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请稍候

00-00 00:00:00
--.--
0.00 (0.000%)
昨收盘:0.000今开盘:0.000最高价:0.000最低价:0.000
成交额:0成交量:0买入价:0.000卖出价:0.000
市盈率:0.000收益率:0.00052周最高:0.00052周最低:0.000
厦门国贸: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2 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2-04-21

公司代码:600755 公司简称:厦门国贸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

划,投资者应当到http://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人民币5,836,546,878.23元。经董事会决议,公司2021年年度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分配利润。本次利润分配方案如下: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5元(含税)。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总股本2,117,666,057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058,833,028.50元(含税),现金分红比例为31.04%。本年度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及送股。

如在2022年4月1日起至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期间,因可转债转股/回购股份/股权激励授予股份或回购注销/重大资产重组股份回购注销等致使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公司拟维持每股分配金额不变,相应调整分配总额。

本次利润分配方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股票简称股票代码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厦门国贸600755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范丹周兰秀
办公地址厦门市湖里区仙岳路4688号国贸中心28层厦门市湖里区仙岳路4688号国贸中心26层
电话0592-58973630592-5897363
电子信箱zqswb@itg.com.cnzqswb@itg.com.cn

2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2.1 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2021年2020年本年比上年增减(%)2019年
总资产97,745,760,336.31113,415,874,138.65-13.8289,472,801,921.1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9,090,965,833.6026,190,610,270.5311.0724,773,464,268.55
营业收入464,755,642,090.95351,088,945,884.6432.38218,046,936,338.7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11,616,219.092,612,026,632.4330.612,309,300,382.6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611,359,118.472,250,877,189.3716.021,638,102,013.1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877,577,962.95-1,684,676,266.91不适用-3,578,451,354.12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7.6214.41增加3.21个百分点12.67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1.501.1233.930.90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1.501.0444.230.84

1.公司于2016年1月发行了28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于2020年和2021年发行限制性股票,本报告期及上年同期存在稀释每股收益。公司计算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时,考虑了限制性股票的影响。2.上表中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包含报告期归属于永续债持有人的利息448,878,082.18元,扣除永续债利息后,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62,738,136.91元,计算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等上述主要财务指标时均扣除了永续债及利息的影响。

2.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1-3月份)第二季度 (4-6月份)第三季度 (7-9月份)第四季度 (10-12月份)
营业收入90,861,773,995.30156,402,567,813.44110,781,542,403.80106,709,757,878.41
归属于上市公司629,767,643.401,730,656,913.10497,858,453.39553,333,209.20
第一季度 (1-3月份)第二季度 (4-6月份)第三季度 (7-9月份)第四季度 (10-12月份)
股东的净利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709,803,345.511,476,506,091.66298,780,420.16126,269,261.14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016,891,958.5911,996,542,030.802,453,515,487.148,444,412,403.60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3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3.1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1年,国内经济尚处在突发疫情等严重冲击后的恢复发展过程中,国内外形势又出现多种新变化。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公司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公司治理各个环节,在公司党委的全面领导下,以战略规划为指引,秉持“抓战略、强协同、求创新、促发展”的经营方针,积极推动公司创新变革发展,紧抓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进程。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47.56亿元,同比增长32.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4.12亿元,同比增长30.61%;净资产收益率17.62%,同比增加3.21个百分点。公司经营业绩创历史新高,剥离房地产业务,进一步聚焦核心主业,为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新征程奏响奋进的新篇章。

报告期内,公司位列《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第1333位;荣登《财富》中国500强(上市公司)第33位及贸易子榜单第2位;入选首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荣获“天马奖—最佳董事会奖”“金牛奖—最具投资价值奖”“年度社会责任贡献企业”等奖项。

(1)供应链管理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以实际行动积极落实国家关于能源、粮食、矿产品等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通过发挥自身国内外采购渠道优势,全力以赴保障供给,守住民生、发展和安全底线。公司供应链管理业务积极落实战略发展举措,加快业务转型变革,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大在国内中西部、东北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布局。报告期内,供应链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564.06亿元,同比增长38.14%;实现毛利额

65.96亿元,同比增长141.08%。其中,公司实现进出口总额179.42亿美元,同比增长88.19%;“一带一路”沿线贸易规模近800亿元,同比增长33.33%。

2021年度,供应链管理业务的利润增幅高于营收增幅,提质增效成果初显,其中:

核心品类规模继续增长,新品类拓展已见成效。报告期内,销售规模超百亿的品种有钢材、铁矿、铜及制品、煤炭、纸张纸浆、PTA、化工(不含PTA)、粮食谷物、铝及制品和棉花棉纱等。超百亿的核心品类经营规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其中,钢材、煤炭、纸张纸浆、化工(不含PTA)、粮食谷物和棉花棉纱的同比增幅均超过50%。公司同时积极探索、发展新的业务品类,并适度投资了上游矿产资源,打造新的业务增长极,多个新品类如原油、煤焦、镍、铬、硅及制品等已形成规模,荣获“2021年度中国镍铬不锈钢优秀供应链企业”。携手产业伙伴共发展,产业链布局再突破。公司持续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布局,加强与产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共赢,持续提升对于产业链的渗透,加强业务稳定性。公司与湖北金盛兰冶金科技有限公司合资设立金盛兰国贸矿业公司,共同推动黑色金属产业链的融合发展;与盛屯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资设立国贸盛屯公司,进一步拓展铅、锌产业供应链业务;合资设立启润农资公司、启润万泰公司、芜湖启润华洋公司、启润农产公司、宝达粮油公司等,进一步深化化肥产业、高碳铬铁生产产业、海-江联运、长江干支流运输业务、粮食收购加工等战略布局。报告期内,公司共落地合资项目18个,与产业伙伴累计投资金额近19亿元,继续在产业链深耕并进行模式复制拓展,深化产业链布局。推动供应链一体化服务,与产业客户共创共享。公司不断拓展增值服务环节,持续提高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一揽子解决产业客户在原料采购、价格管理、物流运输、销售渠道等方面的痛点,提高产业客户的稳定生产和精益化管理能力,协助产业客户实现降本增效,与产业客户共享盈利。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落地东营方圆铜加工、江苏瑞昕镀锌带钢等一体化项目10个,在手一体化项目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89亿元,实现与产业客户的共赢发展。数字化应用不断突破,赋能业务模式转型升级。公司明确“3大护城河+2大新曲线+3大支撑力”的数字化转型目标蓝图,逐步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经营模式。报告期内,自主开发的“国贸云链”累计上线客户数超2000家,产品品种逾4.5万种,客户自助下单金额超30亿元;“国贸云链·天眼”系统系利用5G+物联网技术的创新物流控制塔和风控管理工具,已在全国14个仓库部署40套智能虚拟围栏及货物智能盘点设备,大幅降低驻库人员成本,提高仓储管理安全保障,部分仓库已实现降本80%;“国贸云链·智签”电子签章系统、易报账等智能化平台,践行绿色无纸化运营,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全年实现10万余份单据电子化,累计节约工时246万小时,节约成本超千万元。同时,公司积极探索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新技术在供应链生态场景的应用,通过区块链平台完成铁矿石贸易全流程上链的进口业务,通过区块链贸易融资

平台成功开立了铁矿石的跨境区块链人民币信用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响应双碳战略。公司把双碳目标纳入公司发展全局,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报告期内,公司开展废纸可再生资源业务,将废纸销售给国内造纸厂进行资源再利用,促进林地树木资源保护,减少木材砍伐超10万立方米;积极开展废钢贸易,推进金属资源回收利用,减少固体废弃物500万吨以上;积极拓展新能源产品,布局光伏供应链及分布式光伏电站业务;多措并举实施“绿色行动”,国贸中心成为厦门市首个“零碳大厦”;成立启润物联公司,借助股东方零碳数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零碳数科”)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推动公司向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智能化业务领域发展和供应链智能化升级,致力于以数字科技打造“零碳供应链”。

(2)金融服务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金融服务坚持合规经营,严格风险防控,持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创新业务模式。报告期内,金融服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4.02亿元。国贸期货秉承“深耕产业,服务实体”的理念,充分利用公司供应链产业优势,提升服务供应链上下游客户的水平,带动实体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从而增强国贸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报告期内,国贸期货成立北京营业部,为打开北方市场打下坚实基础;以“走出去”的业务战略理念为引领,积极开拓市场,客户权益规模创新高;积极以技术革新支持公司数字化转型,开发网络互联平台,搭载服务终端,构建互联网云模式整体服务系统。2021年,国贸期货的分类评级结果为A类A级,荣获郑州商品交易所“市场成长优秀会员”、上海期货交易所“优秀会员金奖”、大连商品交易所“优秀化工品产业服务奖”等诸多荣誉。

产业金融服务通过加强与供应链管理、健康科技两大主业的协同,为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提供包括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小额贷款、融资性担保和典当等综合金融服务,满足产业客户差异化的融资需求,有效增加客户黏性,实现多方共赢,持续助力实体经济。报告期内,产业金融板块设立上海办事处,积极拓展长三角市场;主动布局清洁能源、光伏行业等板块,引导资源从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流向资源节约型和生态环保型产业;提升信息技术在金融服务、产品升级方面的应用,打通了小额、量大的金融业务产品技术壁垒,提高业务运营效率,加快业务发展。

(3)健康科技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制定了健康科技业务的五年发展战略规划,力争成为科技赋能型、集成服务型大健康领先企业。公司加强发挥医疗供应链传统优势与投资业务双轮驱动,以厦门为基点,重点布局长三角区域和粤港澳大湾区,成功开拓福建、上海、广东、山东、湖南、四川等市场;医

疗国际业务中标国际红会(IFRC)缅甸额温枪项目;落地养老服务业务,推进落实“家庭养老床位”项目,取得鼓浪屿街道办事处长者餐厅和为老服务项目现场运营权;完成泰和康复医院收并购项目,拓宽健康科技战略的医疗服务产业;与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厦门大型综合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国贸艾迪康,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全年完成检测样本320万人次,创造良好的品牌效应和社会效益;落地“智慧检验”项目,促进厦门市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有效运用,为公众提供便捷、安全、精准的健康医疗服务,加快促进数据创造价值。

3.2 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供应链管理业务

供应链管理业务是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的重要载体,是连接国内国际市场的重要纽带。供应链管理业务受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变化、供需关系调整、商品价格及利率汇率波动、国家间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等多重因素影响,具有市场化程度高、专业性要求强等特点。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和消费国。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供应链体系建设,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商务部、财政部要求开展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整合供应链、发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工信部强调要加速推动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的发展。面对国际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叠加大宗商品资源分配的天然不均衡,稳定、优质、一体化的供应链变得愈发重要,行业前景广阔。目前,供应链行业的龙头效应日益凸显,头部供应链综合服务商依托其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风控能力和规模效应等优势,市场份额日益扩大。但我国供应链行业的集中度仍较低,国内龙头与国外龙头的市占率差距仍较大,未来成长空间大,头部企业有望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2)金融服务业务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央行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有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2021年两次全面降准,推动降低贷款利率;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加大支持小微企业、制造业、科技创新、能源保供、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序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稳妥处置重大金融风险事件,推动金融市场改革开放发展和风险防范化解齐头并进。

(3)健康科技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旨在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民健康发展,为新时代建设健康中国明确了具体落实方案。2021年5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贯彻落

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要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发展老龄产业,推动各领域各行业适老化转型升级。大健康行业市场规模处于快速上升阶段。

3.3 报告期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1)供应链管理业务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供应链管理企业,2021年入选全国首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位列《财富》中国(上市公司)500强贸易子榜单第2位。公司依托全球性资源获取和渠道布局能力、专业有效的风控能力、5A级物流配送能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能力等核心竞争力,聚焦于供应链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大宗商品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整合,纵向拓展产业链上下游,打造垂直产业链,横向丰富供应链服务内容,扩大业务品类,解决生产制造企业稳货源、降成本、控风险等核心诉求,打造集资源整合、渠道开拓、价格管理、金融服务、物流配送、风险管控、品牌维护、产业投资等于一体的高附加值综合平台,将线式的供应链条升级为网络化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公司从全产业链运营的视角提供定制化、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方案。在原料端,公司整合境内外物资采购需求,为下游锁定原料采购成本、确保货物稳定供给;在生产端,公司提供多式联运综合物流服务,通过期货等金融工具,定制化、差异化地解决工厂的原料配比需求;在销售端,公司以全球营销网络为支点,实现产品与渠道的有效对接,赋能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公司通过供应链一体化综合服务,为生产制造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与产业链上下游8万余家合作伙伴共同分享价值增长收益,打造“跨界融合、平台共享的供应链商业生态圈”。

公司加快推进供应链管理业务的“数智化”转型,拆解出22项覆盖全品类、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转型场景,将5G+物联网、云技术、区块链、AI、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公司经营深度融合,涵盖包括数据治理及应用、数字化风控、供应链金融、一体化项目、供应链协同平台等各类数字化赋能举措,打造了“数智化”供应链平台。其中,入选了“2021年度福建省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典型案例的“国贸云链”,已打通公司产业链的上下游,涵盖了供应商系统、客户系统和仓库系统,支持为上下游产业伙伴依据不同供应链运营模式提供定制化、一体化服务,致力于提供柔性供应链管理,有效解决了传统行业中流程不简化、运营不敏捷、供需不匹配、信息不同步等问题。通过产业链上合作伙伴的数据共享,实现业务数据的“度量衡统一”,实现全流程的降本增效,向产业互联网迈进。

(2)金融服务业务

公司通过参控结合拓展金融布局,全资拥有期货、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子公司,参股证券、信托、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范围涵盖普惠金融、产业金融、期货经纪、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公司深度挖掘产业客户的业务需求,强化金融服务业务与供应链管理、健康科技业务的协同发展,为实体产业提供优质的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

公司期货及衍生品金融服务覆盖期货、期权的经纪及咨询业务、风险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投资咨询业务。目前期货公司以境内一线城市为轴心,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成都等地拥有多家分支机构,设立了从事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业务的子公司。通过整合和运用市场资源,提供综合金融衍生品服务,满足境内外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产业金融服务主要有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融资性担保、小额贷款、典当等,与供应链服务和健康科技板块强化协同,专注于为产业客户及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综合性金融服务。十多年来,公司在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已积累了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秉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方针,践行普惠金融理念,积极探索创新金融业务模式。充分发挥公司产业优势,根据不同企业的生命周期,为产业客户提供多维度、特色化的金融服务,满足其多样化的融资及发展需求。

(3)健康科技业务

公司在整合原有医疗设备、器械、试剂、耗材等医疗供应链业务的基础上,以创新投资为驱动,以创新发展模式整合资源,以科技赋能业务,布局医疗器械、养老服务、健康医疗大数据、健康服务等产业,围绕医疗器械与养老服务两大支柱产业,协同医疗健康大数据和健康服务两大支撑产业,打造大健康产业生态系统。

医疗器械业务主营医疗器械的流通与服务,以厦门为基点,重点布局长三角区域和粤港澳大湾区,并积极向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消费等上下游业务延伸。养老服务业务主要开展医、养、康、护等一体化服务。公司作为厦门市政府授权的健康医疗大数据运营单位,将构建面向政府、医院、居民和企业的医疗大数据技术平台和应用生态。健康服务业务着力运营康复医院、互联网医院等。公司积极拓展医药流通与药号持证等衍生业务,通过设立健康产业基金布局大健康产业链。

3.4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一体化渠道资源整合能力

公司持续推进全球化布局,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香港、台北等30多个城市设立区域公司和办事处,在新加坡、印尼、缅甸、新西兰、乌兹别克斯坦、美国等多个国家设立驻外分支机构,与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8万余家产业链上下游客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搭建了境内外重要购销市场的经营网络,可有效针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

公司凭借多年深耕供应链行业积淀的经验,整合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推广和升级供应链一体化,现已形成“铁矿—钢铁” “纺织原料—服装”“橡胶—轮胎”“林—浆—纸”“农牧产品”“有色矿产—有色金属”等垂直产业链。通过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提供全产业链增值增效服务。

(2)网络化物流服务能力

物流服务是供应链管理业务的重要环节,公司为国家5A级物流企业,已构建完善的物流网络化经营体系,拥有船舶、仓库、堆场、车队、货代报关行以及强大的外协物流系统,通过不断

优化物流仓储、陆运、空运、海运布局,依托供应链一体化战略体系,可为客户提供全球范围内的一站式优质物流配送总包方案。公司不断加强物流资源的投资布局,采取轻/重资产相结合,与属地企业合资合作的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合作管理仓库超3000个,自管仓库面积254.3万平方米;利用公司在各期货上市品种的运营能力和信用,成为铁矿石、甲醇、短纤、PTA、苯乙烯等商品的指定交割厂库,期货交割仓库数量共7个;已构建数家区域性分拨中心,配送平台覆盖国内沿海及内陆主要区域,具有全面的综合运输和配送服务保障能力;自有大型远洋船舶6艘、管理船舶10艘,业务范围涵盖远洋及近洋运输,布局海-江联运、长江干支流运输业务等。

(3)专业化风险管控能力

经过多年的市场经营和不断完善,公司建立了高效的复合型风险管理体系,在业务全链条各关键节点进行风控体系搭建。公司具有动态授信、监控预警、风险排查、整改跟踪以及考核总结等多维度风控管理模式,并具备库存管理、头寸管理、授信管理、价格管理、套期保值、保险覆盖等复合风险管理手段,加强对市场的研发分析,加大数字化科技的运用,实现事前预警防控、事中动态控制、事后规范总结的全方位风控覆盖,并输出风险管理服务,为自身及产业伙伴的稳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数字化运用能力

公司将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作为战略工作重点,以数字技术为引擎、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业务场景为触点,运用大数据、5G、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手段,打造融流程线上化、应用智能化、数据价值化于一体的信息协同平台,为各类业务提供决策支持,全面赋能公司业务。

(5)多元化筹融资优势

公司拥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融资品种,有效降低资金成本、优化融资结构。公司是福建省首家获得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多品种债务融资工具(DFI)资质的企业、上海证券交易所适用公司债券优化融资监管企业,享受国内十多家主要商业银行的总行级重点客户政策。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为“AAA”,每年获各类银行授信额度约1500亿元。通畅的融资渠道可为公司业务拓展提供充足支持。

(6)品牌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保持良好的品牌形象。公司获评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称号,入选首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是《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财富》中国上市公司50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多年荣膺年度中国最佳雇主、全国守

合同重信用企业等,入选2021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活力榜Top100。公司是沪港通标的股和融资融券标的股,入选国内上市公司治理指数、社会责任指数、上证380指数,以及富时罗素全球指数、标普道琼斯新兴市场全球基准指数。

4 股东情况

4.1 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108,289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103,318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0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
股东名称 (全称)报告期内增减期末持股数量比例(%)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股东 性质
股份 状态数量
厦门国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6,701,400761,182,38635.9475,371,4340国有法人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32,229,61648,623,3912.3000未知
兴证证券资管-厦门国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兴证资管阿尔法科睿1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011,636,5650.5500其他
郑怀东-422,90011,160,0000.5300未知
厦门国贸建设开发有限公司08,779,5300.4100国有法人
林军1,500,4978,657,0100.4100未知
张韬8,222,1848,222,1840.3900未知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证5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2,024,5008,175,5150.3900未知
贺青平07,580,0000.3600未知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博时量化平衡混合型证券投资基6,453,9856,453,9850.3000未知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厦门国贸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系公司控股股东国贸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兴证证券资管-厦门国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兴证资管阿尔法科睿1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系公司控股股东国贸控股出资设立的资产管理计划。除此以外,公司未知上述其他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的一致行动人。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不适用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1 公司所有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单位:亿元 币种:人民币

债券名称简称代码到期日债券余额利率(%)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2020年可续期公司债券(第一期)20厦贸Y5163384本期债券以每3个计息年度为一个重定价周期,在每个重定价周期末,发行人有权选择将债券期限延长 1个重定价周期(即延续3年)或在该周期末到期全额兑付该期债券53.60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2020年公司债券(第一期)20厦贸G11634912023年4月27日52.58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2020年可续期公司20厦贸Y6163755本期债券以每3个计息年度为一个重定价周期,在每个重定价周期末,发行人有权选择将债券期限延长1个重定价周期54.60
债券(第二期)(即延续3年)或在该周期末到期全额兑付该期债券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2020年公司债券(第二期)20厦贸G21636852023年10月26日53.85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2021年可续期公司债券(第一期)(品种一)21厦贸Y1175967本期债券以每2个计息年度为一个重定价周期,在每个重定价周期末,发行人有权选择将债券期限延长 1个重定价周期(即延续2年)或在该周期末到期全额兑付该期债券64.28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19厦国贸MTN0011019009772022年7月23日103.94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19厦国贸MTN002101901265本期债券于发行人依照发行条款的约定赎回之前长期存续,并在发行人依据发行条款的约定赎回时到期。54.63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度第一期定向债务融资工具19厦国贸PPN001031900781本期债券于发行人依照发行条款的约定赎回之前长期存续,并在发行人依据发行条款的约定赎回时到期。55.20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度第三期中期票据19厦国贸MTN003101901737本期债券于发行人依照发行条款的约定赎回之前长期存续,并在发行人依据发行条款的约定赎回时到期。54.60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22厦国贸SCP0010122800342022年6月24日102.99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22厦国贸SCP0020122801432022年9月29日102.91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三期超短期融资22厦国贸SCP0030122802862022年5月13日102.70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四期超短期融资券22厦国贸SCP0040122804232022年4月26日102.50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五期超短期融资券22厦国贸SCP0050122805502022年8月12日102.60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六期超短期融资券22厦国贸SCP0060122809102022年6月30日102.75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七期超短期融资券22厦国贸SCP0070122814302022年7月13日102.55

报告期内债券的付息兑付情况

债券名称付息兑付情况的说明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2020年可续期公司债券(第一期)公司于2021年4月1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发布《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2020年可续期公司债券(第一期)2021年付息公告》,并于2021年4月20日完成付息;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2020年公司债券(第一期)公司于2021年4月1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发布《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2020年公司债券(第一期)2021年付息公告》,并于2021年4月27日完成付息;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2020年可续期公司债券(第二期)公司于2021年7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发布《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2020年可续期公司债券(第二期)2021年付息公告》,并于2021年7月28日完成付息。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2020年公司债券(第二期)公司于2021年10月1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发布《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2020年公司债券(第二期)2021年付息公告》,并于2021年10月26日完成付息。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公司于2021年7月16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布《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付息公告》,并于2021年7月23日完成付息。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公司于2021年9月13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布《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2021年付息公告》,并于2021年9月19日完成付息。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度第一期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公司于2021年10月18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布《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度第一期定向债务融资工具2021年付息公告》,并于2021年10月24日完成付息。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度第三期中期票据公司于2021年12月16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布《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度第三期中期票据2021年付息公告》,并于2021年12月23日完成付息。

报告期内信用评级机构对公司或债券作出的信用评级结果调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2 公司近2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适用 □不适用

主要指标2021年2020年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资产负债率(%)63.6469.26-5.62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万元)261,135.91225,087.7216.02
EBITDA全部债务比0.250.12108.33
利息保障倍数5.425.243.44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报告期内,公司将国贸地产100%股权和国贸发展51%股权以合计人民币103.49亿元转让给控股股东国贸控股。上述股权已于2021年6月30日完成交割。本次交易取得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10亿元。具体详见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全文第十节 附注六“合并范围的变更”之4“处置子公司”的说明。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董事长:高少镛董事会批准报送日期:2022年4月19日


  附件:公告原文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