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四季度宏观策略报告:经济回归老路,策略踏准节奏
主要观点:
总需求提升带动经济反弹,预计三季度GDP增速将回升至7.7%。总需求的复苏主要来自于外部需求和内部投资需求的改善。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带动整体投资增速小幅反弹,同时社会融资再次扩张。预计全年社会融资总额能够达到17万亿的规模,创造新的融资高峰,为稳增长提供货币基础。
投放货币驱动投资,带动经济企稳,这属于典型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从短期看,放货币、升杠杆、扩投资的增长模式仍是目前最有效的经济驱动手段,只要能够维持货币的投放,形成需求,经济就不会失速,符合稳增长的政策意图;但从长期看,延续传统模式意味着经济运行中的积弊得不到实质性的清理,地方债务、金融风险等问题将继续存在,甚至恶化,导致经济在未来可能出现更强烈的收缩。此外,传统模式的延续也意味着改革力度可能弱于预期。
2012年社会融资总额创造了15.76万亿的高峰,但四季度开始的复苏仅仅维持了一个季度,显示货币投放的效率已经显著降低。今年社会融资虽然可能达到17万亿以上,形成新的高峰,且政策基调也偏向稳增长,但市场对经济的预期并没有显著改善,普遍认为三季度的复苏不可持续。我们认同这一观点,货币投放的再度加码,传统增长模式的延续令年内经济增长没有失速风险,同时去年四季度GDP增速由7.9%下修至7.7%,0.2个百分点的差距大大缓解了高基数对同比增速的压力,因此我们对四季度经济增速的预期会更加乐观一些。但种种分析显示,目前的经济复苏持续性较差,四季度经济状况不会较三季度更好,GDP增速仍会大概率出现回落,预测四季度GDP同比降至7.5%,全年GDP同比增长7.6%。
从6月25日见底反弹至9月18日,上证指数收于2192点,上涨11.86%。第四季度行情能否能延续上涨势头是市场最为关心的问题。综合分析经济、市场资金、利率水平及政策预期,我们判断第四季度上涨空间有限,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顶部位于2300点左右。
在指数空间不大的情况下,踏准节奏是第四季度投资关键点。以三中全会为节点,把第四季度行情分为两个阶段。三中全会改革落地前,大盘无忧,不会出现趋势性下跌行情。此阶段,建议配置金融、铁路、环保、经典消费、医药等行业,激进的投资者可以参与三中全会改革相关主题投资。随着时间与空间的推移,三中全会前后市场的风险偏好与经济数据达到年内顶点后,市场风险会凸显,降低仓位进入防守模式将是不二的选择。建议配置农业、经典消费、医药、铁路等行业,坚决回避无政策、无业绩支撑的中小板、创业板股票。
如果第四季度IPO开闸,新股将带给市场一次制度性红利。购入新股可以采取三种方式:网下配售,网上申购、首日买入。卖出新股可以选择:首日卖出、持有一段时间后卖出、长期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