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点评:央行降准,兼顾流动性与逆周期调控
事件: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目的一:弥补资金缺口,平抑春节前流动性扰动。按照历年规律,春节前资金需求旺盛,容易造成现金短缺;再者,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2019年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务限额5800亿元、新增专项债务限额8100亿元,预计地方债发行将有所提前,发行缴款对流动性同样造成冲击;同时考虑到逆回购、MLF操作的到期量加大,此时降准能够有效对冲春节前由于资金缺口造成的流动性波动。
目的二:中央经济会议思路下,逆周期调控职能的发挥。根据最新的PMI数据,进一步确认了经济下行压力。结合央行创设TMLF、调整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微企业贷款考核标准这一系列举动,此次降准实际是对中央经济会议提出的加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控思路的落实,跟随“松紧适度”的方向调整。我们认为,随着外部货币政策压力的缓解,2019年我国货币政策的放松力度将有所加大。随着“宽货币” 维稳政策的进一步加码,信用派生环境有望加快修复,但是我们也强调,在看到企业融资环境出现实质性改善之前,经济基本面仍有走弱风险,因此,不排除后续还有降准动作。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债券市场:考虑到短期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货币政策大概率延续宽松格局,利率债走势仍有一定支撑。但是考虑到市场预期的一致性,而当稳增长政策托底下经济出现一定程度的边际改善,资金开始从金融流向实体,则债券利率尤其是资金价格可能出现上行。总体上,在当前时点,我们认为长期限国债利率下行空间将受到一定限制,考虑风险收益的角度建议债市降低仓位,并转向更依赖于经济预期的长期限债券品种。
股票市场:虽然近期国际权益市场波动较大,但经过2018年的估值调整,A股对外围市场的反应开始钝化,对国内经济情况,尤其是政策层面的变动关注度更高。央行全面降准对A股场内资金的短期情绪能形成支撑,但是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政策推动,A股流动性的切实改善还需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