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海外精译系列第71期:中国货币制度大变革
1.中国货币制度从双重锚定向信用货币制度转变是绝对必要的。(1)2005-2015年中国的货币制度与货币局制度非常相近,人民币汇率锚定美元、货币创造锚定外汇储备,即双重锚定;(2)2015年之后中国决意转向信用货币制度,以获得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开启货币政策的现代化进程;(3)在转变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货币总量继续增加,否则经济有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风险。
2.货币制度改革的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切除货币系统里的不良资产为下一轮信贷周期制造空间。管理银行以及银行间的流动性要求货币市场有充足的优质资产,由于目前可交易的优质资产很少,中国人民银行为扩大广义货币供应量(M2)而采用的过渡手段包括直接注入通货(M1-M0)以及间接注入基础货币(M0);(2)第二阶段是将优良资产证券化以扩大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并管理银行间流动性。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开始向国债体系转变,通过逆回购协议管理银行间流动性;(3)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发起公开市场操作这一举措本身意味着银行的不良资产存量基本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3.中国的货币创造已经开始与外汇储备脱锚。(1)中国的基础货币总量在2015年第四季度末率先触底开始上升,外汇储备直到2016年第一季度才企稳;(2)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创造过程中用国内资产(比如,货币市场债券)替代外汇储备,为弥补银行间流动性短缺对货币总量的不利影响所采取的直接注入通货意在巩固这一脱锚。
4.长远来看,随着中国货币制度改革的推进,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将逐渐提高,而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将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