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问美联储:美国货币政策分析的心得
结论或者投资建议:
本文是一篇书评,也是一本手册,同时也是申万宏源宏观团队紧密跟踪、研究美国货币政策的小小感悟,篇幅有限,强调客观,本文暂不涉及对加息时点判断以及量宽正确性的过多评价。更多是结合《美联储》(威廉·格雷德,2013)以及《还原真实的美联储》(王健,2013)两本书,同时杂糅了我们跟踪QE 以来的货币政策变迁路径,用第一人称,对生根在美联储基因里的一些原则性问题与历史性启发做一些分析。
一个世纪以来,美联储的诞生本身就是美国文化发生改变的里程碑,让代议制民主潜能发生贬值,并赋予其限制性的全新认知。曾经由政治一手决定的某些重大公众事件是否应该交给接受过特殊培训、客观公正的专家和机构专业人士。面对这个我们并不熟悉的决策机制,资本市场参与者产生了种种疑问,在我们的交流中也发现了种种误会,本文试图就8个关键性问题做个解答:
1、到底谁在掌控美联储?
2、美联储是华尔街的代言人?
3、政治独立性是与生俱来的?
4、“泰勒规则”的政策目标是否固定不变?
5、美联储怎样分析宏观经济?
6、如何处理与市场预期的关系?
7、怎样读懂“前瞻指引”的暗语?
8、美国向世界转嫁危机的可能性?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加快开放,人民币定价机制的逐渐市场化,以及中国投资者在大类资产间的多元化配置,美国的货币政策正越来越直接地影响我们。美联储作为美元货币的掌舵者,通过多种工具对美国经济进行调控,并通过美国巨大的经济体量及与世界各国的紧密经济联系,对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产生巨大影响。
威廉·格雷德,基于对传奇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同期其他美联储委员、各联邦储蓄银行行长、华尔街高管、华盛顿高官的一系列采访、以及大量历史文献的研究整理,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别样的美联储。书中从美国百年来的政治理想、社会思潮、经济发展、民众心理、各方利益博弈、国际环境等多个方面,详细讲述了美联储的创立、政治地位的变迁、制度的演化,记录了美联储从创立到1980年代就履行职责进行的一系列摸索,挖掘美联储在长期历史以来形成的种种传统、特质、与底线,分析美联储每次决策背后因素的涌动。
王健,则根据在达拉斯联储工作的见闻,传达了而更多美联储内部对宏观经济问题、国际金融问题的看法。美联储不在只是冰冷的政府机器,而是作为一个政治生命体,背负使命出生、成长、并与其所处环境不断交互、渗透、影响。两本书,无论问题本身的力度,还是提出问题的视角,都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并解释了一些有意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