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周报:通胀担忧重入视野
本周宏观经济呈现以下变化:
1、南华工业品指数进一步上窜,创出本轮供给侧结构性改来的新高。钢铁、玻璃、水泥价格指数皆上行,中游工业品度升温。CRB现货指数高位震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总体,对国内工业品价格形成支撑。3月PPI环比回升至0.1%,通缩风险显著下降。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仍大幅高于去年同蔬菜和猪肉对CPI的推升作用突出。
2、房地产市场延续升温迹象。本周全国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有所下降,100个大中城市土地供应面积至显著低于去年同期,土地溢价率、成交总价均显著下降,市场景气不高。以下变化值得关注:1)3月全国首套房贷利率连降四个月。2)4月首批出台“限售令”的超过50个中,被“冻结”房源将陆续“解冻”。3)资金复宠房地产,此前并不开展房地产按揭业务的银行,目前也陆续主动找产企业寻求按揭业务合作。4)国管公积金将从4月15日开行二套房“认房又认贷”。
3、汽车销售压力仍大,上海率先出台汽车“以旧换新”计乘联会数据显示,中国3月广义乘用车销量同比减少12%,续第10个月下跌;上汽集团3月销量同比跌14%。而中汽协显示,3月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6.9%,降幅明显收窄。
4、资金面小幅收紧,流动性未有明显分层。央行公开市场17个交易日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以当前经济数据大面积期,经济运行向好的状况来看,货币政策没有进一步放松要性,且“降准”可能加强大水漫灌的质疑,近期通胀压力渐浮现。因此,尽管4月流动性面临不小缺口,但央行更可公开市场操作和MLF作为应对,降准、降息可能性不高。
5、债市继续下跌。目前不论从货币政策态度、还是经济企期难以证伪、以及美债收益率同样上行的情况来看,对债场都不友好。人民币汇率窄幅震荡。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局换,“欧美贸易战”更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