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政府工作报告点评:增长与改革,谁执牛耳?
基本结论
相比去年的三中全会的报告,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亮点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延续三中全会的精神,对一些工作进行落实。从这一点来看,政策效应在三中全会是最强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信息也重要但影响力度边际上是减弱的。我们的解读重点关注两个方面:如何看待明年的经济目标?如何追随改革的重点领域和机会?n经济目标的意义在当前环境下正出现变化。以往政府工作报告的意义在于,它会提出全年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政府大的政策方针方向,对于市场判断未来一年的经济和政策提供一定的指引。但自去年下半年之后,市场关注的核心点已经从长期以来的增长转变为改革,几乎绝大部分人都接受了通过改革释放红利是当前发展的第一要务,因此是对改革的预期驱动着当前的股票市场。
7.5%的目标显示为改革预留的空间似乎不多。回顾过去几年,12年首先将目标从8%调至7.5%,显示引导经济主动放缓的目的;13年定在“7.5%左右”有稳增长的目的,因为经济当时正处在下台阶阶段,需要稳定市场预期;14年继续保持“7.5%左右”,当前的实际增速与目标增速之间的空间比较窄,如此一来改革可以承受的空间就比较小,这给未来政策带来一定的挑战;诸如地方债务、地产调控、影子银行、刚性兑付等系统性全局性问题的处理就会考验政策的决心。
增长与改革,鱼与熊掌之不可兼得。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经济还能保持一定的速度,同时顺利的推进改革,当改革释放出红利时,可以顺利的实现经济的换档,如此经济和社会的不需要承受下滑的痛苦。但是,一般情况下是做不到的,对以往模式的清理必然会对原先的增长构成较大的冲击,新的动力在短期内也很难有足够的体量能够弥补老周期的下滑,在一定时期内必然需要承受改革带来的阵痛。所以从逻辑上来说,增长与改革只能执一端;我们会更倾向于今年的经济目标是个软指标,而改革是最大的硬任务。
依然坚持改革是当前市场最大的逻辑。当前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一切为了改革,一切服务于改革,投资策略依然是基于从改革的红利中寻找机会。建议关注以下方面:
1、新经济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金融、信息消费、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等新型互联网经济需要承担释放消费潜力的突破口。
2、环保的高度提升至前所未有的地步,污染防治、减排、新能源、生态治理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3、军工的开支明显增加,需要重视从战略防御到走出去战略的转变。
4、国企改革、区域经济(京津冀)、海洋战略等也是重点的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