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周报:国务院要求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缓解小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
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缓解企业(尤其是小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会议提出,要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完善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核销税前列支等政策,增强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三农”等贷款的能力。同时要加快发展民营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鼓励互联网金融等更好向小微、“三农”提供规范服务。支持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发展,推广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发挥保单对贷款的增信作用。会议要求,运用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资金存量,简化小微、“三农”金融债等发行程序。取消股票发行的持续盈利条件,降低小微和创新型企业上市门槛,鼓励小微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支持跨境融资,让更多企业与全球低成本资金“牵手”。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中国装备“走出去”。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调整“虚高”的贷款利率。
此次会议表明,中央政府将将延续对小微企业和“三农”定向宽松政策,鼓励银行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降低融资成本。3 季度以来,伴随着银行间市场利率显著下降,银行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也有所回落,但下降幅度仍相对较小。一方面,利率市场化预期加快和一般存款持续流向更高成本的存款替代性产品,银行总体资金成本依然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伴随经济下行和房地产调整,信用风险不断上升,这些因素作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央行定向宽松政策和银行间利率回落的积极效应,使得实体部门尤其是信用风险更高的小企业融资成本难以明显下降。尽管政策当局通过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和银行发行“三农”、小微金融债来定向支持银行扩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并降低贷款利率,但这些新增资金来源总规模不超过3,000 亿元,相比银行存量资金来源可谓杯水车薪,难以对贷款利率产生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