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请稍候

00-00 00:00:00
--.--
0.00 (0.000%)
昨收盘:0.000今开盘:0.000最高价:0.000最低价:0.000
成交额:0成交量:0买入价:0.000卖出价:0.000
市盈率:0.000收益率:0.00052周最高:0.00052周最低:0.000
厦门国贸: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摘要 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1-04-23

公司代码:600755 公司简称:厦门国贸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摘要

一 重要提示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经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人民币1,843,851,170.93元。经董事会决议,公司2020年年度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分配利润。本次利润分配方案如下: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4.60元(含税)。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总股本1,946,256,339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895,277,915.94元(含税)。本年度公司现金分红比例为34.28%。本年度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及送股。

如在2021年4月1日起至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期间,因可转债转股/回购股份/股权激励授予股份回购注销/重大资产重组股份回购注销等致使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公司拟维持每股分配比例不变,相应调整分配总额。

本次利润分配方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二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股票简称股票代码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厦门国贸600755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范丹周兰秀
办公地址厦门市湖里区仙岳路4688号国贸中心28层厦门市湖里区仙岳路4688号国贸中心26层
电话0592-58973630592-5897363
电子信箱zqswb@itg.com.cnzqswb@itg.com.cn

度、特色化平台,为实体产业提供优质的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金融服务业务范围涵盖普惠金融、产业金融、期货经纪、资产管理、风险管理、股权投资等,公司全资拥有期货、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子公司,参股证券、信托、银行等金融机构。

期货及衍生品金融服务覆盖期货、期权的经纪及咨询业务、风险管理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目前期货公司以境内一线城市为轴心,在上海、广州、天津、深圳、成都等地拥有多家分支机构,设立了从事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业务的子公司。通过整合和运用市场资源,提供综合金融衍生品服务,以满足境内外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实体产业金融服务主要有小额贷款、典当、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融资担保等,专注于为产业客户及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综合性金融服务。近十年来,公司在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已积累了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秉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方针,践行普惠金融理念,根据不同企业的生命周期,提供适合的产品服务,满足其多样化的融资及业务需求。投资业务以并购、投资活动为主,包括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等。公司结合主业,重点关注发展潜力好、主业协同性强的行业,注重投资项目的投后管理,提高投资收益率。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2020年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在监管政策加强的情况下,金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公司对各项金融服务业务进行统筹管理,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和金融环境。4.健康科技业务

健康科技业务是公司重点培育的新兴业务板块,在已有医疗设备、器械、试剂、耗材等供应链服务的基础上,布局医疗大数据、CRO和药号持证业务以及第三方检测等业务。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旨在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民健康发展,为新时代建设健康中国明确了具体落实方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的落实落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公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大健康行业市场规模处于快速上升阶段。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2020年2019年本年比上年 增减(%)2018年
总资产113,415,874,138.6589,472,801,921.1626.7675,974,721,544.69
营业收入351,088,945,884.64218,046,936,338.7061.02206,597,879,458.4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12,026,632.432,309,300,382.6913.112,191,986,417.2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250,877,189.371,638,102,013.1137.411,192,469,828.02
归属于上市26,190,610,270.5324,773,464,268.555.7223,506,667,061.01
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684,676,266.91-3,578,451,354.124,308,431,083.48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1.120.9024.440.83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1.040.8423.810.78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4.4112.67增加1.74个百分点11.51
第一季度 (1-3月份)第二季度 (4-6月份)第三季度 (7-9月份)第四季度 (10-12月份)
营业收入50,590,196,733.6580,032,313,248.1595,609,688,848.72124,856,747,054.1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5,152,610.01890,296,455.21547,669,766.87648,907,800.3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61,951,685.12828,973,061.49577,046,876.721,106,808,936.28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065,930,646.77-64,499,783.19-1,423,184,648.063,868,938,811.11

单位: 股

截止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109,697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107,834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
股东名称 (全称)报告期内增减期末持股数量比例(%)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质押或冻结情况股东 性质
股份 状态数量
厦门国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06,541,828754,480,98638.7775,371,4340国有法人
华夏基金-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华夏基金-汇金资管单一资产管理计划25,280,40025,280,4001.3000未知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805,32916,393,7750.8400未知
兴证证券资管-厦门国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兴证资管阿尔法科睿1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3,136,60011,636,5650.6000其他
郑怀东4,032,90011,582,9000.6000未知
厦门国贸控股建设开发有限公司08,779,5300.4500国有法人
贺青平-1,400,0007,580,0000.3900未知
林军215,8007,156,5130.3700未知
方志林3,071,6256,500,0250.3300未知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证5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6,796,8006,151,0150.3200未知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厦门国贸控股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系公司控股股东国贸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兴证证券资管-厦门国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兴证资管阿尔法科睿1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系公司控股股东国贸控股出资设立的资产管理计划。除此以外,公司未知上述其他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的一致行动人。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不适用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1 公司债券基本情况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债券名称简称代码发行日到期日债券余额利率(%)还本付息方式交易场所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2020年可续期公司债券(第一期)20厦贸Y51633842020年4月16日本期债券以每3个计息年度为一个重定价周期,在每个重定价周期末,发行人有权选择将债券期限延长1个重定价周期(即延续3年)或在该周期末到期全额兑付该期债券50,0003.60在发行人不行使递延支付利息权的情况下,本期债券每年付息一次,最后一期利息随本金的兑付一起支付上海证券交易所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2020年公司债券(第一期)20厦贸G11634912020年4月23日2023年4月27日50,0002.58本期债券每年付息一次,最后一期利息随本金的兑付一起支付上海证券交易所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2020年可续期公司债券(第二期)20厦贸Y61637552020年7月23日本期债券以每3个计息年度为一个重定价周期,在每个重定价周期末,发行人有权选择将债券期限延长1个重定价周期(即延续3年)或在该周期末到期全额兑付该期债券50,0004.60在发行人不行使递延支付利息权的情况下,本期债券每年付息一次,最后一期利息随本金的兑付一起支付上海证券交易所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2020年公司债券(第二期)20厦贸G21636852020年10月22日2023年10月26日50,0003.85本期债券每年付息一次,最后一期利息随本金的兑付一起支付上海证券交易所

司债券(第一期),公司已于2021年4月12日发布《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2020年公司债券(第一期)2021年付息公告》,将于2021年4月27日付息。20厦贸Y6于2020年7月23日发行,20厦贸G2于2020年10月22日发行,尚未付息。

5.3 公司债券评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一)20厦贸Y5

2019年7月12日,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出具《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2019年可续期公司债券信用评级报告》(信评委函字[2019]G330-X号),本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稳定;对本期公司债券的信用等级评级为AAA。

(二)20厦贸G1

2019年5月24日,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出具《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2019年公司债券信用评级报告》(信评委函字[2019]G316号),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稳定;对本期公司债券的信用等级评级为AAA。

(三)20厦贸Y6

2020年6月22日,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出具《厦贸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2020年可续期公司债券(第二期)信用评级报告》(信评委函字[2020]2118D号),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稳定;对本期公司债券的信用等级评级为AAA。

(四)20厦贸G2

2020年10月19日,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出具《厦贸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2020年公司债券(第二期)信用评级报告》(信评委函字[2020]2055D号),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稳定;对本期公司债券的信用等级评级为AAA。

5.4 公司近2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适用 □不适用

主要指标2020年2019年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资产负债率(%)69.2669.27-0.01
EBITDA全部债务比11.9313.53-11.83
利息保障倍数5.244.5315.67

公司积极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成为福建省首批进口防疫物资免关税企业,并入选联合国及国际红十字会等机构的全球供应商名录,充分发挥供应链全球采购渠道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发布2021-2025年发展战略规划,在新的五年发展战略规划期,公司将积极转型,突破创新,以供应链管理与金融服务业务双轮驱动,积极布局新业务赛道,构建战略核心产业、战略发展产业和战略孵化产业三大产业梯队;推动数字化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打造核心竞争力,巩固并提升供应链行业第一梯队的优势地位,发展健康科技等战略新兴业务,持续创造新价值。

报告期内,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向管理层及核心骨干员工授予限制性股票总计208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2%,形成长效激励机制。公司发布未来三年(2021-2023年)股东回报规划,每年现金分红比例大幅提升,由不低于净利润的10%提升为不低于净利润的30%,积极回报投资者。

1. 供应链管理业务

2020年,供应链管理业务促转型、谋发展,克服疫情影响,在加强风险管控的前提下保持业务规模和效益双增长。报告期内,供应链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304.03亿元,同比增长62.38%。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倡议,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国际化进程,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布局继续发力。公司充分发挥在东南亚和中亚等沿线国家设立平台公司的地域优势,扩大业务辐射范围和企业影响力,进一步加快供应链全球化发展步伐。报告期内,公司进出口总额95.34亿美元,同比增长25.16%;“一带一路”沿线贸易规模600余亿元,同比增长超50%。

优势业务地位提升,新品类快速增长。2020年公司优势产品的市场地位不断提升,销售规模稳居行业前列。其中,铁矿及钢材销售量同比增长43%;纸及制品销售量同比增长47%,纸浆销售量同比增长58%;PTA销售量同比增长272%;煤炭销售量同比增长20%;棉纱销售量同比增长40%;橡胶销售量同比增长93%;水泥熟料销售量同比增长51%。公司将“产业全链条服务模式”向其他品类复制,多个新的业务品种快速发展,新增废钢、煤焦、化肥等新品类。全资子公司厦门同歆贸易有限公司获得商务部颁发的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是福建省首批获得该资质的企业,并完成福建省第一单原油非国营贸易自营进口业务。

升级供应链一体化,深耕垂直产业链。公司从全产业链运营的视角,持续整合大宗商品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积极推广和升级供应链一体化模式,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战略合作,形成优势互补,为客户提供全产业链的增值增效服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运营模式,具备综合成本优势和较强抗风险能力。报告期内,公司获得郑州商品交易所颁发甲醇、短纤(全国首家)两项贸易商厂库资质,行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同时,公司已在“铁矿-钢铁”、“纺织原料-服装”、“橡胶-轮胎”、“林-浆-纸”、“农牧产品”等垂直产业链扎根,着力解决客户稳货源、降成本、控风险等核心诉求,助推公司和产业链上下游提质增效。

以“铁矿-钢铁”垂直产业链为例:公司作为黑色金属板块的头部贸易商,与世界主流矿山和钢铁企业均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20年铁矿进口规模位列贸易商第二。同时以多个海外办事处为战略支点,将中国钢材资源拓展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全球市场,推动东南亚、非洲和拉美国家的基建发展,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报告期内,公司与新天钢钢铁集团共同出资成立新天钢国贸矿业有限公司,以1+1大于2的优势效应为工厂节约成本,全年铁矿石

的签约数量近400万吨,助力合作伙伴实现降本增效。

加强产业合资合作,驱动新兴业务发展。公司整合优势资源,加强与产业龙头开展合资合作,推动新兴业务的发展。公司与远洋捕捞及水产养殖龙头福州宏龙合资成立国贸宏龙,致力于打造成为集优质水产品采购、贸易、冷链仓储、配送为一体的水产品供应链企业;与美福石化合资成立国贸石油,进军成品油供应链领域;与应流物产合资成立应流国贸,开拓废钢市场助推废钢资源再利用。报告期内,公司落地13个合资项目,高效拓展新领域、新区域、新模式,为可持续经营带来新的增长点。

应用数字科技赋能,推进智慧供应链发展。公司从战略角度布局,推动实现供应链服务数据化、可视化,实现商贸、金融、物流及大数据应用的全面对接互通,通过采用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手段,构建“互联网+产业链”智慧供应链生态体系。报告期内,公司成立数科公司,与数字科技龙头企业合作,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提升和科技赋能,全年共推进科技赋能项目69个。

国贸云链是基于5G+物联网技术建设供应链网络货运平台,实现产业物流升级的“新基建”;通过研发基于区块链及电子签章技术的“国贸云签”模块,保证签约数据的私有性、安全性,保存签约过程、修改痕迹以及电子认证等第三方存证记录。国贸云链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造“数据中台”,可为企业全业务生态提供一站式、自助式的大数据处理全流程解决方案;可为不同供应链运营模式提供定制化服务,短时间内敏捷响应不同用户、不同产品、不同产业链等复杂多变的业务模式,满足用户对业务场景快速迭代和落地的需求,并为客户带来降本增效的新价值。

2. 房地产业务

2020年,房地产政策调控坚决贯彻落实“房住不炒”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面对严峻的经济环境和市场形势,房地产板块丰富投拓方式、加大收并购力度,依据“原”系产品线开展标准化建设,提升业务规模,加快项目周转速度,形成了较强的产品竞争力,名列2020年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百强第89位。同时,加强与业内优质开发商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降低开发经营风险,提高项目经营效益。报告期内,房地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7.42亿元;实现签约销售金额257.50亿元,签约销售面积101.75万平方米;新增土地储备计容建筑面积80.14万平方米。

3. 金融服务业务

2020年,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金融相关政策文件,增加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公司深化产融结合,推动金融服务业务发展提质增效。报告期内,公司金融服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69.43亿元,获得2020商业新势力先锋榜“金融服务创新奖”、最佳商品期货产业服务奖等。

全资子公司国贸期货业务覆盖商品期货、金融期货经纪、投资咨询、风险管理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目前境内共有16家分支机构,设立了从事资产管理、风险管理业务的子公司,提供综合金融衍生品服务。报告期内,国贸期货研究院设置六大研究中心,全面覆盖期货市场重要板块,

积极打造“以研究驱动交易”的研发服务体系;在杭州设立营业部,加快布局东部期货热点地区;荣获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优秀会员奖,并荣获最佳商品期货产业服务奖、中国期货公司金牌管理团队、中国金牌期货研究所等多项行业荣誉。公司借助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融资担保、供应链金融等类金融牌照,多年专注于为中小微企业及个人消费者提供快捷、便利的普惠金融服务。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普惠金融服务方式。公司多年来深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未来将继续拓展及深耕普惠金融业务区域,加强与主业协同关系。公司结合主业布局优质资产,报告期内,公司与新希望集团、京东科技合作设立子公司,积极探索“互联网+”科技金融服务,同时积极寻找消费类、制造业及新兴产业的市场机会。

4. 健康科技业务

公司依托原有供应链管理业务优势,已深度介入医疗器械、试剂、耗材的医疗供应链服务和体外诊断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开展健康大数据服务,促进厦门医疗健康产业加速发展;子公司宝诺医药通过设立药品一致性评价服务公司和药号升级技术转让平台等,打造医疗健康领域运营平台,开拓在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大健康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二) 主营业务分析

1. 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相关科目变动分析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科目本期数上年同期数变动比例(%)
营业收入351,088,945,884.64218,046,936,338.7061.02
营业成本344,355,665,709.16211,396,914,516.7162.90
销售费用1,734,268,848.531,822,957,740.00-4.87
管理费用260,553,512.61243,202,899.907.13
财务费用1,167,135,395.501,228,065,656.18-4.9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684,676,266.91-3,578,451,354.12不适用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75,005,600.76-1,072,412,967.12不适用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762,459,716.423,597,090,334.69115.80
其他收益161,276,829.53109,297,632.7047.56
投资收益666,232,653.30348,225,824.6591.32
资产处置收益-795,394.061,716,929.02-146.33
营业外收入19,899,736.51218,749,176.20-90.90

加,筹资活动净现金流相应增加所致。其他收益变动原因说明: 主要因报告期公司收到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增加所致。投资收益变动原因说明: 主要因报告期公司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及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增加所致。资产处置收益变动原因说明: 主要因报告期公司固定资产处置损失增加所致。营业外收入变动原因说明: 主要因上年同期公司取得联营企业兴业信托的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所产生收益1.95亿元所致。

2. 收入和成本分析

(1)主营业务分行业、分产品、分地区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
分行业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减(%)营业成本比上年增减(%)毛利率比上年增减(%)
供应链管理业务330,403,444,912.21327,667,549,577.710.8362.3863.06减少0.41个百分点
房地产经营业务13,742,173,092.7110,320,112,879.0524.9079.90149.64减少20.98个百分点
金融服务业务6,943,327,879.726,368,003,252.408.290.110.86减少0.67个百分点
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分地区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减(%)营业成本比上年增减(%)毛利率比上年增减(%)
境内292,977,965,804.14286,469,552,594.052.2264.3666.16减少1.06个百分点
境外58,110,980,080.5057,886,113,115.110.3946.0548.46减少1.62个百分点

及制品、PTA、纸及制品等主要业务品种,为公司整体营业规模增长起到积极作用。报告期内供应链管理业务的毛利率同比减少0.41个百分点,主要系公司执行新收入准则,商品控制权转移给客户之前的运输等费用从销售费用调整至营业成本核算;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上半年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公司通过期货合约等方式对冲了价格波动风险,实现了业务规模的稳健发展。

房地产经营业务因具有项目建设周期较长的特点,各项目开发周期差异会导致各报告期间收入和利润水平出现波动。报告期内房地产经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7.42亿元,同比上年增长

79.90%,占公司全部营业收入的3.91%。近几年随着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不断贯彻落实,房地产行业的毛利率呈下降趋势,报告期内公司的地产结算项目厦门天成一期、合肥天成等在类型、定位方面与上期主要结算项目存在不同,本期毛利率同比下降。

金融服务业务顺应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大趋势,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9.43亿元,占公司全部营业收入的1.98%。

(2)成本分析表

单位:元

分行业情况
分行业成本构成项目本期金额本期占总成本比例(%)上年同期金额上年同期占总成本比例(%)本期金额较上年同期变动比例(%)情况 说明
供应链管理业务大宗贸易、物流服务、商业零售等327,667,549,577.7195.15200,949,129,309.0895.0663.06详见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的说明
房地产经营业务房地产10,320,112,879.053.004,134,056,553.971.96149.64详见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的说明
金融服务业务金融服务等6,368,003,252.401.856,313,728,653.662.990.86详见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的说明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行业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新兴技术与供应链融合发展是行业的发展趋势。

(2)房地产行业

当前,房地产行业调控继续以“房住不炒”为导向,坚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强调落实长效管理机制。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高速发展需要大额增量资源支持,而随着房地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3)金融服务行业

目前我国金融产品丰富、金融服务体系总体健康,具备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公司切实深化产融结合,同时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

近年来国内经济持续转型升级,解决好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贷款、信贷支持和金融支持,已成为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新兴金融业务面临一定的发展机遇。随着大数据、云计算、5G、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的出现,金融服务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4)健康科技行业

健康科技产业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包括医疗产品、医疗器械、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大健康产业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可以让庞大的人口变成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有利于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目前国内大健康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 公司发展战略

战略目标

未来五年,公司将积极转型,突破创新,推进 “2+X”战略,以供应链管理与金融服务业务双轮驱动,构建战略核心产业、战略发展产业和战略孵化产业三大产业梯队;推动数字化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巩固并提升供应链行业第一梯队的优势。战略规划

(1)布局“2+X”赛道

以供应链管理和金融服务做为两大核心赛道,同时以投资驱动大健康等战略新兴业务的发展。

(2)构建三大产业梯队

围绕愿景目标,构建三大产业梯队,强化战略核心产业,提升战略发展产业,甄选战略孵化产业。

(3)强化战略投资能力

围绕主业深化战略投资,加强供应链业务在全产业链深度渗透,确保新业务模式的落地;主业以外,将大健康作为新兴产业发展,择机把握其他行业机会,为产业梯队注入新业务。业务发展目标

(1)供应链管理转型提升

进一步加大供应链管理板块的投入,推动业务模式创新,加强全产业链渗透,持续打造产业链上下游投资运营、大客户管理、一站式服务等核心竞争力,提升现代物流服务能力,巩固并提升在供应链行业第一梯队的优势地位。

(2)金融服务强化协同

金融服务板块将优化牌照类业务,加强与供应链等主业协同效应强的金融服务业务,内部深挖协同发展机遇与价值,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成为有竞争力的金融服务提供方,增强金融服务板块盈利能力及竞争力。

(3)逐步退出房地产行业

近年国家为保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持续开展对房地产的政策调控,行业竞争加剧。同时,考虑到公司从事的供应链、金融、房地产行业均为资金密集型,高速发展需要大额增量资源支持。鉴于前述原因,公司计划逐步退出房地产行业,实现地产板块独立发展,同时集中资源专注核心主业的转型升级,拓展战略新兴产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做优做强。战略保障措施

为实现战略愿景和目标,优化支撑体系,实施以下战略保障措施:

(1)优化组织管控

供应链管理板块以品类推行专业子公司化,金融服务板块对业务进行归类合并,精简层级。

(2)重塑投资体系

战略投资以聚焦主业、孵化新兴产业为方向,多借助基金形式,优化投决流程。

(3)优化人才建设

建立干部队伍纵向、横向交流轮岗机制,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为公司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4)打造数字引擎

充分发掘广大客户的数据优势,抓住新技术,以数字技术为引擎,强化供应链业务。

(5)加强资本运作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通过股权、债权融资工具,提升资本实力;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

3. 经营计划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开启之年,公司将继续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变革是致胜要诀”的经营理念,营造“敢为人先、主动变革”的创新氛围和“深化合作、实现共赢”的开放氛围。预计2021年公司经营收入将超过3,870亿元,成本费用预计控制在3,840亿元。

(1)以变革驱动发展

把变革和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激发业务活力和解放生产力,将实现有高度的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通过推动组织架构优化,创新激励制度,强化内部协同机制,创新资源获取渠道,健全风险管控,提升公司品牌形象等举措实现变革发展。

供应链管理

继续推进业务转型升级,持续扎根产业,加强渠道建设,致力于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和价值链开拓,深化供应链一体化项目的推进,创新盈利模式;重点构建物流、采购、市场研发、金融、信息等核心服务能力,加强与金融服务板块的深度结合,为产业伙伴提供更全面的风险管理和综合服务,提升核心竞争优势;拓展新的优质供应链一体化项目,以产业链上的投资带动供应链的转型升级;加速国内布局和国际化进程,着重发力“一带一路”区域,加大走出去的步伐;着力科技赋能,加强与龙头科技企业的交流互动与战略合作,以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

智能等科技手段升级传统服务能力,提升运营竞争力。金融服务坚持把握金融服务实业的主基调,切实深化产融结合,不断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等,与公司主业协同发展,充实金融服务业态;充分利用现有的金融牌照资源创造效益,积极寻找获取其他核心金融牌照的机会,完善公司的金融生态链搭建;持续夯实风险管控建设,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高效益水平,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健康科技领域坚持轻重资产相结合、长短期项目相匹配,打造投资+运营双能力,集中力量培育健康科技业务,打造新的利润增长极。

(2)打造“人才+科技”双引擎

继续锻造梯队合理、结构科学、素质全面、区域均衡的人才队伍,遴选优秀人才和年轻骨干,同时优化绩效考核评价标准,创新激励制度,深化骨干持股、员工项目跟投等形式的管理探索。进一步推进信息系统建设提升规划,以“集团管控一体化”“业务支持精细化”“网络安全规范化”为主要建设方向,加紧运用新兴技术,将数字科技融入供应链管理、金融服务、健康科技等领域,促进公司自身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并积极探索其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推广,实现以科技推动公司整体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4. 可能面对的风险

(1)供应链管理业务面临的风险

供应链管理行业市场化程度高,竞争激烈,面对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与汇率波动等风险,公司经营压力和决策难度加大。

对策:公司拥有稳定优秀的经营团队,丰富的行业经验,严谨的风控体系。依托一体化渠道资源整合能力,与客户保持紧密协作,充分开发上下游客户市场,保证生产经营的有序进行,继续增强创新活力,孕育业务增量,融入“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2)房地产经营业务面临的风险

政策调控坚持“房住不炒”,房地产行业逐渐向龙头靠拢,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加剧。公司房地产业务体量较小,业务发展要求较高,限购、限贷政策对房地产市场需求影响较大,给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因素。

对策:房地产为资金密集型行业,高速发展需要大额增量资源支持,根据公司五年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21-2025年),公司计划逐步退出房地产行业,实现地产板块独立发展,同时集中资源专注核心主业的转型升级,拓展战略新兴产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做优做强。

(3)金融服务业务面临的风险

国内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公司金融服务业务及风控管理承压。

对策:公司密切关注和分析金融市场动态,对各项金融服务业务进行统筹管理。在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的同时,公司将持续加大风险管控力度和优化体系建设,同时加强与主业协同,共同抵御市场和经营风险。

(4)健康科技领域面临的风险

健康科技业务的拓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风险,面临技术专业性强、投资不确定性大等方面

的风险。

对策:公司将开展健康科技产业战略规划项目,对健康科技业务进行充分的论证,引进和培养相关专业人才,选择合适的细分领域进行布局。公司将灵活利用现有的广阔客户资源与大数据积累,充分发挥供应链、金融业务优势,助推健康科技业务高质量发展。

(四) 导致暂停上市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五) 面临终止上市的情况和原因

□适用 √不适用

(六) 公司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原因及影响的分析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和原因审批程序受重要影响的报表项目名称和金额
财政部于2017 年7月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17年修订)》(财会〔2017〕22号)(以下简称“新收入准则”),要求境内上市企业自2020年1月1日起执行新收入准则。2020年4月28日第九届董事会2020年度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详见财务报告 附注三、40(3)

  附件:公告原文
返回页顶