业,国央企主导的竞争格局保障了政策执行和监督上具有可行性。

      为何钢铁行业是反内卷的重点?(1)钢铁行业规模大,外部性强,且盈利处于底部,尚未具备长期改善的条件。作为重资产、大规模的行业,钢铁对地方乃至全国GDP、税收和就业都有重要贡献。对这样外部性较强的行业,长期有约50%的企业亏损现金流,是较大的风险项,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就业的稳定。今年以来,由于焦煤在供给宽松的预期下,价格大幅下跌,驱动钢企盈利阶段性反弹。但这种原料跌价带来的盈利改善是脆弱的。如果钢铁自身供需矛盾没有解决,成本端下跌最终只会引发钢价下跌,陷入产业链的负循环(类似2015 年)。反内卷作为一项着眼长远的政策,解决行业供需的矛盾,有望夯实行业长期稳定的盈利。(2)黑色产业链利润分配不合理,大部分利润流向海外。2025 年前5 月,测算铁矿、焦煤、成材分别占黑色产业链利润的74.8%、9.6%、15.6%,铁矿占据了黑色产业链绝大部分利润。而我国约八成铁矿来自进口,由此产业链的大部分利润流向海外。成材在产业链利润占比低,本质是由于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大量钢材以微利甚至亏损出口,用昂贵的铁矿石,生产廉价的钢铁,还容易引发出口国的反倾销争端。由此,治理钢铁内卷,是从规模优先的“做大做强”向效率优先的“做强做大”转变,有利于黑色产业链利润回流。(3)黑色产业链跌价压力大,持续跌价或加剧工业品的通缩风险。钢铁收入占比高,在PPI 占有较高权重。由于钢铁内卷严重,叠加原料端宽松,钢材价格有较大的下行压力。促进钢价止跌回稳,有助于减少工业品的通缩风险。

      钢铁反内卷面临哪些难点?相比于16 年的钢铁去产能,当前钢铁反内卷执行难度或更大。(1)一方面,16 年供改有汽车、家电购置税减免,和地产棚改货币化等需求侧刺激政策作为配套。随终端需求好转,钢企盈利预期改善,退出落后产能的意愿较强;化解去产能引发的失业人员的安置问题也更顺畅。当前随着传统需求趋于饱和,对钢铁需求侧的刺激空间或有限。(2)另一方面,16 年钢铁存有地条钢等违法产能,产能出清具有法理上的依据。经过16 年产能出清后,当前在工信部备案的产能均为合规产能,退出难度更大。不过,从2016 年开始,或有部分产能在没有产能指标的情况下违建,此部分产能退出概率较大。此外,《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对产能质量进行评价,环保、能耗、设备等未达到规范条件的产能或具有更大的出清压力。

      由此,本轮反内卷政策执行意愿较强,不过考虑到执行的难度大于2016 年,落地过程或相对细水长流,有助于钢铁板块从底部缓慢修复,夯实行业中长期的盈利。

      风险提示

      1、 需求修复不及预期;2、行业供给水平增长过快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