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键入本期债券名称全称]
信用评级报告
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
Shanghai Brilliance Credit Rating & Investors Service Co., Ltd.
新世纪评级
Brilliance Ratings
编号:【新世纪跟踪[2021]100071】
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
项 目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财务数据与指标 | |||
合并口径数据: | |||
总资产(亿元) | 62,896.06 | 70,059.29 | 79,502.18 |
股东权益(亿元) | 4,783.80 | 5,610.51 | 6,458.17 |
总贷款(亿元) | 35,984.74 | 40,259.01 | 45,339.73 |
总存款(亿元) | 32,270.18 | 36,278.53 | 40,764.84 |
营业收入(亿元) | 1,708.65 | 1,906.88 | 1,963.84 |
拨备前利润(亿元) | 1,239.33 | 1,445.71 | 1,462.89 |
净利润(亿元) | 565.15 | 595.06 | 589.93 |
净息差(%) | 2.13 | 2.34 | 2.02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营业收入(%) | 16.23 | 12.99 | 17.29 |
成本收入比(%) | 24.90 | 22.58 | 23.78 |
平均资产回报率(%) | 0.91 | 0.90 | 0.79 |
平均权益回报率(%) | 12.43 | 11.45 | 9.78 |
不良贷款率(%) | 1.90 | 2.03 | 1.73 |
贷款减值准备/不良贷款(%) | 156.08 | 134.94 | 152.77 |
监管口径指标: | |||
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 | 1.75 | 1.48 | 1.31 |
最大十家客户贷款集中度(%) | 10.18 | 8.60 | 8.49 |
流动性比例(%) | 55.43 | 51.61 | 45.95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 10.09 | 10.26 | 9.51 |
一级资本充足率(%) | 10.79 | 11.53 | 11.54 |
资本充足率(%) | 13.67 | 13.86 | 14.64 |
跟踪评级概述
评级对象:
评级对象: |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 |||
主体信用等级 | 评级展望 | 债项信用等级 | 评级时间 | |
本次跟踪: | AAA | 稳定 | AAA | 2021年5月24日 |
前次跟踪: | AAA | 稳定 | AAA | 2020年6月24日 |
首次评级: | AAA | 稳定 | AAA | 2019年4月8日 |
分析师
李萍 liping@shxsj.com艾紫薇 azw@shxsj.comTel:(021) 63501349 Fax: (021)63500872
上海市汉口路398号华盛大厦14Fhttp://www.shxsj.com
压力。? 未来展望
通过对浦发银行及其发行的本次债券主要信用风险要素的分析,新世纪公司给予该行AAA主体信用等级,评级展望为稳定;认为本次债券还本付息安全性极强,并给予本次债券AAA信用等级。
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跟踪评级报告
跟踪评级原因
按照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浦发银行”或“该行”)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跟踪评级安排,本评级机构根据浦发银行提供的经审计的2020年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数据,对浦发银行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以及相关风险进行了动态信息收集和分析,并结合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因素,进行了定期跟踪评级。
图表 1. 本次跟踪债项概况
债项名称 | 发行金额(亿元) | 期限(年) | 发行利率(%) | 发行时间 | 本息兑付情况 |
浦发转债 | 500 | 6 | 第一年0.20%、第二年0.80%、第三年1.50%、第四年2.10%、第五年3.20%、第六年4.00% | 2019-10-28 | 未到期 |
新世纪评级
Brilliance Ratings
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2019年6月,该行实施2018年利润分配方案,向全体普通股股东每10股派送现金股利3.50元(含税)。2020年7月,该行实施2019年利润分配方案,向全体普通股股东每10股派送现金股利6.00元(含税)。截至2020年末,该行总股本为293.52亿元,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为75.03%,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国际集团”)直接和间接持有该行
29.67%的股份,为该行合并持股第一大股东,上海国际集团为上海国资委全资
控股企业,主要承担投资控股、资本经营和国有资产管理三大功能,资本实力雄厚,规模优势明显。图表 2. 截至2020年末浦发银行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序号 | 股东名称 | 持股比例(%) |
1 | 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 21.57 |
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 18.18 |
3 | 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 | 9.47 |
4 | 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资本金 | 6.01 |
5 | 上海上国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4.75 |
6 |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 4.46 |
7 | 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万能H | 4.33 |
8 | 上海国鑫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3.22 |
9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 1.68 |
10 | 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 1.36 |
新世纪评级
Brilliance Ratings
运营环境
1. 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
2021年以来,全球经济逐渐恢复但表现仍持续分化,部分新兴经济体率先加息应对通胀、资本外流与汇率贬值压力,宽松政策在未来如何退出是全球经济金融面临的一项重大考验,而中美关系以及中东等区域的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进一步增加了全球经济金融的不确定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压力与挑战依然较大。短期内,宏观政策持续提供必要支持力度以及消费和制造业投资的修复将带动我国经济继续复苏向好,同时需关注海外疫情形势、美对华战略遏制、全球经济修复等因素的变化;中长期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改革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以及扩大内需战略的深入实施将进一步激发国内市场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有望长期向好。2021年以来,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有所好转但仍严峻,全球经济活动随着疫苗接种的推进而逐渐恢复,制造业表现强于服务业、发达经济体快于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通胀担忧,主要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从低位明显上行;高物价、资本外流与汇率贬值压力导致部分新兴经济体在经济恢复脆弱的情况下率先加息,而美欧等主要经济体的宽松货币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仍持续,未来如何退出当前的极度宽松货币政策、避免资产泡沫化过度并降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是未来全球经济金融的一项重大考验。同时,中美关系以及中东等区域的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进一步增加了全球经济金融的不确定性,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而积极主动推进对外合作有利于我国应对这种不稳定的外部环境。我国经济保持复苏向好态势,但内部发展依旧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物价中新涨价因素的涨幅较快,就业压力犹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保持较快增长、经营效益亦加快修复,而小型企业及部分消费品行业生产活动恢复仍有待加强。消费增速离正常水平尚有差距,化妆品、通讯器材、汽车等消费升级类商品及日用品零售增长相对较快,而餐饮消费偏弱;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投资韧性较强,基建投资稳中略降,制造业投资稳步恢复;出口贸易延续强势,机电产品出口占比创新高。人民币汇率在经历大幅升值后有所调整,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规模不断增加。
我国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创新能力、坚持扩大内需、推动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是应对国内外复杂局面的长期政策部署;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为经济提供必要支持力度的同时加强定向调控。我国财政政策保持积极且强调更可持续,赤字率和新增债务规模均小幅压减,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财政支持力度仍是重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工作力度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央行的稳健
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续作两项直达工具延期至年底,引导资金真正流入实体、服务实体;防控金融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目标下,实体融资增速将放缓。监管持续强化,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健全金融机构治理并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加强债券市场建设,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夯实制度基础。
2021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十四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在经济基本面的确定性明显提高的同时,平衡经济增长与风险防范,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尤为重要。短期内,全球的疫情防控形势仍严峻,美对华战略遏制、全球经济修复、全球地缘政治等因素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压力与挑战依然较大,而消费和制造业投资的修复有望带动我国经济继续复苏向好: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逐步恢复正常;企业盈利改善及中长期信贷资金支持下的制造业投资有望加速恢复,资金链压力加大以及新开工面积增速的回落会导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缓但具韧性,基建投资表现预计平稳;出口贸易有外需恢复的支持,强势表现会延续但持续的时间取决于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从中长期看,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改革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以及扩大内需战略的深入推进将进一步激发国内市场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仍有望长期向好。
2. 银行业运营状况和风险关注
2020年,疫情影响下我国经济先降后升,在支持实体经济复苏的政策基调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速回升。信贷业务中普惠小微贷款占比提高,中长期经营性贷款增速抬升,个人住房贷款增速保持领先。得益于储蓄存款的拉动,负债端存款占比提高,另外结构性存款压降取得明显进展,高息揽储现象有所遏制。货币政策引导利率下行,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受益于政策缓冲及贷款核销加快,银行关注类及不良贷款占比下降。在信贷扩张及盈利下降影响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承压,监管推动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同期,各类商业银行仍呈现结构性差异,金融监管力度加强,防范化解风险持续推进,其中中小银行深化改革进一步强调属地责任,地方政府专项债注资、地方国有企业注资、合并重组等多种途径已落地应用。
(1) 银行业运营情况
商业银行在我国社会融资体系中长期保持主导地位,银行业运行质量对于金融体系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2020年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4.83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本外币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及贷款核销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合计64.73%。当年末,其他存款性公司对其他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其他居民部门及政
新世纪评级
Brilliance Ratings
府的债权合计245.90万亿元,与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比值为86.33%。图表 3. 社会融资规模主要构成及分布情况(单位:万亿元)
新世纪评级
Brilliance Ratings
图表 4. 各类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及同比变动情况(单位:万亿元、%)
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以及银行业资产风险分类政策监管趋严影响,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面临较大下行压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各项金融政策以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保市场主体为首要出发点,国内经济呈现稳定复苏态势。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用风险,而大企业信用风险暴露仍值得关注。自二季度起,商业银行加速计提信用成本,核销规模迅速扩大,全年核销12180亿元,同比增加15.44%。2020年末,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不良贷款率为1.84%,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2.57%,较上年末减少0.34个百分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在不同机构类型之间呈现分化格局,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表现显著优于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2020年以来,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指标在经历一季度上行后明显改善,或主要受益于前期更为谨慎的不良认定标准以及当年核销力度的加大;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仍处于高位,部分地区的整体信用风险水平趋升。除贷款外,商业银行资金业务中信托、资管计划、同业理财投资及表外理财规模较大,穿透底层涉及债券及非标债权投资,且部分投向表内的信贷客户,相关资产质量并未在不良率等指标中体现,整体看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暴露尚不充分。中短期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商业银行表内外资产质量仍将承压。图表 6. 各类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情况(单位:%)
资料来源:Wind
在不良贷款上升、贷款核销加大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拨备消耗较快,拨备覆盖率目前维持在近十年来的低位水平。2020年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
184.47%,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
行、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15.03%、196.90%、189.77%、
122.19%、295.44%和367.87%,其中农村商业银行拨备充足率较低。此外,鉴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划分标准仍存在一定的可操作性,投资业务与表外理财业务的拨备计提仍不足(多数银行应收款项类投资计提比例不足1.5%;表外理财没有明确的拨备计提要求,多数银行并未计提充足的拨备),商业银行的真实拨备水平仍弱于其指标表现。
2015年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关键进展,商业银行净息差大幅下降,
新世纪评级
Brilliance Ratings
于2017年一季度降至2.03%的低位,此后总体呈现缓慢攀升的态势,2019年第四季度增至2.20%。2019年,央行数次采取全面、定向降准,并通过相机抉择的货币市场工具引导预期并化解流动性风险,政策利率继续下行,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减低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在银行非标回表需求较强情况下,银行资产端仍具有较强议价能力。监管进而大力推动LPR改革,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2020年,货币政策发挥疫情应对以及逆周期调节作用,货币市场利率同比下降,LPR下调及存量贷款定价转换有效降低贷款利率,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全年来看,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逐季度下行,受疫情影响中间业务收入贡献也有所减弱,成本收入比不断攀升。总体来看,逆周期政策缓解了疫情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冲击,信用风险延后暴露,随着政策回归常态,银行不良资产生成压力较大,加之资金业务监管趋严、资管新规过渡期表内外风险资产的暴露,商业银行仍面临较大盈利压力。图表 7. 各类商业银行净息差(季度数据)走势(单位:%)
资料来源:Wind
(2) 银行业监管及政策
从行业监管来看,银监会于2003年成立,行使原由央行履行的对银行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和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这也标志着我国金融分业监管体制的落地。近年来,我国顺应国际最新监管改革趋势,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党的十九大亦提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2017年,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作为国务院统筹协调金融稳定和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议事协调机构,成为原有金融监管框架之上的顶层设计。2018年,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为银保监会,统筹监管银行业、保险业,并将银监会、保监会拟定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央行,强化央行宏观审慎管理职责。银保监会在各个省份设立监管局,对辖内银行业、保险业进行准入管理、高管资格审查,实行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开展风险与合规评估,全方位、
定期及不定期的精细化监管有利于防范银行经营风险的发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政策成为金融监管改革的重心。国际方面,巴塞尔协议Ⅲ以资本和流动性监管为核心,兼顾了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我国自2004年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分类开展信贷政策;2011年引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2016年,央行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从狭义信贷转为广义信贷监管,通过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跨境融资风险、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等七个方面引导银行业加强管理和自我约束。此后,我国不断完善金融机构评估体系,2017年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指标范围,将绿色金融纳入信贷政策执行情况评估;2018年将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范围;同期开展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工作,评级结果运用于存保差别费率核准、MPA、货币政策工具、窗口指导和逆周期资本要求等方面。MPA、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的实施及银保监会日常的严监管将对我国银行体系信用评价产生正面的影响,可在长远上加强银行体系的稳健性,并有助于提升单个银行吸收损失的能力。国际金融危机后,随着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央行逐步引导货币条件从宽松状态向常态水平回归。但金融分业监管的模式导致机构监管套利行为与规避监管的手段增多,宏观调控政策无法有效落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企业与产能过剩行业融资未能有效控制,期间商业银行通道、同业及表外业务快速扩张,金融脱实向虚。在商业银行持续加杠杆、对同业负债依赖度上升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自身负债稳定性下降,流动性风险上升。总体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影子银行经历了快速发展,并呈现“银行中心化特征”。2016年下半年以来,金融监管强化,银行业MPA不断查缺补漏,关注同业、理财、表外业务三个领域,开展“三、三、四、十”
市场乱象整治,密集出台《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等。其中流动性新规新引入流动性覆盖率、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和流动性匹配率三个指标,引导商业银行降低对同业业务的依赖,回归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在资金来源方面鼓励银行发展长期限、稳定性高的负债业务。同时,政策不断推动资产管理业务监管标准的统一,2018年4月,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强调统一监管、去通道、打破刚性兑付、禁止多层嵌套;7月,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作为过渡期的指导文件。此后,银保监会陆续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
指三违反(违法、违规、违章)、三套利(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四不当(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以及股东和对外投资、机构和高级管理人员、规章制度、业务、产品、人员行为、行业廉洁风险、监管履职、内外勾结违法、涉及非法金融活动等十方面。
知(征求意见稿)》、《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等配套制度,形成了规范银行理财业务的核心制度体系。2020年7月,央行发布《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并宣布将资管新规过渡期由2020年底延长至2021年底。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2020)》,截至2019年末,全国37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存续非保本理财产品4.73万只,余额合计
23.4万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净值型产品存续余额10.13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43.3%,同比上行16.01个百分点,预期收益型产品则进一步压降。2020年末,已有22家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其中20家已成立,主要由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头部城市商业银行设立。未来随着制度框架的进一步完善,以及资管新规过渡期的临近,加之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展业,银行理财在资产管理行业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另一方面,理财子公司的运营时间尚短,如何建立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投资管理模式、监督与激励机制等,并发挥区别于母行的优势,仍待持续观察。
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市场信用风险暴露趋增,中小银行风险上升。根据2019年四季度央行金融机构评级情况,4005家中小银行中农商行、农信社、农合行等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最高,高风险机构数量分别为178家、189家、11家,8-D级的高风险金融机构合计545家。2019年5月,由于包商银行出现严重信用风险,央行、银保监会对其实施接管。此后,央行公告在风险处置中部分打破同业业务刚性兑付;并进一步公告称包商银行风险系大股东明天集团违规占用资金所致。包商银行事件直接揭露了中小银行在股权结构透明度、公司治理、股东关联交易、流动性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包商银行接管也标志着中小银行风险出清的加快,中小银行风险化解将是监管部门未来工作重点之一。另一方面,事件处理中同业业务刚兑打破,引起商业银行信用分化,部分中小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将面临挑战。
2020年6月,银保监会联合央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审计署、证监会印发《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工作方案》,要求落实地方责任、国有金融资本管理责任和属地风险处置责任;采用多种市场化途径引进投资;强化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严防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针对最突出、最紧迫、最可能影响机构稳健运行的公司治理问题/隐患,2020年8月银保监会印发《健全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将着力解决当前部分机构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继续深入整治市场乱象,同时全面梳理现行公司治理规制,尽快弥补制度短板,提升公司治理监管能力,推动问题整改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防范系统性风险,有效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2020年12月央行、银保监会发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建立了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与识别机制。未来监管部门将制定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要求,推动系统重要性银行降低复杂性和系统性风险,建立健全资本内在约束机制,提升银行抵御风险和吸收损失的能力,防范“大而不能倒”风险。
新世纪评级
Brilliance Ratings
在强化金融监管的同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也是维护银行业稳定、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措施。2014年11月30日,央行公布存款保险制度征求意见稿;2015年5月1日,《存款保险条例》正式施行。存款保险制度覆盖所有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由投保机构向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交纳保费,形成存款保险基金,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为央行,负责保费归集、履行赔付、必要的早期纠正措施和风险处置等。包商银行事件中,央行使用存款保险基金以收购大额债权的方式处置风险,其中对个人储蓄存款进行全额保障,对大额对公和同业债权实施部分收购,在保护储户权益、避免客户挤兑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他相关政策方面,2017年4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通知》,引入“预期损失”理念,并将资产减值确认范围由表内资产扩展到贷款承诺、财务担保等表外信贷资产。新准则要求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及境外上市企业2018年初实施,境内上市企业2019年初实施,非上市企业2021年
初实施。新准则下预期损失模型的构建涉及大量管理层主观判断,风险管理策略的谨慎或宽松仍将影响银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此外,资产减值确认规则变更对商业银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资本规模的实际影响还取决于银行已计提风险准备金厚度。2019年4月,银保监会开始就《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旨在鼓励银行真实暴露风险,引导银行提高风险分类结果准确性。征求意见稿将信用风险计提由贷款扩大到所有受信用风险影响的金融资产,并明确要求金融资产逾期90天以上至少归为次级类,逾期270天以上至少归为可疑类,逾期360天以上应归为损失类。预计政策落地后,部分风险分类不够严格的银行(以中小银行为主)以及资金业务资产质量不佳的银行账面不良率将有所上升,且面临更大的拨备计提压力。
业务竞争力
浦发银行依托遍布全国的营业网点,以及多年经营积累形成的品牌优势,公司金融和零售金融业务持续发展,业务渠道和产品不断丰富。近年来,该行不断优化资产结构,加大标准化资产配置,金融市场业务规模有所回升,占比较为稳定,其中标准化资产规模及占比有所增长。
1. 业务状况
浦发银行业务主要包括公司金融、零售金融和金融市场三大板块,网点、电子银行与信息科技为上述各类业务发展提供了重要渠道和技术支持。
依托资本规模的扩张和渠道建设,浦发银行各项业务保持发展势头。
根据2020年底财政部、银保监《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的通知》,适用《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银监会令2012年1号)的非上市企业,执行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确有困难的,可以推迟至2022年1月1日起执行。
2018-2020年末,该行贷款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02%;存款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18.53%;金融市场业务余额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04%。2020年,该行金融市场业务及传统信贷业务均保持了较好的增长。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在支持复工复产的背景下,该行积极服务实体经济,贷款总额较上年仍保持一定增长。同时,该行主动顺应监管要求,强化客户经营,加大产品和业务创新力度,扩大业务规模,优化业务结构,紧抓市场机遇,不断增强金融市场业务运作水平和投资交易能力,金融市场业务规模所增长。截至2020年末,该行贷款总额为45,339.73亿元,较年初增长14.15%;存款总额为40,764.84亿元,较年初增长12.37%;金融市场业务余额为27,250.00 亿元,较年初上升15.33%。图表 8. 浦发银行渠道建设及电子银行情况
项 目 | 2018年末 | 2019年末 | 2020年末 |
分行(家) | 41 | 41 | 41 |
分支机构(家) | 1,693 | 1,606 | 1,640 |
电子渠道交易替代率(%) | 98.12 | 98.98 | 99.40 |
和企业贷款
余额分别为31,170.50亿元和27,416.95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了11.65%和16.64%;企业不良贷款率为2.33%,较上年末下降
0.75个百分点。
图表 9. 浦发银行公司金融业务情况
项 目 | 2018年末 | 2019年末 | 2020年末 |
存款余额(亿元) | 25,808.28 | 27,918.93 | 31,170.50 |
占全行存款比重(%) | 79.98 | 76.96 | 76.46 |
贷款余额(含贴现)(亿元) | 20,659.77 | 23,505.25 | 27,416.95 |
占全行贷款比重(%) | 58.21 | 58.39 | 60.47 |
企业存款含其他存款。
企业贷款含贴现。
贷三位一体融资与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债券融资、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同时兼顾发展并购贷款及顾问咨询等业务,投行业务不断丰富,已成为该行中间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2020年该行主承销债券金额达7,375亿元,与上年同期增长明显,其中债务融资工具 5,445 亿元;金融债承销额445.29 亿元;境外债承销额 367.03 亿元。同时,该行支持国家疫情防控,落地疫情防控债券 45 单、公司份额 206.95 亿元;此外,该行推出绿色金融业务咨询业务,为绿色领域企业提供全方面绿色金融服务;绿色信贷余额2,628 亿元,银团贷款余额2349.97 亿元。交易银行业务方面,2020年,应对新冠疫情,浦发银行交易银行板块积极响应,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搭“双循环”快车,国际国内贸易融资有所增长;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数字化服务升级;服务实体经济,普惠金融、科技金融持续发力。2020年,该行跨境人民币收付业务量突破 5700 亿元,同比增长 54.27%;电子渠道交易量 58.11 万亿元,公司业务离柜率突破 99%,网点对公业务自助分流率突破 90%;公司支付结算活跃客户数突破 12 万户,同比净增 2 万户。截至2020年末,在岸外币投放余额为 66.88 亿美元;供应链核心客户达 628 户;上下游供应链客户数达 12344 户;其中汽车金融上下游客户数达 1871 户。图表 10. 浦发银行中间业务情况
项目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额(亿元) | 3,215.33 | 5,390.73 | 5,445 |
贸易融资余额(亿元) | 368.75 | 337.58 | 576.19 |
新世纪评级
Brilliance Ratings
图表 11. 浦发银行零售业务情况
项目 | 2018年末 | 2019年末 | 2020年末 |
个人存款余额(亿元) | 6,461.90 | 8,359.60 | 9,594.34 |
占全行存款比重(%) | 20.02 | 23.04 | 23.54 |
零售贷款余额(亿元) | 14,832.28 | 16,753.76 | 17,922.78 |
占全行贷款比重(%) | 41.79 | 41.61 | 39.53 |
项目 | 2018年末 | 2019年末 | 2020年末 |
信用卡累计发行量(万张) | 5,650.54 | 7,467.38 | 未披露 |
信用卡透支额(亿元) | 4,333.29 | 4,213.97 | 3,721.17 |
整合集团资源加大产品创新,提升资产配置和综合服务能力,夯实队伍建设、中场支撑、风险管理、市场企划、数据营销等工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产品服务体系,专业化、综合化的方案式营销模式。截至2020年末,该行私人银行客户数近2.4万户,管理私人银行客户金融资产近4,700亿元,客户资产规模较上年有所下降。
电子银行业务方面,浦发银行强化AI创新赋能,以体验优先,重塑业务流程,提升线上线下用户体验与服务效率。在线上,全新推出手机智能APP10.0,建立开放用户体系,吸引行外客户,并上线智能账本服务、理财产品数字化改造、资讯频道一期建设等,重点再造APP财富管理体验;在线下,着力推进网点业务流程重构,打造网点业务的远程视频审核模式和移动PAD外拓发卡服务,探索5G+智慧网点和跨业态网点,提升网点智能化服务体验;在远程,打造智能客服,全渠道推广应用“智能小浦”,组建专属营销团队,建成智能外呼能力,加强空中销售能力。同时,探索图数据、生物识别、区块链等先进金融科技融合创新应用,以提升智能风控能力。客户方面,截至2020年末,该行个人网银客户 3,690.97 万户,同期,交易笔数 1.03 亿笔,交易金额 5.49 万亿元;个人手机银行客户 4,982.33 万户,交易笔数 14.87 亿笔,交易金额
11.41 万亿元;互联网支付绑卡个人客户 4,382.69 万户,交易笔数 29.04 亿笔,交易金额 1.59 万亿元;现金类自助设备保有量 4,902 台,各类自助网点2,924 个;电子渠道交易替代率 99.4%。
总体而言,浦发银行零售业务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业务基础不断巩固,零售业务已成为该行重要盈利来源。但是,与行业领先企业相比,该行零售业务品牌影响力仍有限,未来仍需在客户服务和渠道建设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
(3) 金融市场业务
2017-2018年,受金融去杠杆影响,该行资金业务规模有所下降。2019年以来,该行不断优化资产结构,加大标准化资产配置,紧抓市场机遇,不断增强金融市场业务运作水平和投资交易能力,当期末金融市场业务资产净额有所上升。截至2020年末,该行金融市场业务资产净额达27,250.00亿元,较上年末上升15.33%,占总资产的34.28%。2020年,该行各类金融市场业务实现利息收入789.98亿元,占利息收入总额的26.78%。从投资结构来看,当期末,该行证券投资业务占该行金融市场业务资产净额的84.50%,较上年末有所下降,同业业务占金融市场业务资产净额的比例为15.50%,较上年末有所上升。从资金配置来看,该行资金信托计划及资产管理计划资产规模维持在较高水平;从人民币债券配置结构来看,该行政府债券(含未评级的地方政府债券)、和政策性银行债券的投资规模维持在较高水平;从信用评级上看,该行AAA/A-1级债券投资规模较高,且占比有所上升。
图表 13. 浦发银行金融市场业务资产配置情况(单位:亿元,%)
项目 | 2018年末 | 2019年末 | 2020年末 | |||
金额 | 占比 | 金额 | 占比 | 金额 | 占比 | |
同业业务 | 2,481.08 | 11.43 | 2,792.35 | 11.82 | 4,224.53 | 15.50 |
其中:存放同业款项 | 942.84 | 4.34 | 1,037.55 | 4.39 | 1,517.96 | 5.57 |
拆出资金 | 1,422.51 | 6.55 | 1,726.07 | 7.31 | 2,341.31 | 8.59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 115.73 | 0.53 | 28.73 | 0.12 | 365.26 | 1.34 |
证券投资 | 19,228.15 | 88.57 | 20,835.47 | 88.18 | 23,025.47 | 84.50 |
其中:金融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 | 3,956.68 | 18.23 | 5,053.18 | 21.39 | 5,491.49 | 20.15 |
金融投资:债权投资 | 11,442.49 | 52.71 | 10,749.27 | 45.49 | 11,697.77 | 42.93 |
金融投资:其他债权投资 | 3,788.60 | 17.45 | 4,975.08 | 21.06 | 5,777.86 | 21.20 |
金融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 40.38 | 0.19 | 57.94 | 0.25 | 58.35 | 0.21 |
合计 | 21,709.23 | 100.00 | 23,627.82 | 100.00 | 27,250.00 | 100.00 |
规模为13,801.62亿元,占证券投资的59.94%。从人民币债券配置结构来看,该行政府债券(含未评级的地方政府债券)和政策性金融债券投资占证券投资类业务比例为
80.66%;AAA/A-1级债券的投资占证券投资类业务比例为15.88%;AA--AA+级债券的投资占证券投资类业务比例为0.29%,其余资金主要投资于金融债、同业存单等产品。整体来看,该行债券投资组合安全边际较高,但在宏观经济持续下行、信用风险事件频发的环境下,仍需持续关注相关资产质量变化情况。浦发银行继续不断丰富理财产品体系,优化产品结构,积极推动理财产品转型。2020年,实现金融市场业务营业净收入408.73亿元。
风险管理
浦发银行推行全面风险管理架构,风险管理制度不断完善。2020年以来受益于清收及核销力度加大,该行贷款不良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贷款减值准备对不良贷款比率有所上升,但在宏观经济下行背景下,该行仍面临一定信
债券投资包括政府债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政策性银行债券、同业存单和资产支持证券投资。
用风险管理压力。根据业务结构的主动调整,该行金融市场业务中标准化产品的占比逐步上升,但整体规模仍相对较大,在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深入、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该类业务风险也有所上升。浦发银行推行全面风险管理架构。该行管理层根据风险管理战略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及程序;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负责监督高级管理层关于风险的控制情况;各相关业务部门在自身职责范围内负责对风险的具体管理职能。该行还建立了以风险资产管理为核心的事前、事中、事后风险控制系统,将各类业务、各种客户承担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及其他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范畴,明确了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操作执行层在风险管理上的具体职责。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经济转型与经济结构调整中中小企业运营的波动性加大,银行业整体不良贷款有所上升。2018-2020年,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率及不良贷款规模波动下降,2020年以来,得益于该行清收及核销力度加大,不良贷款规模得到一定压缩。截至2020年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784.61亿元,较年初下降34.20亿元;不良贷款比率1.73%,较上年末下降
0.30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余额1,170.63亿元,较年初上升165.80亿元,关注类贷款占比2.53%,较年初下降0.32个百分点。2020年,该行清收及核销力度进一步加大,减值准备计提力度加大,该行贷款减值准备对不良贷款比率有所回升,截至2020年末,该行贷款减值准备对不良贷款比率152.77%,较2019年末上升17.83个百分点。信贷资产转让方面,2020年,该行直接向第三方转让信贷资产96.74亿元,均为向资产管理公司转让不良贷款,且均已终止确认。
近年来,浦发银行核销贷款金额持续增长,2018-2020年,核销贷款金额分别为612.90亿元、680.04亿元和700.44亿元,贷款核销规模的持续上升也反映出该行资产质量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此外, 2018-2020年末,该行重组贷款余额分别35.31亿元、47.65亿元和27.78亿元。图表 14. 浦发银行贷款质量
项目 | 2018年末 | 2019年末 | 2020年末 |
不良贷款余额(亿元) | 681.43 | 813.53 | 784.61 |
其中:次级类(亿元) | 277.84 | 396.67 | 331.91 |
可疑类(亿元) | 190.63 | 222.01 | 274.80 |
损失类(亿元) | 212.96 | 194.85 | 177.90 |
关注类贷款余额(亿元) | 1,047.17 | 1,004.83 | 1,170.63 |
不良贷款率(%) | 1.90 | 2.03 | 1.73 |
关注类贷款比率(%) | 2.95 | 2.53 | 2.58 |
贷款减值准备/不良贷款(%) | 156.08 | 134.94 | 152.77 |
图表 15. 主要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情况
机构名称 | 浦发银行 | 招商银行 | 民生银行 | 光大银行 | 中信银行 |
不良贷款率(%) | 1.73 | 1.07 | 1.82 | 1.38 | 1.83 |
行业 | 2018年末 | 2019年末 | 2020年末 | |||
占比 | 不良率 | 占比 | 不良率 | 占比 | 不良率 | |
个人贷款 | 41.79 | 1.28 | 41.62 | 1.32 | 39.53 | 1.35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7.49 | 0.32 | 6.57 | 0.82 | 7.98 | 0.98 |
制造业 | 8.60 | 6.27 | 8.39 | 5.85 | 8.65 | 4.13 |
房地产业 | 7.99 | 0.36 | 8.30 | 2.63 | 7.64 | 2.07 |
批发和零售(2019年末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5.84 | 8.57 | 4.12 | 0.36 | 4.58 | 4.85 |
合计 | 71.71 | - | 69.00 | - | 68.38 | - |
项目 | 2018年末 | 2019年末 | 2020年末 | |||
占比 | 不良率 | 占比 | 不良率 | 占比 | 不良率 | |
个人住房贷款 | 39.71 | 0.27 | 43.59 | 0.27 | 47.38 | 0.34 |
个人经营贷款 | 16.21 | 1.56 | 16.39 | 1.42 | 18.18 | 1.51 |
信用卡及透支 | 29.22 | 1.81 | 25.16 | 2.30 | 20.76 | 2.52 |
其他 | 14.86 | 2.63 | 14.86 | 2.60 | 13.68 | 2.89 |
合计 | 100.00 | - | 100.00 | - | 100.00 | - |
期限 | 2018年末 | 2019年末 | 2020年末 | |||
总额 | 占比 | 总额 | 占比 | 总额 | 占比 | |
逾期1至90天(含) | 278.74 | 32.59 | 357.32 | 40.70 | 309.17 | 31.91 |
新世纪评级Brilliance Ratings期限
期限 | 2018年末 | 2019年末 | 2020年末 | |||
总额 | 占比 | 总额 | 占比 | 总额 | 占比 | |
逾期91至1年(含) | 342.13 | 40.00 | 324.74 | 36.99 | 376.74 | 38.88 |
逾期1年至3年(含) | 202.63 | 23.69 | 166.88 | 18.92 | 243.55 | 25.14 |
逾期3年以上 | 31.82 | 3.72 | 29.77 | 3.39 | 39.48 | 4.07 |
合计 | 855.32 | 100.00 | 878.71 | 100.00 | 968.94 | 100.00 |
逾期贷款/总贷款 | 2.41 | 2.18 | 2.14 | |||
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不良贷款 | 79.94 | 64.09 | 84.09 |
担保方式 | 2018年末 | 2019年末 | 2020年末 | |||
总额 | 占比 | 总额 | 占比 | 总额 | 占比 | |
信用贷款 | 13,257.40 | 37.35 | 16,363.55 | 40.65 | 18,182.79 | 40.10 |
保证贷款 | 7,392.58 | 20.83 | 7,319.08 | 18.18 | 7,764.27 | 17.12 |
抵押贷款 | 12,843.67 | 36.19 | 14,252.83 | 35.40 | 16,689.55 | 36.81 |
质押贷款 | 1,998.40 | 5.63 | 2,323.55 | 5.77 | 2,703.12 | 5.96 |
合计 | 35,492.05 | 100.00 | 40,259.01 | 100.00 | 45,339.73 | 100.00 |
新世纪评级
Brilliance Ratings
化主体总规模为2.36万亿元,与上年末基本持平,未来上述资产质量变化将对该行投资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产生一定影响。
截至2020年末,浦发银行表外业务规模13,685.31亿元,占同期末总贷款的30.18%。该行表外业务主要以银行承兑汇票和信用卡及其他承诺为主。
图表 20. 浦发银行表外业务情况
项目 | 2018年末 | 2019年末 | 2020年末 |
银行承兑汇票(亿元) | 4,198.15 | 4,735.98 | 5,535.27 |
信用证下承兑汇票(亿元) | 1,475.87 | - | - |
开出保函(亿元) | 1,010.03 | 889.40 | 1,125.64 |
开出信用证(亿元) | 135.33 | 1,624.73 | 1,765.17 |
信用卡及其他承诺(亿元) | 3,517.25 | 4,576.83 | 5,259.23 |
合计 | 10,336.63 | 11,826.94 | 13,685.31 |
监管指标 | 2018年末 | 2019年末 | 2020年末 |
流动性比例(本外币合计)(%) | 55.43 | 51.61 | 45.95 |
人民币超额备付率(%) | 2.49 | 3.12 | 3.63 |
流动性覆盖率(%)) | 123.24 | 123.37 | 132.25 |
期限 | 2018年末 | 2019年末 | 2020年末 |
已逾期 | 772.18 | 767.71 | 1,033.34 |
即时偿还 | -14,464.97 | -13,271.69 | -18,430.09 |
3个月内 | -7,343.04 | -9,764.07 | -7,212.46 |
3个月至1年 | 774.23 | 4,212.83 | 5,248.73 |
1年至5年 | 15,809.21 | 15,007.50 | 13,978.01 |
5年以上(包含2020年末无期限的流动性缺口) | 17,468.88 | 15,350.17 | 21,703.81 |
期限
期限 | 2018年末 | 2019年末 | 2020年末 |
合计 | 13,016.49 | 16,056.14 | 16,321.34 |
项目 | 2018年末 | 2019年末 | 2020年末 | |||
净利润增加(减少)(百万元) | 权益中重估储备增加(减少)(百万元) | 净利润增加(减少)(百万元) | 权益中重估储备增加(减少)(百万元) | 净利润增加(减少)(百万元) | 权益中重估储备增加(减少)(百万元) | |
利率上升100个基点 | 2,964 | -10,407 | 2,112 | -13,392 | 3,885 | -11,554 |
利率下降100个基点 | -2,964 | 10,637 | -2,112 | 14,327 | -3,885 | 12,345 |
项目 | 2018年末 | 2019年末 | 2020年末 |
净利润增加(减少)(百万元) | 净利润增加(减少)(百万元) | 净利润增加(减少)(百万元) | |
美元对人民币贬值1% | -296 | -54 | -74 |
美元对人民币升值1% | 296 | 54 | 74 |
其他外币对人民币贬值1% | 30 | -61 | -202 |
其他外币对人民币升值1% | -30 | 61 | 202 |
新世纪评级
Brilliance Ratings
2018年2月12日,浦发银行收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决定书(银监罚决字〔2018〕4号),处罚事项为2016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对该行全面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行为,执行罚款5,845万元,没收违法所得
10.927万元。
2020年8月10日,浦发银行收到上海银保监局行政处罚(沪银保监罚决字〔2020〕12号),处罚事项为2013-2018年该行存在的违法违规实施共12项,责令整改并处罚款共计2100万元。
总体来看,上述事件反映该行面临一定操作风险,后续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和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仍需不断强化。盈利能力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银行业同质竞争的加剧,浦发银行积极拓宽非利息收入业务,其占比持续维持在一定水平。在宏观经济下行及信用风险抬升的背景下,该行仍面临一定的拨备计提压力。未来,利率市场化及信贷成本上升等因素仍将持续对该行盈利能力稳定性提出一定挑战。
2018-2020年,浦发银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08.65亿元、1,906.88亿元和1,963.84亿元,增速分别为1.33%、11.60%和2.99%。2019年,受益于利息净收入增长较快,该行营业收入增速较快。从收入结构看,该行营业收入主要由利息净收入及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构成。2018-2020年,该行利息净收入占比波动下降,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波动上升。2020年,主要受到吸收存款利息支出上升影响,该行利息净收入规模及占比均有所下滑。
图表 25. 浦发银行收入结构(单位:%)
分类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利息净收入(%) | 72.06 | 75.79 | 70.57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 16.23 | 12.99 | 17.29 |
投资损益(%) | 9.25 | 7.12 | 9.66 |
其他(%) | 2.46 | 4.10 | 2.03 |
分类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手续费(亿元) | 128.31 | 115.56 | 154.15 |
信用承诺手续费(亿元) | 22.76 | 21.54 | 22.23 |
新世纪评级Brilliance Ratings分类
分类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投行类业务手续费(亿元) | 30.48 | 36.31 | 44.57 |
银行卡手续费(亿元) | 233.90 | 127.42 | 145.28 |
代理业务手续费(亿元) | 18.83 | 27.23 | 50.78 |
结算与清算手续费(亿元) | 10.20 | 9.75 | 8.83 |
其他(亿元) | 17.57 | 17.42 | 16.73 |
合计 | 462.05 | 355.23 | 442.57 |
项目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
金额 | 占比 | 金额 | 占比 | 金额 | 占比 | |
(亿元) | (%) | (亿元) | (%) | (亿元) | (%) | |
贷款 | 1,794.26 | 67.08 | 2,155.88 | 72.40 | 2,159.87 | 73.22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 21.41 | 0.8 | 19.69 | 0.66 | 13.15 | 0.45 |
债权投资 | 578.56 | 21.63 | 465.05 | 15.62 | 417.63 | 14.16 |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 68.06 | 2.54 | 61.98 | 2.08 | 58.71 | 1.99 |
存放同业 | 26.59 | 0.99 | 27.75 | 0.93 | 20.8 | 0.71 |
拆出资金 | 57.75 | 2.16 | 81.17 | 2.73 | 73.27 | 2.48 |
其他债权投资 | 101.5 | 3.79 | 166.15 | 5.58 | 206.42 | 7.00 |
其他 | 26.75 | 1.01 | - | - | - | - |
合计 | 2,674.88 | 100 | 2,977.67 | 100.00 | 2,949.85 | 100.00 |
新世纪评级
Brilliance Ratings
图表 28. 浦发银行利息收支结构(单位:亿元、%)
项目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
平均 规模 | 利息 | 平均 | 平均 规模 | 利息 | 平均 | 平均 规模 | 利息 | 平均 | |
收入/支出 | 利率 | 收入/支出 | 利率 | 收入/支出 | 利率 | ||||
生息资产 | |||||||||
贷款及垫款 | 33,596.30 | 1,794.26 | 5.34 | 37,674.67 | 2155.88 | 5.72 | 42,397.83 | 2,159.87 | 5.09 |
投资 | 15,632.22 | 680.06 | 4.35 | 15,578.32 | 631.2 | 4.05 | 16,905.94 | 624.05 | 3.69 |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 4,510.95 | 68.06 | 1.51 | 4,198.18 | 61.98 | 1.48 | 4,165.64 | 58.71 | 1.41 |
存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 | 3,389.76 | 105.75 | 3.12 | 4,417.48 | 128.61 | 2.91 | 5,128.25 | 107.22 | 2.09 |
其他金融资产 | 570.48 | 26.75 | 4.69 | - | - | - | - | - | - |
生息资产合计 | 57,699.71 | 2,674.88 | 4.64 | 61,868.65 | 2,977.67 | 4.81 | 68,597.66 | 2,949.85 | 4.30 |
付息负债 | |||||||||
客户存款 | 31,683.64 | 610.14 | 1.93 | 35,430.80 | 753.15 | 2.13 | 39,337.76 | 827.13 | 2.10 |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拆放款项 | 15,350.71 | 581.08 | 3.79 | 14,028.75 | 396.61 | 2.83 | 14,797.40 | 328.21 | 2.22 |
已发行债务证券 | 7,050.96 | 297.88 | 4.22 | 8,766.93 | 315.27 | 3.60 | 10,404.80 | 328.61 | 3.16 |
向中央银行借款 | 2,047.31 | 67.34 | 3.29 | 2,026.53 | 67.41 | 3.33 | 2,480.03 | 80.09 | 3.23 |
付息负债合计 | 56,132.62 | 1,556.44 | 2.77 | 60,253.01 | 1,532.44 | 2.54 | 67,019.99 | 1,564.04 | 2.33 |
生息资产利息净收入 | 1,118.44 | 1,445.23 | 1,385.81 |
新世纪评级
Brilliance Ratings
图表 29. 主要股份制银行2020年盈利能力情况
机构名称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 | 成本收入比(%) | 净息差(%) | 平均资产回报率(%) |
浦发银行 | 17.29 | 23.78 | 2.02 | 0.79 |
招商银行 | 27.36 | 33.30 | 2.49 | 1.24 |
民生银行 | 14.96 | 26.19 | 2.14 | 0.52 |
光大银行 | 17.07 | 26.38 | 2.29 | 2.2 |
中信银行 | 14.81 | 26.65 | 2.26 | 0.69 |
项目 | 2018年末 | 2019年末 | 2020年末 |
资本净额(亿元) | 5,893.08 | 6,556.95 | 7,988.59 |
一级资本净额(亿元) | 4,653.98 | 5,455.55 | 6,296.53 |
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亿元) | 4,351.20 | 4,852.60 | 5,192.68 |
加权风险资产(亿元) | 43,118.86 | 47,313.54 | 54,585.04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 10.09 | 10.26 | 9.51 |
一级资本充足率(%) | 10.79 | 11.53 | 11.54 |
资本充足率(%) | 13.67 | 13.86 | 14.64 |
机构名称 | 浦发银行 | 招商银行 | 民生银行 | 光大银行 | 中信银行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 9.51 | 10.68 | 8.51 | 9.02 | 8.80 |
资本充足率(%) | 14.64 | 13.79 | 13.04 | 13.90 | 12.57 |
新世纪评级
Brilliance Ratings
期限资本债等方式补充资本,融资渠道相对较畅通。截至2020年末,该行存续优先股3.00亿股,次级债余额1,504.00亿元,永续债券余额800.00亿元,可转债499.99亿元。随着监管机构对于商业银行风险资本的界定和风险权重的要求的提高,以及该行自身业务的发展,未来该行仍存在持续的外部资本补充需求。结论
2020年以来,浦发银行存贷款业务及各项中间业务仍保持发展,其中零售金融业务占比继续上升,资金业务规模有所回升。2020年,该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贡献度回升,但是净息差有所下降,拨备计提上升,整体资产回报率略有下降。总体来看,2020年浦发银行各项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但随着宏观经济承压及银行业竞争加剧,该行资产质量及盈利能力将面临一定压力。同时,我们仍将持续关注(1)该行信贷资产质量变化情况及拨备计提压力;(2)利率市场化及不良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对该行盈利的影响;(3)资金业务面临的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4)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和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完善情况。
附录一:
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表
项目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主要财务数据与指标 | |||
总资产(亿元) | 62,896.06 | 70,059.29 | 79,502.18 |
股东权益(亿元) | 4,783.80 | 5,610.51 | 6,458.17 |
总贷款(亿元) | 35,984.74 | 40,259.01 | 45,339.73 |
总存款(亿元) | 32,270.18 | 36,278.53 | 40,764.84 |
利息净收入(亿元) | 1,118.44 | 1,445.23 | 1,385.81 |
营业收入(亿元) | 1,708.65 | 1,906.88 | 1,963.84 |
拨备前利润(亿元) | 1,239.33 | 1,445.71 | 1,462.89 |
净利润(亿元) | 565.15 | 595.06 | 589.93 |
净息差(%) | 2.13 | 2.34 | 2.02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营业收入(%) | 16.23 | 12.99 | 17.29 |
成本收入比(%) | 24.90 | 22.58 | 23.78 |
平均资产回报率(%) | 0.91 | 0.90 | 0.79 |
平均权益回报率(%) | 12.43 | 11.45 | 9.78 |
不良贷款余额(亿元) | 681.43 | 813.53 | 784.61 |
关注类贷款余额(亿元) | 1,047.17 | 1,004.83 | 1,170.63 |
不良贷款率(%) | 1.90 | 2.03 | 1.73 |
关注类贷款比例(%) | 2.95 | 2.53 | 2.58 |
贷款减值准备/不良贷款(%) | 156.08 | 134.94 | 152.77 |
监管口径数据与指标 | |||
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 | 1.75 | 1.48 | 1.31 |
最大十家客户贷款集中度(%) | 10.18 | 8.60 | 8.49 |
流动性比率(%) | 55.43 | 51.61 | 45.95 |
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亿元) | 4,351.20 | 4,852.60 | 5,192.68 |
一级资本净额(亿元) | 4,653.98 | 5,455.55 | 6,296.53 |
加权风险资产(亿元) | 43,118.86 | 47,313.54 | 54,585.04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 10.09 | 10.26 | 9.51 |
一级资本充足率(%) | 10.79 | 11.53 | 11.54 |
资本充足率(%) | 13.67 | 13.86 | 14.64 |
新世纪评级
Brilliance Ratings
附录二:
各项数据与指标计算公式
指标名称 | 计算公式 |
总贷款 | 贷款和垫款总额(剔除贷款损失准备影响) |
拨备前利润 | 营业利润+发放贷款及垫款减值损失+其他资产减值损失 |
生息资产 |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拆放同业款项+买入返售资产+贷款及垫款+债券投资(包括交易性、可供出售、持有到期和应收款项类投资)+其他生息资产 |
净息差 | (利息净收入+债券投资利息收入)/[(上期末生息资产+当期末生息资产)/2] ×100% |
成本收入比 | 业务及管理费/营业收入×100% |
平均权益回报率 | 净利润/[(上期末股东权益+本期末股东权益)/2] ×100% |
平均资产回报率 | 净利润/[(上期末总资产+本期末总资产)/2] ×100% |
不良贷款 | 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 |
不良贷款率 | 不良贷款/总贷款×100% |
关注类贷款比例 | 关注类贷款/总贷款×100% |
贷款减值准备对不良贷款比率 | 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不良贷款余额×100% |
拨贷比 | 贷款损失准备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 |
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 | 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0% |
最大十家客户贷款集中度 | 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0% |
流动性比率 | 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 |
核心一级资本 |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风险准备+未分配利润+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 |
二级资本 | 二级资本工具及其溢价+超额贷款损失准备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 核心一级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100% |
资本充足率 | 总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100% |
附录三:
信用等级符号及定义本评级机构主体信用等级划分及释义如下:
等 级 | 含 义 | |
投资级 | AAA级 | 偿还债务的能力极强,基本不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风险极低 |
AA级 | 偿还债务的能力很强,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不大,违约风险很低 | |
A级 | 偿还债务能力较强,较易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风险较低 | |
BBB级 | 偿还债务能力一般,受不利经济环境影响较大,违约风险一般 | |
投机级 | BB级 | 偿还债务能力较弱,受不利经济环境影响很大,违约风险较高 |
B级 | 偿还债务的能力较大地依赖于良好的经济环境,违约风险很高 | |
CCC级 | 偿还债务的能力极度依赖于良好的经济环境,违约风险极高 | |
CC级 | 在破产或重组时可获得保护较小,基本不能保证偿还债务 | |
C级 | 不能偿还债务 |
等 级 | 含 义 | |
投资级 | AAA级 | 偿还债务的能力极强,基本不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风险极低 |
AA级 | 偿还债务的能力很强,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不大,违约风险很低 | |
A级 | 偿还债务能力较强,较易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风险较低 | |
BBB级 | 偿还债务能力一般,受不利经济环境影响较大,违约风险一般 | |
投机级 | BB级 | 偿还债务能力较弱,受不利经济环境影响很大,违约风险较高 |
B级 | 偿还债务的能力较大地依赖于良好的经济环境,违约风险很高 | |
CCC级 | 偿还债务的能力极度依赖于良好的经济环境,违约风险极高 | |
CC级 | 在破产或重组时可获得保护较小,基本不能保证偿还债务 | |
C级 | 不能偿还债务 |
评级声明 除因本次评级事项使本评级机构与评级对象构成委托关系外,本评级机构、评级人员与评级对象不存在任何影响评级行为独立、客观、公正的关联关系。 本评级机构与评级人员履行了评级调查和诚信义务,有充分理由保证所出具的评级报告遵循了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 本跟踪评级报告的评级结论是本评级机构依据合理的内部信用评级标准和程序做出的独立判断,未因评级对象和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的不当影响改变评级意见。 本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和其后的跟踪评级均依据评级对象所提供的资料,评级对象对其提供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正确性负责。 本跟踪评级报告用于相关决策参考,并非是某种决策的结论、建议。 本次跟踪评级的信用等级自本跟踪评级报告出具之日起至被评债券本息的约定偿付日有效。在被评债券存续期内,新世纪评级将根据《跟踪评级安排》,定期或不定期对评级对象实施跟踪评级并形成结论,决定维持、变更、暂停或中止评级对象信用等级。 本评级报告所涉及的有关内容及数字分析均属敏感性商业资料,其版权归本评级机构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修改、复制、转载、散发、出售或以任何方式外传。 |
本次评级所依据的评级技术文件 ? 《新世纪评级方法总论》(发布于2014年6月) ? 《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方法》(发布于2014年12月) 上述评级技术文件可于新世纪评级官方网站查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