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请稍候

00-00 00:00:00
--.--
0.00 (0.000%)
昨收盘:0.000今开盘:0.000最高价:0.000最低价:0.000
成交额:0成交量:0买入价:0.000卖出价:0.000
市盈率:0.000收益率:0.00052周最高:0.00052周最低:0.000
大连智云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第一季度报告正文
公告日期:2011-04-29
大连智云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第一季度报告正文



     §1 重要提示
    1.1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
    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1.2 公司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1.3 公司负责人谭永良、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李宏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李剑波声明:保
    证季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
    §2 公司基本情况
    2.1 主要会计数据及财务指标
    单位:元本报告期末上年度期末本报告期末比上年度期末增减(%)总资产(元) 470,853,797.88 475,581,771.58 -0.9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元)398,870,486.16 395,473,670.33 0.8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元/股)
    6.65 6.59 0.91%
    年初至报告期期末比上年同期增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9,180,288.66 8.90%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股)-0.15 8.90%
    报告期上年同期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营业总收入(元) 26,778,753.49 21,162,254.50 26.5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元) 3,396,815.83 2,065,519.90 64.45%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0.0566 0.0459 23.31%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0.0566 0.0459 23.31%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0.86%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0.87%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适用□不适用单位:元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金额附注(如适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102,729.35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10,500.00
    合计-92,229.35 -
    2.2 报告期末股东总人数及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报告期末股东总数(户) 5,826前十名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东持股情况股东名称(全称)期末持有无限售条件流通股的数量种类易方达价值精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300,000 人民币普通股昌顺房屋开发有限公司_ 180,000 人民币普通股深圳市金立创新投资有限公司_ 177,808 人民币普通股沈阳天赐投资有限公司_ 177,000 人民币普通股吕宝财 109,249 人民币普通股惠谱政 89,300 人民币普通股邓学峰_ 88,200 人民币普通股江阴市港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80,000 人民币普通股莫孙茂 73,650 人民币普通股袁金花_ 73,200 人民币普通股
    2.3 限售股份变动情况表
    单位:股股东名称期初限售股数本期解除限售股数本期增加限售股数期末限售股数限售原因解除限售日期谭永良 32,451,0 0 32,451,000 IPO 发行前限售 2013-07-28邸彦召 3,906,0 0 3,906,000 IPO 发行前限售 2011-07-28大连乾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00,0 0 2,000,000 IPO 发行前限售 2011-07-28何忠 1,953,0 0 1,953,000 IPO 发行前限售 2011-07-28王振华 1,800,0 0 1,800,000 IPO 发行前限售 2011-07-28深圳市圆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350,0 0 1,350,000 IPO 发行前限售 2011-07-28商明臣 650,0 0 650,000 IPO 发行前限售 2011-07-28刘大鹏 250,0 0 250,000 IPO 发行前限售 2011-07-28张绍辉 160,0 0 160,000 IPO 发行前限售 2011-07-28潘滨 140,0 0 140,000 IPO 发行前限售 2011-07-28李宏 90,0 0 90,000 IPO 发行前限售 2011-07-28任彤 90,0 0 90,000 IPO 发行前限售 2011-07-28王金义 80,0 0 80,000 IPO 发行前限售 2011-07-28郑彤 80,0 0 80,000 IPO 发行前限售 2011-07-28合计 45,000,0 0 45,000,000 --

§3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3.1 公司主要会计报表项目、财务指标大幅度变动的情况及原因
    √适用□不适用
    1.应收票据比期初下降 98.05%,主要因票据方式结算减少所致。
    2.存货比期初增长 41.39%,主要因业务量增加,导致本期在产品增加。
    3.应付薪酬比期初下降 49.43%,主要因本期支付 2010 年职工奖金。
    4.应付税费比期初下降 56.98%,主要因本期支付 2010 年第四季度企业所得税。
    5.其他应付款比期初下降 72.11%,主要因本期支付华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财务审计费。
    6.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 153.83%,主要因预计负债增加所致。
    7.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下降 73.57%,主要因利息收入增加。
    8.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下降 64.48%,主要因期末应收账款在本期部分收回。
    9.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增长 85.11%,主要因联营企业亏损减少。
    10.营业外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 98.83%,主要因本期收到的政府补助少。
    11.营业外支出较上年同期增加 46.76%,主要因本期捐赠支出增加。
    12.所得费较上年同期增加 60.5%,主要因本期营业利润增加。
    3.2 业务回顾和展望
    (一)报告期内总体经营情况
    2011 年 1-3 月,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主营业务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营业绩持续稳定增长。截止 2011 年 3月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677.88 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26.54%;实现营业利润 412.9 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152.65%;
    实现利润总额 403.68 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63.8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39.68 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64.45%。
    营业利润大幅增长主要系报告期内销售量增长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新签合同额 1.06 亿元,在国内汽车发动机领域市场持续良好的发展势头和旺盛的市场需求下,公司业务收入快
    速增长,国内领先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内具有核心技术、拥有完整客户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的成套装备供应商。
    公司加大力度积极推广发动机再制造装配线技术、高压共轨系统装配线技术;并逐步提高和完善气密性检测设备、清洗过滤设备、物流搬运设备的模块化和标准化工作。
    (二)为顺利实现 2011 年的经营目标,公司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稳固并扩大公司在现有市场领域(发动机)的市场份额,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通过将公司的技术优势转变为成本优势
    和产品优势,稳固并努力扩大公司在市场的占有率,进一步加强公司在现有市场领域的主导地位。
    2、丰富产品线,培育持续稳定的利润增长点,发展并扩大新产品、新市场。
    自动变速器装配线、高压共轨生产线、切削液集中处理系统等已经逐步完善并开始积极向汽车其他关键零部件领域市场推广;同时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生产环节,积极联合其他企业合作,目前项目处于筹划中;加快自动化生产建设项目的建设,为未来产品延伸性生产做好准备。
    3、加强公司发展能力建设。
    建立多层次市场营销体系,提高产品占有率,加强新产品推广工作、研发中心建设、信息化管理建设,增强公司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管理效率;加强产品设计、加工制造与检测测试能力;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优化内部流程、调整组织架构,提高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保证公司健康发展。
    4、加强信息化管理建设,提高管理效率
    2011 年公司整合现有的信息化管理资源,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管理信息化的无缝连接,并强化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实现无纸化办公,同时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率,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的平台。为此公司设置信息化管理工作办公室,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全面组织实施信息化建设。
    5、人才计划
    实施积极的人才战略。优秀的人才是公司未来持续成长和技术创新的源泉和保障。为适应公司业务的快速增长,公司将以良好的工作环境、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和宽广的个人职业成长空间、有吸引力的薪酬安排吸引高素质的人才为公司服务。
    (三)公司经营存在的主要困难及应对措施
    1、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张,对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更为有效的人力资源体系、完善人才结构将成为公
    司面临的紧要问题。目前,公司正在大力建设人才招聘与内部培养机制,保障公司的快速发展。
    2、技术风险
    自动化装备技术体现一个国家制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