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行业:伊朗重面美国制裁,供给紧缩预期支撑当前油价
前次制裁重创伊朗经济,期内原油产量大幅下滑。自2003年伊朗核问题成为国际焦点以来,美国便持续加大对其的经济制裁力度;不仅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多个制裁决议,更联合欧盟出台单边制裁法案。自2011年年底开始,美国开始集中在能源及金融两大关键领域打击伊朗,并限制其在大宗商品领域的贸易。制裁期内伊朗原油出口遇阻,2014年仅有108.60万桶/日的出口量,比2011年制裁前大幅下滑147.97万桶/日。由于伊朗经济对石油出口存在一定依赖,2016年油价低迷时原油出口额仍占伊朗总出口额的53%;故在美欧制裁期间,伊朗经济一路下滑,其GDP从2012年的近6,000亿美元跌至2015年的3,858.74亿美元,缩水约35.56%。
伊核制裁再度出山,引发全球原油供给缩紧担忧。2016年1月,经过一系列协商,欧盟及美国宣布解除对伊朗相关制裁,伊朗原油出口量及产量均回升至制裁前水平,其经济情况也开始出现好转。然而,随着美国再次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并对伊朗重新施加制裁,国际原油供给将重新面临紧缩风险。目前全球原油供需较为平衡,制裁一旦落地,根据历史情况推测约有100万桶/日的原油供应或将受到影响,受此预期推动,国际油价也出现明显提升。2018年5月9日,WTI及Brent油价分别收于71.14美元/桶和77.21美元/桶,环比分别上涨3.01%及3.15%。
当前油价水平得以维持,大幅上涨暂难实现。此前受美国退出伊核协议预期影响,原油价格已有明显上行,预期实现后中位油价将得到有力支撑。
但考虑到具体制裁方式及实现时间尚未落实,欧盟并未对美国退出伊核协议表示支持,叠加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在当前价位下普遍具备增产能力,预计油价仍将大概率保持在50至80美元/桶的中位区间,利好炼化项目盈利性。推荐关注民营炼化相关标的荣盛石化、恒逸石化和恒力股份,以及国内炼化一体化龙头中国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