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信证券”或“保荐机构”)作为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宏图”或“公司”)持续督导工作的保荐机构,负责航天宏图上市后的持续督导工作,并出具本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一、持续督导工作情况
序号 | 工作内容 | 持续督导情况 |
1 | 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并针对具体的持续督导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 保荐机构已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了持续督导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 |
2 | 根据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在持续督导工作开始前,与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签署持续督导协议,明确双方在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义务,并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 | 保荐机构已与航天宏图签订《保荐协议》,该协议明确了双方在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和义务,并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 |
3 | 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回访、现场检查、尽职调查等方式开展持续督导工作 | 保荐机构通过日常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回访、现场检查等方式,了解航天宏图的业务发展情况,对航天宏图开展持续督导工作 |
4 | 持续督导期间,按照有关规定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事项公开发表声明的,应于披露前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后在指定媒体上公告 | 2023年度航天宏图在持续督导期间未发生按有关规定须保荐机构公开发表声明的违法违规情形 |
5 | 持续督导期间,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出现违法违规、违背承诺等事项的,应自发现或应当发现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出现违法违规、违背承诺等事项的具体情况,保荐人采取的督导措施等 | 2023年度航天宏图在持续督导期间未发生违法违规或违背承诺等事项 |
6 | 督导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遵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业务规则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并 | 在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督导航天宏图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遵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上海证券交易 |
切实履行其所做出的各项承诺
切实履行其所做出的各项承诺 | 所发布的业务规则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切实履行其所做出的各项承诺 | |
7 | 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公司治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以及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等 | 保荐机构督促航天宏图依照相关规定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督导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遵守行为规范 |
8 | 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内控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以及募集资金使用、关联交易、对外担保、对外投资、衍生品交易、对子公司的控制等重大经营决策的程序与规则等 |
保荐机构对航天宏图的内控制度的设计、实施和有效性进行了核查,航天宏图的内控制度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并得到了有效执行,能够保证公司的规范运行
9 | 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信息披露制度,审阅信息披露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并有充分理由确信上市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文件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 保荐机构督促航天宏图严格执行信息披露制度,审阅信息披露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 |
10 | 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及向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的其他文件进行事前审阅,对存在问题的信息披露文件及时督促公司予以更正或补充,公司不予更正或补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未进行事前审阅的,应在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后五个交易日内,完成对有关文件的审阅工作,对存在问题的信息披露文件应及时督促上市公司更正或补充,上市公司不予更正或补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 保荐机构对航天宏图的信息披露文件进行了审阅,不存在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的情况 |
11 | 关注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上海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或者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监管关注函的情况,并督促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 2023年度,航天宏图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未发生该等事项 |
12 | 持续关注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履行承诺的情况,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未履行承诺事项的,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 2023年度,航天宏图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存在未履行承诺的情况 |
13 | 关注公共传媒关于上市公司的报道,及时针对市场传闻进行核查。经核查后发现上市公司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披露的信息与事实不符的,及时督促上市公司如实披露或予以澄清;上市公司不予披露或澄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 2023年度,航天宏图不存在前述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的情况 |
14 | 发现以下情形之一的,督促上市公司做出说明并限期改正,同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一)涉嫌违反《上市规则》等相关业务规则;(二)证券服务机构及其签名人员出具的专业意见可能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等违法违规情形或其他不当情形;(三)公司出现《保荐办法》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四)公司不配合持续督导工作;(五)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人认为需要报告的其他情形 | 2023年度,航天宏图未发生前述情况 |
15 | 制定对上市公司的现场检查工作计划,明确现场检查工作要求,确保现场检查工作质量 | 保荐机构已制定了现场检查的相关工作计划,并明确了现场检查工作要求 |
16 | 上市公司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保荐机构、保荐代表人应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十五日内进行专项现场核查:(一)存在重大财务造假嫌疑;(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涉嫌侵占上市公司利益;(三)可能存在重大违规担保;(四)资金往来或者现金流存在重大异常;(五)上海证券交易所或者保荐机构认为应当进行现场核查的其他事项 | 2023年度,航天宏图不存在前述情形 |
二、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无。
三、重大风险事项
公司目前面临的风险因素主要如下:
(一)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公司经营业绩大幅下滑的主要有以下因素:1)公司的客户主要集中在政府、大型国企和特种领域,受宏观经济环境承压以及公司在军采网招投标资质暂停的影响,部分项目的招投标进度推迟,公司新签订单额下降;同时因部分项目验收
时间推迟,公司收入同比下降。2)公司整体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较多,一方面是公司在年初时对全年的市场预期较高,根据长远发展规划进行了持续投入;另一方面,公司外部融资增加导致财务费用大幅增加。3)受宏观经济环境承压的影响,部分客户回款不及预期,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较上期增加。若未来宏观经济环境持续发生不利变化,公司可能继续面临收入及净利润下滑、亏损等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发展海外市场,拓展了玻利维亚大订单,海外市场呈现增长势头;公司持续增加在智慧地球、人工智能以及星上在轨智能计算等新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随着公司全产业链布局日益完善、云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将为客户提供多维度、多种类、深层次的服务,并逐步降低遥感数据分析的使用门槛,进一步扩充用户群体,形成业务的稳步增长;同时,公司已全面开展降本增效工作,通过优化人员结构、降低费用支出等方式减少冗余投入,并通过加快资产周转、降低减值损失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影响因素,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二)核心竞争力风险
卫星应用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持续升级及创新是业务不断发展的驱动力。若公司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公司技术升级与研发失败,公司技术未能及时形成新产品或实现产业化,则难以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将会对公司的业务拓展和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未来的发展及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吸引及保留优秀的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的能力。若核心人员重大流失,且公司内部提拔不到或外部吸引不到新的合格人员,则可能造成公司核心技术优势和管理水平的下降,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三)经营风险
1、经营资质到期无法及时获得批复或被取消的风险
公司目前拥有经营所需的资质,如《甲级测绘资质》《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等。如若公司在上述资质到期后无法及时获得更新批复,或公司经营资质被主管部门取消,公司将无法正常开展相关业务,公司的经营将受到不利影响。
2、发生严重泄密事件的风险
公司在生产经营中一直将安全保密工作放在首位,不断完善保密管理制度,采取各项有效措施保守国家秘密,所有涉密项目均在保密环境中实施,但不排除
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导致有关国家秘密泄露。如发生严重泄密事件,可能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3、公司期末应收账款占比较高及经营性现金流较差的风险
公司当前主要客户为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国有企业或特种领域,受其财政预算、内部付款审批程序等的影响,付款周期较长,回款较慢,给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造成较大压力,尽管最终客户大多数为信誉状况较好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国有企业或特种领域,但如果发生宏观经济环境波动,客户无法获得财政拨款,延迟支付或不支付相关款项,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4、主营业务毛利率短期下降的风险
公司主要面向政府、特种客户、大型国企,提供系统设计开发、数据分析应用服务,相关业务受国家对卫星应用产业的投资规划及项目招投标安排的影响较大,从而导致公司各期业务收入结构存在一定差异。由于不同业务类型的毛利率存在差异,导致公司各期综合毛利率存在一定波动。
5、公司知识产权遭受侵害的风险
公司的业务涉及为客户开发和定制卫星信息行业应用软件,公司通过一系列保密协议、软件著作权、商标和专利注册来保护知识产权。尽管采取了这些预防措施,第三方仍有可能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复制或以其他方式取得并使用公司技术。目前国内公司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在软件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软件产品被盗版、核心技术流失或被窃取的情况时有发生。公司的成功和竞争力部分取决于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如果知识产权遭受较大范围的侵害,将会对公司的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财务风险
1、应收账款计提坏账损失的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客户主要集中在政府、大型国企和特种领域,受宏观经济环境承压等因素,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大幅增加。若不能及时收回,可能影响公司的现金流量。若未来宏观经济环境仍持续发生不利变化,公司可能面临部分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发生坏账的风险。
2、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境外业务增长迅速,公司与境外客户和境外供应商以美元、英镑等外币进行定价、结算,受国际局势与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未来汇率风险管理难度可
能会增加,汇率波动直接影响公司汇兑损益金额,若未来汇率波动持续较大,而公司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汇率波动风险,则可能会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五)行业风险
1、卫星应用行业对外开放可能对公司经营形成冲击
根据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我国鼓励外商投资民用卫星产业,具体包括民用卫星设计与制造、民用卫星有效载荷制造、民用卫星零部件制造和民用卫星应用技术等。上述领域已对外开放,其中前三类属于卫星产业链上游,不包括公司所在领域;第四类民用卫星应用技术包括公司所在领域。随着外资进入我国民用卫星产业,公司民用卫星业务将会面临国外同类企业的市场竞争。由于特种行业应用涉及国家安全,外资无法进入,开放对公司相关业务无影响。如果公司不能正确判断、把握行业的市场动态和发展趋势,不能根据技术发展、行业标准和客户需求及时进行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不能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或服务,公司在面临国外同类企业竞争时会受到冲击,会对公司的业务拓展及业绩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2、卫星应用产业领域的政策变化可能影响公司的经营
国家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鼓励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并通过政府采购的调节性机制来带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产品的市场需求。尽管如此,公司也无法确定卫星应用行业政策未来不会变化,无法确定政策能持续为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果相关政策对行业发展支持力度减弱、政策执行延后、某些领域在政策执行方面存在偏差,则会影响公司的经营与业绩。
(六)宏观环境风险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受到宏观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未来若宏观经济形势出现较大变化,公司未能及时调整销售策略,短期内将给公司带来一定的经营压力。
四、重大违规事项
2023年度,公司不存在重大违规事项。
五、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2023年度,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如下所示:
单位:元
主要会计数据 | 2023年 | 2022年 | 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2021年 | ||
调整后 | 调整前 | 调整后 | 调整前 | |||
营业收入 | 1,818,742,736.36 | 2,457,050,433.39 | 2,457,050,433.39 | -25.98 | 1,468,443,799.94 | 1,468,443,799.9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374,205,669.01 | 264,446,861.43 | 264,051,779.09 | -241.51 | 200,077,549.22 | 199,953,420.8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453,758,250.62 | 221,980,819.49 | 221,585,737.15 | -304.41 | 151,479,622.03 | 151,355,493.7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869,795,793.10 | -487,997,118.93 | -487,997,118.93 | 不适用 | -119,009,154.99 | -119,009,154.99 |
主要会计数据 | 2023年末 | 2022年末 | 本期末比上年同期末增减(%) | 2021年末 | ||
调整后 | 调整前 | 调整后 | 调整前 |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 2,283,490,183.44 | 2,696,219,107.23 | 2,695,699,896.56 | -15.31 | 2,261,796,983.09 | 2,261,672,854.76 |
总资产 | 6,477,369,987.07 | 5,990,515,131.33 | 5,968,600,071.25 | 8.13 | 3,492,986,055.75 | 3,465,254,522.79 |
2023年度,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如下所示:
主要财务指标 | 2023年 | 2022年 | 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2021年 | ||
调整后 | 调整前 | 调整后 | 调整前 |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1.63 | 1.02 | 1.02 | -259.8 | 0.59 | 0.59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1.52 | 1.02 | 1.02 | -249.02 | 0.58 | 0.58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1.98 | 0.86 | 0.86 | -330.23 | 0.44 | 0.4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14.88 | 10.95 | 10.95 | 减少25.83个百分点 | 11.41 | 11.4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18.04 | 9.19 | 9.19 | 减少27.23个百分点 | 8.64 | 8.64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 21.03 | 12.03 | 12.03 | 增加9.00个百分点 | 14.38 | 14.38 |
注:2021年和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已根据公司2022年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实施后的总股本进行了重述调整。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18,742,736.36元,同比下降25.9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74,205,669.01元,同比下降241.51%,主要系公司客户集中在政府、大型国企和特种领域,受宏观经济环境承压以及公司在军采网招投标资质暂停的影响,部分项目的招投标进度推迟,公司新签订单额下降;同时因部分项目验收时间推迟,公司收入同比下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69,795,793.10元,主要系支付职工薪酬及采购款增加较多,经营性支出大于收款所致。
六、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公司经过长期不断经验技术积累、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验证,凭借对空天信息产业生态发展规律的研判,提前布局了上游数据获取能力,加快自身中游云化转型步伐,不断扩大下游行业应用优势,已在多个维度形成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的核心竞争力。
(一)自主数据源布局优势
近年来,公司坚持卫星应用全产业链布局发展战略,针对全球在轨遥感卫星雷达载荷数据源相对稀缺的产业现状,建设高精度商业雷达遥感卫星星座,2023年已成功发射4颗高分辨率商业雷达卫星,预计2024年将至少发射12颗高分辨率商业雷达卫星,届时公司将成为国内乃至全球拥有商业雷达遥感卫星数量最多的企业,解决我国雷达卫星数据稀缺、雷达干涉测量应用需求旺盛等问题,实现高精度地形测绘、高分宽幅成像、形变检测以及三维立体成像的能力,赋能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自主数据源将和已有的遥感云平台设施进行联动,建立从数据到信息至知识的商业闭环,开启云服务增长第二曲线。
(二)覆盖全国走向世界的营销网络优势
公司总部位于北京,营销与技术服务体系已经覆盖全国,通过灾害风险普查专项、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等项目不断扎根地方,深入基层,快速打开市场空间。近年来,京外营销收入占比不断攀升,逐步建立了覆盖多级营销网络。同时,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驱动下,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按照“依托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的思路,开展国际化业务:一是以非洲作为海外工程领域的优质板块,借势拓展海外市场,树立良好的中企形象;二是以中东为技术方案的落脚点,通过在迪拜建立全资公司,作为辐射该区域的基地,打开中阿“1+2+3”合作格局,尤其是在航天卫星领域,打通该地区对外经贸合作和资金流动通道;三是以南美为重要的市场增长板块,以正在实施的玻利维亚项目为基础,打开南美销售局面;四是联结全球重要地区的数据接收站,为“宏图一号”星座的数据销售做好先期准备工作,集中精力做好海外客户、合作伙伴、代理商的开发和签约工作,接轨卖产品、卖数据、卖服务的经营理念,全面拓展海外市场。
(三)多学科人才结构的优势
公司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公司拥有一支以硕博士为主的技术研发创新团队(含平台软件研发人员和事业部技术人员),共计2,626人,占员工总人数78.06%,其中博士112人,覆盖先进信息技术
及地球观测与导航领域的40余个细分学科,具备跨领域联合研发能力。利用人才优势,公司组建了北京、西安、武汉、成都四大研发中心,建立完善的产品研发体系,构建“研发引领应用、应用提升研发”的研发生态,保证公司产品与市场的有效结合,同时,公司与众多知名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集合高校研发力量,推动公司技术发展。公司先后完成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股权激励计划,将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股东利益捆绑,既调动员工积极性也降低员工流失的风险,同时公司通过发布招聘需求和利用参加国际性会议机会,面向全球招募顶尖专业人才,不断丰富人才队伍,提供研发、创新人力。
(四)自主可控平台化优势
公司自研基础软件平台具有自主可控,国产适配性强,扩展性强,存续生态完整等优势。在基础软件平台的基础上,PIE发展出适用于不同行业的插件集和标准化模块组,提高行业应用系统的开发效率,降低项目的开发成本,极大增强了云上二次开发能力。依托多年丰富的实践技术积累与尖端技术研发能力,公司将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融合引入PIE-Engine平台,解决了传统遥感影像规模化高效处理的行业痛点,已构建多个成熟的云服务产品。深度推广云服务平台有利于提高公司遥感应用产品的先进性和服务质量,也是公司在不同下游市场横向拓展的基础。遥感应用基础软件平台具有技术含量高、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大等特点,公司作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且成熟的基础软件平台企业,相对其他竞争对手有明显优势。
七、研发支出变化及研发进展
(一)研发支出变化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较去年同期增长29.40%,主要系公司加强高水平研发人员的引进,持续加大核心产品的研发投入,同时,增加在智慧地球、人工智能以及星上在轨智能计算等新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
(二)研发进展
公司在原有的PIE遥感图像处理工具及行业插件平台的基础上,结合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先进信息技术,搭建了“一云”、“一球”、“一工具集”的产品序列。发布并上线了可对标谷歌地球引擎GoogleEarthEngine时空遥感云
服务平台的PIE-Engine(“一云”),并集成PIE-EngineServer时空数据服务模块、PIE-EngineStudio遥感技术服务模块、PIE-EngineAI智能解译服务模块、PIE-EngineFactory数据处理服务模块,PIE-EngineUAV无人机应用服务模块等,满足用户基于云计算进行地球科学大数据分析应用的需求以及支撑行业领域业务系统的构建需求,也为广大C端用户提供了低成本的教育与工作平台。以仿真与XR为核心的PIE-Earth(“一球”)智慧地球平台,集成了PIE-Map跨平台GIS开发组件,具备云、边、端多种形态,满足互联网场景下大规模仿真、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及特种领域的态势呈现、指挥控制等应用需求,PIE-EarthMeta数字孪生构建服务模块,可用于快速构建不同尺度、高度逼真的实景三维和数字孪生城市场景;与此同时,为满足特种领域及行业部委对遥感大数据智能解译分析市场的独特需求,报告期内公司研发的天权遥感大模型,经测试验证,该模型在地物要素分类、道路提取、目标检测、变化监测以及超分辨增强等关键任务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不仅在准确度上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而且在处理速度和泛化性方面也表现优异,这些研究成果将集成到我们的PIE-Engine遥感云平台中,从而显著提升云端自动识别解译的精度和效率。PIE基础软件工具集(“一工具集”)提供了覆盖多源地理时空数据的分析、处理与加工生产能力,已实现全类型、全传感器、全流程的数据服务能力。公司面对业务需求,持续推出全新的业务产品,不断夯实遥感智能解译关键技术,持续进行产品云化升级迭代。公司面对业务需求,持续推出全新的业务产品,不断夯实遥感智能解译关键技术,持续进行产品云化升级迭代,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获得专利118个,软件著作权300个。
八、新增业务进展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
不适用。
九、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是否合规
(一)募集资金使用及结余情况
1、2019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
公司2023年度使用首次公开发行部分超募资金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635.96万元。
公司于2023年4月21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第三届监事会
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使用部分超募资金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部分超募资金人民币635.96万元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本次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不会影响投资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在补充流动资金后的十二个月内不进行高风险投资以及为控股子公司以外的对象提供财务资助。公司独立董事发表了同意的独立意见,保荐机构出具了同意的核查意见。截至2023年12月31日,累计使用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合计7,385.96万元,进项税合计426.93万元。
2、2020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
公司2023年度实际使用向特定对象发行募集资金2,631.04万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累计已使用向特定对象发行募集资金62,582.16万元,进项税合计50.95万元。
3、2022年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
公司2023年度实际使用可转债募集资金8,325.52万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累计已使用可转债募集资金40,368.27万元,进项税合计83.95万元。
综上,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募集资金累计项目支出为166,005.31万元,募集资金专户余额应为66,248.67万元,与募集资金专户实际金额14,480.85万元差异为51,767.82万元。系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项目结项,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3,119.34万元,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项目结项,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6,841.05万元,募集资金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45,000.00万元,购买理财产品全部赎回,理财产品投资收益1,621.63万元,利息收入909.33万元,手续费支出1.25万元,尚未支付发行费662.86万元(自有资金支付642.85万元)。
(二)募集资金存放情况
1、2019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专户已全部注销。
2、2020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向特定对象发行募集资金专户已全部注销。
3、2022年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尚未使用的可转债募集资金存放专项账户的余额如下:
单位:元
可转债募集资金专户开户行 | 账号 | 存款方式 | 余额 |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怀柔支行 | 8110701012202443595 | 专用账户(活期) | 57,568,183.46 |
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顺义支行 | 9550880237519000101 | 专用账户(活期) | 30,624,254.18 |
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顺义支行 | 9550880237540200191 | 专用账户(活期) | 25,756,794.00 |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 | 326660100100716345 | 专用账户(活期) | 30,859,304.38 |
总计 | 144,808,536.02 |
(三)募投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
本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
(四)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2023年8月18日,公司披露了《关于归还暂时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的公告》(公告编号:2023-060),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已将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12,00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全部归还至募集资金专用账户。
2023年11月29日,公司披露了《关于归还暂时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的公告》(公告编号:2023-090),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已将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40,00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全部归还至募集资金专用账户。
2023年11月29日,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和第三届监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临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总额不超过45,000.00万元(含本数)的可转债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并仅用于公司业务的全国性开拓和研发项目费用支出等与主营业务相关的生产经营使用,使用期限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以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45,000.00万元。
(五)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情况
2023年11月29日,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和第三届监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额度不超过人民币15,000.00万元(含本数)的可转债暂时闲置募集资金在确保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度、不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及确保资金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现金管理,用于投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有保本约定的投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结构性存款、协议存款、通知存款、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在上述额度范围内,资金可以滚动使用,使用期限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十二个月内有效。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利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全部赎回。
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及变动情况如下:
(一)直接持股情况
姓名 | 职务 | 年初持股数(股) | 年末持股数(股) | 年度内股份增减变动(股) | 增减变动原因 |
王宇翔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 | 5,394,915 | 7,552,881 | 2,157,966 | 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
张燕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 34,749,303 | 48,649,024 | 13,899,721 | 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
廖通逵 | 董事、总经理 | - | - | - | - |
王奕翔 | 董事、董事会秘书 | - | - | - | - |
刘澎 | 董事 | - | - | - | - |
唐文忠 | 董事 | - | - | - | - |
孟丽荣 | 独立董事 | - | - | - | - |
赵明宝 | 独立董事 | - | - | - | - |
刘强 | 独立董事 | - | - | - | - |
王咏梅 | 董事 | - | - | - | - |
苗文杰 | 监事会主席 | - | - | - | - |
曹璐 | 股东代表监事 | - | - | - | - |
闫建忠 | 股东代表监事 | - | - | - | - |
李济生 | 副总经理 | - | - | - | - |
姓名
姓名 | 职务 | 年初持股数(股) | 年末持股数(股) | 年度内股份增减变动(股) | 增减变动原因 |
施莲莉 | 副总经理 | 10,000 | 35,000 | 25,000 | 股权激励归属,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
张姝雅 | 财务总监 | 15,000 | 21,000 | 6,000 | 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
黄泳波 | 副总经理 | - | 21,000 | 21,000 | 股权激励归属 |
张路平 | 董事、董事会秘书(离任) | 15,000 | - | -15,000 | 个人交易 |
马永义 | 独立董事(离任) | - | - | - | - |
李艳芳 | 独立董事(离任) | - | - | - | - |
王瑛 | 独立董事(离任) | - | - | - | - |
云霞 | 副总经理(离任) | 10,000 | 35,000 | 25,000 | 股权激励归属,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
仲丛林 | 董事(离任) | - | - | - | - |
合计 | 5,499,815 | 7,686,481 | 2,186,666 | - |
(二)间接持股情况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通过北京航星盈创科技中心(有限合伙)、东台航星盈创科技中心(有限合伙)间接持有公司股份。北京航星盈创科技中心(有限合伙)年初持股数为19,453,563股,本期通过大宗交易和集合竞价的方式共计减持5,569,487股,因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获得转增股数5,553,630股,合计变动股数为-15,857股,期末持有航天宏图股份数量19,437,706股,其出资结构如下:
出资人 | 认缴出资额(万元) | 认缴出资比例 | 身份 |
王宇翔 | 1.20 | 1% | 普通合伙人 |
东台航星盈创科技中心(有限合伙) | 118.80 | 99% | 有限合伙人 |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东台航星盈创科技中心(有限合伙)的持股情况如下:
姓名 | 认缴出资额(万元) | 认缴出资比例 | 职位 |
王宇翔 | 16.20 | 13.64% | 董事长 |
廖通逵 | 10.04 | 8.45% | 董事、总经理 |
闫建忠 | 2.24 | 1.89% | 股东代表监事 |
除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上述股份外,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
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均未以其它方式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股份均不存在质押、冻结的情形。
十一、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无。
(以下无正文)
(本页无正文,为《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之签章页)
保荐代表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巫雪薇 赵晓凤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