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请稍候

00-00 00:00:00
--.--
0.00 (0.000%)
昨收盘:0.000今开盘:0.000最高价:0.000最低价:0.000
成交额:0成交量:0买入价:0.000卖出价:0.000
市盈率:0.000收益率:0.00052周最高:0.00052周最低:0.000
中国移动:2022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2-08-12

公司简称:中国移动股票代码:600941

中国移动有限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重要提示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半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 香 港 联 合 交 易 所网 站 (www.hkexnews.hk) 及 公 司 官 网(www.chinamobileltd.com)仔细阅读半年度报告全文。

公司本次董事会会议应出席董事8名,实际出席董事7名,执行董事李丕征因临时性事务未出席。公司负责人董昕、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李荣华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黄杰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本公司分别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及国际/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财务报告。本公司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及国际/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2022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未经审计。

为更好地回馈股东、共享发展成果,公司充分考虑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及未来发展需要,决定2022年中期派息每股2.20港元,同比增长34.9%,全年派息率将比上年进一步提升。2023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逐步提升至当年公司股东应占利润的70%以上。经2022年5月18日召开的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授权,公司2022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已经公司2022年8月11日召开的董事会审议通过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A股上市交易所:

A股上市交易所:上海交易所

A股简称:

A股简称:中国移动
A股股票代码:600941

港股上市交易所:

港股上市交易所:香港联交所

港股简称:

港股简称:中国移动

港股股票代码:

港股股票代码:941
公司信息披露境内代表:黄杰

联系地址:

联系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29号

电话:

电话:010-53992600

传真:

传真:010-52616047
电子信箱:zqswb@chinamobile.com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除特别注明外,金额单位为人民币百万元。主要会计数据

2022年上半年/ 于2022年6月30日2021年上半年/ 于2021年12月31日变化

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496,934443,64712.0%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426,417393,2158.4%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27559,11818.9%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6,61155,40320.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7,272161,618-8.9%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1,248,1661,171,0506.6%

总资产

总资产1,875,0811,806,0273.8%

主要财务指标

2022年上半年2021年上半年变化

EBITDA

EBITDA注1173,912161,9887.4%

EBITDA率

EBITDA率注235.0%36.5%-1.5pp

EBITDA占主营业务收入比

EBITDA占主营业务收入比40.8%41.2%-0.4pp

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币元)

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币元)3.292.8914.1%

稀释每股收益(人民币元)

稀释每股收益(人民币元)3.292.8914.1%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币元)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币元)3.122.7115.1%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7%5.2%0.5pp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4%4.9%0.5pp

注1:EBITDA=营运利润+折旧摊销(其中,营运利润为利润总额加回财务费用并剔除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及营业外支出等非日常营运项目)注2:EBITDA率=EBITDA/营业收入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股东总数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注182,944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不适用

注1: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82,944户中:A股75,952户,港股6,992户。

截至报告期末前十名股东、前十名流通股东(或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前十名股东

持股情况股东名称

股东名称报告期内增减期末持股数量比例(%)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数量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股东性质
股份状态数量

中国移动香港(BVI)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香港(BVI)有限公司-14,890,116,84269.70--国有法人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注2-32,787,6985,494,885,08125.72-未知-未知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005L-CT001沪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005L-CT001沪35,234,00035,234,0000.1634,734,000-其他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资金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资金34,734,00034,734,0000.1634,734,000-其他

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34,734,00034,734,0000.1634,734,000-国有法人

国家能源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

国家能源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34,734,00034,734,0000.1634,734,000-国有法人

国新投资有限公司

国新投资有限公司34,734,00034,734,0000.1634,734,000-国有法人

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34,734,00034,734,0000.1634,734,000-国有法人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26,208,21026,208,2100.12--国有法人

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

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26,050,00026,050,0000.1226,050,000-国有法人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6,050,00026,050,0000.1226,050,000-国有法人

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保险产品

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保险产品26,050,00026,050,0000.1226,050,000-其他

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

持股情况股东名称

股东名称持有无限售条件流通股的数量股份种类及数量
种类数量

中国移动香港(BVI)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香港(BVI)有限公司14,890,116,842境外上市外资股14,890,116,842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5,494,885,081境外上市外资股5,494,885,08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26,208,210人民币普通股26,208,210

全国社保基金一一四组合

全国社保基金一一四组合9,047,497人民币普通股9,047,497

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保险产品

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保险产品8,546,288人民币普通股8,546,288

中国银行-华夏回报证券投资基金

中国银行-华夏回报证券投资基金7,968,875人民币普通股7,968,875

上海宁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宁泉致远58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上海宁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宁泉致远58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6,588,351人民币普通股6,588,351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成高新技术产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成高新技术产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6,217,352人民币普通股6,217,352

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社保基金1101组合

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社保基金1101组合5,849,318人民币普通股5,849,318

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七组合

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七组合5,536,949人民币普通股5,536,949

前十名股东中回购专户情况说明

前十名股东中回购专户情况说明不适用

上述股东委托表决权、受托表决权、放弃表决权的说明

上述股东委托表决权、受托表决权、放弃表决权的说明不适用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中国移动香港(BVI)有限公司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的间接全资控股子公司,公司未知其他股东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不适用

注1:中国香港《个人资料(私隐)条例》规定,收集个人资料应向资料当事人说明收集资料是否为必须事项,香港上市规则及港股年报披露规则均未要求披露持股5%以下的个人股东信息。基于《个人资料(私隐)条例》的前述规定,公司未披露其余持股比例低于5%的港股股东信息。注2: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为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之全资附属公司,以代理人身份代其他公司或个人股东持有本公司港股股票。注3:同注1。

董事长报告书尊敬的各位股东:

2022年上半年,面对疫情等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困难和挑战,公司牢牢把握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宝贵机遇,按照“创建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定位,科学统筹改革发展和疫情防控,深化基于规模的价值经营,推进CHBN

全向发力、融合发展,全力构建基于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的“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经营业绩延续良好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2上半年业绩表现

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人民币4,969亿元,同比增长12.0%,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速。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4,264亿元,同比增长8.4%;其他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705亿元,同比增长39.8%。CHBN客户规模、收入规模全面增长,家庭市场、政企市场、新兴市场收入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达到40.0%,较2021年全年提升4.3个百分点,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得益于数字内容、智慧家庭、5G垂直行业解决方案、移动云等信息服务业务的快速拓展,数字化转型收入

达到人民币1,108亿元,同比增长39.2%,占主营业务收入比达到26.0%,是推动公司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拓展信息服务蓝海收入“第二曲线”不断攀升。

公司持续推进低成本高效运营,多措并举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取得良好效果。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703亿元,同比增长18.9%,剔除上年同期残值率调整影响后同比增长7.3%,每股盈利为人民币3.29元,同比增长14.1%,盈利能力继续保持国际一流运营商领先水平。EBITDA

为人民币1,739亿元,同比增长7.4%;EBITDA率为35.0%,EBITDA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为40.8%。资本开支为人民币920亿元,自由现金流为人民币552亿元,现金流持续保持健康。公司先进的运营水平和管理效率以及雄厚的财务实力将为未来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为更好地回馈股东、共享发展成果,公司充分考虑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及未来发展需要,决定2022年中期派息每股2.20港元

,同比增长34.9%,全年派息率将比上年进一步提升。2023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逐步提升至当年公司股东应占利润

的70%以上。

CHBN融合发展、价值经营成效显著

公司紧抓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带来的增长新机遇,持续加速个人市场和家庭市场从规模向价值延伸、政企市场和新兴市场从价值向规模延展,CHBN各项业务发展态势良好,行业领先地位稳固,客户满意度不断提升。

个人市场(C)、家庭市场(H)、政企市场(B)、新兴市场(N)

数字化转型收入包括个人市场新业务(移动云盘等)收入,家庭市场智慧家庭增值业务收入,政企市场DICT收入、物联网收入、专线收入,以及新兴市场收入

EBITDA=营运利润+折旧摊销(其中,营运利润为利润总额加回财务费用并剔除投资收益、公允

价值变动净收益、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及营业外支出等非日常营运项目)

A股股息以人民币支付,按照董事会宣派股息之日前一周的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港元对人民币

中间价平均值1港元折合人民币0.861004元计算,金额为每股人民币1.8942元

公司利润分配基数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股东应占利润

个人市场——融合运营 稳中有升我们深化“连接+应用+权益”融合运营,加强基于场景的精准运营,客户规模和价值稳步提升。一方面,加快4G客户向5G迁转,强化个人市场与家庭市场、政企市场的协同拓展,推动5G量质并重发展,促进个人信息通信消费升级;另一方面,围绕用户数字消费需求,打造平台经济模式,大力发展会员服务,以优质产品和丰富权益融合三大品牌差异化升级,充分融通广泛触点、优质资源,不断提升客户价值和粘性。上半年,个人市场稳中有升,收入达到2,561亿元,同比增长0.2%;移动客户9.70亿户,净增1,296万户,其中5G套餐客户达到5.11亿户,净增1.24亿户,规模保持行业领先。权益融合客户达到2.41亿户,净增5,070万户;移动云盘月活跃客户达到1.43亿户,净增802万户;云XR(扩展现实)、云游戏和5G超高清视频彩铃等特色业务快速发展。得益于5G快速迁转以及数字生活消费增长的拉动,单客户价值稳健增长,移动ARPU为人民币52.3元,同比增长0.2%。

家庭市场——价值引领 快速增长我们着力挖掘“全千兆+云生活”价值空间,深耕智慧家庭,积极推动家庭业务向HDICT(家庭信息化解决方案)转型升级,推动家庭市场向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延展。坚持千兆引领宽带领先,加快千兆宽带网络升级和规模拓展,树立家庭市场高品质形象;坚持内容驱动电视领先,强化大小屏融合运营,打造“宽带电视+数字院线+垂直内容”的家庭信息服务入口;坚持创新推动智家领先,加速拓展智能组网、家庭安防、智能遥控器等成熟应用的规模,积极布局 HDICT应用新场景,完善面向多场景的HDICT新型解决方案运营体系。上半年,家庭市场收入保持快速增长,达到594亿元,同比增长18.7%;家庭宽带客户达到

2.30亿户,净增1,241万户,客户净增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其中千兆宽带客户净增占比超88%。智慧家庭应用增长贡献继续加大,“魔百和”互联网电视客户达到1.81亿户,渗透率达到

78.4%;智能组网客户同比增长86.6%,家庭安防客户同比增长136.2%,大屏点播客户同比增长139.3%。带宽升级、智家应用拓展带动家庭客户综合ARPU持续提升,上半年达到人民币43.0元,同比增长4.6%。政企市场——能力跃升 增势强劲我们聚焦重点行业,一体化推进“网+云+DICT”规模拓展,着力实现市场能力、产品能力、支撑能力全面跃升。上半年,政企市场收入保持快速增长,达到911亿元,同比增长

24.6%。政企客户数达到2,112万家,净增229万家。DICT收入达到人民币482亿元,同比增长44.2%。移动云方面,构筑云网一体、云数融通、云智融合、云边协同的差异化优势,持续推进移动云产品技术领先,收入高速增长,达到人民币234亿元,同比增长103.6%。截至6月底,签约云大单超3,500个,拉动收入超130亿元,央企国企上云项目超1,100个,成功打造政务云、教育云、医疗云等一批行业云标杆,移动云向业界第一阵营加速前进。5G垂直领域方面,携手多行业头部企业做强标杆示范,加快5G专网从定制化走向标准化, 实现解决方案产品化、产品套餐化,多行业实现头部卡位、规模复制,5G行业领军地位进一步巩固。截至6月底,打造5G龙头示范项目300个,累计签约5G行业商用案例超11,000个,上半年带动DICT项目签约金额超人民币160亿元,在智慧矿山、智慧工厂、智慧电力、智慧港口、智慧医院、智慧园区等多个行业实现规模复制。车联网方面,抢抓车联网新型产业高速增长机遇,前瞻谋划、全面布局。截至6月底,车联网连接数累计超1.95亿,其中车联网前装连接数超2,500万;落地车路协同标杆项目超150个。数字政府方面,积极赋能政府管理、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已为27个省、近200个地市提供公安、司法、应急、水利等领域政务信息化解决方案;着力打造“数字政府专家”形象,标志性数字政府项目成效显著。

新兴市场——创新布局 高速增长我们着力创新布局,统筹国际业务、股权投资、数字内容、金融科技四大板块协同发展。上半年,新兴市场收入实现高速增长,达到199亿元,同比增长36.5%。国际业务方面,深化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协同,加快推动优质成熟能力出海,5G行业解决方案实现突破;进一步优化国际资源布局、繁荣国际合作生态,国际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上半年国际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81亿元,同比增长19.3%。股权投资方面,发挥资本“价值贡献,生态构建,产投协同”作用,以布局关键领域、助力扩大生态、支持创新发展为发力点,通过“产业+资本”的双重连接,构建数智化转型生态圈。数字内容方面,全力打造内容生产、聚合、传播一体化平台,精心打磨咪咕视频、云游戏、云XR等优质互联网产品,持续推动规模发展和体验优化。上半年数字内容收入达到116亿元,同比增长50.6%,增速创新高。咪咕视频全场景月活跃客户同比增长72.5%;云游戏全场景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149.4%。金融科技方面,打造集中化产业链金融平台,上半年产业链金融业务规模近人民币300亿元,同比提升157%;聚焦和包产品打造“和金融”服务,推进数字货币场景与运营创新,上半年和包月活跃客户同比增长197.9%。我们致力于向客户提供满意服务,持之以恒深化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三全”服务。上半年,聚焦客户需求,围绕提升高品质网络感知、打造高性能产品体验、提供高效能触点服务三个方面着力优化,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客户感知显著改善;深度运营10086智能化综合服务门户,拓展视频客服等新技术场景化应用,服务设计与客户交互数智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大音平台”作用,高效赋能全流程客户感知管理提升;推动全员服务意识深化,全方位做强服务品牌传播,“心级服务”赢得广泛好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

公司遵循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原则,系统打造以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为重点的智能化综合性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造品质一流5G网络。公司科学统筹700MHz、2.6GHz、4.9GHz频率资源,各展所长、各尽其能,持续拓展5G覆盖深度与广度,深入推进与中国广电的5G网络共建共享、着力打造700MHz频段打底网,有序推进室内覆盖建设、精准建设2.6GHz与4.9GHz频段,筑牢5G领先优势。2022年上半年5G相关投资共计人民币587亿元,累计开通5G基站达百万个,其中700MHz 5G基站30万个,服务5G网络客户达到2.63亿户、5G专网项目超4,400个,有力支撑公众市场5G流量释放和政企市场行业赋能升级。VoNR率先实现商用,5G to B核心网能力全面提升。与此同时,公司持续保持5G网络标准引领和技术领先,加速6G创新。完成R16技术验证,R16产业进一步成熟;推动R17标准冻结,累计牵头R17立项50个,位居运营商首位;牵头5G-Advanced R18 标准立项24个,主导基于AI的无线网络架构、多媒体增强技术等多个项目。自主研发5G小站等多项网络产品实现突破;主导6G愿景需求,攻关10余项关键技术,建设6G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带动国内产业研发,公司在6G研发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初步显现。

构建泛在融合算力网络。公司积极落实国家“东数西算”工程部署,引领算力网络从概念原型进入产业实践。算力供给方面,深入落实国家“双千兆”行动计划,精准建设全光千兆宽带网络,全国市县城区OLT平台100%具备千兆能力,乡镇农村超88%OLT平台具备千兆能力,千兆覆盖住户达到2亿户;深化“4+3+X”

数据中心布局,对外可用IDC机

4(热点区域中心)+3(跨省中心)+X(省级中心+业务节点)

架达42.9万架,净增2.2万架;推进移动云“N+31+X”

建设,加强云网、云边、云数、云智融合发展,累计投产云服务器59.3万台,净增11.2万台;推进覆盖全国的云专网建设,加速中心、边缘、端侧算力的高效协同,实现“入网即入云”;丰富多样化算力资源,联合头部企业推进社会算力并网纳管,满足不同场景的算力需求。算力服务方面,积极探索业务融合创新,着力丰富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算力服务,构建算网一体调度、编排的算网大脑,开发算力服务“算龙头”,探索东数西存、车联网、元宇宙等算力网络场景应用。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国移动结合算力网络,融合元宇宙概念,打造了体育明星数智人、XR演播室、AR冰雪小镇等多款冰雪科技应用,助力冰雪运动推广普及。算力技术方面,逐步构建算力网络完整技术栈和全景图,体系化开展协同攻关;发布《算力网络技术白皮书》,布局十大技术发展方向,凝聚行业广泛共识;启动算力网络技术和应用创新试验,围绕东数西算、智算超算的社会算力并网、算网大脑、云边端融合等10余项关键技术及30余项场景,构建全国性算力网络试验网。建设开放共享智慧中台。公司着力打造智慧中台“中央厨房”开放模式,能力内外部应用、价值变现成效初显。能力汇聚方面,基于业务场景沉淀、共享、复用智能流程自动化和电子签章等标准化业务能力;打磨基础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精准定位、安全认证等优质技术能力;持续汇聚内外部数据,打造内容洞察、客户洞察等核心数据能力。截至6月底,上台中台能力数量476项,月调用量均值超110亿次,调用量同比增长61.5%;在确保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日均采集数据量超5.5PB,高价值数据规模超600PB,公司数据管理能力的成熟度达到量化管理级水平,日均提供超1.28万亿条数据,较2021年底增长36%。内外部支撑赋能方面,对内在营销、服务、管理等多个领域深入推广,促进智慧运营和降本增效;对外积极探索能力变现,在金融、政府、IT、互联网、文旅等多个细分行业初显成效,“云上移动”、“梧桐引凤”、“九天揽月”等平台的合作生态不断扩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公司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持续提升产品能力,不断扩大开放合作,纵深推进企业改革,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深入推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上半年研发投入达到82亿元,同比增长20.3%,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数智化人才占比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圆满完成关键核心技术一期攻关;5G 创新联合体壮大形成多家领先企业联合的跨界攻关队伍;勇担产业链链长,成立以院士为核心的专家委员会,发布“十百千万”计划;挂牌建设“新一代移动信息通信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围绕5G及下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人工智能两大领域,探索打造高水平原创技术策源地。专利、标准化能力行业领先,累计牵头5G 国际标准项目177个,有效授权发明专利超过1.1万件,稳居全球运营商第一阵营;加快算力网络标准体系建设,成立全球首个算力网络开源组织。数智关键能力快速提升,AI平台多项产品、百余项能力形成应用,赋能网络、客服、政务等领域;自主研发物联网操作系统性能国内领先,移动云第四代计算增强型云主机业界领先,自主研发边缘云系列产品;发布“中移链”统一品牌,赋能供应链金融、碳核算等重点领域。产品能力持续提升。充分发挥产品管理委员会的统筹、服务、支撑、协调作用,进一步丰富产品源、打造产品族、提升产品力、做强产品链,增强高质量信息服务供给,产品在价值经营中的核心地位更加彰显。个人市场方面,咪咕视频、视频彩铃、权益产品、和多号4

N(中心资源)+31(省级资源池)+X(边缘云节点)

研发投入包括费用化研发投入和资本化研发投入

个产品客户规模超2亿,移动云盘、云游戏、咪咕音乐、和包等6个产品客户规模超1亿,移动认证渗透率排名全行业第一。家庭市场方面,推出全屋智能标准化解决方案试点,具备规模推广条件;探索形成以商机洞察和综治防控为基础功能的社区、乡村大数据产品以及以云宽带为基础的家庭算网产品体系。政企市场方面,移动云资源能力大幅提升,建成5个3AZ

高品质资源池、超600个边缘节点,自主研发核心产品安全可控,云网边一体能力业界领先,公有云收入份额排名第七,专属云排名第四,政务云服务运营排名第三;推出3类梧桐系列标准大数据产品,专线卫士等重点安全产品全网试商用;布局9 one行业平台

,汇聚精品能力,下接云网、上承应用,赋能解决方案一体化交付,累计能力调用超1,000亿次,累计支撑5G项目落地超1,000个。终端产品方面,中国移动泛终端全渠道联盟上半年包括手机在内的泛终端销量超4,800万台,有力促进5G终端普及,行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开放合作不断扩大。战略合作方面,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广泛建立并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展开合作,促进信息服务跨界协同,助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资本合作方面,加强投资布局,深化产业协同,促进产业链整体升级,围绕“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广泛拓展数字生态圈。创新合作方面,持续推进“联创+”研发合作体系,持续拓展国家平台、科技创新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广度深度,积极探索企业联合研发合作新模式,进一步强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移动企业联合基金管理。生态合作方面,依托中国移动发起的5G、智慧家庭、物联网、终端先行者等产业联盟,借助资本、资金纽带联接拉动作用,积极构建与战投合作伙伴、电信行业友商、系统集成厂商、互联网科技公司、社会广泛力量的新型数智生态,携手奋楫数字经济蓝海。企业改革纵深推进。围绕“创世界一流示范企业”,系统深化治理、用人、激励三大重点领域改革,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深入开展“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新增设计院、智慧家庭运营中心、互联网公司3家子企业纳入“科改”扩围;芯昇科技公司引战混改实现突破,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并实施员工持股。打造“科研特区”、“专精特新”两类改革“试验田”,集成应用改革政策,激发创新创业动力。深化激励机制改革,明确首批“人才高地建设示范区”,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一企一策打造特区激励机制升级,针对“梧桐”团队、芯昇科技、“九天”团队、中移咨询等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激励政策。优化政企市场行业拓展体系,针对重点行业、细分领域和重大项目分别建立专门的拓展服务运作机制团队,提升信息服务市场竞争力。深化网格化运营改革,不断提升管理者为一线人员提供服务的倒三角支撑效率,网格微观主体活力有效激发。积极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深化泛终端全渠道销售联盟建设,进一步构建立体化直销体系,全面推动渠道转型升级。

积极践行环境、社会及管治责任

我们秉持诚信、透明、公开、高效的企业管治原则,严格遵守上市公司规则要求,确保高水平的企业管治。奉行董事成员多元化政策,充分发挥独立非执行董事经验和专长,促进公司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聚焦“合规护航计划”,持续深化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将依法合规理念贯穿经营管理全过程、全环节,以合规保障高质量发展;聚焦重点领域,加强内审监督,深化风险防控,提升风险预警能力和风险管控效果,护航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资源池拥有3个可用区(AZ),AZ之间网络互联互通,物理独立,可以保障低网络延时、业务高可靠,实现应用容灾需求

OnePoint高精度定位平台;OneTraffic智慧交通平台;OnePower工业互联网平台;OneFinT智慧金融平台;OneEdu和教育平台;OneHealth智慧医疗云平台;OneTrip智慧文旅平台;OneVillage乡村振兴平台;OneCity智慧城市平台;OnePark智慧园区平台;OneCyber5G专网运营平台

我们高度重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至诚尽性、成己达人”的履责理念,以数智创新、包容成长、绿色低碳为行动主线,在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三个层面竭力履行企业责任,持续在数智赋能千行百业、服务美好数字生活、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深化“C?三能行动计划”

促进碳达峰碳中和、开展公益慈善、助力疫情防控和抢险救灾等领域贡献力量,赢得社会广泛好评。同时,我们注重培育全面发展人才和打造友善幸福职场,深切关心关爱员工,努力促进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

未来展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创新、深度融入经济社会民生的各领域、全过程。以信息网络为关键基础、以数据资源为核心要素、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动力、以融合创新为重要抓手的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信息已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在这一进程中,信息服务迎来广阔市场空间。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将从2021年的39.8%提升到50%以上

,中国信息服务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12.5万亿元增长到22.8万亿元

,为公司数智化转型提供宝贵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公司转型发展也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影响交织叠加,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等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信息服务市场格局更加复杂多变,对公司数智化平台运营、产品供给提出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公司将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创新驱动,锚定“创建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新定位,践行创世界一流“力量大厦”新战略,系统打造以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创新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不断满足需求、引领需求、创造需求,助力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治理方式数智化转型,努力以优质信息服务、卓越经营业绩回馈广大客户和全体股东。

致谢

公司执行董事王宇航先生于2022年4月退任,独立非执行董事郑慕智博士、周文耀先生在分别服务董事会19年、9年后于2022年5月退任。三位董事在服务公司期间恪尽职守、勤勉尽责、贡献良多,我谨代表董事会就王宇航先生、郑慕智博士、周文耀先生对公司作出的突出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并深表谢意。

最后,借此机会代表董事会对全体股东、广大客户和社会各界一直以来给予的支持帮助、对全体员工的努力付出致以衷心感谢!

杨杰董事长

香港,2022年8月11日

C

三能-中国移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三能”指三条行动主线,包括节能、洁能、赋能

数据源自工信部、信通院

经营业绩讨论与分析

本公司着力突出价值引领,持续推进提质增效,完善低成本高效运营体系,盈利能力继续保持国际一流运营商领先水平,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

营业收入

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营业收入达到4,969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为4,264亿元,同比增长8.4%。本公司持续深化基于规模的价值经营,推动CHBN全向发力、融合发展,收入增长延续良好态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成本费用情况

本公司持续加强成本科学精益管理,坚持“有保、有压、有控”配置资源,不断优化资源投入结构,实现良好成本管控。

2022年上半年2021年上半年变化

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285,986263,0968.7%

其他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68,90050,04237.7%

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26,18230,389-13.8%

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27,05825,2317.2%

研发费用

研发费用7,0025,79520.8%

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4,410)(3,161)39.5%

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为2,860亿元,同比增长8.7%,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7.6%。主要由于智慧家庭、DICT、智慧中台等方面的转型投入增加。

其他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为689亿元,同比增长37.7%,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3.9%。主要由于其他业务收入增长推动。

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为262亿元,同比下降13.8%,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3%。主要由于本公司加快推进渠道转型,健全立体化新型渠道体系,持续提升线上销售贡献和营销资源使用效率。

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为271亿元,同比增长7.2%,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4%。主要由于本公司持续调整和优化用工结构,加强数智化人才外引内培力度。

研发费用

研发费用为70亿元,同比增长20.8%,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4%。主要由于本公司持续

增加研发投入,加强技术攻关与核心能力建设,为业务发展注智赋能。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为-44亿元,其中利息收入为55亿元,利息费用为12亿元。利息费用主要为租赁负债利息支出。本公司持续加强资金规模运作,有效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利息收入有所增长。

盈利水平

本公司持续推进提质增效,提高运营管理效率,继续保持了良好的盈利水平。2022年上半年,营业利润为909亿元,同比增长17.4%;EBITDA为1,739亿元,同比增长7.4%;EBITDA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为40.8%,同比微降0.4个百分点。2022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3亿元,同比增长18.9%,剔除上年同期残值率调整影响后同比增长7.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率为14.1%。

资本结构

本公司财务状况继续保持稳健。2022年6月底,资产总额为18,751亿元,负债总额为6,229亿元,位于境外地区的资产规模不重大。公司资产负债率为33.2%,比上年末下降1.7个百分点。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631亿元,较上年期末增长69.6%,因政企业务发展较快,政企应收账款年中回收进度相对较慢,应收账款年中余额通常高于年末;在建工程1,034亿元,较上年期末增长49.6%,因上半年资本开支增长,且大部分工程仍处于建设期,在建工程年中余额通常高于年末。

本公司一贯坚持审慎的财务风险管理政策,偿债能力雄厚,实际利息保障倍数

为69倍。

于2022年 6月30日于2021年 12月31日变化

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627,561595,3715.4%

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1,247,5201,210,6563.0%

资产总额

资产总额1,875,0811,806,0273.8%

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568,573582,148-2.3%

非流动负债

非流动负债54,36048,88711.2%

负债总额

负债总额622,933631,035-1.3%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1,248,1661,171,0506.6%

少数股东权益

少数股东权益3,9823,9421.0%

总权益

总权益1,252,1481,174,9926.6%

注1:利息保障倍数=(利润总额–利息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现金流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现金流状况持续健康,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73亿元,同比下降8.9%,主要由于本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支持产业链上下游经营发展,收款进度有所放缓,付款进度有所加快。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41亿元,同比增长15.2%,主要由于本公司持续优化资金使用安排以及资本开支有所增长。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50亿元,同比增长25.7%,主要由于支付股息有所增长。自由现金流为552亿元,同比下降26.9%,主要由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有所下降以及资本开支有所增长。

2022年上半年2021年上半年变化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7,272161,618-8.9%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4,066-64,29615.2%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5,008-35,79225.7%

自由现金流

自由现金流55,22575,593-26.9%

  附件:公告原文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