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代码(A/H):000063/763 证券简称(A/H):中兴通讯 公告编号:20226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1、重要提示
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或“本公司”或“公司”)董事会、监事会
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2022年半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摘自2022年半年度报告全文,2022年半年度报告全文同时登载于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zse.com.cn)、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和中兴通讯网站(www.zte.com.cn),投资者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应阅读2022年半年度报告全文。
1.2 没有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无法
保证或存在异议。
1.3 本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已审议通过半年度报告。董事顾军营先生因工作原因未能出席本次会议,委托董事长李自学先生行使表决权;董事方榕女士因工作原因未能出席本次会议,委托董事诸为民先生行使表决权。
1.4 中兴通讯及其附属公司(“本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半年度财务报告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且未经审计。
1.5 本公司董事长李自学先生、财务总监李莹女士和会计机构负责人许建锐先生保证半年度报告中的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
1.6 2022年中期,本公司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2、公司基本情况
2.1 基本情况简介
股票简称 | 中兴通讯 | |
股票代码 | 000063(A股) | 763(H股) |
上市交易所 | 深圳证券交易所 | 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
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 | 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科技南路中兴通讯大厦 | |
邮政编码 | 518057 | |
香港主要营业地址 | 香港铜锣湾勿地臣街1号时代广场二座31楼 | |
公司国际互联网网址 | http://www.zte.com.cn | |
电子信箱 | IR@zte.com.cn |
2.2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 证券事务代表 | |
姓名 | 丁建中 | 钱钰 |
联系地址 | 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科技南路55号 | |
电话 | +86 755 26770282 | |
传真 | +86 755 26770286 | |
电子信箱 | IR@zte.com.cn |
3、公司业务概要
3.1 主要业务
本集团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满意的ICT产品及解决方案,集“设计、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一体,聚焦于“运营商网络、政企业务、消费者业务”,本报告期内本集团主要业务无重大变化。
运营商网络:聚焦运营商网络演进需求,提供无线接入、有线接入、承载网络、核心网、电信软件系统与服务等创新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
政企业务:聚焦政企客户需求,基于“通讯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品,为政府以及企业提供各类信息化解决方案。
消费者业务:聚焦消费者的智能体验,兼顾行业需求,开发、生产和销售智能手机、移动数据终端、家庭信息终端、融合创新终端等产品,以及相关的软件应用与增值服务。
3.2 所属行业
本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信息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创新的技术与产品解决方案。
本集团拥有通信行业完整的、端到端的产品和融合解决方案,通过全系列的“无线、有线、云计算、终端”等产品,灵活满足全球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以及快速创新的
追求。未来,本集团将继续聚焦主流市场和主流产品,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以更开放的态度与合作伙伴展开密切合作,构建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链,共同拥抱最好的“万物智能互联”的美好新时代。
4、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摘要
4.1 公司因会计政策变更及会计差错更正等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4.2 本集团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千元人民币
项目 | 本报告期末 (2022年6月30日) | 上年度期末 (2021年12月31日) | 本报告期末比 上年度期末增减 |
总资产 | 179,724,762 | 168,763,425 | 6.50% |
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所有者权益 | 54,954,923 | 51,482,089 | 6.75% |
股本(千股)注1 | 4,735,829 | 4,730,796 | 0.11% |
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元人民币/股) | 11.60 | 10.88 | 6.62% |
资产负债率 | 68.44% | 68.42% | 上升0.02个百分点 |
单位:千元人民币
项目 | 本报告期 (2022年1-6月) | 上年同期 (2021年1-6月) | 本报告期比 上年同期增减 |
营业收入 | 59,818,300 | 53,070,970 | 12.71% |
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 | 4,565,826 | 4,078,613 | 11.95% |
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3,725,359 | 2,246,454 | 65.83% |
基本每股收益(元人民币/股)注2 | 0.96 | 0.88 | 9.09% |
稀释每股收益(元人民币/股)注3 | 0.96 | 0.88 | 9.0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基本每股收益 (元人民币/股)注2 | 0.79 | 0.49 | 61.2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8.56% | 9.04% | 下降0.48个百分点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6.98% | 4.98% | 上升2.0个百分点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3,499,634 | 7,028,435 | (50.21%) |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元人民币/股) | 0.74 | 1.52 | (51.32%) |
注1: | 本报告期公司2017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共行使4,971,974份A股股票期权,2020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共行使60,634份A股股票期权,本公司的总股本由4,730,795,972股增加至4,735,828,580股; |
注2: | 本报告期和上年同期基本每股收益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以各期末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股数计算; |
注3: | 由于本公司授予的2017年股票期权分别在2022年1-6月和2021年1-6月形成稀释性潜在普通股108千股和17,177千股,稀释每股收益在基本每股收益基础上考虑该因素进行计算。 |
下述为扣除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单位:千元人民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 金额 |
非流动资产处置收益 | 7,602 |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 | 7,445 |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衍生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衍生金融资产及衍生金融负债取得的投资收益注2 | 55,259 |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 | 72,905 |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1,484) |
除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收入和代扣代缴个税手续费收入之外的其他收益 | 163,823 |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净额 | (55,295) |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 | 739,772 |
减:所得税影响额 | 148,504 |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 | 1,056 |
合计 | 840,467 |
注1:本集团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确认依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证监会公告[2008]43号)的规定执行。其中,将规定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如下:
项目 | 2022年1-6月涉及金额 (千元人民币) | 原因 |
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收入 | 714,735 | 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持续发生 |
代扣代缴个税手续费收入 | 23,028 | 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持续发生 |
深圳市中兴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创投”)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91,371 | 中兴创投经营范围内业务 |
注2:本公司操作了系列外汇远期合约,在符合套期会计应用条件的前提下,本公司未选择应用套期会计。套期工具的盈亏以被套期项目的汇兑损益为限计入经常性损益,本报告期本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计入经常性损益的金额为328,019千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为134,025千元人民币。
4.3 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 适用 ? 不适用
5、股东持股情况
5.1 本报告期末本公司股东总数及前十名股东、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
股东总数 | ||||||||
截至2022年6月30日 | 股东总数为483,282户(其中A股股东482,977户,H股股东305户) | |||||||
持股5%以上的股东或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 | ||||||||
股东名称 | 股东 性质 | 持股 比例 | 报告期末 持股数量(股) | 股份种类 | 报告期内增减变动情况 (股) | 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数量(股) | 质押、标记或冻结的股份数量 (股) | |
1、中兴新通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新”) | 境内一般 法人 | 21.28% | 1,005,840,400 | A股 | - | - | 无 | |
2,038,000注1 | H股 | - | ||||||
2、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注2 | 外资股东 | 15.89% | 752,395,542 | H股 | +6,986 | - | 未知 | |
3、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注3 | 境外法人 | 2.17% | 102,561,995 | A股 | -7,594,633 | - | 无 | |
4、深圳市南山战略新兴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 国有法人 | 1.44% | 68,030,180 | A股 | -14,380,917 | 39,378,989 | 无 | |
5、广东恒健欣芯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境内一般 法人 | 0.97% | 45,942,154 | A股 | - | 45,942,154 | 无 | |
6、深圳市投控资本有限公司-深圳投控共赢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其他 | 0.91% | 43,032,108 | A股 | - | - | 无 | |
7、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 国有法人 | 0.89% | 42,171,534 | A股 | - | - | 无 | |
8、湖南南天集团有限公司 | 国有法人 | 0.88% | 41,516,065 | A股 | - | - | 无 | |
9、全国社保基金一一三组合 | 其他 | 0.87% | 41,324,239 | A股 | +11,506,721 | - | 无 | |
10、广东恒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广东恒会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 | 其他 | 0.74% | 34,900,000 | A股 | - | - | 无 | |
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 | ||||||||
股东名称 | 持有无限售条件股份数量(股) | 股份种类 | ||||||
1、中兴新 | 1,005,840,400 | A股 | ||||||
2,038,000 | H股 | |||||||
2、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 | 752,395,542 | H股 | ||||||
3、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 102,561,995 | A股 | ||||||
4、深圳市投控资本有限公司-深圳投控共赢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43,032,108 | A股 | ||||||
5、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 42,171,534 | A股 | ||||||
6、湖南南天集团有限公司 | 41,516,065 | A股 | ||||||
7、全国社保基金一一三组合 | 41,324,239 | A股 | ||||||
8、广东恒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广东恒会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 | 34,900,000 | A股 | ||||||
9、全国社保基金一一一组合 | 33,025,385 | A股 | ||||||
10、全国社保基金一一二组合 | 31,887,971 | A股 |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 1. 中兴新与上表其他前十名股东及其他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不存在关联关系,也不属于一致行动人。 2. 除上述情况以外,本公司未知其他前十名股东及其他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也未知其是否属于一致行动人。 |
前10名股东参与融资融券业务情况说明(如有) | 不适用 |
上述股东涉及委托/受托表决权、放弃表决权情况的说明 | 不适用 |
前10名股东中存在回购专户的特别说明 | 不适用 |
公司前10名股东、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在报告期内进行约定购回交易情况 | 不适用 |
注1:中兴新持有的本公司2,038,000股H股由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作为名义持有人持有。注2: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所持股份为其代理的在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交易平台上交易的本公司H股股东账户的股份总和,为避免重复计算,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数量已经剔除了中兴新持有的本公司2,038,000股H股。注3: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所持股份为通过深股通购买本公司A股股份的总和。注4:本报告期内,本公司没有战略投资者或一般法人参与配售新股约定持股期限的事项。
5.2 本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本报告期内,本公司控股股东没有发生变化。本公司没有实际控制人。
6、本公司无优先股
7、债券相关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1)债券基本情况
经本公司2020年度股东大会审议批准,本公司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统一注册多品种债务融资工具,品种包括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永续票据、资产支持票据等,本公司将在注册有效期内自主发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已接受本公司上述多品种债务融资工具的注册,自《接受注册通知书》落款之日(2021年8月13日)起 2 年内有效。具体情况请见本公司于2021年3月17日发布的《关于二〇二一年度拟申请统一注册发行多品种债务融资工具的公告》,于2021年6月26日发布的《2020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及于2021年8月19日发布的《关于多品种债务融资工具获准注册的公告》。
2022年上半年度,本公司共计发行21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金额合计215亿元人民币,截至2022年6月30日均已到期偿还。
截至半年度报告披露日,本公司已发行尚未到期的超短期融资券信息如下:
债券名称 | 债券简称 | 债券代码 | 发行日 | 起息日 | 到期日 | 债券余额 (亿元人民币) | 利率 | 还本付息方式 | 交易场所 |
2022年度第二十二期超短期融资券 | 22中兴通讯SCP022 | 012282348 | 2022年6月30日 | 2022年7月1日 | 2022年9月30日 | 15 | 1.90% |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 银行间债券市场 |
2022年度第二十三期超短期融资券 | 22中兴通讯SCP023 | 012282335 | 2022年6月30日 | 2022年7月1日 | 2022年9月30日 | 10 | 1.90% |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 银行间债券市场 |
2022年度第二十四期超短期融资券 | 22中兴通讯SCP024 | 012282331 | 2022年6月30日 | 2022年7月1日 | 2022年9月30日 | 10 | 1.90% |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 银行间债券市场 |
2022年度第二十五期超短期融资券 | 22中兴通讯SCP025 | 012282340 | 2022年6月30日 | 2022年7月1日 | 2022年9月30日 | 10 | 1.90% |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 银行间债券市场 |
2022年度第二十六期超短期融资券 | 22中兴通讯SCP026 | 012282332 | 2022年6月30日 | 2022年7月1日 | 2022年9月30日 | 15 | 1.90% |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 银行间债券市场 |
2022年度第二十七期超短期融资券 | 22中兴通讯SCP027 | 012282328 | 2022年6月30日 | 2022年7月1日 | 2022年9月30日 | 10 | 1.90% |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 银行间债券市场 |
2022年度第二十八期超短期融资券(科创票据) | 22中兴通讯SCP028 | 012282403 | 2022年7月7日 | 2022年7月8日 | 2022年9月30日 | 15 | 1.90% |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 银行间债券市场 |
2022年度第二十九期超短期融资券(科创票据) | 22中兴通讯SCP029 | 012282413 | 2022年7月7日 | 2022年7月8日 | 2022年9月30日 | 10 | 1.90% |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 银行间债券市场 |
2022年度第三十期超短期融资券(科创票据) | 22中兴通讯SCP030 | 012282417 | 2022年7月7日 | 2022年7月8日 | 2022年9月30日 | 10 | 1.90% |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 银行间债券市场 |
2022年度第三十一期超短期融资券(科创票据) | 22中兴通讯SCP031 | 012282410 | 2022年7月7日 | 2022年7月8日 | 2022年9月30日 | 5 | 1.90% |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 银行间债券市场 |
2022年度第三十二期超短期融资券(科创票据) | 22中兴通讯SCP032 | 012282728 | 2022年8月3日 | 2022年8月4日 | 2022年9月30日 | 10 | 1.77% |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 银行间债券市场 |
(2)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近两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项目 | 本报告期末 | 上年末 | 本报告期末比上年末增减 |
资产负债率 | 68.44% | 68.42% | 上升0.02个百分点 |
本报告期 | 上年同期 | 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
EBITDA利息保障倍数 | 8.74 | 12.64 | (30.85%) |
8、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8.1 2022上半年业务回顾
(1)2022上半年国内电信行业概述
2022年上半年,国内电信行业整体运行平稳向好,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1-6月国内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1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3%,其
中,国内运营商积极发展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务,完成相关业务收入1,6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3%。5G基站建设加快推进,截至2022年6月底,5G基站总数达185.4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17.9%,较2021年底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2022年1-6月新建5G基站
42.9万个。“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纵深推进,建设项目超过3,100个。在智能制造领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普及率分别达到
55.7%、75.1%,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进程进一步提速。
千兆光纤宽带网络覆盖和服务能力提升,截至2022年6月底,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 PON端口数达1,103万个,较2021年底增加318万个。数据来源: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2)2022上半年全球电信行业概述
2022年上半年,全球电信运营商整体投资保持稳健。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电信运营商投资有所恢复。5G建设持续推进,发达国家的5G网络建设深入开展,发展中国家的5G频谱已开始逐步发放。根据GSA(全球移动设备供应商协会)统计,截至2022年6月,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的218家运营商推出了5G服务,比2021年12月增加了9个国家和18家运营商。与此同时,4G网络现代化改造仍保持较快发展;疫情改变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催生家庭宽带市场快速发展,带来光纤化和家庭信息终端的需求。
(3)2022上半年本集团经营业绩
2022年上半年,面对新冠疫情和外部环境的挑战,本集团坚持固本拓新,深化稳健经营,市场格局不断优化,实现营业收入598.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71%,国内和国际市场、三大业务(运营商网络、政企业务、消费者业务)营业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2022年上半年,本集团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5.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95%,基本每股收益为0.96元人民币。A. 按市场划分
国内市场方面
本报告期内,本集团国内市场实现营业收入406.02亿元人民币,占本集团整体营业收入的67.88%。2022年上半年,本集团深度参与国内5G规模建设、双千兆城市建设,同时,把握新基建发展机遇,赋能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
国际市场方面
本报告期内,本集团国际市场实现营业收入192.16亿元人民币,占本集团整体营业收入的32.12%。2022年上半年,本集团坚持聚焦提效,把握5G新建、4G现代化改造、固网光纤化和家庭宽带产品更新换代等市场机会,持续优化优势产品的市场格局,提升经营质量。B. 按业务划分
本报告期内,本集团运营商网络实现营业收入387.21亿元人民币;政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7.05亿元人民币;消费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3.92亿元人民币。
运营商网络
本集团聚焦客户价值,持续创新突破,优化市场格局。
面向运营商传统网络,在无线产品,本集团积极参与全球5G建设,系列化创新产品和方案致力于实现客户的极致体验和网络的极致效率,打造最优性价比5G网络。目前,已与全球110多家运营商开展5G合作,覆盖中国、欧洲、亚太、中东等主要市场。在有线产品,本集团持续推动全球千兆光纤网络和5G承载网建设,光接入领域,业界首发精准50G PON样机,持续推进全球光纤化进程;光网络领域,业界首发单载波1.2T系统方案,智宽新光网构建超宽、灵活、智慧的高速信息通道,荣获2022年Lightwave光传输大奖;5G承载网领域,全系列端到端产品实现规模部署,累计建设超400张5G承载网。
面向运营商云网业务,本集团积极把握机遇,提供适配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连续多年入围国内运营商服务器集采,2022年上半年,本集团在国内运营商服务器集采的多个标包中位列前两名。
政企业务
本集团聚焦互联网、金融、电力、交通、政务、工业等,依托高效的数字基础设施和基于云原生交易架构的“数字星云”,深耕行业数字化转型,并全面参与东数西算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本集团服务器及存储、数据中心、企业网络、视频会议、云电脑、分布式数据库等核心产品方案均在政企市场得到广泛应用,逐步形成良好云网生态圈。其中,服务器及存储、数据中心规模突破互联网、金融行业头部企业;分布式数据库GoldenDB已经在大型商业银行核心系统稳定运行超过三年,获评国产分布式数据库金融行业第一品牌。在5G行业应用方面,本集团成立矿山、冶金钢铁两大细分行业特战队,以5G应用、IT、大数据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
消费者业务
公司以手机为核心,围绕个人数据和家庭数据及智能周边生态产品形成“1+2+N”的发展格局。在手机产品,本集团强化手机在移动互联生态中的核心地位,推动个人及家庭产品的销售落地,促进周边生态发展,营业收入逆势保持快速增长。在家庭信息终端,本集团保持现有产品市场份额领先,同时大力拓展面向消费者的家庭智能化产品。
综上,本集团在持续夯实以无线、有线产品为代表的第一曲线业务的同时,快速拓展以服务器及存储、终端(包括手机、移动互联、智慧家庭等)、汽车电子、数字能源(包括电源、数据中心、新能源等)、5G行业应用等为代表的第二曲线业务,取得良好进展。2022年上半年,第二曲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近40%。
8.2 2022年下半年业务展望
国内数字经济已连续数年稳居世界第二,2021年,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8.35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为7.3%。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7.18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为32.5%(数据来源:《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2022年初至今,国内数字经济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本集团一直致力于成为数字经济筑路者,积极助力国家数字经济高速发展。2022年,本集团进入战略超越期,在保持第一曲线业务稳中求进的同时,快速拉升第二曲线业务,固本拓新,以实现战略超越期目标。
在运营商网络方面,国内市场,本集团将致力于实现从主流供应商向核心供应商的转变;海外市场,持续优化优势产品的市场格局,聚焦提效,合规经营。同时,本集团坚持关键领域技术创新,在芯片、算法和架构等核心技术方面加大投入,保持技术优势,助力运营商快速建设极简、极致、绿色的精品网络。
在政企业务方面,随着新基建投资的加码,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东数西算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推进,国内政企市场迎来新的发展空间。本集团将持续保持政企业务资源投入,不断构建服务器及存储、数据中心等重点产品的底层竞争力,加快拓展互联网、金融行业,强化渠道综合竞争力,把握快速增长机遇。
在消费者业务方面,本集团以手机为核心,围绕个人数据和家庭数据及智能周边生态产品形成“1+2+N”的发展格局,逐步加大对消费渠道的拓展,力争成为拉动公司业绩增长的另一强劲引擎;同时,本集团将进一步发挥现有家庭信息终端的产品优势,构建连接和视频类产品矩阵,逐步进入行业主流地位。
同时,本集团将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提高各环节的运营效率;将持续加大核心人才吸引和激励,完善合规管理体系,强化内控治理,防范企业风险;打造高韧性组织,积极践行双碳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9、重要事项
详见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全文。
特此公告。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2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