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期货宏观经济日报
5月16日,央行与香港金管局联合公布了开展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的计划,即“债券通”。在两地相应的基础设施机构连接完成后,将首先推行“北向通”。在“债券通”推行初期,境外投资者将首先获准通过香港与内地金融基础设施连接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原则上在很多方面与现行的“沪/深港通”类似。公告表示,“北向通”拟不设额度限制。在“北向通”顺利有序开展后一段时间,“南向通”将适时研究推出。“北向通”的合格投资者、交易工具范围、及其市场规则将遵循中国债券市场现行有关境外投资的政策框架。原则上,“债券通”将遵守内地与香港有关债券市场以及资本账户往来方面的现行相关法律法规。
促进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债券通”将为两地债市间的互联互通提供一个新的参与形式,有望进一步降低合格境外机构参与中国债券投资的“交易成本”。境外投资者通过债券通投资内地债券市场,将由香港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处理开户及合规要求,这不仅为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市场提供更多便利和选择,同时也将进一步带动内地债券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另外,来自成熟债券市场的市场参与主体有利于促进中国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发展,其中包括更有公信力的信用评级体系。此外,更便利的双向市场准入也有望推动中国纳入国际债券指数的进程。假以时日,跨境交易量的增加也将推动并促进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和定价体系的国际化。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推出“债券通”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又进一步。人民币要发展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一个发展成熟并有外资高度参与的人民币债券市场必不可少。“债券通”的开通进一步完善了境外人民币的回流机制,也扩大了境外人民币的投资渠道,对人民币国际化,以及资本账的改革开放有重大意义。去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已正式把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再迈进一步,诸多外资银行预计,未来5年,将有万亿美元级别的境外资金,将进入中国债市参与配置。而“债券通”的推出,辅以今年花旗、彭博推出的中国债券指数,境外投资人参与境内债市的进程有望加速,改变目前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债市持有量占比不足2%的局面。尽管近期人民币汇率已经企稳,但压力还在,先推进‘北向通’,引导外资流入,可以缓解人民币汇率压力,也不用担心市场波动时资金大幅流出。目前尽管外资参与中国债市比例仍较低,境外资金已显示出对中国主权债券的强烈兴趣,并在人民币获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后快速增长。2016年,境外参与者所持的人民币国债及政策性银行债券增加了2,330亿元人民币,外资在中国主权债券市场上的占比由2015年底的2.62%增至3.93%。基于中国经济及人民币债市规模庞大,外资持有人民币债券的增长潜力会相当可观。
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债券通”有利于巩固和提升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加强内地和香港合作,以及中国金融市场扩大对外开放。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始终保持良好互动,联系不断深化,具备较好的合作基础。目前已有近200家在港金融机构进入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拥有与国际接轨的金融基础设施和市场体系,许多国际大型机构投资者已经接入香港交易结算系统。在此背景下,以两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内地与香港“债券通”,是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发展、推动内地和香港金融合作的重要举措,强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综上所述,“债券通”的推出有利于促进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加快人民币国家化步伐,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