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请稍候

00-00 00:00:00
--.--
0.00 (0.000%)
昨收盘:0.000今开盘:0.000最高价:0.000最低价:0.000
成交额:0成交量:0买入价:0.000卖出价:0.000
市盈率:0.000收益率:0.00052周最高:0.00052周最低:0.000
国检集团: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 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4-04-30

公司代码:603060 公司简称:国检集团

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4 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经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审计报告确认,公司2023年母公司实现净利润132,326,003.31元,截至2023年底可供分配利润214,455,611.80元,资本公积余额140,564,480.71元。综合考虑后,拟定2023年利润分配预案为:本次分配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以未分配利润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12元(含税)。

在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前,若公司总股本由于可转债转股、股份回购、股权激励行权、再融资新增股份上市等原因而发生变化的,公司拟维持每股分配比例不变,相应调整分配总额。公司将另行公告具体调整情况。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国检集团603060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宋开森庄 伟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东里1号国检集团大楼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东里1号国检集团大楼
电话010-5116 7917010-5116 7917
电子信箱ctcir@ctc.ac.cnctcir@ctc.ac.cn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公司所属行业介绍

公司所属检验认证行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技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本质属性是为实体经济提供价值增值、为市场经济提供质量担保和加速流通,既服务于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国民经济“全过程”,又服务于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基础建设、科研、贸易等国民经济“全领域”,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质量强国,服务制造强国,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检验认证技术服务业具有先天优势。面对国内外复杂环境,国内检验认证行业市场呈现出强大韧性。2022年,我国检验检测行业产值4,275.84亿元,较上年增长4.54%,较2016年复合增长率为12.90%。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检验认证行业围绕“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的发展要求,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当前阶段,国内检验认证行业的发展具有如下内涵及特征:

第一,行业地位日益凸显:助推国家战略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质量强国

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25年,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产业质量竞争力持续增强,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品牌建设取得更大进展,质量基础设施更加现代高效,质量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作为国民经济质量基础,检验认证行业将在促进产业基础能力提升、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支撑制造业优化升级、助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2)扩大内需

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指出 “促进国内大循环更为顺畅,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打通经济循环堵点,夯实国内基本盘。《纲要》在着力加强标准质量品牌建设、持续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延伸等方面均有明确布置。检验认证行业的行业特性与扩大内需的内涵及要求高度契合:一是检验认证机构作为“质量信用”背书机构,在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市场秩序综合治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可以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二是检验认证机构作为国际贸易“通行证”的发放机构,可以有效减少国际贸易壁垒,疏通国际国内双循环堵点。

(3)新质生产力

继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时第一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首要任务。检验检测行业先后被国家列为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其行业属性符合新质生产力“提升生产工艺和产品品质,迈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内涵要求,此外,检验检测行业在建设质量强国、服务制造强国、促进产业升级、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是新质生产力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应有之义。第二,行业发展阶段:处于“长坡厚雪”赛道,仍处于快速发展期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52,769家,较上年增长1.58%,从业人员154.16万人,较上年增长2.07%,拥有各类仪器设备957.54万台套,较上年增长6.36%,“十三五”期间,全国检验检测机构营业收入翻了一番,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78%;出具的检测报告增长72.3%,年均复合增长率11.5%。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伴随着国内各类市场主体对于消费品、食品、生活环境、建筑物等质量、安全、环保、节能性能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检验认证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第三,行业集中度现状:“小散弱”现象依旧,集约化水平提升,行业发展阶段性承压,龙头优势日益凸显

目前行业仍在成长阶段,行业机构普遍规模不大,“小散弱”现象依旧存在。2022年规模以上(年收入1,000万元以上)检验检测机构7,088家,数量仅占全行业的13.43%,但营业收入占比达到78.68%,其中,有609家机构营收上亿元,同比增加30家,有101家上市公司,行业集约化发展趋势显著,大型龙头检验认证机构将在未来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近两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部分行业购买力下降,部分传统检测认证领域呈现阶段性产能过剩和低价竞争现象,利润下降,行业发展阶段性承压。

2023年3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质量和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强调中央企业要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为产业集群、产业链质量升级提供策划、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一站式”服务,要推动产学研用标准联合创新,全面提升重点领域上中下游产业标准的协同性和配套性,要发挥好基地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强标准技术、检测认证、知识产权、标准样品等资源有效整合和

综合利用。近年行业政策都将为行业提升集中度、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指导和支持,因此,规模效益好、协同能力强、具备“一站式”综合服务能力的大型龙头检验认证机构将在未来具有明显竞争优势,这也符合行业本质属性的要求。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国检集团总部设在北京,在国内22个省/直辖市拥有59家法人机构,经过七十载发展,公司已形成检验检测、认证、检测仪器及智能制造、计量校准、科研及技术服务等五大综合业务平台,拥有三十四个国家及行业级中心,可为客户提供质量、环保、绿色、安全、健康、节能等领域的检验检测、认证评价、鉴定、咨询、培训等技术服务及综合性解决方案,已成为国内知名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并以世界一流的检验认证机构为发展目标。

(1)检验检测

检验检测业务为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主要包括工程检测、材料检测、环境检测、食品农产品检测等细分领域。2023年,公司及子公司共出具了140.91万份检验报告。报告期内,公司检验检测业务实现收入181,055.29万元,同比增长3.80%;实现毛利82,029.51万元,同比增长3.10%,检验检测各业务板块2023年收入情况如下表:

单位:万元

项目营业收入收入占比毛利毛利率
工程检测78,989.2743.63%29,448.1937.28%
材料检测39,761.5021.96%22,890.0757.57%
环境检测46,895.2125.90%22,474.4447.92%
食品及农产品检测15,409.318.51%7,216.8146.83%
检验合计181,055.29100.00%82,029.5145.31%

(2)认证

认证业务为公司核心业务之一,公司提供强制性产品认证(包括安全玻璃认证,瓷质砖认证,汽车用制动器衬片)、自愿性产品认证(包括一般工业产品以及低碳产品、绿色产品、绿色建材产品、光伏产品等)、管理体系认证、服务认证服务,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有效认证证书为32,921份,有效认证客户7,986家,其中国外客户168家。报告期内,公司认证业务实现收入10,188.04万元,同比增长4.81%;实现毛利4,597.69万元,同比增长4.05%。

(3)检测仪器及智能制造

为充分利用公司在标准制定和检测方法方面的研发能力,以及掌握终端企业客户资源的优势,公司利用在检测方法方面的研发能力,凭借对检测方法的深入理解,研究开发检测专用仪器设备。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智能制造业务拓展,先后中标祁连山水泥、南方水泥等大型钢铁和水泥企业自动化项目,全年累计中标/签订合同额接近4亿元。报告期内,公司检测仪器及智能制造业务实现收入48,315.02万元,同比增长30.18%;实现毛利19,613.67万元,同比增长44.72%。

(4)计量校准

计量校准业务主要包括仪器计量与检定业务,客户覆盖了机械、电子、纺织、医药、建材、化工、检测机构和科研院所等行业。报告期内,公司计量校准业务增加新力量,通过外延并购安徽华方,推动加速构建区域性计量校准服务平台。2023年,公司及子公司共出具了38.17万份报告。报告期内,公司计量校准业务实现收入5,875.32万元,同比增长154.31%,实现毛利3,912.08万元,同比增长171.60%。

(5)科研及技术服务

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是国检集团有别与一般检验检测机构的优势特征之一。凭借科研储备及研发优势,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综合技术服务,主要包括低碳业务(公司拥有碳领域内全面国际国内资质,可提供碳排放权交易第三方核查、节能量审核、节能减排技术咨询、清洁生产审核等服务)、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标准化技术服务、能力验证、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职业技能鉴等。科研及技术服务是公司的重要业务之一,使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多样化及定制化的服务,同时也是公司增强影响力、树立权威性、保持竞争力以及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报告期内,公司科研及技术服务业务实现收入20,049.40万元,同比增长6.59%;实现毛利额9,176.43万元,同比增长1.92%。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2023年2022年本年比上年 增减(%)2021年
调整后调整前
总资产5,067,579,676.294,422,580,150.744,392,647,158.2014.583,826,394,492.2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912,007,706.851,778,697,451.941,777,373,142.197.491,578,563,932.17
营业收入2,660,299,379.362,427,578,703.652,427,578,703.659.592,216,983,671.0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7,097,142.29254,273,771.05252,949,461.301.11252,725,288.6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23,316,614.50218,479,553.58217,155,243.832.21218,534,335.3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85,722,270.09276,319,938.50276,319,938.503.40388,276,617.92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9315.2715.20减少1.34个百分点17.15
2023年2022年本年比上年 增减(%)2021年
调整后调整前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32040.31830.34850.660.3489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31880.31750.34730.410.3489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1-3月份)第二季度 (4-6月份)第三季度 (7-9月份)第四季度 (10-12月份)
营业收入468,394,978.85536,126,211.1595,165,305.341,060,612,884.0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165,744.1352,272,296.2245,768,769.09183,221,821.1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9,235,939.7744,345,304.6836,431,181.14171,776,068.45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6,218,416.6579,659,977.9550,570,582.75261,710,126.04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17,144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17,435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
股东名称 (全称)报告期内增减期末持股数量比例(%)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股东 性质
股份 状态数量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46,971,382516,685,20364.2800国有法人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4,060,71823,272,0892.9000未知
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1,237,06013,607,6571.6900国有法人
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1,226,58813,492,4661.6800国有法人
北京鼎汇科技有限公司651,8837,170,7080.8900未知
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566,1126,227,2330.7700国有法人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5,876,2226,198,3700.7700未知
张晓寅1,907,2465,864,6110.7300境内自然人
易方达基金-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易方达基金-汇金资管单一资产管理计划5,500,0495,500,0490.6800未知
北京泰鼎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471,1145,182,2580.6400未知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系公司控股股东,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与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均为其下属全资公司,所以以上四方构成一致行动人。此外,其余股东之间未知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亦未知是否为一致行动人。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度,国检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公司董事会、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战略引领,抢抓机遇拓展市场,锐意创新,加快转型,加强管理融合与提升,坚持发展质量优先,着力提质增效,扎实推进2023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经营业绩情况

1.企业经营完成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66,029.94万元,营业利润38,171.18万元,利润总额39,810.88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709.71万元,收入同比增加9.59%、营业利润同比增加

9.63%、利润总额同比增加7.2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1.11%。报告期内公司每股收益为0.3204元,相比上年增加了0.6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93%,相比上年下降1.34个百分点,主要系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增幅小于净资产增幅所致。2023年,公司平均人数为5,859人,人均产值为45.41万元,人均利润为6.79万元。

2.股权投资完成情况

2023年,公司完成了安徽华方计量科技有限公司70%股权收购,股权投资额为4,760万元,进一步完善了公司计量产品线的区域布局。

(二)2023年重点工作

1. 服务国家战略,核心功能持续增强

围绕质量控制、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升级等重点优势领域开展技术服务,牵头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完成中期考核指标,国家级新材料测试平台获得授牌、国家级双碳平台启动验收;致力于行业产品质量控制,全年累计承担多项建材产品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任务,承担十余个省市的监督抽查任务;致力于国家重大工程质量控制,为华龙一号项目、北京城市副中心、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提供服务。

2. 加快创新强引擎,转型发展中集聚动能

一是聚焦科技创新。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比达到50%。报告期内,公司发布标准59项,其中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3项、行业、地方及团体标准45项,授权发明专利38项,登记软件著作权86项,标准专利优势持续巩固,科技创新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是聚焦转型升级。按照 “四全”生态型业务构架要求,推动超低能耗、雷电防护、测绘、司法鉴定等领域资质能力提升,工程检测向基建和既有建筑领域、传统建材检测向高端检测产品和技术咨询与服务转型,拓展新兴检测领域,加大战新产业布局力度。

三是聚焦绿色低碳。推行“基础研究+标准化+检验认证+应用推广”一站式服务体系建设,为基础建材生产商打造碳管理数字化平台,漠河极寒测试园正式投产运营,负责建造的全球首个百万千瓦级“水光互补”电站正式投产运营,颁发绿色产品认证和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证书总量居全国首位,打造绿色低碳全维度技术服务高地。

四是聚焦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流程工业数智化服务,公司智能化实验室业务全年累计中标/签订合同额同比增长76%,承建的青岛特钢“二炼钢炉前化验快分实验室”入选大型工业纪录片《智造中国》,保持在钢铁行业中厚板试样粗加工、零碳快分系统应用等领域技术领先优势,赋能钢铁、水泥、有色及近相关行业高质量发展。

3. 深化改革管理,提升管理效能

一是加快推进内部整合协同,在区域化及事业部改革工作上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第一批6个区域公司和事业部的组织框架搭建,持续推动水利、新材料、双碳、绿色认证、安全环保等优

势业务的内部协同。二是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建设,报告期内,制定《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及工作台账,按照《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及台账(2022-2024)》有序推动相关工作,全面落实提质增效和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引导推动经营业绩增长、提升经营质量、讲好国检故事,依法合规、科学合理推动市场价值实现。

二、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附件:公告原文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