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简称:中伟股份 股票代码:300919
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运用可行性分析报告
二〇二二年六月
(本可行性分析报告中如无特别说明,相关用语具有与《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中相同的含义)
一、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概述
公司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68,00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全部用于以下项目:
单位:万元
序号 | 项目名称 | 投资总额 | 拟使用募集资金金额 |
1 | 印尼基地红土镍矿冶炼年产6万金吨高冰镍项目 | 422,767.53 | 250,000.00 |
2 | 贵州西部基地年产8万金吨硫酸镍项目 | 182,995.72 | 65,000.00 |
3 | 广西南部基地年产8万金吨高冰镍项目 | 72,993.39 | 56,000.00 |
4 | 贵州开阳基地年产20万吨磷酸铁项目 | 231,115.28 | 97,500.00 |
5 | 补充流动资金 | 199,500.00 | 199,500.00 |
合计 | 1,109,371.92 | 668,000.00 |
若本次募集资金净额少于上述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金额,公司将根据募集资金净额,按照项目的轻重缓急等情况,调整并最终决定募集资金的具体投资项目、优先级及各项目的具体投资额,募集资金不足部分由公司以自有资金或通过其他融资方式解决。
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可根据项目进度的实际需要以自筹资金先行投入,并在募集资金到位后按照相关法规规定的程序予以置换。
二、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情况
1、印尼基地红土镍矿冶炼年产6万金吨高冰镍项目
(1)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计划投资422,767.53万元,建设地点位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印尼中苏拉威西省Morowali县Bahodopi镇青山工业园,实施主体为公司控股子公司印尼中青新能源有限公司。
本项目拟充分利用印尼当地丰富的红土镍矿资源,建设6条镍矿-低冰镍-高冰镍生产线、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等,主要产品包括设计年产能6万金吨的高冰镍及附产品。该项目将增强公司三元前驱体主要原材料供应力,保证镍资源供货的效率及稳定性,为公司三元前驱体的扩产提供可持续化的支持,同时,通过一体化项目建设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2)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总投资422,767.53万元,具体投资安排如下:
序号 | 投资类别 | 投资规模(万元) | 占比 |
1 | 建设投资 | 396,079.39 | 93.69% |
1.1 | 建筑工程费 | 113,949.18 | 26.95% |
1.2 | 设备购置及安装费 | 234,582.24 | 55.49% |
1.3 | 土地购置费 | 5,627.88 | 1.33% |
1.4 | 其他建设费用 | 16,590.64 | 3.92% |
1.5 | 基本预备费 | 25,329.45 | 5.99% |
2 | 建设期利息 | 3,361.00 | 0.79% |
3 | 铺底流动资金 | 23,327.13 | 5.52% |
合计 | 422,767.53 | 100.00% |
(3)项目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期为30个月,包括项目施工、设备采购及安装调试。
(4)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经测算,本项目达产后,预计年均营业收入为662,520.84万元,年均税后利润为158,209.01万元;本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为26.68%,投资回收期为6.24年,项目预期效益良好。
(5)项目报批事项及土地情况
截至本报告出具日,本项目已取得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具的黔发改外资备[2022]第7号境外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黔发改外资备[2021]第2号境外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及变更通知。本项目实施主体已与项目建设地产业园区签署土地买卖合同。本项目涉及的国家商务部对外投资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中。
2、贵州西部基地年产8万金吨硫酸镍项目
(1)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计划投资182,995.72万元,建设地点位于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北部工业园,实施主体为公司控股子公司贵州中伟资源循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本项目拟建设8条低冰镍-高冰镍-硫酸镍生产线、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等,主要产品包括设计年产能8万金吨的硫酸镍以及附产品。该项目通过布局三元前驱体前端材料项目建设,增强公司产业链一体化水平及成本控制能力,提高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公司在三元前驱体行业的竞争优势。
(2)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总投资182,995.72万元,具体投资安排如下:
序号 | 投资类别 | 投资规模(万元) | 占比 |
1 | 建设投资 | 156,518.58 | 85.53% |
1.1 | 建筑工程费 | 43,982.22 | 24.03% |
1.2 | 设备购置及安装费 | 84,573.40 | 46.22% |
1.3 | 土地购置费 | 20,863.77 | 11.40% |
1.4 | 其他建设费用 | 2,540.40 | 1.39% |
1.5 | 基本预备费 | 4,558.79 | 2.49% |
2 | 建设期利息 | 631.34 | 0.35% |
3 | 铺底流动资金 | 25,845.80 | 14.12% |
合计 | 182,995.72 | 100.00% |
(3)项目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期为18个月,包括项目施工、设备采购及安装调试。
(4)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经测算,本项目达产后,预计年均营业收入为953,223.31万元,年均税后利润为42,187.44万元;本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4.37%,投资回收期为8.86年,项目预期效益良好。
(5)项目报批事项及土地情况
截至本本报告出具日,本项目已取得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出具的《贵州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证明》,项目编码为2203-522291-04-05-536967。本项目用地相关手续、环评手续正在办理中。
3、广西南部基地年产8万金吨高冰镍项目
(1)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计划投资72,993.39万元,建设地点位于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陆海大道以东,淡水湾大街以北,实施主体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广西中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本项目拟建设8条低冰镍-高冰镍生产线、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等,主要产品包括设计年产能8万金吨的高冰镍及附产品。本项目将增强公司三元前驱体主要原材料高冰镍的供应能力,保证生产供应的高效及稳定性,提升公司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为公司三元前驱体的扩产提供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2)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总投资72,993.39万元,具体投资安排如下:
序号 | 投资类别 | 投资规模(万元) | 占比 |
1 | 建设投资 | 61,886.48 | 84.78% |
1.1 | 建筑工程费 | 11,481.25 | 15.73% |
1.2 | 设备购置及安装费 | 44,588.37 | 61.09% |
1.3 | 土地购置费 | 3,344.10 | 4.58% |
1.4 | 其他建设费用 | 725.14 | 0.99% |
1.5 | 基本预备费 | 1,747.63 | 2.39% |
2 | 建设期利息 | 402.92 | 0.55% |
3 | 铺底流动资金 | 10,703.99 | 14.66% |
合计 | 72,993.39 | 100.00% |
(3)项目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包括项目施工、设备采购及安装调试。
(4)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经测算,本项目达产后,预计年均营业收入为857,720.18万元,年均税后利润为19,686.57万元;本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为36.99%,投资回收期为5.25年,项目预期效益良好。
(5)项目报批事项及土地情况
截至本本报告出具日,本项目已在广西自贸区钦州港片区行政审批局完成项目备案,项目编码为2204-450704-04-01-193528。项目已取得桂(2021)钦州市不动产权第0024168号不动产权证。本项目环评手续正在办理中。
4、贵州开阳基地年产20万吨磷酸铁项目
(1)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计划投资231,115.28万元,建设地点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硒城街道白安营村,实施主体为公司控股子公司贵州中伟兴阳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本项目拟建设磷酸铁锂材料生产制造基地,目前设计年产能为磷酸铁20万吨,拟建设10条磷酸铁生产线、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等。本项目的建设使得公司产品线进一步完善,推动公司产品多元化战略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高竞争优势。
(2)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总投资231,115.28万元,具体投资安排如下:
序号 | 投资类别 | 投资规模(万元) | 占比 |
1 | 建设投资 | 212,404.30 | 91.90% |
1.1 | 建筑工程费 | 63,838.12 | 27.62% |
1.2 | 设备购置及安装费 | 102,500.00 | 44.35% |
1.3 | 土地购置费 | 30,288.18 | 13.11% |
1.4 | 其他建设费用 | 7,105.80 | 3.07% |
1.5 | 基本预备费 | 8,672.20 | 3.75% |
2 | 建设期利息 | 2,126.26 | 0.92% |
3 | 铺底流动资金 | 16,584.72 | 7.18% |
合计 | 231,115.28 | 100.00% |
(3)项目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期为30个月,包括项目施工、设备采购及安装调试。
(4)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经测算,本项目达产后,预计年均营业收入为381,592.92万元,年均税后利润为53,587.82万元;本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为20.06%,投资回收期为7.51年,项目预期效益良好。
(5)项目报批事项及土地情况
截至本报告出具日,本项目已取得开阳县发展和改革局出具的《贵州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证明》,项目编码为2201-520121-04-01-896040。本项目用地相关手续、环评手续正在办理中。
5、补充流动资金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公司拟使用募集资金199,50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以满足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提高公司持续盈利能力,优化公司资本结构,降低财务费用,提高抗风险能力。
(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前端一体化、国际化——高冰镍、硫酸镍扩产项目
(1)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①新能源产业链继续快速发展,推动三元锂电池上游关键原材料三元正极前驱体需求旺盛,亟需前驱体材料企业扩大产能,同时保障原材料供应安全
三元锂电池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下游应用领域的继续快速发展形成对上游关键材料三元前驱体的巨大需求。新能源汽车市场随着国内对新能源行业的政策支持下,2021年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在此行业需求快速提升的阶段中,国内各产业链环节快速发展,市场规模日益扩大。
三元前驱体方面,GGII预计到2025年,全球及中国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将分
别达到300万吨、260万吨,继续保持速高速发展。GGII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三元前驱体市场总出货量为61万吨,同比增长84.9%,增速大幅度增长,主要原因一是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大幅度增长,从而带动了三元正极材料的需求增长;二是2021年中国前驱体出货超过25%用于海外出口,海外锂电池销售量大幅增长带动了三元正极材料的出货增长。
中伟股份是全球三元前驱体龙头企业,公司2021年度三元前驱体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6%,保持行业第一,生产能力全球领先,规模效应显著。公司在现有产能基础上,持续进行产能扩建,大量的三元前驱体材料产能释放,需要配套足量的上游原材料。因此,中伟股份亟需快速响应市场发展及自身产能发展需求,积极布局印尼镍资源的矿产冶炼,同时,加速高冰镍、硫酸镍等产业链前端产能扩产,有效提升产业协同性,保障原材料供应安全。
②三元前驱体行业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亟需上游资源端加强扩产以及时匹配下游新能源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加强镍矿等前端布局,推进产业链一体化、国际化是前驱体企业的重要战略方向
自2021年以来,上游资源端的扩产未能及时匹配下游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导致原材料金属价格逐步上行。同时,从前驱体成本结构来看,硫酸钴、硫酸镍等硫酸盐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与直接外购原材料相比,布局产业链上游镍矿资源,以及高冰镍、硫酸镍等镍产品,可以帮助前驱体企业有效控制产品成本、获取产业链协同优势、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
中伟股份作为前驱体龙头企业,基于产业协同、产品保供能力及成本管控方面考虑,积极布局镍矿以及高冰镍、硫酸镍产能,是公司践行“产业链一体化、国际化”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因此,一方面公司在拥有丰富红土镍矿资源的印尼,积极布局印尼本土镍资源的矿产冶炼,另一方面公司积极布局境内高冰镍、硫酸镍产能扩产。通过产业链一体化、国际化,公司一方面提高前驱体原材料自给比例,保障公司主要原材料的供应安全,另一方面有效降低产业链一体化综合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及持续盈利能力。
③三元正极材料高镍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自建硫酸镍、高冰镍产能是公司控制成本、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
GGII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及中国三元正极材料中,8系及以上高镍产品占比分别达到42%和39%,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重将分别达到58%和53%,三元正极材料高镍化趋势发展愈加明显,硫酸镍在三元前驱体制造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其产业链成本占比将随高镍产品占比增加而进一步增加,因此,提高镍资源自供率必要性凸显。
同时,高镍化三元未来将持续成长为长续航车型主流技术,高镍化三元锂电池能力密度逐渐提高,工艺控制难度、品质管控难度都将提升,随着相关技术发展以及整车平台功能整合,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持续向更高能量密度,更长续航里程发展,高镍化三元锂电池的发展趋势愈加明显。因此,三元前驱体企业提高镍资源自供率的必要性特别突出。通过自建高冰镍、硫酸镍产能项目,是公司控制成本、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
(2)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①国家及地方政府持续鼓励支持锂电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锂电新能源产业是我国重点支持的发展方向。随着《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政策的相继发布,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良好引导条件。同时《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1年本》)对三元电池新增了明确要求,提出三元单体电池能量密度≥210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150Wh/kg,对高镍三元材料起到一定利好作用,进而利好三元前驱体市场发展。同时,地方政府层面,贵州省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7月印发《关于推进锂电池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推进锂电池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3个方面11项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全省锂电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0年7月发布《关于提升广西关键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要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为核心,重点开发锂电新能源材料。因此,国家及地方政府持续出台的相关政策,为锂电新能源产业,包括锂电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②印尼项目符合印尼政府的产业规划和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倡议
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倡议亦获得了印尼政府的支持。镍矿政策方面,2019年9月,印尼政府签署《能源和矿产资源管理部2018年第25号法令第二修正案》,文件提到对于已批复的镍矿出口配额以及2019年新批复的配额其有效期不超过2019年12月31日,即从2020年1月1日开始印尼所有品位的镍矿彻底禁止出口。因此,本次募投项目中,印尼基地红土镍矿冶炼年产6万金吨高冰镍项目将充分发挥公司优势和资源,在印尼当地开展镍资源冶炼与深加工,符合印尼政府的产业规划和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倡议。
③全球三元前驱体产业高速发展,与下游头部客户持续合作,需要公司积极布局产能扩产,亦助力公司新增高冰镍、硫酸镍产能消纳
三元前驱体市场继续保持高景气度发展,也将有力带动硫酸镍需求增加,GGII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三元前驱体出货量为72万吨,预计到2025年出货量将达300万吨。中伟股份已全面进入全球领先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与包括特斯拉、LG化学、宁德时代、当升科技、厦门钨业、贝特瑞、L&F、振华新材、三星SDI等产业链重要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产业链重要客户对正极材料及正极材料前驱体厂商认证周期长,确立合作关系后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因而公司形成了较高的客户壁垒。
得益于锂电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公司主要客户积极布局产能扩产计划,对公司三元前驱体产品的需求也将快速增长。为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满足客户对公司的前驱体需求,中伟股份也在加快前驱体产能建设,生产能力全球领先,规模效应显著,这也将保障新增高冰镍、硫酸镍产能的消纳。
④公司是前驱体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已构建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具备成熟的项目管理经验以及高冰镍、硫酸镍等产品生产和研发的能力及经验
公司是全球锂电池正极前驱体材料领先企业,已建立健全职责明确、相互制衡、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公司管理框架完备,组织架构合理,可操作性强,配备了一支经验丰富、专业互补、勇于创新的管理团队,形成了良好的企业创新文化,高质量的核心管理团队为公司持续发展和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管理支持,具备成熟的项目管理经验。
同时,中伟股份以前沿基础研发、企业技术中心、中伟研究院、研发车间、测评体系构建“五位一体”高效研发体系,从多维度、多举措加强研发技术力量,培养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深厚的技术储备,确保技术迭代能力,实现产品及在研产品全系列覆盖,产品结构领先行业。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公司主持和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在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行业的技术创新方面持续获得突破。并且,公司不断加大核心研发团队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多层次、高规格研发队伍,加强产学研合作、产业链合作等方式,持续提升技术设备创新能力及成果。同时,公司具备成熟的三元前驱体、硫酸镍、高冰镍相关的生产及研发能力与经验。
2、产品多元化——磷酸铁产能新建项目
(1)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①作为锂电材料领域头部企业,公司需进一步丰富产品线,以多元化的产品布局满足下游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公司作为锂电材料领域头部企业,目前主要产品包括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分别用于生产三元正极材料、钴酸锂正极材料。公司核心产品均成功跻身全球领先新能源汽车厂商及锂电池厂商,公司与特斯拉、LG化学、宁德时代、当升科技、厦门钨业、贝特瑞、L&F、振华新材、三星SDI等国内外头部客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2021年度公司三元前驱体市场占有率和四氧化三钴市场占有率均保持行业第一。
全球新能源汽车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的需求均保持高速增长,加之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磷酸铁锂电池迎来新的增速发展趋势。锂电池头部企业纷纷加速扩产磷酸铁锂项目,如LG化学、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中创新航等均在积极加码磷酸铁锂产能布局。
尽管公司在三元前驱体材料领域处于行业龙头地位,但为完善公司产品体系,更好的服务客户及市场需求,公司需扩充磷酸铁锂材料产品线,以满足现有客户以及潜在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以多元化的产品布局进一步保持公司行业竞争地位,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②受新能源动力电池市场和储能市场增长带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需求快速提升,公司急需布局磷酸铁锂及其上游磷酸铁市场新能源动力电池市场方面,根据SNE Research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总装机量为296.8GWh,同比增长102.3%,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约79.8 GWh,占比26.9%,随着下游对磷酸铁锂材料需求增多,部分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已经开始深度绑定磷酸铁锂头部企业优质产能;储能市场方面,国内储能市场以通信基站、电力侧储能为主,其中储能领域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2021年市场占比达98.5%,2021年储能领域中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为47.3GWh,同比增长191.9%。未来随着锂电池成本快速下降及技术大幅提升,叠加储能市场逐步走向标准化,锂电池应用于储能领域的未来市场需求潜力很大。因此,为把握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需求快速提升,公司急需布局磷酸铁锂及其上游磷酸铁市场。
③竞争对手已加快切入磷酸铁锂材料产业链,公司需加快布局以持续保持自身市场竞争力
2021年,各大三元前驱体头部企业加紧布局,以应对全球动力电池产业即将到来的TWh(亿千瓦时)时代。除大规模扩充三元前驱体产能之外,头部三元前驱体的另一大产业布局动作是纷纷加快切入磷酸铁前驱体赛道,实现产业的横向延伸。格林美、华友钴业、广东邦普等三元前驱体企业通过自建或合资方式,纷纷进军磷酸铁锂材料产业链,投建磷矿、磷酸铁、磷酸铁锂一体化项目。因此,公司作为三元前驱体龙头企业,应紧跟市场趋势,进一步完善自身前驱体产业板块,丰富产品布局,为公司增添新的利润增长点。
(2)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①国家及地方政府鼓励支持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
锂电新能源产业是我国重点支持的发展方向。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关于2020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等政策或标准发布,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引导条件。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国家的战略性新兴行业,为更好地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强化供应链补给,近年来国家和
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锂电新材料产业的发展。2021年7月,贵州省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推进锂电池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表示,力争到2025年,将贵州省建成国内重要的锂电池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省内基本形成三元、磷系等锂电池正极材料全产业链条。
②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的高速增长,对磷酸铁锂材料需求旺盛,也带动上游材料市场需求增长,助力公司磷酸铁产能消纳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和储能行业的蓬勃发展,锂离子电池需求快速上升,从而推动上游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需求的持续增加。同时,随着补贴政策的退坡和新能源汽车市场降本增效进程的推进,以及动力电池技术的突破和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的优化升级,带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也带动上游磷酸铁市场需求增长,助力公司本次募投项目磷酸铁产能的消纳。
③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在正极材料方面拥有深厚的技术储备,有效保障本募投项目的顺利开展
公司以前沿基础研发、企业技术中心、中伟研究院、研发车间、测评体系构建“五位一体”高效研发体系,从多维度、多举措加强研发技术力量,培养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形成深厚的技术储备,确保技术迭代能力。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公司主持和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在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行业的技术创新方面持续获得突破。2021年度,公司研发投入76,919.62万元,同比增长达184.77%。公司在前期多产品研发的基础上,在产品多元化、技术多样化方面加强投入,已形成良好的研发产品转换率。公司着力在正极材料方面的技术投入及布局,有效保障本项目的顺利开展。
④公司已构建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具备成熟的项目管理经验
公司逐步形成了职责明确、相互制衡、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公司管理框架完备,组织架构合理,可操作性强,配备了一支经验丰富、专业互补、勇于创新的管理团队,形成了良好的企业创新文化,高质量的核心管理团队为公司持续发展和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管理支持。公司基层管理者均具备一定的管理年限以及行业从业经验,在产品、生产、品质管理以及员工关系维护等方面
具有丰富的经验。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主要来自于行业资深管理人员,在锂电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具有丰富的从业及管理经验,面对市场形势保持高度的灵活反应能力,有利于高效处理项目执行问题和推进公司战略决策,保障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3、补充流动资金
(1)满足未来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提高持续盈利能力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加工及销售,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领域等。近年来公司经营规模持续扩大,资产规模迅速提升,营运资金投入量较大,未来还将通过持续提高研发投入、进一步扩充产能,布局产业链一体化、国际化,产品多元化等一系列战略性举措,以巩固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拓展品牌影响力。
基于公司未来战略规划,公司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不断增加,主要体现在随着业务规模扩大而不断增加的日常营运资金需求等。因此,本次拟使用募集资金199,50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可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提高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
(2)推进战略规划,巩固行业地位和增强市场竞争力
正极材料前驱体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保持较高的流动资产比例及较快的资金周转效率有利于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确保各项日常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为公司股东创造更高的价值。因此,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部分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人才引进、技术研发、产业链拓展等方面提供持续支持,有助于实现公司的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增强公司的营运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增厚公司业绩。
(3)优化资本结构,提升抗风险能力
近年来,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规模不断扩张,对资金需求日益增长。本次补充流动资金的规模综合考虑了公司现有的资金情况、实际运营资金需求缺口以及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等因素,整体规模适当。通过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补充流动
资金,将降低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提高偿债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公司资本实力。同时,流动资金的增加也可以减少上市公司的短期贷款需求,从而降低财务费用,有效化解财务风险和经营压力,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运用可行性分析报告
三、本次发行对公司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一)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
公司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投向全部围绕公司现有主营业务展开,印尼基地红土镍矿冶炼年产6万金吨高冰镍项目、贵州西部基地年产8万金吨硫酸镍项目、广西南部基地年产8万金吨高冰镍项目及贵州开阳基地年产20万吨磷酸铁项目,是公司为顺应产业发展趋势而做出的重要布局,有利于巩固公司的市场地位,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同时,部分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有利于满足公司业务快速增长带来的资金需求,进一步增强公司资金实力,优化资本结构,为经营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综合而言,随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成达产,公司业务规模将大幅提升,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公司的行业地位,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扩大收入规模和提升盈利水平,规模经济效应将随之增强,为公司未来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资产与净资产规模均相应增加,营运资金更加充裕,资产负债结构更为合理。本次发行有利于优化公司资本结构,改善财务状况,增强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论
综上所述,公司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行业发展趋势,与目前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紧密相关,符合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将进一步扩大公司业务规模,推进公司的发展战略,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巩固公司市场地位,增强公司的综合实力,符合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因此,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使用是必要的、可行的。
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运用可行性分析报告
(本页无正文,为《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运用可行性分析报告》之签章页)
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2022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