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请稍候

00-00 00:00:00
--.--
0.00 (0.000%)
昨收盘:0.000今开盘:0.000最高价:0.000最低价:0.000
成交额:0成交量:0买入价:0.000卖出价:0.000
市盈率:0.000收益率:0.00052周最高:0.00052周最低:0.000
微芯生物:关于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 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4-03-30

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为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维护公司全体股东利益,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和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微芯生物”)特制定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并于2024年3月28日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具体如下:

一、聚焦经营主业,提升原研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微芯生物是一家以核心技术驱动,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产品线的原创新药企业。作为中国原创新药领域的先行者,秉持“原创、安全、优效、中国”的理念,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临床亟需的、具有革命性疗效的创新机制药物。公司已形成从早期探索性发现到商业化的完整产业链布局,为全球患者提供中国原创新药。

微芯生物通过基于中国早期研究的全球开发策略,凭借深圳小分子早期研发中心和成都小分子早期研发中心汇聚的相关领域具有资深经验的顶尖科学家和团队,应用基于AI辅助设计和化学基因组学的整合式技术平台,打通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全过程。已成功开发出了全球首创(First-in-class)且同类最优(Best-in-class)的原创新药,目前在中国有2个药3个适应症上市销售,在日本有2个适应症上市销售以及在中国台湾有一个适应症上市销售;且在肿瘤、代谢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布局了多个具有差异化优势和全球竞争力的研发项目。

2024年,公司将持续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不断探索和发现针对重大疾病的新机制药物,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通过优化与完善治理机制和风控措施,降本增效,提升公司整体运营效率,用良好的业绩成长回报广大投资者。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创新药研发管线

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方面:多靶点激酶抑制剂CS231295和HBV核衣壳蛋白抑制剂CS12088目前已经完成大部分临床前研究,预计于2024年第四季度提交IND申请。

临床前研究方面:目前有多个项目的先导分子处于优化的最后阶段,基于现有的研究进展,2024 年计划推进至少2个项目候选分子进入临床前评价阶段,涉及的治疗领域包括肿瘤和纤维化疾病。早期项目研发方面:公司根据内部进展、外部竞争环境和市场反馈梳理和优化了在研早期项目,2024年将治疗领域重点集中在肿瘤和代谢性疾病,同时保持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持续关注。在小分子方向,目前有约10个项目正在化合物的早期发现或结构优化过程中,同时会根据领域研究和项目进展情况进行项目的动态评估,终止、暂停部分项目或启动新的项目。在大分子方面,将和微芯新域合作开展ADC药物相关的早期研发工作。

2.加快推进境内外临床试验进展

国内临床试验方面:重点完成西奥罗尼单药用于治疗2线后小细胞肺癌的三期临床试验的新药上市申请的递交,通过国家核查中心的核查工作,推进西奥罗尼联合紫杉醇周疗治疗晚期卵巢癌三期的入组和日常监查,完成西格列他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二期、西达本胺联合PD-1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二期的数据清理和结果报告,推进CS23546和CS32582一期临床试验的开展。同时积极审视既往研究的数据,积极推进西达本胺、西奥罗尼、西格列他钠的持续临床开发,完成相关适应症的IND递交。将继续提升系统化标准化操作的细节,确保临床试验开展的科学性和高质量。

国际临床试验方面:西奥罗尼治疗小细胞肺癌临床试验的12个临床研究中心都已经启动,目前正在积极寻找筛选和招募临床试验病人,并将按计划完成剂量递增爬坡阶段65 mg (Cohort three) 剂量组和75 mg (Cohort four) 剂量组。根据FDA的要求和西奥罗尼治疗小细胞肺癌临床试验的规划,剂量递增爬坡阶段的试验完成后,将进行中期分析和总结,对剂量扩展(II期)阶段的试验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改。在剂量扩展(II期)阶段的临床试验开始前和FDA开展正式的咨询讨论会(End of Phase I Meeting),争得FDA同意开始II期阶段的临床试验。

胰腺癌是西奥罗尼重要治疗指证之一。正在探讨是否或者通过何种方式把胰腺癌纳入西奥罗尼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中。西奥罗尼未来的III期临床试验将会是全球多中心MRCT临床试验,目前正在探讨研究相关需要的准备工作。

3.提升产品商业化能力

2024年,在继续保持公司产品专业化学术推广的基础上,公司将不断强化市场准入工作,持续提升重点产品覆盖和市场占有率。西达本胺片销售方面:重点将终端市场下沉,将一级经销商直接延伸至地、市、县,同时减少二级经销商调拨及零售端销售,实现市场扁平化。西格列他钠片销售方面:目前,一级经销商能够覆盖所有现有市场,在以价换量阶段,公司将重点管控市场价格,对零售终端(含B2B模式)出入库流通监管码的扫码工作进行监督,做好药品追溯,坚决杜绝出现低价、乱价销售。

4.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024年,公司将持续关注管理和专业能力提升:优化管理和专业晋升标准,以终为始引导员工不断追求卓越,支持、鼓励员工通过学习实现个人的职业成长和发展;基于不同层级能力模型持续匹配多样化学习发展项目,从业务需求、实际管理工作场景为切入点匹配针对性管理项目或解决方案;面向专业技术人员建设微芯专业课程体系,为员工专业技能提升提供有力保障;启动敬业项目,倾听员工心声,开展管理改善,增进团队凝聚力、向心力,持续发扬公司“正直诚信、平等互尊、高效协作、追求卓越、科学创新、患者获益”的企业文化。

二、持续加强募投项目管理,提升原研创新力

2019年8月,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021,500,000.00元。上市以来,公司使用募集资金投入“创新药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项目”、“创新药生产基地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偿还银行贷款项目”、“创新药研发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截至2023年末,公司合计投入868,563,353.67元,投入进度接近100%。

2022年7月,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共计募集资金总额人民币500,000,000.00元。募投项目主要用于“创新药生产基地(三期)项目”、“西奥罗尼联合紫杉醇治疗卵巢癌III期临床试验项目”、“补充流动资金”。截止2023年末,公司合计投入262,247,958.39元,投入进度平均达52.45%。

2023年,公司按照计划进度积极、有序地推进募投项目建设。2024年,公司将持续加强募投项目管理,严格遵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募集资金相关法规指引及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制度》的规定,在募投项目的实

施过程中审慎使用募集资金,切实保证募投项目按规划有序推进,以募投项目的落地推动公司主营业务发展,实现募投项目预期收益,增强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具体如下:

(1)创新药生产基地(三期)项目

本项目为成都微芯药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创新药生产基地(三期)项目。创新药生产基地项目位于成都市高新区康强一路298号,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为原创糖尿病新药西格列他钠的生产及辅助设施,二期项目为原创抗肿瘤新药西奥罗尼的生产及辅助设施。截至2023年末,一期项目已建成,二期项目已完工,生产基地(三期)项目主要作为在研原创新药的研发、中试及产业化基地,与生产基地一期、二期项目互为补充,目前生产基地(三期)项目原计划建设的四座生产车间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工程建设部分已基本完工。2024年3月28日,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可转债募投项目的议案》,为积极满足西格列他钠的市场需求及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益,结合公司新药研发进度情况,经审慎研究,公司在保持创新药生产基地(三期)项目募集资金投入总金额不变的基础上,拟将原计划用于CS12192的5#原料药与8#多功能制剂车间的部分生产场地,变更为原创抗2型糖尿病药西格列他钠原料药车间以及制剂车间,以实现西格列他钠的扩产。本次变更后,将更大限度地提高募投资金的使用效率。

(2)西奥罗尼联合紫杉醇治疗卵巢癌III期临床试验项目

本项目总投资额为33,880.54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投资额为12,000.00万元,用于西奥罗尼联合紫杉醇治疗铂难治/铂耐药复发卵巢癌III期临床试验项目临床研究费用。截至2023年末,该项目投入进度已达37%。

三、加大专利保护力度,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公司将不断提高专利保护力度,针对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高、风险大的特点,围绕公司产品链在化合物通式、制备方法、晶型、剂型和用途等方面,巧妙运用专利保护策略在境内外实施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专利布局,不断加固专利保护壁垒、延伸专利保护期限。截至2023年末,公司已围绕公司主要产品西达本胺以及西格列他钠、西奥罗尼、CS12192等在研产品申请多项专利,并在全球范围内已累计布局发明专利申请663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80件。未来,公司

将继续保持公司专利的布局投入,提高公司产品的专利保护生命力。公司已获批上市的产品西达本胺,其全球发明专利已覆盖:中国、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印尼、印度、俄罗斯、墨西哥、乌克兰、南非、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越南、泰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最长发明专利的保护期已延长至2042年。西格列他钠全球发明专利已覆盖:中国、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印尼、印度、俄罗斯、墨西哥、埃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最长发明专利的保护期已延长至2040年。

四、持续优化人才激励机制,保持科研团队稳定

作为原创新药企业,公司高度重视对研发团队的激励和投入,考虑到研发项目对保持与提高公司竞争力的重要意义,以及研发项目周期长、不确定性较高等特点,在制定公司相关奖励考核制度时,会优选考虑研发人员的特性。公司根据研发项目的技术难度、对公司战略影响,对公司科研团队设置了以项目阶段性成果为导向的奖励机制,以促进研发团队相互协作,提高研发工作的积极性。在人才激励方面,2020年3月和2021年4月,为进一步完善公司长期激励措施,公司分别推出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及2021年股票增值权激励计划(简称“激励计划”),分别授予 113名限制性股票激励对象(研发人员占被激励人员数量的比例为11%)、631名限制性股票激励对象及2名股票增值权激励对象(研发人员占被激励人员总数的比例为29%)限制性股票数量150万股、375万股及30万股;2021年度,公司完成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归属期归属,共计107名激励对象进行归属登记,合计持有公司股份72.05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 0.18%;2023年度,公司完成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二个归属期归属,共计89名激励对象进行归属登记,合计持有公司股份56.209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 0.14%;2023年度,公司完成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归属期归属,共计289名激励对象进行归属登记,合计持有公司股份100.74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 0.25%。2023年度,公司研发人员薪酬合计约为13,087万元,研发人员平均薪资约41万元,在同行业处于中上水平。

在人才培养方面,基础科研人员以岗位/任职标准、业务需求为导向,开展专

业知识、试验操作、文献、经验分享等理论培训,结合技术专家在研发实践中“传、帮、带”提升基础科研人员的专业技能;中、高级科研人员聚焦创新思维和能力,通过高层的“传、帮、带”以及内部科学会议讨论交流、外部技术交流等机会,结合项目管理课程和实践带项目锻炼科研人才管理能力,培养复合型科研人才。同时,公司还为科研人员设立了创新奖、项目奖、季度奖、专利奖、年终评优、绩效评定等多维度、多层面的激励奖,以鼓励及激励在原创新药研发进程做出贡献的个人及团队,激发科研自主创新潜力、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2024年,公司将继续加强人才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和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同时吸纳全球高端人才,优化人才结构。2024公司将继续为优秀人才提供多维度、多层面的激励机制,合理分配公司创造的利益,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公司发展和员工受益的双赢局面。

五、优化财务管理,提高经营质量与效率

自成立以来,公司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与盈利质量。

1、重视应收账款与存货管理工作,提高经营效率

2023年年末,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约为20,087.67万元,较上年度增加15,413.81万元,同比增加30.32%,应收账款率有所增加。2024年公司将积极控制应收账款规模,加大催收力度,持续监控逾期应收账款的回款情况,进一步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入。2023年年末,本公司的存货余额约为4,720.41万元,较上年度增加2,854.90万元,同比增长65.34%。为提高资产收益率,公司将持续监控各产品的市场销售与生产情况,保持合理的存货水平。

2、加强现金管理,实现资金安全与收益的平衡

近年来本公司保持较高水平的盈利,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正。为防范企业经营中的不确定性风险,公司持续保有较高现金储备,至2023年末,本公司的货币资金余额约为37,543.76万元。在保障公司经营安全的前提下,公司亦通过以下方式提高资金的收益:(1)在审慎决策下,投资了具有一定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

(2)以股份回购的形式,将公司的一部分盈余回报给股东;(3)提升本公司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2024年,公司将继续加强现金管理,并更加注重投资者回报,实现资金安全

与收益的平衡。

六、完善公司治理,保障规范运作

作为科创板上市公司,公司已按照监管规则建立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了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管理层之间权责明确、运作规范的相互协调和相互制衡的机制,并不断建全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三会一层”归位尽责,并持续规范管理层的权利义务,防止利用管理层优势地位侵害公司及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23年8月颁布《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独立董事制度,并要求各上市公司于2024年9月前完成调整。公司积极响应,已于2023年11月完成了公司《独立董事工作细则》等配套公司治理制度的修订,并完成了审计委员会人员的调整,保障在任独立董事均符合《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及公司《独立董事工作细则》规定的任职资格与条件。

2024年,公司将不断完善治理结构,确保股东能够充分行使权利,董事会及各专门委员会、监事会、独立董事、管理层能够认真履职,切实保障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根据修订后的《公司章程》修订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议事规则优化审计机构选聘程序,探索制定审计机构选聘制度;根据《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及公司《独立董事工作细则》进一步明确独立董事职责定位,优化其履职方式,定期评估其独立性,充分发挥独立董事作用。

公司将继续深化风险管理建设,优化风险管理环境,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各项制度,强化风险管理监督检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以努力防范各类风险。

同时,公司将继续深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完善内部控制各项制度,规范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强化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推动公司健康持续发展。

七、提升信披质量,加强投资者交流

公司始终高度重视信息披露工作,严格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及公司《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认真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真实、准确、完整、规范、及时、充分地披露公司定期报告、临时公告等重大信息。公司的信息披露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沪市上市公司 2022 至 2023年度信息披

露工作评价中获得最高评级“A级”。公司亦注重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为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公司通过投资者热线电话、公司公开邮箱、上证e互动、分析师会议、现场参观及业绩说明会等多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与投资者的联系与沟通,在将公司价值有效传递给资本市场、让投资者对公司有更好理解和认可的同时,也将投资者的关注点、观点等及时反馈给公司管理层,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响应投资者诉求。

未来,公司将继续严谨、合规地开展信息披露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内容的可读性和有效性,尝试更多地采用图文、动画短片、视频等可视化形式对定期报告、临时公告进行解读,通过公司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及投资者关系公众号等方式向广大投资者展示公司经营情况、研发进展情况、商业情况等;并继续做好内幕信息管理工作,切实维护好投资者获取信息的平等性。与此同时,公司将进一步优化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工作机制和内容,丰富宣传途径和交流形式,探索构建多元化双向沟通渠道,建立投资者意见征询和反馈机制,深入了解投资者的实际诉求,并在定期报告等作出针对性回应,以实现尊重投资者、回报投资者、保护投资者的目的。2024年,公司将计划安排不少于4次投资者接待日/业绩说明会,不少于12次的投资者调研交流活动等,使投资者全面及时地了解公司运作模式、经营状况、发展战略等情况。

八、提升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水平

公司作为在科创板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公司在连续两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基础上,参照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4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征求意见稿)》、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5.0(CASS-ESG5.0)》、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 Standard 2021》、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等报告指引或规则要求,首年编写并发布了2023年度ESG报告。

公司横跨各职能部门、分子公司,共同成立了“ESG工作组”,由董事会办公室作为牵头部门统筹协调ESG相关工作,工作组由ESG议题相关的研发系统、营

运系统、财务系统、质量管理部、药政事务与药物警戒部、肿瘤事业部、代谢事业部以及分子公司等经理级别及以上的相关业务负责人组成,基于其职能和专业知识,识别公司可持续发展相关风险和机遇以及年度ESG核心议题,提出ESG制度、目标、战略以及年度ESG工作计划,并定期向ESG决策层汇报工作进展,未来,公司将更多维度地展现社会责任及ESG方面的相关表现,实现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共赢。

九、共享发展成果,注重投资者回报

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为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同时促进公司稳定健康发展,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经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批准,2021年7月30日,公司完成2021年3月制定的股份回购方案,已实际回购公司股份3,75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410,720,500股的比例为0.91%,回购最高价格为42.91元/股,回购最低价格为38.67元/股,回购均价约为41.22元/股,使用资金总额154,591,163.20元(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2024年2月,公司制定了2024年股份回购方案,将使用自有或自筹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部分公司已发行的A股股份,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800万元(含),不超过人民币1,500万元(含),截止2024年3月26日,公司已完成首次回购,具体详见公司披露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的《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回购公司股份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22)。未来,公司将继续统筹好公司发展、业绩增长与股东回报的动态平衡,积极探索符合公司发展情况的股东回报方式方法,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利润分配政策的前提下,兼顾股东的即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实现“持续、稳定、科学”的股东回报机制,提升广大投资者的获得感。

十、强化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共担共享,积极引导“关键少数”承担责任

本公司管理团队人员亦是本公司的股东,2023年年末,公司董事长/总经理XIANPING LU博士、副总经理黎建勋先生、副总经理海鸥女士、副总经理李志斌博士、副总经理潘德思博士、副总经理佘亮基先生、副总经理张丽滨先生合计直接持有本公司股份22,520,325股(含前期已认购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股份),约

占公司总股本的5.48%。另外,上述管理层还通过员工持股平台间接持有公司股份31,940,500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7.77%,公司管理层利益与股东利益高度一致。

2024 年,公司将继续完善企业管理模式,持续优化薪酬及激励体系,进一步强化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共担共享机制,同时积极引导“关键少数”承担相应责任,推动公司的长期稳健发展。

十一、其他事宜

公司将持续评估“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执行情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公司将继续专注主业,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通过以良好的经营管理、规范的公司治理和积极的投资者回报,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切实履行上市公司责任和义务,回报投资者信任,维护公司良好市场形象,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本报告所涉及的公司规划、发展战略等系非既成事实的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相关风险。

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4年3月28日


  附件:公告原文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