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请稍候

00-00 00:00:00
--.--
0.00 (0.000%)
昨收盘:0.000今开盘:0.000最高价:0.000最低价:0.000
成交额:0成交量:0买入价:0.000卖出价:0.000
市盈率:0.000收益率:0.00052周最高:0.00052周最低:0.000
宁水集团: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 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4-04-16

公司代码:603700 公司简称:宁水集团

宁波水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一、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http://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二、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三、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四、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五、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除公司回购专用账户的股份余额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3元(含税)。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总股本203,242,000股,扣除公司回购专户中的5,285,796.00股,以197,956,204.00股为基数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59,386,861.20元(含税),占公司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为45.24%。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一、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宁水集团603700宁波水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马溯嵘张晗璐
办公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北海路358号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北海路358号
电话0574-881958540574-88195854
电子信箱zqb@chinawatermeter.comzqb@chinawatermeter.com

二、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1、2023年行业发展相关影响因素

202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供给需求稳步改善,外贸保持增长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国内多重考验,国内经济发展仍然面临压力,受到房地产发展疲软与地方财政紧缺等因素影响,行业需求难以得到高速释放。

(1)国民经济回暖,制造业需求待进一步释放

2023年国民经济回升向好。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增速比2022年上升2.2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4.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

但从制造业整体情况来看,需求仍待进一步释放。自2023年第二季度起,制造业PMI指数呈下降趋势且低于临界点,虽在第三季度有所回升但在第四季度下降且续低于临界点,反映出从第二季度开始生产经营景气水平处于偏低水平,生产需求整体偏缓。

(数据来源:同花顺)

(2)基建投资推动产业改造升级,房地产疲软与地方财政紧缺导致需求难以高速释放

根据国家统计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9%,全国共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7万个,共完成投资近2,40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水利建设全面提速,同比增长10.1%,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优于2022年。然而,我国房地产行业在报告期内持续低迷,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6%,12月国房景气指数仅为93.36,降至全年最低。房地产不景气,发展整体信心不足,预计将持续影响新表增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此外,根据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40.74万亿元,部分地方政府可能出现债务风险、财政危机,对专项资金的释放、政策的快速有效落地造成一定影响。

(3)外贸保持增长态势,自主品牌的出口明显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进出口总额较2022年同比增长0.2%,出口增长0.6%。其中,产业配套和集成能力的装备制造业实现出口总额13.47万亿元,增长2.8%,民营企业合计进出口22.36万亿元,增长6.3%,民营企业出口规模不断壮大。

(4)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产品同质化严重

报告期内,行业仍然较为分散,集中度较低,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表计产品逐渐走向成熟化与标准化,产品竞争激烈,同质化加剧,报告期内智能表整机价格下滑约5.30%,对产品利润造成一定挤压。2023年11月,中国计量协会水表工作委员会发布《关于共同维护水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倡议》,指出低价策略对行业长期高质量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呼吁业内企业树立行业发展的大局意识,抵制不正当低价竞争,逐步改善行业竞争态势。

2、2023年行业发展相关政策

报告期内,国家持续不断出台利好政策,其中,在农村供水、城镇改造用表、高品质供水、节水环保、漏损管控等领域推出多项政策,具体如下:

类型与相关政策具体内容具体影响
水利部会议 2023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 2023年水利部半年度总结会议? 加快建设国家水网,完善水资源调配格局(南水北调、东线二期、西线规划),完善省市县水网体系推进数字孪生水网建设。 ? 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规模化发展,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巩固农村饮用水安全成果。 ? 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管理,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推广合同节水管理。 ? 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积极争取财政投入;抓实供水价格管理、定价成本监审,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水利部对完善水网基础建设、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推进节水管理、深化水利改革资金筹措等方面做出积极指示,利好行业发展。
农村供水 《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 《2023年农村水利水电工作要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以县城为载体,推进乡村振兴,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推行县城运行一网统管,促进市政公用设施及建筑等物联网应用、智能化改造,部署智能电表和智能水表等感知终端。 ? 完善农村供水网络,实现城乡供水统筹发展。力争到2023年底,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88%,规模化供水覆盖农村人口的比例达到57%。 ? 实施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强化水质检测监测,加强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农村供水问题得到高度重视,政府部门针对市政公用设施智能化改造、供水网络建设、水质提升等方面做出了重要指示,随着数字乡村发展行动的深入实施,广阔的下沉市场为供水设施市场提供了发展机会。
? 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推动市政供水管网向城郊乡村及规模较大镇延伸,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城镇改造用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第八批)的通知》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 《山东省关于公布2024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的通知》 《合肥市2024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细化表》? 强调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等工程。 ? 各地应督促引导电力、通信、供水、排水、供气、供热等专业经营单位履行社会责任,将老旧小区需改造的水电气热信等配套设施优先纳入本单位专营设施年度更新改造计划。 ? 围绕建设新型城镇化,结合推进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以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为重点,分类推进更新改造。 ? 以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城市生命线工程等为重点,分类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着力扩内需、惠民生、保安全,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绿色、智慧运行,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 山东省全省共计划改造老旧小区3,158个,涉及居民56.08万户。其中青岛计划改造433个小区,共改造3,373栋,惠及居民13.27万户。 ? 2023年合肥全市改造117个老旧小区,建筑面积超119万平方米;2024年合肥计划改造110个老旧小区。城镇基础设施更新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带动水务基础设施需求增长,多地已下发通知进行智慧化改造,推动产品结构智能化升级。
高品质供水? 2023年4月1日起,城市供水全面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到高品质供水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水质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上海市新建居民住宅饮用水高品质入户工程技术规程》 《深圳市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实施方案》 《深圳市水务局关于规范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设计要求的通知》202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供水全流程保障体系和基本健全的城市供水应急体系。 ? 上海提出发布新建居民住宅饮用水高品质入户工程技术规程,提高新建居民住宅饮用水入户工程的建设标准,满足居民对饮用水的直饮需求。 ? 深圳加快实施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破解管网老化锈蚀带来的水质下降和漏损偏高问题,用户水表替换为智能远传表,提出2025年将实现全城自来水可直接饮用。与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直饮水水表等相关产品的研发与迭代升级。此外,优饮水水价高,对计量器具精度要求更高,有利于相关企业在直饮水领域提升盈利空间。
节水环保 《节约用水条例》 《关于加强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受水区全面节水的指导意见》 《水利部关于全面加强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 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 重点宣传用水精准计量、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管网漏损监测智能化等关键技术。 ?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以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损为重点,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严格节水监督管理,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 加强农村农业节水,强化工业节水,厉行城镇节水,发展节水产业。节水领域相关政策出台带动新产品与技术的出现,为智能水表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节水信息化管理将受到关注;节水领域的推行模式与金融模式出现新变化。
水网建设 《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 统筹规划国家骨干网和省市县水网建设,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计划至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2035年基本形成水网建设纲要逐步开始落地,逐步完善供水网络,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北京、
《北京市推进供水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2025年)》 《上海市水网建设规划》 《浙江水网建设实施方案》国家水网总体格局。 ? 到2025年,着力补齐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水网智能化等短板和薄弱环节,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 ? 北京提出新建改建供水管线110公里,完成43个自建设施供水住宅小区(社会单位)置换任务,完成老旧供水管线消隐处理300公里。加快补强城镇供水保障弱项,补齐农村供水短板,推动城乡供水融合发展。 ? 上海市水网规划重大项目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建设共享高效、智慧赋能的数字孪生水网,包括完善水网信息基础设施,推动数字孪生水网平台建设,提高水网综合调度管理水平等。 ? 浙江提出水网智慧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水价调整机制初步建立,强调水网多功能融合。上海、浙江等多地水务局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在供水规划中指出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尤其在智慧化、信息化方面发力,依托社会资本推进供水相关行业发展。

3、行业格局与发展现状

(1)行业格局

我国水表生产企业众多,但规模大多偏小,行业集中度较低且竞争充分,主要可分为以下4类:

水表企业类别特点
专业生产水表企业以传统的机械水表起步,生产时间久,产品品种全。
跨行业进入的企业原先以气表、电表领域或以生产电子电路、嵌入式系统、通信与软件等产品为主转型跨行业进入水表行业的企业,进入产业时间短,基本都集中在智能水表范围。
面向单一市场为主的水表生产企业自主生产体系和相对垄断的市场,产品较为单一,研发能力较弱。
零部件配套企业上游零部件企业向下游延伸做整机产品,厂家众多,规模较小。

近年来随着技术普及,能够生产智能水表的厂家逐步进入,原先以生产电子电路、嵌入式系统、通信与软件等产品的行业外企业,也利用自身独特优势,转型从事智能水表电子模块生产、软件产品开发、乃至智能水表整机及水务应用系统开发等业务,参与水表行业市场竞争。报告期内,市场仍呈现同质化的激烈竞争态势,但相较于前两年新进入者逐渐减少,且部分末端厂家开始逐步出清。水表具有长周期业务属性,要制造具有长期稳定性和计量精准性的高质量产品仍有较高难度。随着市场上的产品逐渐得到验证,良品驱逐劣品,产品价格也会逐渐趋于稳定。

随着水表行业逐渐向着智能水表及应用系统方面调整与转型,对水表企业跨行业知识的积累、多学科交叉应用的产品研发能力、综合采购能力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要求,技术壁垒和服务壁垒迅速提升。另一方面,智能水表较于传统水表的制造,对产品的质量、服务能力以及技术的选代升级要求也将更加严格,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尤为重要。企业需要依靠长期的计量技术积累、强劲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优质的服务和产品品质才能进一步脱颖而出,促使未来行业集中度提高。公司也正积极倡导并引导行业竞争态势向好有序良性竞争发展,构建良好的行业生态环境,促进水表产业健康发展。

(2)发展现状

新一代智能水表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正逐渐迈向成熟,传感技术(机电转换)、通信技术、边缘计算技术和电磁超声技术应用等方面都会引导和促进智能产品使用功能完善,并获得市场认可与接受。智能水表作为新时代供水智能化管理的重要终端设备,在不同的智慧水务场景下均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行业和地方相继出台水务行业智慧化发展相关政策,以及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水务行业智慧化的发展。未来智慧水务将全面普及和提升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力推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通过智能传感器技术强化设施系统感知能力,依托信息技术提升水务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借力“新基建”促进传统水务与智慧水务的融合。因此,在万物互联的“新基建”时代,作为水表制造商,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运用,将新技术全面应用于水表制造,为供水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智慧水务解决方案则显得尤为重要。

4、市场供求状况及发展趋势探讨

在政策引导、技术与需求交集出现的背景下,水表产业升级趋势明朗,正向着智能硬件为基础的智慧水务整体解决方案调整与转型,市场模式也在随着发展逐步变化。

(1)综合性需求渐趋明显,对行业公司要求逐渐提高。随着管网漏损率考核的日趋严格,水司自我管理要求不断升级,对产品信息化、物联网与测控自动化、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需求逐渐增加。作为管网供水系统终端表计的智能水表产品,正在快速融入到水务自动抄表、水量监测、漏损监测乃至智慧供水的其他业务中。

(2)服务模式不断升级。水计量与人工水费抄收及管理方式正逐渐迈向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化,水表企业将积极转型到系统层级服务上来。智能水表及配套软件的产品模式能够为水司现有的运营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以其数据传递、交易结算等方面的优势,能够有效改善机械水表人工抄读效率低、抄录数据误差大、水司长期垫资运营等状况。尤其一线城市对于智能表计的改造趋势愈发明朗,同时报告期内行业进一步重视高品质供水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对适用于农村供水产品的重视程度也进一步提升。

(3)业务模式发生变化,集采比重逐步提升。随着智能表在产业中的进一步渗透,行业产品结构发生变化,收入确认周期更长的智能水表在整体产品结构中占比提升。同时,智能表在安装后需进一步调试确保运行平稳,因此客户要求以分期付款方式的项目也有所增加,从而拉长了行业的平均账期。另一方面,国内几个主要的集团化水司普遍采用集采招标(即总部集中采购)的方式进行供应商选取与水表采购,集采项目的规模通常更大、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5、技术迭代及产品发展趋势探讨

现阶段,智能水表1.0产品已经获得市场普遍认可,实现远程抄表功能,智能化已发展到较高水平,但水表产品计量性能的提升与优化仍然是我国水表行业“十四五”的重要任务,下游客户依然需要高精度、高效能的智能计量传感器。相比机械表和智能水表1.0产品,智能水表2.0

产品(也称“电子水表”)具有测量范围宽、准确度高、使用寿命长、始动量低、压力损失小等诸多优点,计量性能大幅度提升,也是全球水表计量性能优化提升的主要方向。我国表计行业目前已从传统机械水表逐步过渡到智能1.0水表和智能2.0水表并存的发展阶段,虽然电子水表投放市场已有多年时间,但受限于国内电子水表起步较晚、技术有待完善等因素影响,仍处在小面积使用的状态,未来需求是否会大规模释放仍有待验证。其中,小口径电子水表当前仍处于区域市场培育阶段,部分客户对于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仍有疑虑,亟待解决。报告期内受水司资金短缺、初装费政策等影响,小口径电子水表渗透率较低,增幅较慢,整体市场环境与推进速度不及预期。大口径电子水表得益于智慧水务普及与推动,尤其是DMA分区计量的

普及,目前渗透率有较为明显的上升,“十三五”期间已有一定数量产品安装在供水管网上,在管

网供水计量、用水贸易结算、分区计量与漏损监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远期看,电子水表仍然是未来发展方向,报告期内部分区域市场电子水表有明显集中增长趋势,整体市场对产品及试点区域关注度也逐步提高,相关厂家与行业在电子水表技术问题攻克上加大投入,积极突破。行业总体认为,目前电子水表在长期使用可靠性与稳定性上仍然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加以改进。电子水表在恶劣环境使用中较容易出现特性变化,以及其他应用层面等方面仍存在若干问题。故目前水表的计量机构95%以上仍是机械构件,短期内仍要保持机械水表和电子水表同步发展,同时进一步优化电子水表计量性能。当技术稳定与成本控制后,电子水表将进入大规模放量时代。

宁水集团电子水表产品图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1、经营范围:

公司为集合水计量产品、水务工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研发与制造的综合性企业。报告期内,公

司继续聚焦智慧供水领域,在生产制造传统水流量计量产品的基础上,以智慧计量与营运为切入点,从事一系列智能水表为核心产品的各类智慧水务终端设备、智慧水务大数据服务系统与平台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逐步向针对城市地下供水管网运行优化的各类软硬件及工程类整体解决方案服务业务迈进。具体板块如下:

①硬件终端制造板块:即水计量和相关管网设备及传感器的研发、生产、制造与销售。公司涵盖1,000多种型号,全系列民用、工业用冷、热机械水表、智能水表及多参数水表等,服务国内超过2,300家水务公司,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主要包括:

产品类型产品特点及应用领域示意图
机械水表计量、指示装置均为机械原理和结构的水表。
智能水表1.0产品由机械基表与电子装置组成的,具有水流量信号采集和数据处理、存储、远程传输等功能,输出信号为数字信号的水表。常见类型包括无线远传水表(NB-IoT/LoRa)、预付费IC卡表、光电直读远传水表等。
智能水表2.0产品(又称“电子水表”)基于电子或电磁感应原理的测量传感器、信号处理单元和指示(显示)装置等组成的水表。相较机械计量水表,具有高精度、低始动流量、低压损、无磨损的特点,适用于管网监测和DMA分区
计量管理。
智能水表3.0产品(又称“多参数水质检测仪”)即基于5G技术的管网综合感知终端/多参数水表。该产品可向供水企业提供在线一体化的高性价比管网综合大数据感知装置(包括水量、水压、水质等参数测量),为智慧供水新业务及水务信息化云平台提供海量数据支撑。
其他传感器及设备压力、流量数据监控仪:即用于采集汇总水表流量数据和管道压力数据。 噪声相关仪:用于管网漏损的检测和监测。根据预设参数设备每天定时采集管网噪声并上传平台,通过自研相关定位算法对漏损噪声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精确定位漏点的位置。

②智慧水务应用云平台板块:

智慧水务应用平台是基于SOA企业应用架构设计原则,建立统一的智慧水务系统应用平台,将水厂生产、管网运维、营销服务等业务信息深度整合,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水务运营的可视化、数字化和精细化管理。

智慧水务应用平台架构图

目前,智慧水务应用平台主要包括:

抄收一体化平台:将集抄、营收、表务管理紧密结合,围绕每一台计量设备的系统性管理进行完整服务。该平台从每块表的采购入库开始,到旧表、坏表的换表入库,整个服役周期通过一个平台无缝管理,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管理、计费效率,是智慧水务重要组成部分。

管网在线监测预警系统:系统主要针对生产和管网运行环节产生的数据和运行过程进行监控,重点监测水质、流量、压力、液位及关键设备运行参数和视频监控,支持对物联网感知设备的监测报警及管网爆管、泄漏定位等功能。

管网漏损管理平台:以管网GIS、物联网设备数据采集、智能数据分析为基础,与收费、表务、调度及针对供水设施管理等系统的数据融合,结合管网漏损分析模型,对DMA分区计量进行管理和评估。基本功能包括DMA分区计量建立、计量区域漏损量、产销差计算分析,对供水管网独立计量区域的水量、水压、水质等重要参数进行监控,跟踪分析夜间最小流量变化趋势,及时评估和反馈计量区域漏损程度,定制经济长效的漏损控制策略。

供水管网水力模型:以管网拓扑结构为基础,应用水力学原理建立的数学模型。通过水力模型可以实时了解管网的流量、压力、流速、水质等工况。在管网规划设计、运行调度、供水安全

可靠性等方面,应用水力模型可以进行现状评估和多场景分析,制定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

地理信息系统:以城市地理信息为基础,结合供水管网资产信息,构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立以GIS地图为底座、业务管理需求为核心的综合展示平台和供水管网“一张图”,实现管网资产实时、历史信息与相应业务数据的可视化展示。

管网巡检系统:以管网空间、时间信息为基础,实现巡检计划的灵活规划和定制化,巡检任务的自动生成、派发和检查。结合移动端手持设备,实现对供水管网及附属设施的巡检、养护、维修的网格化、流程化、规范化,提高外业人员工作效率、保障外业服务安全和质量。

二次供水运行监控系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GIS、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加强二次供水系统的运行监督,实现二次供水泵房远程监控和无人值守。系统实时监测水池(水箱)液位、水泵工况、压力/流量/水质等参数,实现机泵的优化运行、自动消毒、水龄控制、压力调控,保障二次供水系统稳定运行和水质安全,降低能耗。

此外,公司拥有“城市供排水智慧驾驶舱”——可视化决策平台、水表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营商环境优化系统(移动端)等多个系统和平台,满足客户在不同业务场景下的需求。

城市供排水智慧驾驶舱

(3)工程服务方案板块:

公司提供城市供排水管道检测、评估和非开挖修复更新等工程解决方案。通过管道不停运带压检测诊断等技术,分析和识别输水管线运行风险,评估在役管道状态,根据管道不同状况和不同修复目的,合理选择结构性、半结构性的非开挖修复更新工艺,有助于改善供水水质,防止管道爆裂和泄漏,提高输水能力和使用寿命,寻求管道生命周期质量成本的最佳结合点,保障维护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

管道检测工程案例

非开挖修复工程案例

2、业务模式:

目前公司主要通过智能硬件终端制造形成收入、大数据服务平台保持客户粘性、管道工程服务形成闭环的业务模式,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提供专业化服务。公司持续推进自主创新,推动城市智慧供水管理工作进一步朝着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公司除表计类核心传统业务外,围绕新业务板块积极开展工作,各个项目有效推进并落地。硬件部分包括定位漏损的水压传感器、噪声传感器、水质传感器及一些通讯数据设备的研发优化;软件部分涵盖新一代宁水云智能化平台,用于整个管网中的终端设备分布、管网部署情况、运营情况等在线监测与智慧化管理;工程部分涵盖管网带压检测、非开挖修复等方案。新业务板块仍以聚焦水司客户痛点需求为核心,现阶段主要针对城市地下供水管网的运行优化,包括区域内的管网漏损管控整体方案,长距离输水管线运行状况的智能监测、检测、诊断、预警,并通过算法和水力模型帮助客户提升运营效率。此外,公司提供非开挖修复的工程技术手段等,实现管道从头到尾运行优化、从监测到发现问题再到修复的全链条闭环解决方案服务模式。

四、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1、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2023年2022年本年比上年 增减(%)2021年
总资产2,275,658,935.602,350,421,284.77-3.182,220,987,101.3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610,025,256.051,533,258,253.365.011,596,294,758.44
营业收入1,789,198,828.011,554,958,423.7615.061,717,290,642.3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1,262,704.86126,387,869.923.86235,370,594.6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119,947,267.25111,538,450.527.54214,201,829.66
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4,902,430.7284,251,373.07119.47161,012,833.00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358.07增加0.28个百分点15.48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660.634.761.16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660.634.761.16

2、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五、股东情况

1、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13,666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13,047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0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
股东名称 (全称)报告期内增减期末持股数量比例(%)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股东 性质
股份 状态数量
第一季度 (1-3月份)第二季度 (4-6月份)第三季度 (7-9月份)第四季度 (10-12月份)
营业收入312,136,244.40498,903,614.46447,521,476.75530,637,492.4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234,122.9041,043,384.4330,522,684.2749,462,513.2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6,390,383.7138,784,177.6828,780,278.1745,992,427.69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4,057,957.4520,942,327.3526,592,220.82251,425,840.00
张世豪-1,890,00034,223,65716.8400境内自然人
王宗辉-596,00012,507,7416.1500境内自然人
赵绍满09,812,0744.8300境内自然人
徐云-745,4009,408,5004.6300境内自然人
王开拓-470,0008,231,8744.0500境内自然人
陈宇鹏-1,813,5006,515,6303.2100境内自然人
张琳05,742,2502.8300境内自然人
上海蓝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蓝墨私享7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770,0004,890,0002.4100其他
张蕾-200,0004,258,4812.1000境内自然人
王俊杰126,5002,330,5001.1500境内自然人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2022年5月17日,公司在原有《一致行动协议》的基础上签署补充协议,增加上海蓝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蓝墨私享7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蓝墨7号”)为一致行动人。公司控股股东张世豪、王宗辉、徐云、王开拓、赵绍满、张琳和张蕾、王菟莹、蓝墨7号构成一致行动人。公司未知上述其他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属于一致行动人。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不适用

2、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3、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六、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一、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789,198,828.01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5.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1,262,704.86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86%;公司总资产2,275,658,935.60元,较年初减少3.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1,610,025,256.05元,较年初数增加5.01%。

二、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

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附件:公告原文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