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报告:厄尔尼诺现象再思考
报告摘要: 6月21日《新闻联播》专门报道了一则关于气候的消息,新闻标题是《今年将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明确指出“目前海温偏高的状态还在持续并且已经基本确定今年会发生厄尔尼诺事件”。鉴于《新闻联播》众所周知的地位和影响力,我们认为需要认真重视:一方面重视《新闻联播》对于“提前防范,减少损害”的预警信号背后可能的政策影响,另一方面重视厄尔尼诺气候对农产品价格影响是否足够大、引致的通胀影响能否对稳增长微刺激政策形成制约。
我们4月30日的专题报告《厄尔尼诺是否会带来中国通胀风险》已经提醒今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并对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带来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及其引致的通胀风险进行了研究测算。我们认为,厄尔尼诺通过中国农产品对中国CPI 的直接渠道影响有限,厄尔尼诺通过国际农产品对中国CPI 的间接渠道影响主要反映在进口依赖度80%左右的大豆价格,按过去五次厄尔尼诺的历史均值情形,厄尔尼诺期间国际大豆价格上涨将带动我国CPI 同比仅0.03%左右。极端情形下,厄尔尼诺带动我国CPI 同比约0.13%,影响亦可控。并且自上而下视角的模型分析也印证厄尔尼诺对我国CPI 影响并不显著。
我们认为,对于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对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影响需要持续保持跟踪关注,警惕观察部分农产品价格上行风险,但是,不宜对通胀上行风险盲目恐慌和过度夸大政策收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