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代码:002129 证券简称:TCL中环 公告编号:2023-020
TCL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适用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适用 □不适用
是否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是 □否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2022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时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扣除公司回购专户的股份)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
1.00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2.50股。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适用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股票简称 | TCL中环 | 股票代码 | 002129 |
股票上市交易所 | 深圳证券交易所 | ||
变更前的股票简称(如有) | 中环股份 | ||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 董事会秘书 | 证券事务代表 | |
姓名 | 秦世龙 | 蒋缘 | |
办公地址 | 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华苑产业区(环外)海泰南道10号 | 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华苑产业区(环外)海泰南道10号 | |
传真 | 022-23789786 | 022-23789786 | |
电话 | 022-23789787 | 022-23789787 | |
电子信箱 | qinshilong@tzeco.com | jiangyuan@tzeco.com |
2、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1)主要产品及应用领域: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新能源光伏硅片、光伏电池及组件、其他硅材料及高效光伏电站项
目开发及运营。产品的应用领域,包括集成电路、消费类电子、电网传输、风能发电、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5G、人工智能、光伏发电、工业控制等产业。新能源光伏材料板块,主要从事光伏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新能源光伏单晶硅棒、硅片。光伏电池组件板块,主要从事光伏电池及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光伏电池和高效叠瓦组件。
(2)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主营业务围绕硅材料展开,专注单晶硅的研发和生产,以单晶硅为起点和基础,深耕高科技、重资产、长周期的国家战略科技产业,朝着纵深化、延展化方向发展。纵向在新能源光伏制造和其他硅材料制造领域延伸,形成新能源光伏材料板块、光伏电池及组件板块和其他硅材料板块。横向在强关联的其他领域扩展,围绕“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形成光伏发电板块,包括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电站。立足“环境友好、员工爱戴、社会尊重、客户信赖”,以市场经营、产业技术水平和制造方式提升为导向,通过业务发展实现全球化产业布局、全球化商业布局,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3、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1) 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单位:元
2022年末 | 2021年末 | 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 | 2020年末 | |
总资产 | 109,133,768,116.07 | 77,979,359,016.94 | 39.95% | 58,719,683,852.4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 37,617,698,425.43 | 31,672,286,186.93 | 18.77% | 19,207,006,076.94 |
2022年 | 2021年 | 本年比上年增减 | 2020年 | |
营业收入 | 67,010,157,024.98 | 41,104,685,048.73 | 63.02% | 19,056,776,100.5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6,818,653,821.89 | 4,029,617,597.10 | 69.21% | 1,088,995,378.4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6,483,116,499.48 | 3,882,742,972.45 | 66.97% | 952,685,566.4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5,056,839,128.83 | 4,281,641,056.25 | 18.11% | 2,858,845,789.15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2.1212 | 1.3162 | 61.16% | 0.3770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2.1209 | 1.3162 | 61.14% | 0.377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19.74% | 17.97% | 1.77% | 7.55% |
(2) 分季度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第一季度 | 第二季度 | 第三季度 | 第四季度 | |
营业收入 | 13,367,839,314.90 | 18,330,497,425.65 | 18,146,550,758.51 | 17,165,269,525.9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1,310,735,501.27 | 1,606,545,886.42 | 2,083,361,275.17 | 1,818,011,159.0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1,300,863,910.04 | 1,600,075,299.33 | 2,082,846,432.77 | 1,499,330,857.3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956,577,063.85 | 1,853,321,264.75 | 1,431,838,788.03 | 815,102,012.20 |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是 ?否
4、股本及股东情况
(1) 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 | 216,514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一个月末普通股股东总数 | 193,833 | 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 | 0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一个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 | 0 | |||||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 | ||||||||||||
股东名称 | 股东性质 | 持股比例 | 持股数量 | 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 | 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 | |||||||
股份状态 | 数量 | |||||||||||
TCL科技集团(天津)有限公司 | 境内非国有法人 | 27.37% | 885,022,614 | 0 |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 境外法人 | 4.77% | 154,206,843 | 0 | ||||||||
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境内非国有法人 | 2.41% | 78,035,348 | 0 | ||||||||
国电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国有法人 | 1.26% | 40,597,500 | 0 |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行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 其他 | 0.85% | 27,406,494 | 0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泰柏瑞中证光伏产业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 其他 | 0.80% | 25,929,331 | 0 | ||
澳门金融管理局-自有资金 | 境外法人 | 0.72% | 23,365,983 | 0 |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易方达环保主题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 其他 | 0.65% | 20,924,255 | 0 | ||
广东正圆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圆壹号私募投资基金 | 其他 | 0.65% | 20,860,300 | 0 |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天弘中证光伏产业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 | 其他 | 0.64% | 20,775,536 | 0 | ||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 2、公司未知上述其他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是否构成《上市公司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一致行动人关系不详。 | |||||
参与融资融券业务股东情况说明(如有) | 不适用 |
(2) 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3) 以方框图形式披露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5、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重要事项
(一)概述
按照五年滚动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围绕“实施光伏材料全球领先战略,保持综合实力全球TOP1”,2022年公司管理层在董事会领导下,坚持贯彻“上坡加油,追赶超越,全球领先”的理念,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制造方式变革,加速提升先进产能释放,优化升
级产品结构,持续降本增效,实现经营上台阶,发展高质量。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业绩大幅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0.10亿元,同比增长63.02%;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50.57亿元,同比增长18.11%;含银行汇票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95.69亿元,同比增长
9.89%;净利润70.73亿元,同比增长59.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19亿元,同比增长69.21%。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091.34亿元,较期初增长39.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76.18亿元,较期初增长18.77%。
影响公司报告期业绩的主要因素如下:
公司坚持技术创新和工业4.0制造方式转型,增强内生竞争力,多次穿越行业周期。2022年,在新能源光伏行业供应链大幅波动下,保障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1)先进产能加速提升,产品结构优化,G12战略产品成本与市场优势显著;(2)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制造方式变革,G12技术平台与工业4.0生产线深度融合,提升了公司生产制造效率、工艺技术水平和满足客户高质量、差异化、柔性化需求的能力,较大程度保障公司盈利能力。在晶体环节,降低单位产品硅料消耗率,单炉月产能力持续提高;在晶片环节,通过细线化、薄片化工艺改善,硅片A品率大幅提升,同硅片厚度下公斤出片数显著领先行业水平;(3)通过长期构建的良好供应链合作关系,较好地保障公司产销规模。同时,发挥在推动行业技术和制造水平提升过程中形成的定义权、定标权、定价权,在供应链频繁波动过程中,有效降低经营风险;(4)随着工业4.0生产方式持续在公司各产业板块的作业流程和作业场景的应用,报告期内,人均劳动生产率继续大幅度提升、产品质量和一致性持续提升、原材辅料消耗进一步改善,工厂运营效率与成本持续优化;同时,伴随大尺寸、N型产品需求提升,工业4.0柔性制造优势持续凸显。
(二)主营业务经营情况
新能源光伏产业:
2022年,面对俄乌冲突、能源危机、全球通胀等突发事件带来外部环境冲击,以及行业内供应链短缺引发原材料价格上涨,光伏得益于其绿色、经济、可制造的特性,依然实现逆势高速增长,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计达到260GW,创历史新高。其中国内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87.41GW,同比增加59.3%,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93.31GW,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海外欧洲、印度、巴西等区域需求大幅提升,全年中国大陆组件出口量达158.5GW,同比增长57.6%。
光伏确定性增长趋势,吸引大量跨界资本涌入新能源产业,产业链竞争博弈加剧,同时海外国家出于能源自主可控的诉求,引发光伏制造本土化与贸易逆全球化趋势。公司坚
持“上坡加油,追赶超越,全球领先”的理念,贯彻五年滚动发展战略规划,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制造方式转型,强化核心竞争优势,加速全球化产业布局进程,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同比大幅增长。光伏材料业务板块:
① G12优势产能规模持续提升
光伏发电经济性驱动终端需求上升,高功率、高效率产品有效降低光伏发电LCOE,终端市场快速向大尺寸切换。公司加速优势产能扩产,晶体环节,随着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宁夏中环六期项目)产能扩张,截至2022年12月底,单晶总产能提升至140GW,2023年末预计产能进一步提升至180GW;晶片环节,公司在天津和宜兴年产25GW高效太阳能超薄硅单晶片智慧工厂项目(简称“DW三期”)和年产30GW高纯太阳能超薄硅单晶材料智慧工厂项目(简称“DW四期”)的陆续投产,2023年新增银川年产35GW高纯太阳能超薄单晶硅片智慧工厂项目及配套项目(“DW五期”项目)已开工,进一步推动公司G12硅片先进产能加速提升,产品结构优化,发挥公司G12战略产品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及市场优势,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光伏硅片市场的领先地位以及市场占有率。
② 持续技术创新、制造方式转型
公司依托核心技术优势和工业4.0制造能力,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造方式转型推动光伏行业持续降本,已经实现了硅料使用效率与成本、开炉成本、单位公斤出片数等方面的全面领先,同时晶体、晶片单GW投资成本持续降低,进一步夯实了公司的成本优势。
继续深化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的生产模式,进一步实现工业
4.0及智能制造升级,提升柔性制造能力,打造自主协同、高效运转的黑灯工厂,引领行业制造方式变革。依托工业4.0柔性化制造及定式化生产能力,实现硅片Totalsolution产品供应体系,与上下游客户协同建立柔性化合作模式,具备高可追溯性,满足客户定制化、差异化的诉求,提升自身和客户可持续竞争力。同时,伴随大尺寸、N型、薄片化产品需求进一步提升,工业4.0柔性制造优势将持续凸显。
③ 科学研判,高效运营
公司长期专注于硅材料及其延伸产业六十余年,对行业发展规律有充分的理解。公司持续强化市场研判能力,建立Smart运营体系,动态识别市场周期性波动和竞合关系,高效运营,科学决策。
④ 坚持差异化、全球化竞争优势路线
基于全球商业布局、工业4.0柔性制造、技术创新能力及差异化产品竞争力,推进商业全球化和产业全球化战略。
⑤ 坚持以人为本文化践行,实现制造方式升级下人才结构转型
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理念,持续提升人效,实现制造方式升级下人才结构转型,持续提升组织运行效率和成本竞争优势,不断加强产业内部整体策划、高效协同的运营管理机制,以观念认知的统一、业务的科学有效和标准化、组织架构和协作机制的和谐,应对公司快速、跨地域、国际化发展,以任务为导向开展组织变革,消灭无肽,不断提升组织效率,不断提升组织力,实现员工更有尊严工作和生活。
光伏电池及组件板块:
公司持续秉承高度尊重知识产权、坚持差异化竞争理念,持续自主技术创新和knowhow工艺积累,专注于具有知识产权保护的、行业技术领先的技术投入和工艺创新,坚定“叠瓦+G12”双平台差异化技术&产品路线,实现了“G12+叠瓦”3.0产品的全面迭代,并且充分发挥产业链协同优势,推动终端BOS成本进一步降低,得到了全球客户的认可和青睐,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公司不断推动工业4.0制造方式转型,将工业4.0与模块化制造管理方式相结合,提升精益制造水平,强化差异化制造能力,持续降本增效,不断扩大叠瓦核心差异化竞争力。江苏地区G12高效叠瓦组件项目产能实现9GW;天津地区投建的G12高效叠瓦组件项目(一期)产能实现3GW。同时,基于对于下一代差异化电池技术拓展的思考,在江苏地区建设完成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行业领先的年产能2GWG12电池工程示范线,并已具备可拓展条件。
基于Maxeon公司拥有的IBC电池-组件、叠瓦组件的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优势,与公司的制造文化相结合,通过协同创新、联合创新,进一步提升了公司整体全球化的商业竞争优势,为公司制造全球化奠定基础。通过技术、资源共享,公司与Maxeon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生产与渠道的相互促进和协同发展。Maxeon完善的海外产业布局和全球供应链体系、成熟的海外客户服务经验及系统化产品体系,以及较高的品牌认可度和渠道优势,将进一步协助公司未来海外业务的加速发展。
TCL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暨总经理:沈浩平
2023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