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本报告系统总结了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统称 “华能国际”或“公司”)2023年度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工作情况,旨在真实反映公司2023年促进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
本报告依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编制指引》,参照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G4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并结合公司实际进行编写。
一、公司概况与公司治理
1.公司概况
华能国际成立于1994年6月30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利用国内外资金,在国内外开发、建设和运营燃煤、燃气发电厂、新能源发电项目及配套港口、航运、增量配电网等设施,为社会提供电力、热力及综合能源服务。
华能国际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上市发电公司,始终坚持为社会提供充足、可靠、环保的电能及优质的能源服务,坚
持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在电力技术进步、电厂建设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创造了多项国内行业第一和里程碑工程,推动了中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和电站设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了中国发电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可控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566万千瓦。境内电厂广泛分布在中国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同时在新加坡全资拥有一家营运电力公司,在巴基斯坦投资一家营运电力公司。
2.公司治理
华能国际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化理论武装,着重推进党建引领,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充分依靠职工群众,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作为上市公司,华能国际同时接受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和广大投资者的监督,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要求,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不断完善和提高公司现代化治理体系及治理水平。公司建立健全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组成的公司治理体系,形成了决策权、监督权和经营权之间权责分明、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运转协调的运行机制,保障了董事会的决策权和监事会的监督权有效实施,确保了管理层经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公司已经逐步形成规范、高效、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了适合公司自身发展要求、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通过定期对管理制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修订和完善,实现了制度体系的动态维护。
一直以来,公司以规范诚信、专业透明、尊重股东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监管机构和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2023年,公司以“创一流”为引领,构建“1-2-3”工作体系,统筹开展质量提升、改革深化、合规管理等专项工作,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在第十三届中国证券金紫荆奖评选中荣获“最佳上市公司”和“卓越上市公司”奖。信息披露获上交所A级评价。多渠道、多平台、多方式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荣得证券市场周刊“最佳投资者关系管理上市公司”水晶球奖。公司H股年报荣获ARC年报大奖之电力公司类银奖、能源类铜奖、封面设计能源类银奖。连续14年高质量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不断增进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交流。公司ESG实践入选国资委“央企ESG?先锋100指数”、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ESG最佳实践案例”。
二、公司的经营责任
公司努力生产更多符合社会和人民需要的产品,倾力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形势,公司上下主动担当、攻坚克难,着力拓市场、控成本,以专业化、精益化、高效化的管理为增强国民经济实力作出积极贡献。
市场开拓稳步推进。加强市场形势研判,细化营销策略,努力增发效益电量,全年境内电厂累计完成发电量47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不断增进与政府、用户的沟通协调,全力争取政策支持,着力稳定交易电价。持续加大热力市场开拓力度,积极推进热价调增,努力提高供热收益。全年累计完成供热量3.4亿吉焦,同比增长5.9%。
降本增效措施有力。紧盯燃料关键环节,狠抓长协煤保供控价,通过调整采购策略、淡储旺耗、掺配掺烧等措施,实现标煤采购单价同比下降170元/吨,降幅13.2%,实现节支约245亿元。充分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积极盘活存量火电资产,完成5单类REITs发行工作,发行利率创可比产品新低,募集权益资金191.51亿元,降低资产负债率3.81个百分点。境内带息负债余额和综合成本实现“双下降”。
境外项目业绩卓越。深入落实“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发展国际化业务,境外项目整体实现盈利49.6亿元,同比增长100%,利润贡献度达到38%。新加坡大士能源市场份额、经营业绩、融资成本、负债率等指标保持行业领先;经营效益实现跨越式增长,利润首次突破40亿元大关,向公司分红18亿元。登布苏电厂完成首单国际绿证销售。裕廊岛海水淡化项目实现商投并稳定运行。大士能源项目案例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共建“一带一路”十年百篇最佳实践案例。巴基斯坦萨希瓦尔项目扎实做好燃料管理、资金管理、
税收减免等工作,严控成本费用支出,税前利润总额保持同比增长。巴基斯坦萨希瓦尔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实现安全生产2400天,连续5年荣获可靠电站奖。深化提质增效工作,全年经营效益保持稳定,实现利润6.05亿元,同比增加0.09亿元。
三、公司的安全责任
公司始终把安全发展放在首要位置,秉承 “安全就是信誉、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竞争力、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理念,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全面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竭尽全力为社会、为电网提供安全稳定的电力供应。
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扎实推进“安全管理强化年”行动,全面加强安全生产能力建设,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牢固筑立安全生产防线。全面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成功应对强雨雪、强寒潮等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考验,确保机组长周期连续运行,圆满完成杭州亚运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重要时段保供任务。强化基建领域
安全管理,压紧压实各级安全责任,针对多领域、多主题开展“四不两直”等安全检查,完成风险隐患排查和问题整改,保持火电基建领域零伤亡、零事故。
确保设备安全稳定。公司注重设备安全,突出“精细管理”,强化“控非停”管控,提升电厂安全管理、设备管理、
生产管理水平,增强安全责任制落实意识。加强机组运行和检修全过程管控,做好设备故障分析,不断提升设备可靠性水平。公司55台火电机组在中电联能效对标中获奖,占获奖总数的14%。
四、公司的环境责任
公司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国家“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紧紧围绕“双碳”目标,认真落实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碳达峰行动计划,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贡献华能力量。
火电优化稳步实施。科学发展清洁高效煤电项目,石洞口一厂6号机组、洋浦燃机2号机组高质量投产;两江燃机二期、东莞燃机二期实现开工目标。全球最大规模燃机烟气高效余热利用项目在北京热电厂成功投运,最大日回收热量
2.5万吉焦,增加供热面积750万平方米。瑞金二期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示范工程,东莞燃机获国家优质工程奖,江阴燃机、济宁热电获中国安装之星。高效燃煤智慧电厂工程技术集成管理获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持续推进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升级改造,珞璜电厂6号机组汽轮机通流改造等13个项目入选中电联示范案例。
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加快推进“零碳”发电项目储备和开发,新能源装机容量稳步提高。全年完成新能源项目核准(备案)3420万千瓦。开工建设新能源装机1217万千瓦、并网投产新能源装机886万千瓦。 305万千瓦新能源资源入选国家第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公司在广东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勒门项目并网投运;在海南首个海上风电项目──临高项目开工建设。濮阳风电、大丰海上风电、半岛南4号海上风电3个新能源项目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公司新能源装机达到2861万千瓦,占比21.1%,同比提高5.5个百分点;其中海上风电投产并网装机容量达到445万千瓦。
节能降耗持续加强。不断健全完善节能管理体系,开展同类型机组对标管理,着力开展节能技术创新应用,持续提高机组能效水平,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2023年,公司整体和各主力机型主要能耗指标保持较好水平。
科技创新成效突出。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着力做好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海上风电关键技术通过国家科技部综合绩效评价;高温材料项目通过验收并取得十余项技术突破;燃机自主运维项目具备验收条件,3项自主技术纳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组建全烧高碱煤液态排渣锅炉技术创新联合体。公司参与的BEST发电机调速给水泵项目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
工程建设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在罗源电厂建成全球最大容量5兆瓦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在杨柳青电厂开展灰渣高附加值综合利用,研制出新型保温纤维材料。2023年,公司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17件,同比增长140%。
数字化建设深入推进。完成智慧建设管理系统建设第一阶段目标,建立了工程数据信息共享远程视频监管系统云平台。由“未来智慧建设”青年创新工作室开发的基建远程视频专用工具在石洞口一厂试验成功。数字化技经管理信息系统投资决策等功能模块上线试运行。网络安全平台项目获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网络安全技术创新和服务支撑平台项目获电力科技创新一等奖。
有序开展排放管理。加强机组环保设施安全稳定运行管理,着力实施生态环保风险管控,严格控制污染物达标排放。认真落实重大活动及重污染天气期间各项空气质量保障措施,确保重点时段空气质量保障,展现绿色华能形象。2023年,公司火电机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绩效分别为0.06克/千瓦时、0.13克/千瓦时、0.01克/千瓦时,整体污染物排放浓度稳定保持在超低排放水平。在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上,公司牢固树立“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意识,扎实做好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测算及核查,积极开展区域内、区域间配额交易,有效降低公司整体碳履约成本。
五、公司的员工责任
公司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严把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积极推进人才强企战略,聚焦公司事业发展,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快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素质优良、忠于华能事业、符合公司发展战略需要的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
全方位保障员工权益。公司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用工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厂务公开等制度规定,鼓励支持员工参与民主管理,保障员工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不断健全深化薪酬分配体系建设,依法建立各项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按时足额缴费,保障员工社会福利待遇,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与员工共同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多渠道促进员工发展。深入推进员工实践历练和专业培训工作,加大公司系统上下交流工作力度,积极拓展员工发展通道,增强员工实践锻炼,丰富履职经历,拓宽成长通道。完善员工学习平台,组建学习团队,促进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组织员工参加多层次、多领域的政治理论、管理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切实通过任职锻炼、多层次培训等方式全方位培养锻炼,提升员工综合能力,丰富工作经验,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工作能力,为员工成长成才竖梯搭台。
六、公司的社会责任
在“三色”文化的引领下,公司始终秉承“服务国家、造福社会、谋求多赢、共同成长”的和谐发展理念,主动融入社区发展,携手利益相关方共同推动社会繁荣进步。积极落实国家帮扶援助政策,努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广泛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助力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2023年,公司获“2023中国上市公司慈善500强”“2023中国企业乡村振兴500强”称号。
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体要求,稳定完善帮扶举措、精准实施帮扶项目,有效助力国家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宏伟蓝图。
积极组织基层企业承担地方政府安排的帮扶援助任务,通过定点帮扶、驻村帮扶、定向捐赠资金等方式,切实保障脱贫农户收入稳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挥主业优势,因地制宜投资建设光伏帮扶项目,改善乡村用能条件,增加集体稳定收益。深入挖掘帮扶地区特色资源,扶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出资援建公共基础设施,切实改善帮扶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公司全年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463.4万元。大
力实施消费帮扶,积极组织参与“消费帮扶新春行动”和“央企消费帮扶兴农周”活动,全年累计从定点帮扶地区、能源行业合作地区及国家重点帮扶地区购买和帮助销售农产品约5000万元。深入开展栋梁工程助学行动、同舟工程救急难行动和祝福工程兴农行动,从人才培养、医疗保障、产业发展、基层党建等多方面入手,促进帮扶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乡村生态宜居和农民群众共同富裕的目标。
2023年,河北省遭受洪涝灾害。公司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排查生产设备安全隐患,确保电源、热源安全稳定供应。与地方政府密切协同配合,主动参与抗洪抢险行动,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积极组织救援捐助,河北分公司等企业累计捐赠700余万元款项物资,为抗洪救灾贡献华能力量。
公司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深入开展“三色帆”品牌公益活动,在教育、医疗、环保等多个领域奉献爱心、传递温暖。公司在海外企业切实践行社会责任理念,主动参与当地多项公益项目,体现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新加坡大士能源公司连续多年为当地慈善、志愿、福利组织及合作项目进行资助,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今后,公司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责任初心,为国家高效高质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清洁能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构
建美丽和谐的生态环境,为人民美好幸福生活贡献温暖坚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