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发展银行
2011 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第一部分 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报告真实性的声明
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本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
大遗漏。
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以下简称“董事会”)对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财务报
告内部控制负责。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和可靠、防范重大错
报风险。由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因此仅能对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董事会已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评价指引的要求对包含子公司平安银行在内
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了评价,并认为其在2011年12月31日(基准日)有效。
本行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中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情况。
第二部分 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情况
深圳发展银行
1.内部环境
1)控制环境
本行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以及《商业银行法》等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
要求,建立了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了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股东大会、董
事会、监事会分别按其职责行使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董事会建立了审计委员会、风险
管理委员会、战略发展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以及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六个专业
委员会,保持了较高的运作效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建立了议事规则,明
确了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董事会了解银行的主要风险并采取必要措施识别、
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
A.董事会决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政策,保证银行建立了适当的风险管理与内部
控制框架。董事会定期听取高管层关于经营管理情况的报告,关注不良资产及其清收和呆账
核销工作,对银行风险状况进行评估,确定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指引各专门委员会
予以关注。
B.董事会设立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负责关联交易的管理,控制关联交易风险。
C.董事会组织独立董事开展调研考察活动,了解经营单位的业务开展情况和风险管控情
况。
2)组织结构及权责分配
A.本行组织架构分工合理、各层级职责明确、汇报关系清晰,且以全行战略为导向,符
合自身发展特点。主要包括:
a.引入区域架构,作为重要利润中心,驱动分行业绩提升。在区域化管理模式下,总行
相关职能部门是规划和政策中心,其角色为全行政策和规划的制定者、分行管理部之间资源
的分配者、产品提供和服务的支持者、条线利润的责任者。分行管理部作为总行的一部分,
代表总行行使对机构的管理职能,定位为银行的经营和利润中心。分行管理部是经营利润的
责任者、区域内机构的的资源分配者、分行经营的督导者、条块衔接的落实者。分行是销售
和执行中心,承担利润创造者、服务提供者和销售实现者的角色。目前总行设立东、南、西、
北区四个分行管理部,牵头负责所辖分行的经营管理。
b.条线设置分为公司银行、零售银行、资金同业、信贷风险、财务、运营、人力资源、
稽核、法律合规、信息科技、行政后勤等几大条线管理,其中信贷风险、财务、运营、稽核
条线采用垂直管理架构。总行各条线设立了相应的部门,分行管理部内设零售业务管理部、
公司业务管理部、财务企划部、人力行政部及公司信贷审批部,与总行各条线职能部门对接,
并与区域所辖范围内各分行各职能模块衔接。
B.设立专门履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职能的部门,有明确的内部控制部门及职责,能够
对银行各级部门和各项业务实施有效的管理控制。
3)企业文化
A.本行建立了诚信、专业、服务和效率的价值观和服务理念,本行董事会、监事会及高
级管理层对全行内控合规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本行持续、有效的实施多层次的合规宣导、培
训与文化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形成了良好的合规内控文化氛围。
B.本行建立了积极、有序的激励约束机制,发布并有效实施了员工风险发现、诚信报告
和堵截案件等系列奖励及处理制度,例如《深圳发展银行员工检举/堵截案件奖励办法》、
《深圳发展银行信访工作管理办法》、深圳发展银行风险防控改进建议专项奖励基金方案》、
《“啄木鸟”建议奖励标准和集中评审及奖金发放流程》、《关于开展合规疑虑——“飞鸽”行
动的通知》等,有序规范了相关奖励流程和建议、问题的处理机制,保障了员工主动发现、
报告风险隐患和开展诚信报告的积极性。
4)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
本行制定和实施了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贯彻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和
竞争、激励、淘汰的用人机制,建立具有合理性、公平性和激励性的薪酬体系,持续提升关
键人才和绩优人才的薪酬竞争力。同时以优化投入产出为目标,配合业务发展规划以及最佳
银行战略合理制定年度人力成本预算机制,建立业务与人力成本的关联和控制关系,保证企
业利润。
2.风险评估
本行建立了全面、规范、持续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了信用风险、国家及转移风险、市
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及信誉风险等主要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工作机制,制定了专门的制度、程序,采用了科学、有效、合理的风险识别、计量和监测的
模型、技术方法,能够对各类风险进行持续的监控。主要表现在:
A.信用风险管理方面
本行通过实施信贷执行官制度建立独立的信贷风险垂直管理体系。在总行设首席信贷风
险执行官,直接向总行行长负责和汇报工作,独立执行信用风险管理职能;在各分行派驻信
贷执行官,直接向首席信贷风险执行官汇报工作,由首席信贷风险执行官负责各信贷执行官
的绩效考核,并实行统一规范的信贷授权、信贷审批、贷后管理操作程序和标准。
本行参照新资本协议要求初步建立了内部评级管理体系,开发了公司信用风险、零售信
用风险和信用卡信用风险评分模型。
B.市场风险管理方面
本行有专门的市场风险管理团队负责市场风险的具体管理工作,并通过每日发送市场风
险日报的方式持续对市场风险进行监控。
《深圳发展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识别、计量、监测和管理市场风险的制
度、程序和方法。市场风险相关方法的制定充分考虑了银行的内部因素(如业务性质)和外
部因素(如风险因子、市场形式变化等);用于计量和检测市场风险的主要假设、数据来源
和程序参照市场标准且相关数据来源由不同团队每日复核,主要模型和参数也会定期进行测
试,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C.操作风险管理方面
本行在总行层面已成立操作风险管理部门,作为操作风险管理的牵头部门,组织信贷管
理、运营管理、科技运营、信用卡等职能管理管理部门及分支机构,根据按照一定频率(每
日、周、月、季)对操作风险的重点领域进行持续监控,并通过DCFC、总账核对、操作风
险事件收集等工具来收集风险信息,并定期向高级管理层汇报。
D.法律风险及声誉风险方面
总分行法律事务部门按照职能集中、分级授权管理模式,提供全业务领域、全业务过程
的法律支持服务,负责全行法律风险的持续、有效监控。
本行行长办公室负责声誉风险的牵头管理部门,持续监控舆情,实行新闻发言人制度,
统一归口管理全行的危机事件和负面曝光事件。2011年,本行建立、完善了全面、系统、
适时的声誉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本行制定了《深圳发展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办法》、《深圳
发展银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深圳发展银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深圳发展银行
新闻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形成声誉风险管理前中后全程监控与管理的制度体系,明确了
总分行各部门在声誉风险管理中的具体职责,除了明确牵头管理部门,还按照相关风险内容
确定风险归口管理部门。
E.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
流动性风险相关方法的制定充分考虑了本行的内部因素(如业务性质和监控频率)和外
部因素(如发生流动性风险的概率及影响程度);用于计量和检测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假设、
数据来源和程序会进行定期评估与审核,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控制活动
本行各项业务均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操作程序,能够覆盖了各主要风险点。高管
层每月举行执委会,研究讨论全行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审议每月/季财务情况及经营指标完
成情况,做出有关经营管理的具体决策。每月召开案防合规委员会会议,审议本行重大合规
内控政策,就重大内控事项进行部署。本行实施法人授权管理,建立了法人授权和审批制度,
规范了各部门和各分支机构书面授权管理事项。主要表现在:
1)在内部政策程序、制度规范的系统梳理和适时更新方面。
2011年初,在全行开展了2011年制度规划工作,持续推动全行各业务条线实时检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