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请稍候

00-00 00:00:00
--.--
0.00 (0.000%)
昨收盘:0.000今开盘:0.000最高价:0.000最低价:0.000
成交额:0成交量:0买入价:0.000卖出价:0.000
市盈率:0.000收益率:0.00052周最高:0.00052周最低:0.000
浙商银行:2023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3-08-30

浙商 银 行 股 份 有 限 公 司CHINA ZHESHANG BANK CO., LTD.

二〇二三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A 股股票代码:601916

二〇二三年八月二十九日

1 重要提示

1.1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1.2 本报告于2023年8月29日由本公司第六届董事会2023年第六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本公司实有董事14名,亲自出席的董事12名,陆建强先生委托张荣森先生出席会议,陈海强先生委托马红女士出席会议,出席人数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本公司章程的规定。公司8名监事列席了本次会议。

1.3 本公司不宣派2023年中期股息,不进行公积金转增股本。

1.4 本报告除特别说明外,金额币种为人民币。本报告所载若干金额及百分比数字已作四舍五入调整。任何表格中总数与金额总和间的差异均由于四舍五入所致。

1.5 本公司2023年中期财务报告未经审计。

1.6 本公司董事长陆建强、行长张荣森、主管财务负责人景峰和财务机构负责人彭志远保证本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2 公司基本情况

2.1 公司基本情况

法定中文名称: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A 股股票简称浙商银行H 股股票简称浙商银行
A 股股票代码601916H 股股票代码2016
A 股股票上市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H 股股票上市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
董事会秘书骆峰(代行董事会秘书职责)
证券事务代表陈晟
办公地址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民心路1号
电话86-571-88268966
电子邮箱ir@czbank.com

2.2 公司业务概要

浙商银行是十二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于2004年8月18日正式开业,总部设在浙江杭州,系全国第13家“A+H”上市银行。开业以来,浙商银行立足浙江,面向全国,稳健发展,已成为一家基础扎实、效益优良、风控完善的优质商业银行。

浙商银行以“一流的商业银行”愿景为统领,全面构建“正、简、专、协、廉”五字政治生态,大力发扬四干精神,坚持“夯基础、调结构、控风险、创效益”十二字经营方针,以数字化改革为主线,以“深耕浙江”为首要战略,大零售、大公司、大投行、大资管、大跨境五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综合协同发展,财富管理全新启航,打好打赢“化风险、扩营收、稳股价、引战投”四大战役,全面垒好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压舱石,全面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全面构建大风控和大监督体系,全面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2023年上半年,浙商银行营业收入332.27亿元,同比增长4.68%;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77.43亿元,同比增长11.03%。截至报告期末,总资产2.9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07%,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6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40%;总负债

2.7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27%,其中:吸收存款余额1.8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8.42%;不良贷款率1.45%、拨备覆盖率182.42%,资产质量趋势向好;资本充足率11.83%、一级资本充足率9.5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18%,资本充足率有所提升。

浙商银行在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了323家分支机构,实现了对浙江大本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环渤海及海西地区和部分中西部地区的有效覆盖。在英国《银行家》(The Banker)杂志“2022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我行按一级资本计位列79位,较上年跃升20位。中诚信国际给予浙商银行金融机构评级中最高等级AAA主体信用评级。

3 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摘要

3.1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经营业绩(人民币百万元)2023年1-6月2022年1-6月增(减)幅(%)2021年1-6月

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33,22731,7404.6825,903
利润总额9,3788,48910.478,151
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7,7436,97411.036,851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本行 股东的净利润(1)7,4516,9357.446,805
经营活动产生/(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3,242130,579(97.52)(25,500)

每股计(人民币元)

每股计(人民币元)2023年1-6月2022年1-6月增(减)幅(%)2021年1-6月

基本每股收益

(2)

基本每股收益(2)0.340.2725.930.27
稀释每股收益(2)0.340.2725.930.27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基本每股收益(2)0.330.2722.220.26

规模指标(人民币百万元)

规模指标(人民币百万元)2023年6月30日2022年12月31日增(减)幅(%)2021年12月31日

资产总额

资产总额2,912,2602,621,93011.072,286,723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653,0871,525,0308.401,347,239
负债总额2,732,7952,456,00011.272,119,840
吸收存款1,822,9851,681,4438.421,415,705
归属于本行股东的权益176,355162,9338.24164,169
期末每股净资产(3)(人民币元)5.806.49(10.63)5.84

注:

(1) 有关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及金额请参见“财务报表补充资料-非经常性损益”。

(2) 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的规定计算。受配股因素影响,以前年度的每股收益进行重新计算。

(3) 期末每股净资产=(归属于本行股东的权益-其他权益工具)╱期末普通股股本总数。

3.2 补充财务比率

盈利能力指标(%)2023年1-6月2022年1-6月增/减2021年1-6月
平均总资产收益率*(2)0.580.60下降0.02个百分点0.67
平均权益回报率*(3)10.7110.29上升0.42个百分点11.00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0.9610.29上升0.67个百分点10.84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加权平均 净资产收益率*(1)10.5510.23上升0.32个百分点10.76
净利息收益率*2.142.28下降0.14个百分点2.27
净利差*1.952.08下降0.13个百分点2.08
非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27.8626.79上升1.07个百分点21.33
成本收入比(4)27.6623.88上升3.78个百分点25.09

资产质量指标(%)

资产质量指标(%)2023年6月30日2022年12月31日增/减2021年12月31日

不良贷款率

(5)

不良贷款率(5)1.451.47下降0.02个百分点1.53
拨备覆盖率(6)182.42182.19上升0.23个百分点174.61
贷款拨备率(7)2.642.67下降0.03个百分点2.68

资本充足指标(%)

资本充足指标(%)2023年6月30日2022年12月31日增/减2021年12月31日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188.05上升0.13个百分点8.13
一级资本充足率9.579.54上升0.03个百分点10.80
资本充足率11.8311.60上升0.23个百分点12.89

注:

* 为年化收益率。

(1) 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的规定计算。受配股因素影响,以前年度的每股收益进行重新计算。

(2) 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期初及期末资产总额的平均数。

(3) 平均权益回报率=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扣除归属于本行其他权益工具的净利润)╱期初及期末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的权益(扣除其他权益工具)的平均数。

(4) 成本收入比=业务及管理费╱营业收入。

(5) 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

(6) 拨备覆盖率=贷款信用减值损失准备余额╱不良贷款余额。集团口径与银行口径该指标无差异。监管要求为法人口径拨备覆盖率不得低于140%。

(7) 贷款拨备率=贷款信用减值损失准备余额╱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集团口径与银行口径该指标无差异。监管要求为法人口径贷款拨备率不得低于2.1%。

其他财务指标(%)监管标准2023年 6月30日2022年 12月31日2021年 12月31日
流动性比例人民币>=2552.0457.8752.10
外币>=2584.7768.95119.74
存贷款比例本外币合计86.6884.8291.00
最大单一客户贷款比例<=102.983.222.04
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15.8616.8915.22
贷款迁徙率正常类1.105.025.56
关注类19.5334.7548.07
次级类19.7287.9398.61
可疑类15.014.5115.64

注: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次级类贷款余额-期初次级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可疑类贷款余额-期初可疑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浙商银行2023年半年度报告摘要(A股)

4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4.1 普通股股东数量及持股情况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54,615户,其中A股股东254,496户,H股股东119户。截至报告期末,前十名股东和前十名流通股东(或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注: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所持股份数为其代理的在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交易系统中交易的本公司H股股东账户的股份总和。

股东名称(全称)报告 期内增减期末 持股数量比例(%)股份类别质押或冻结情况股东性质
股份状态数量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5,9804,553,749,78017.45无限售条件H股未知
浙江省金融控股有限公司+796,633,1323,452,076,90613.23无限售条件A股国有法人
横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372,817,4741,615,542,3876.19无限售条件A股境内非国有法人
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252,353,3261,093,531,0784.19无限售条件A股国有法人
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921,538,465921,538,4653.53无限售条件A股国有法人
山东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843,519,174843,519,1743.23无限售条件A股国有法人
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资金-34,632,189768,593,8472.94无限售条件A股境内非国有法人
浙江永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164,536,011712,989,3822.73无限售条件A股质押548,453,371境内非国有法人
浙江恒逸高新材料有限公司+152,420,785660,490,0682.53无限售条件A股质押508,069,283境内非国有法人
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148,396,689643,052,3192.46无限售条件A股质押494,655,630境内非国有法人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截至报告期末,上述前10名股东中,浙江恒逸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存在关联关系,除此之外,本行未知上述股东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
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股东参与融资融券及转融通业务情况说明据本公司所知,截至报告期末,上述股东不存在参与融资融券及转融通业务的情况。

浙商银行2023年半年度报告摘要(A股)

4.2 境外优先股股东数量和持股情况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无存续的优先股。

浙商银行2023年半年度报告摘要(A股)

5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5.1 总体经营情况分析

业务规模稳健增长。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29,122.6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903.30亿元,增长11.07%。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6,530.8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80.57亿元,增长8.40%。负债总额27,327.9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67.95亿元,增长11.27%。其中:吸收存款18,229.8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15.42亿元,增长

8.42%。

经营质效稳步提升。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32.27亿元,同比增加14.87亿元,增长4.68%,其中:利息净收入239.69亿元,同比增加7.32亿元,增长3.15%;非利息净收入92.58亿元,同比增加7.55亿元,增长8.88%。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

77.43亿元,同比增加7.69亿元,增长11.03%。

资产质量趋势向好。截至报告期末,不良贷款率1.45%,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2.42%,比上年末上升0.23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64%,比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资本充足率有所提升。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资本充足率11.83%,比上年末上升

0.23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9.57%,比上年末上升0.03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18%,比上年末上升0.13个百分点。

5.2 合并利润表分析

报告期内,本集团以“一流的商业银行”愿景为统领,深化落实四大战略重点和十二字经营方针,坚定走有自身特色的内涵式、集约化发展道路,扎实推进智慧经营,不断提升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的营收占比,不断提升智慧营收占比,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77.43亿元,同比增长11.03%;平均总资产收益率0.5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96%。营业收入332.27亿元,同比增长4.68%,其中: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实现营业收入95.16亿元,同比增长26.71%。利息净收入239.69亿元,同比增长3.15%;非利息净收入92.58亿元,同比增长8.88%。业务及管理费91.91亿元,同比增长21.24%,成本收入比27.66%,同比上升3.78个百分点。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42.15亿元,同比下降7.10%。所得税费用14.13亿元,同比增长7.37%。

浙商银行2023年半年度报告摘要(A股)

合并利润表主要项目变动: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项目2023年1-6月2022年1-6月增(减)额增(减)幅(%)
利息净收入23,96923,2377323.15
非利息净收入9,2588,5037558.88
营业收入33,22731,7401,4874.68
减:业务及管理费9,1917,5811,61021.24
减:税金及附加358334247.19
减:信用减值损失14,21515,301(1,086)(7.10)
减:其他业务成本89533667.92
营业利润9,3748,47190310.66
加:营业外收支净额418(14)(77.78)
利润总额9,3788,48988910.47
减:所得税费用1,4131,316977.37
净利润7,9657,17379211.04
归属于:本行股东7,7436,97476911.03
少数股东2221992311.56

5.3 合并资产负债表分析

报告期内,本集团坚持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推进“垒好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压舱石”的经营策略,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的营收占比稳步提升,各项业务规模稳健增长,业务结构持续优化,经营质效有效提升。

5.3.1 资产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29,122.6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903.30亿元,增幅11.07%。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16,113.2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50.31亿元,增幅8.41%;金融投资9,103.1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84.64亿元,增幅21.08%。从结构上看,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占资产总额的55.33%,比上年末下降1.36个百分点,金融投资占资产总额的31.26%,比上年末上升2.59个百分点。

浙商银行2023年半年度报告摘要(A股)

资产运用: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项目2023年6月30日2022年12月31日
金额占比(%)金额占比(%)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653,0871,525,030
减:贷款信用减值损失准备(1)41,76538,739
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1,611,32255.331,486,29156.69
金融投资(2)910,31331.26751,84928.67
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151,2355.19185,6257.08
贵金属8,8040.3013,8600.53
存放和拆放同业及 其他金融机构款项(3)94,0613.2368,9282.63
其他资产136,5254.69115,3774.40
资产总额2,912,260100.002,621,930100.00

注:

(1)贷款信用减值损失准备指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发放贷款和垫款损失准备。

(2)金融投资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3)存放和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包含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5.3.2 负债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负债总额27,327.9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67.95亿元,增幅11.27%。

负债构成: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项目2023年6月30日2022年12月31日
金额占比(%)金额占比(%)
向中央银行借款72,9162.6797,1703.96
吸收存款1,822,98566.711,681,44368.46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 存放和拆入款项437,45516.01312,03512.71
应付债券332,89112.18323,03313.15
其他66,5482.4342,3191.72
负债总额2,732,795100.002,456,000100.00

注: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含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拆入资金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浙商银行2023年半年度报告摘要(A股)

5.3.3 股东权益

截至报告期末,归属于本行股东的权益合计1,763.5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4.22亿元,增幅8.24%。

5.4 发展战略及核心竞争力

(一)发展总纲

以“一流的商业银行”愿景为统领,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一流的商业银行”目标方向 :一流的正向正行的社会影响力、一流的专业专注的行业竞争力、一流的共进共荣的企业凝聚力。

(二)管理理念

文化层面 :弘扬“敬畏、感恩、诚信、责任”共同价值观。

生态层面 :构建“正、简、专、协、廉”五字政治生态。

作风层面 :坚持严的主基调,发扬“四干”精神(干、干好、好好干、好好干好)。

(三)经营方略

十二字经营方针:夯基础、调结构、控风险、创效益。

四大战略重点:数字化改革系统开启、深耕发展全面推进、五大板块协同发展、财富管理全新启航。

(四)经营策略

以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为压舱石,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一流经营体系。

(五)核心竞争力

清晰明确的战略定位

本公司以习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坚持高标准的政治站位,以“一流的商业银行”愿景为统领,坚持“夯基础、调结构、控风险、创效益”十二字经营方针,以数字化改革为主线,以“深耕浙江”为首要战略,推进五大板块协同发展,财富管理全新启航,垒好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压舱石,全面提升智慧经营的能力,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健全有序的公司治理

本公司全面加强与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了“中央国家资本、地方国有资本、民营资本”

相融合的三级资本结构,股权结构更加多元,治理

注1:报告期内,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山东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联合竞拍取得原旅行者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本公司全部股份,详见本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www.sse.com.cn)发布的《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股东司法拍卖股份完成过户的公告》(编号 :2023-034)。

浙商银行2023年半年度报告摘要(A股)

机制更加健全,“三会一层”职责清晰明确,建立起适应自身特点的公司治理架构。信息披露制度流程规范,信息披露质量持续提升。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本公司总部位于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机制高度市场化、法治和监管环境健全、产业聚集优势突出、城镇体系完整的浙江省,公司经营战略与浙江资源禀赋、发展大局相契合,“深耕浙江、辐射全国”天然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外部环境。

不断完善的业务体系沿着“多元化经营、全球化布局、综合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一体化运营”的发展路径,本公司着力推进大零售、大公司、大投行、大资管、大跨境五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协同发展,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立体化、体系化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营收的占比,不断提高智慧营收的占比。特别是,本公司在供应链金融、智能制造、科创金融、小微业务等领域的专业服务能力,已获得市场和客户高度认可。审慎稳健的风险管理本公司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坚持“审慎、稳健”的风险偏好和“小额、分散”的授信原则,搭建以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为压舱石的资产结构,实行特色风险监控官派驻制度,持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优势突出的金融科技本公司系统开启数字化改革,构建“185N”改革体系构架,推出“微海”数字化品牌,设立数字创作中心(AIGC Center),领先探索各项前沿技术与银行业务的深度融合,与头部科技公司基于通用大模型合作开发场景化的数字化应用技术,打造一批有浙银辨识度和行业竞争力的重大数字化应用。科学合理的人才储备本公司高度重视干部人才队伍和人才梯队建设,坚持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并举,五湖四海、选贤举能,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坚持严的主基调,以“五字政治生态”全面导正用人导向,以“四干精神”全面激发干事活力。管理层具备广阔的战略视野及卓越的管理能力,在业务运营、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经验丰富。员工受教育程度高,专业能力强,年轻富有活力,“蜂巢社区”直达一线员工、全员参与公司发展。

浙商银行2023年半年度报告摘要(A股)

重塑焕新的企业文化本公司秉承“见行、见心、见未来”的企业精神,“服务文化、合规文化、争优文化、和谐文化”为基本文化内涵,《浙银公约》《浙银行训》《浙银行歌》为文化共识,实施文化塑形、文化植根、文化滋养、文化传扬四大工程,形成了本行企业文化体系的“四梁八柱”。创新引领的公益理念本公司践行金融“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立足金融的功能性、公益性,践行正行向善,率先探索实践善本金融,推出浙银善标(CSGS),以社会价值维度重塑业务逻辑。主动擎旗浙江首创的“金融顾问制度”,当好政府的“金融子弟兵”、企业的“金融家庭医生”、居民的“金融理财咨询师”,引领金融正行向善新风,彰显金融社会价值。


  附件:公告原文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